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液压系统节能和提高工效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液压系统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能量损失及这些能量损失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提高液压系统节能与工效的主要措施,包括提高液压系统动力装置的效率,设计新的或改进液压系统,控制液压设备的泄漏,提高液压油的洁净度,采用新型控制元件及新型高水基液压油等。  相似文献   

2.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能谱分析了工业应用中的二硼化钛/氮化硼导电陶瓷蒸发舟与金属铝液的反应.通过对蒸发舟与金属铝液接触面的显微形貌和成分分析得出该成分蒸发舟的失效机制为液态铝与舟体表面BN发生反应生成AlN,体积膨胀降低了导电相TiB2颗粒的连接,导致舟体电阻增加及发热不均匀,最后失效.对改善蒸发舟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液压系统中液压油油液的污染是液压系统发生故障和工作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液压油的污染,会导致液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异常和磨损,因而危及整个设备系统安全运行。本文分析了造成液压系统液压油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对液压油污染的危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液压支架是现代大型自动化煤矿工作面所采用的主要支护设备。它在工作面为作业工人及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空间。在我国煤矿企业,井下综采工作面普遍采用液压支架进行支护。在我国北方,井上露天存放的液压支架在防冻期前必须完成各立柱及千斤顶的排液工作,以防止液压设备被冻坏。液压支架立柱排液是一项耗时、费力、效率低下、非常危险的工作。煤矿综采液压支架立柱快速排液法是一项致力于打破传统立柱排液工艺,寻求更科学、更高效、更安全的立柱排液方法的探索性科技创新。希望对我国煤炭行业具有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分离式热管小倾角蒸发段传热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分离式热管蒸发段水平及小倾角布置的重要工程应用意义,在试验台上进行了1∶1的模型试验,对分离式热管蒸发段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确定了工作温度、热流密度、充液率、倾角等因素对传热特性的影响;用核态沸腾理论对蒸发管的换热特性进行了无因次分析,回归试验数据得到了无因次对流换热准则关系式,它与试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相对误差在15%以内.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换热系数增加;工作温度增大,换热系数也增大;倾角增加时,换热系数增大;合理充液率为65%~90%,在此范围内,充液率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很小.此研究结果为大型小倾角布置的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已有研究表明,外加电场能显著改变纯水蒸发过程和蒸发速率。为了探究外加电场对高盐溶液微观结构和蒸发性质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纯水和LiCl、KCl和CaCl23种盐溶液在平行液面(x方向)和垂直液面方向(z方向)上布置外加电场来观察其蒸发过程。模拟计算分析了电场对蒸发速率、水分子取向、氢键以及水合离子的影响,并且观察比较了电场下不同离子在溶液中的运动。结果显示,与纯水相反,平行液面的电场能显著提高盐溶液中自由水分子的占比,当平行液面电场强度从0变为0.3 v·nm-1时,LiCl、KCl和CaCl2溶液中用于评价蒸发的自由水分子占比分别增加了48%,38%和56%,高盐溶液蒸发速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表面蒸发对环形液池内热毛细对流的影响,对4℃冷水在其纯蒸汽环境中蒸发时的热毛细对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表面蒸发质量通量与液池内热毛细对流相互耦合,随着蒸发Biot数的增加,表面温度降低,热壁附近蒸发质量通量增大,但冷壁附近蒸发质量通量与Marangoni数密切相关;当Marangoni数较小时,蒸发界面无因次总蒸发质量随蒸发Biot数的增加而增大,当Marangoni数较大时,总蒸发质量随蒸发Biot数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液池深宽比和半径比的增加,流动增强,总蒸发质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8.
为减小机械装置的撞击,讨论采用液压装置在应用中所需要计算的一些要素.介绍了液压技术的发展现状,在结构设计和工作介质的选择中需要注意的要素.推荐了制退液的选择,讨论活塞工作面的确定因素.对液压阻力计算的方法及其它一些结构参数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采煤工作面乳化液泵能否正常使用,直接影响着工作面液压支架的正常工作及液压支架的使用寿命,对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本文对采煤工作面乳化液泵远距离回液及自动控制系统研究,论述了其实施方案与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0.
液控单向阀亦称为液压锁,有内泄式、外泄式和泄压式三种形式,对液压系统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液控单向阀的原理及结构,探讨了液控单向阀在液压系统中锁定液压缸的功能、防止吊物自重下落、作充液或排液阀应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高水基流体(简称HWBF)和矿物油微观结构的根本差异出发,研究了HWBF润滑机理,提出了胶团-滚动润滑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对HWBF实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解释.指出:用胶体与表面化学的方法加工具有一定粘弹性的“微米级滚珠”——胶团,作为摩擦副的新型润滑材料,使其运动形式由滑动转变为滚动,可达到大幅度降低摩擦系数和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KIVA程序作为三维瞬态模拟软件,对进气道喷油式汽油机(PFI汽油机)采用闭阀喷射模式在3 500 r/min全负荷工况以及800 r/min怠速工况下单个工作循环内的油气混合过程进行了计算研究.计算表明两工况有着相似的燃油蒸气浓度分布状况,并且点火前时刻两工况下缸内的混合气浓度分布都比较均匀,空燃比的变化范围不大.计算还表明,800 r/min怠速工况下的燃油蒸发状况明显劣于3 500 r/min全负荷工况,该工况下气道内不仅存在附壁油膜,而且部分油膜不能在本循环完全蒸发,致使点火时刻缸内的燃油蒸气浓度明显低于3 500 r/min工况下的燃油蒸气浓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发动机的机油消耗量,分析了发动机缸内机油消耗的4种主要模式,并以某柴油机为例,通过仿真的方法对某些常用工况下这4种模式的机油消耗量进行了计算,发现其中缸壁蒸发的机油量占了大部分.然后分析了柴油机不同运行工况、第2道活塞环闭口间隙及各道活塞环切向弹力对机油消耗的4种模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缸壁蒸发量主要由发动机运行工况决定;第2道环闭口间隙的增大会降低顶环开口窜油量和增大漏气量;活塞环弹力的增加会减小剩余油膜厚度,进而降低顶环甩油及活塞顶刮油量,但同时会增大活塞环与缸套之间的摩擦损失.最后进行了柴油机台架机油消耗量实验,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仿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地热驱动有机朗肯-单级压缩制冷系统的热力学模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以系统性能系数和火用效率作为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研究分别以R245fa,R123,R114,R141b作为循环工质时,地热流温度(发生温度)、凝汽温度和蒸发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筛选出适用于中温地热能驱动的有机朗肯-单机压缩制冷系统最佳工质.计算结果表明,R141b综合性能最佳,根据典型工况下R141b作为循环工质时系统火用损的分布情况,在发生器和冷凝器处进行改进将大大提高系统的火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采用扰流色谱技术[1、2]测定传质系数的原理及计算方法,测定了正己烷、甲醇、乙酸甲酯、丙酮在氮气载气流中的传质系数和扩散系数,并研究了温度、载气流速和搅拌各种参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太阳能烟囱综合系统内强化海水蒸发这一关键环节,搭建了太阳能烟囱强化海水蒸发的小型实验装置.通过接触式测温元件,考察了系统内气流温升和湿舍量变化,研究了改变系统结构条件时系统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烟囱入口处气流接近饱和状态,蓄热水体基本可以维持系统昼夜工作;提高水体的吸收率和优化烟囱的结构参数,可使系统的性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环境温度对车载LNG低温绝热气瓶静态日蒸发率的影响,以450 L标准高真空多层绝热气瓶为例,采用液氮(LN2)作为工质,进行了一系列LN2日蒸发率试验,然后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测定,给出了静态日蒸发率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指出环境温度对车载LNG低温绝热气瓶静态日蒸发率的影响是明显的,该结论为降低低温容器蒸发率提供了参考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 (CPL)是一种在航天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高效相变换热装置 ,然而 CPL 系统内存在的温度压力波动现象严重地制约了其应用。为此建立了一个描述 CPL 系统工作不稳定性的数理模型 ,模型由 12个方程组成 ,包括分别针对蒸发器中蒸汽和液芯中液体的两组非稳态的质量、能量、动量守恒方程及其它补充方程。模型的模拟和分析表明 ,模型能够模拟系统的稳态、非稳态运行工况、临界振荡现象等。得出了系统温度、压力、焓值、热流密度、蒸汽质量流速、液体质量流速、蒸发质量流速、毛细半径等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曲线 ,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分析了各种参数对系统性能的不同影响 ,并提出了改善 CPL系统稳定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使用FC-72、乙醇和水作为工质,根据热管各部分的温度变化,研究重力热管的启动、壁温波动和传热性能,分析工质对重力热管壁温和传热特性的综合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重力热管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的壁温波动与内部工质和加热功率等因素相关,使用FC-72作为工质时,重力热管可在加热功率Q=10 W时平稳启动,以乙醇为工质时虽在启动中有温度波动但当加热功率升高时波动消失,而充有水的重力热管在小功率启动时温度波动较大,且存在温度波动的功率范围较广.所以FC-72或乙醇为工质时热管壁温稳定性较好;而以水作为工质时热管整体传热性能较好,冷凝热阻较小.同时蒸发段的轴向温度均匀性受工质类型和加热功率影响,在加热功率较小时,以FC-72为工质的热管蒸发段轴向均温性较差.  相似文献   

20.
水面蒸发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我国水面蒸发模拟的现状,指出现在使用的水面蒸发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扩充模型因子和改进模型结构。提出了一种水面蒸发新模型;利用不同气候区33个漂浮蒸发实验站462个站月的资料,确定模型参数.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水面蒸发时空变化规律的模拟误差较小,在大范围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