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讨论简单热带海气耦合模式中的低频海洋扰动,研究结果表明,挟卷对海洋Rossby波的发展起抑制作用,而一流有利于海洋Rossby波的发展,挟卷和平流博得都有利于与海温距平相对应的扰动U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九层菱形截断15波的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对赤道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北极海冰及综合异常精形在北半球夏季大气环流中的作用进行了一系列数值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赤道西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异常变化与北极海冰面呼焦异均可显著影响大气环流,但海冰异常对低纬大气环流的影响远小于西太平洋的海温异常的影响。对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形成机制的讨论,表二维Rossby波开的传播及外强迫引起的大气内部动力学过程虽夏季大气环流异常  相似文献   

3.
从热带海洋运动的物理特征出发,建立了适合热带地区特点的海洋方程组并对之进行了系统的尺度分析,指出时间尺度不同的运动其受控的物理过程各异.研究结果表明,挟卷对海洋Rosby波的发展起抑制作用,而平流有利于海洋Rosby波的发展;挟卷和平流都有利于与海温距平相对应的扰动U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证明了在局地热平衡情况下,仅由大气Kelvin波和海洋Kelvin波组成的热带海气海气耦合系统中,耦合扰动不能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多重尺度摄动方法,研究了非均匀纬向流中的非线性Rossby波,发现了它的波包满足非线性 Schrodinger方程,并讨论了其弱非线性解和驻波存在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用年平均风应力,海表热,盐通量作强迫积分44年,结果得到和海流,温,盐分布。再现了全球海洋上气候平均的温盐分及主要海流的大尺度特征,如西边界强化流,赤道地区狭长冷水带和强上翻区,赤道流和赤道潜流。又做了二个试验,第一用各季平均风应力强迫得到洋流对信风季节变化的响应。第二是给定 赤道西太平洋一个风应力异常区,积分一年,结果,结果在赤道太平洋产生了正温度距平,因Kelvin波作用东传,到东海岸后,以R  相似文献   

7.
日本海混合层深度季节和年际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垂向混合坐标系统的海洋模式HYCOM模拟了北太平洋1981~2001年间的月平均三维水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构.在对模拟结果验证的基础上,得到日本海混合层时空场的分布情况,剖析了日本海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对模拟结果分析表明,日本海混合层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冬季混合层深度深,夏季混合层深度浅,其深度变化范围在10~100 m之间.日本海混合层深度的年际变化与季节变化存在共性而又各具特色.研究证实,日本海地形、环流、海面风场和温度梯度场等的综合作用,导致日本海混合层深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CISK—Kelvin波.CISK—Rossby波和低频振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描写低纬大气运动的一个斜压半地转的wave-CISK模式,讨论了由CISK机制激发的Kelvin波和Rossby波,即所谓的CISK-Kelvin波和CISK-Rossby波。分析表明:wave-CISK机制对于大气低频振荡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半地转近似下,用相角函数和微分方程图分析的方法,讨论了地形强迫下非线性Rossby波方程中存在Rossby波和Rseudo-Rossby波解的坡徒条件和初始场扰动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三维多层流动过孤立山脉产生的山脉重力波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研究了分层流动大气中的非线性山脉重力波。分层流动过孤立山脉所产生的山脉重力波的数值模拟表明,具有两层模式结构的气流过孤立山脉产生一个发散模态的拦截背风波,同线性理论模式计算结果具有基本相同的流动特征。但是具有三层模式结构的气流过孤立山脉所产生的非线性山脉重力波和大气船波表现出同两层模式结构的气流完全不同的流动特征,因非线性相互作用在山脉背风面产生了2个发散波模态的拦截背风波向山脉下游传播,具有同两层模式和线性理论模式相比更加复杂的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温跃层深度存在空间变化的条件下,建立约化重力海洋波致环流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热带海洋波致环流可看作是”广义地转运动“;波致子午向水体输运方程具有和Sverdrup输运方程相似的形式;特别是波致波环流对赤道痊定常流系的”正负”受耐受制于温跃层深度的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二层非线性原始方程海洋模式,采用湍流动能收支参数化风应力产生的垂直混合(夹卷),研究海洋对不同强度和最大风速半径的静止热带气旋(TC)的响应。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科氏参数随纬度变化,海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具有不对称性。热带气旋强度对海流,上混合层(UML)深度和海表温(SST)变化量值产生重大影响,并对它们变化范围影响较大。热带气旋最大风速半径对海流、混合层深度和海表温变化量值的影响不明显,但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一个中等复杂程度全球热带海洋模式模拟研究了表面强迫异常引起的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SST)变率.利用1958—1998年表面分析资料作为强迫场,积分海洋模式41年作为控制试验,并利用模式分别做动量(风应力)通量和热量通量无异常变化的平行试验,与控制试验作比较.通过3组试验模拟的上层海洋变率状况的比较,分析了动量和热量通量异常对热带印度洋SST变率的影响,并比较了其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模拟的热带印度洋SST变率的主要模态表现为与热带太平洋ENSO相联系的海盆尺度的一致性增暖或变冷特征,次级模态为热带印度洋SST偶极子模态.通过3组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动量通量和热量通量异常强迫对热带印度洋SST变率第一模态均有贡献,但热量通量异常强迫的影响比动量通量异常强迫的作用大.热带印度洋偶极子模态主要受动量(风应力)异常强迫影响,热量通量异常强迫主要起阻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赤道大气加热对大气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赤道加热可以产生赤道对称的定常气压波动,其强度与加热特别是凝结加热密切相关;(2)当加热强度变化时,可激发产生东移的开尔波和西移的Hossby波重力波。  相似文献   

15.
从粘弹性波动方程出发,建立了一种地震散射波场纵横向高分辨波场外推方法.这一方法有别于当前完全弹性介质三大波场外推方法(即有限差法、克希霍夫法和F-K法);同时,与N.Bleistein和J.K.Coben成像方法也不同,它对积分方程无需作线性化近似而进行反演,具有较大的适应性,能改善地震资料纵横向分辨率.此外,作者还通过实例对该理论推断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正压海洋对中纬西风响应的解析解及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中纬度正压准平衡海洋模型,解析求解了其对时变风场强迫的响应,主要结论有: 在时刻t=0和T/2 (T为风场变化周期),在β通道中线上该风场强迫出明显的海洋流场,而在时刻t=T/4和3T/4,虽无大气风场强迫,但仍有较弱的海洋流场。在β通道西边界附近的海洋响应为一对由气旋性和反气旋性曲率构成的涡旋偶,这与在日本本州岛以东、以南海洋流场的EOF模态相像。该解析解中时变风场与流场响应的频率完全相同,但两者存在有位相差,这表明流场响应要滞后于风场异常。该海洋响应的性质属准平衡涡旋波。该解析解能够大体反映时变风场强迫下中纬度北太平洋上层海洋流场的响应,且较先前的结果要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相角函数和常微分方程相轨线分析方法,讨论了半地球近似下正压Rossby波的存在和求解问题;结果表明:在描述Rossby波的方程中,除了具有通常意义的Rossby波解外,还存在一支Pseudo-Rossby波解;而且正压Rossby波的频率对一定的波动有一确定上界,这个上界由大气平均厚度与地理纬度确定;同时也分析了波动特征参量与拟能及地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变形CISK-Rossby波和低频振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个包含三维Coriolis力加速度以及CISK机制的斜压半地转动力学模式, 引入反映非传统Coriolis力项的f ′和反映CISK加热的无量纲参数η, 求得模式系统的变形CISK-Rossby波解。动力分析和数值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说明变形CISK-Rossby 波是激发和驱动热带大气低频振荡的重要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几何偏心和非均匀地面激发对于基础埋置在弹性半空间中的单层结构的影响.地面激发为水平和竖向简谐剪切波.数值结果表明:剪切波对于建筑在软土地基中又有一定埋置深度的低矮建筑物有较大影响.设计中,以自由场地面运动记录取代建筑物基底运动记录会得到较大的整体动力响应值  相似文献   

20.
首先将产生最小长度为K的正则二波段Daubechies子波推广到M段,该公式可应用到K正则M段标尺滤波器。其次对(M-1)段子波滤波和相对应的两个逼近进行描述,一个是用获得归一化子波滤波器的新技术进行逼近,另一个是使用因式分解逼近。最后给出构造产生M段归一化正交子波基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