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Eu^3+-偶氮胂Ⅲ(ArSⅢ)配合物在溶液中和在离子树中的形成条件,给出了Eu^3+-ArsⅢ在溶液中和树脂中各自的吸收光谱,λmax液=650.3nm,λmax树脂=660nm,在大量硝酸盐存在下,Eu^3+-与NO3形成与Eu(NO3),该配阴离了与ArsⅢ显色后,能为强碱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以NO3树脂吸附率高且保持恒定。对溶液相及树脂及相配合的组成研究表明,溶液相Eu:Ars  相似文献   

2.
以α-蒎烯为原料,经环氧化等一系列反应,将α-烷基-β-(2,2,3-三甲基-3-环戊烯基)乙醇酯化得到乙酸[α-烷基-β-(2,2,3-三甲基-3-环戊烯基)乙基]酯(烷基为Me,Et,n-pr,i-Pr,n-Bu,i-Bu,s-Bu,n-Am,i-Am)共9个新化合物,通过波谱及色谱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及含量。  相似文献   

3.
曹郁生 《江西科学》1997,15(1):7-12
对两种分解纤维素的瘤胃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s S85或Ruminococcus flaveficiens FD-1,与非瘤胃菌Clostridium kiuyveri联合培养,由纤维素生产液体燃料的前体-己酸的发酵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两种分解纤维素的瘤胃菌可以把纤维素转化为琥珀酸和乙酸;在加入乙醇时,C.kluyveri可以把琥珀酸和乙酸转化为己酸、乙酸。在发酵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用极谱法研究了铕与有机磷酸(P)、丝氨酸(Ser)、半胱氨酸(Cys)等形成的二元体系Eu^3+-P、Eu^3+-Ser、Eu^3+-Cys和三元体系Eu^3+-P-Ser、Eu^3+-P-Cys。考察了各种配合物形成的条件、电化学性质,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结果发现,其稳定常数随有机磷酸烷基取代基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该文研究了Eu^3+在基质NaMVO4中的掺杂方式,测定了Eu^3+在此基质中的光谱性质,并研究了基质的stokes位移、Eu^3+的电荷迁移带和电荷补偿剂Li^+对Eu^3+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Eu^3+在此基质中占据偏离反演中心格位,以2个Eu^3+中的两个格位,余下的一个M^2+格位由一个空位取代,而且随Ca,Sr,Ba的变化,Eu^3+的电荷移带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6.
EffectofPr-dopingonbandstructuresofYBa_2Cu_3O_ysuperconductorsLiMing;FuWentao(school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Sonthwe...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二个内、外消旋的双(苯基亚砜)乙烷(α、β-Bphse)Cu(Ⅱ)配合物:[Cu2(α-Bphse)2(NO3)2](NO3)2(1)和[Cu2(β-Bphse)2)NO3)2](NO3)2(2)。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摩尔电导的测定,结果表明配体Bphse均以二个氧原子与Cu(Ⅱ)配位。在ESR谱图中,这二个配合物呈现△Ms=2的半场跃迁,且它们在室温下的μeff均较明显地小于Cu  相似文献   

8.
小麦——冰草异源衍生系淀粉理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RVA-3D(Newport Scientific Pey.Ltd.Narrabeen,Australia)、TA-XT2(Stable Micro Systems,Godalming,Surrey,England)、DSC20(Mettler Naenikon-Uaenikon-uster,Switzerland)等分析仪,对已被GISH检测过的35份小麦-冰草属间杂种衍生系及其亲本Fuku  相似文献   

9.
FabriciusE.M.1)GuschmannM.2)LangfordA.1)HelB.1)WilsnerG.P.3)LaiR.4)VogelM.2)BierJ.1)(1)KlinikfürMund-,Kiefer-undGesichtschiru...  相似文献   

10.
DEPENDENCEOFFLUXCREEPTIMEt0ONSAMPLESIZEFORYBa2Cu3O7DingQiXuJianjian(InstituteofAppliedPhysics,DepartmentofPysics,NanjingUniv...  相似文献   

11.
黄水是白酒酿造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富含多种有机质,可用于制备酯化液促进白酒增香,提高其利用率。研究了一株高产酯化酶的红曲霉菌株Monascus sanguineus X1,以酯化酶活力为指标,从碳源、碳氮比、接种量和pH值4个方面对X1菌株的培养基进行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优化;采用酯化酶液处理黄水,制备酯化液,研究了黄水、乙醇、己酸等酯化前体物质添加量对酯化液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红曲霉优化发酵培养基组分(以100mL计):大米粉7.0g,大豆蛋白胨2.0g,NaNO3 0.2g,KH2PO4 0.15g,MgSO4·7H2O 0.1g,培养基初始pH值5.0,接种量10%(体积分数)。在此条件下,添加体积分数为10%的黄水和体积分数为4%的乙醇,酶活力可达745.80U/mL。向酯化酶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0.8%的己酸和体积分数为20%的乙醇继续培养1d后,酯化液中己酸乙酯的体积分数可达0.121%;而向酯化酶液中补加体积分数为10%的黄水后,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体积分数分别可达0.055% 和0.032%。该结果旨在为将黄水资源用于白酒增香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无溶剂合成N,N-二乙氨基乙醇己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溶剂条件下,以己酸与二乙氨基乙醇为原料,ZrO2/SO4^2-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酯化合成了N,N-二乙氨基乙醇己酸酯,产品收率为75.3%.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杂多酸催化乙酸和乙醇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探讨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参数对酯化率的影响,在适宜工艺条件下,酯化率高达94.8%,催化剂的重复使用表明,杂多酸是合成乙酸乙酯的适宜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N,N-二乙氨基乙醇己酸酯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N ,N-二乙氨基乙醇和己酸为原料,甲苯为带水剂,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合成了N ,N-二乙氨基乙醇己酸酯。催化剂选用未见报道的硅胶和磷酸二氢钾,反应时间6h,温度150~160℃ ,产率可达94.4%。  相似文献   

15.
新型Lewis酸铁钾矾催化合成己酸乙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Lewis酸铁钾矾催化己酸和乙醇合成反应生成己酸乙酯,其性能优于硫酸,并且是一种绿色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的用量、酸醇摩尔比、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佳的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0 g/0.05 mol己酸,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2.4,反应时间为100 min,此条件下己酸转化率为94.3%.  相似文献   

16.
以乙酸和醇(乙醇、正丁醇、苄醇、异戊醇)为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催化剂,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合成了乙酸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苄酯、乙酸异戊酯).研究了物料比、酯化时间、酯化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几种乙酸酯在最佳条件下的酯化率分别为:乙酸乙酯83.49%、乙酸正丁酯80.47%、乙酸苄酯78.39%、乙酸异戊酯81.57%.该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收率较高、不加带水剂、绿色环保,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用工业乳酸(80%左右)为原料,H—型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采用一般酯化和共沸酯化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纯度高收率稳定的乳酸乙酯产品;其次,试验了H—型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不经任何处理连续重复使用的可行性;第三,通过试验找到了在酯化过程中酸、醇、树脂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18.
关于乳酸乙酯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此文用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对共沸脱水后的乳酸先进行一般酯化,再进行共沸酯化可以获得纯度较高、收率稳定在80%以上的乳酸乙酯产品。  相似文献   

19.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丙二酸二乙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以装有无水硫酸镁的索氏提取器为脱水装置,催化合成了丙二酸二乙酯,该催化剂催化活性高,易分离,不腐蚀设备,无废酸排放,催化剂易再生,是一种环境友好催化剂。考察了影响反应的条件,获得优化试验条件如下:丙二酸0.2mol,无水乙醇0.6mol,催化剂1.5g,无水MgSO48g,反应时间5h,转化率达95.5%。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直接进样法对两种浓香型白酒五粮液和盐井坊进行了气相色谱-嗅闻-质谱的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得出两种酒风味不同的主要原因有酒中含有的酯类和酸类的不同配比,醇类和醛、酮类在种类上的差别等.五粮液中主要的4种酯,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比例为1∶0.18∶0.07∶0.08,而在盐井坊中这四种酯的比例为1∶0.24∶0.24∶0.08.五粮液中醋酸、丁酸和己酸的比例为0.26∶0.10∶1,而盐井坊中这三种酸的比例为1.17∶0.2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