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其刚 《科技信息》2007,(22):225-225,278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艾米莉·狄金森以死亡与永生为主题的两首诗,旨在揭示诗人狄金森就如其他很多的思想者一样对死亡与永生的本质怀有一种矛盾的心理。事实上,艾米莉·狄金森终其一生对死亡的本质与死后永生的可能一直持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艾米莉·狄金森以死亡与永生为主题的两首诗,旨在揭示诗人狄金森就如其他很多的思想者一样对死亡与永生的本质怀有一种矛盾的心理。事实上,艾米莉·狄金森终其一生对死亡的本质与死后永生的可能一直持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原始初民的生命观是对死亡的拒绝和否定,是对生命复活和生命循环的执着信仰,是对生命永生的永恒追求,宣泄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4.
有谁不惧怕死亡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有谁不希望永生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科学家早已告诉人们,生命不是永恒的,尽管人人都希翼永生。于是人们便这样理解永生:艺术家将艺术视为永生,道德家将声名视为永生,科学家将成功视为永生,政治家将政绩视为永生……莫扎特的B小调安魂曲则用美妙的乐声带领人们升  相似文献   

5.
运用精神分析研究屈原的自杀问题,认为深藏于屈原的无意识中有一个死亡情结,彭咸是屈原心中的原始意象。屈原是政治迫害狂。屈原的自杀是有其人格弱点的,自恋、犹豫与对君的钟情使他成了又一个哈姆雷特。而最终,屈原的死亡情结使他成了永生的诗人,屈原的辞赋是生命体验的绝唱。  相似文献   

6.
艾青一生创作并发表的481首诗歌中,240多首包含色彩词汇。这些色彩词汇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色彩鲜明、情感丰富的诗人的视觉世界。大体上,艾青诗歌中的黑色多表现痛苦、贫困与忧郁,白色象征希望和虚弱,红色则是激情和危险的代名词,金色在艾青的世界里永远是希望与美好的象征,黄色、灰色、褐色系列则多用于表现忧郁、苦难和衰颓,绿色、蓝色、青色在艾青的构图中似乎于明媚中带着忧伤,而紫色是使艾青有别于其他运用色彩作诗的诗人的独特的色彩元素。  相似文献   

7.
这篇文章力图于用文体学中的"前景化"原则对艾米莉·狄更生众多诗歌中的一首--<蛇>进行分析.进而对此诗歌有更好的理解,并领略使人在写诗时所采用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8.
原始初民的生命观是对死亡的拒绝和否定,是对生命复活和生命循环的执着信仰,是对生命永生的永恒追求,宣泄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9.
论毛泽东诗词艺术赵丽玲,周金声毛泽东一生酷爱中国古典诗词,直至晚年重病缠身,也未放弃过研读。据统计,就解放后他亲自批注的诗歌就达二千多首。但由于日理万机,无暇创作,所以他的诗作不很多。他生前正式发表的诗词只有52首。后来有人收集一些传抄的作品,也不过...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历史上,苏东坡是受人崇敬和喜爱的人物之一。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既取决了东坡多方面的卓越的文化才能,更取决于东坡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文化性格.这自然又与东坡一生之所为学和经历有关.东坡一生涉猎广泛,儒道佛三家思想对他都有着程度不同的影响,中国传统义化的历史积淀在他身上都有着程度不同的反映.这一复杂和思想渊源与东坡生平理想抱负和现实经历境遇的巨大反差相结合,就形成了东坡人生道路的多元价值取向,从而也就决定了他情感性格的多重层次.但是,正如在一首宏伟的交响曲中必然有其高亢的主旋律回响一样,在东坡人生…  相似文献   

11.
竹节虫的一生 竹节虫是一种著名的昆虫,体形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身体扁平,如同树叶,称之为叶子虫;另一种身体呈棒状,如同树枝,称之为竹节虫。它的英文名字更加形象,叫做stick insects或者walking sticks。在广西民间,人们叫它为“断肠草”,据说牛吃了以后会呕吐,吃多了还会死亡。  相似文献   

12.
海子的一生是"成为太阳的一生",他的诗以"幻象"与"流放"作为双翼,在城市与"麦地"之间痛苦的飞翔着,找不到自己的家园。于是,他选择了飞向太阳,最终拥抱了死亡,以自己的死亡完成了他所说的"一次性诗歌行动",从而完成了自己"向死的飞翔"。  相似文献   

13.
死亡是人类心中永远的痛。千百年来,为了逾越死亡这道鸿沟,找到永生的秘方,人类可谓绞尽脑汁,穷其智慧。然而,不要说长生不老,就是活过百岁的人也是寥寥无几。时至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平均寿命不过70尔尔。最近,俄罗斯圣彼得堡一位名叫弗拉基米尔·沃尔科夫的医生,自称发现了人类出生、成长、衰老和死亡所遵循的地球生物钟运作规律,并由此得出结论:人的寿命不应少于280年!“新医学理论”沃尔科夫现任俄罗斯国家健康研究所生物节律研究室主任,他把自己的发现称为“新医学理论”。新,首先是因为他成功地发现了人的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海明威不同时期作品的分析,揭示出海明威的死亡意识经历了一个由死亡恐惧,死亡焦虑到冷漠坦荡地面对死亡,直至最终实现了死亡超越的过程;探讨了海明威死亡意识形成的原因:畸形的教育、奇特的经历、悲剧性的文化背景。从而指出人只有通过奋斗才能最终战胜肉体的毁灭,获得精神的永生。  相似文献   

15.
英美现代派诗歌先驱爱米莉·狄金森对死亡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留下了500多首关于这一主题的诗篇。她对死亡的态度是不讳恐惧、积极探索、敢于直面,而她对文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她赋予死亡以生命,为人类对死亡问题的思考开辟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宇乐天。他的一生以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不少人认为:后期的白居易深悟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之道,诗酒优游,其人与其诗恰相妙合。如洪迈在基《容斋随笔》中就曾将韩愈与白居易作过比较:“韩退之多悲诗,三百六十首,哭泣者三十首;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饮酒者九百首。”  相似文献   

17.
文廷式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同时也是著作丰富的文学家。文氏一生共创作600多首诗和173首词。其诗内容包罗万象,情感慷慨愤懑;其词风格多变,韵味深远,历来为人所解赏。近些年来,文廷式诗词的价值逐渐被当代学人发现,不论是其人的经历行迹,还是其诗词的内容风貌,学人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廷式一生南北漂泊无有止息,文章以他的诗词创作为研究文本,以他四段人生行迹为视角,对其作品中所展现的草木情怀和形成原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合肥科技》2004,(9):7-8
近日,合肥永生制药有限公司抗癌新药——尿多酸肽注射液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学药品一类批件.这是我省自行研发的首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证书,新药预计11月上市。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狄金森这位有才气的女诗人的诗歌主题涉猎甚广,与死亡有关的诗作有600多首,但它们不是反映恐惧、气愤、悲观和失望,而主要是惊喜、爱情、期望以及面对死亡的坦然自若。这种反映可以说是西方传统文化对狄金森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死亡、恐怖进入审美视野的时间还不长,但是死亡作为恐怖的基本来源,作为人类永恒的宿命,一开始就成为悲剧乐于借助的主题。死亡虽引发人们消解不去的恐惧,却也缔造了完美。死亡的真谛其实不是为了毁灭,而在于展示毁灭中的永生,于生命存在之时进行无限生命意义的再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