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票据背书是指持票人为了转让票据权利或者为了将票据权利授予他人行使,在票据的背面或粘单上记载法律要求的事项并签章,然后把票据交付给被背书人的票据行为。票据流通的主要方式是背书,依背书的目的,理论上将背书分为转让背书和非转让背书两类。非转让背书又根据其具体目的分为委托收款背书和质押背书两种。背书的连续性对于证明持票人的票据权利至关重要,因此分析和理顺背书连续性的认定问题对于票据的使用和流通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种类的背书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但无论哪一种背书,只要在形式上具有连续性,都具有权利证明效力。转让背书…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商务活动中票据背书转让签名的特点,设计了随机有序多重签名协议,它的安全性基于离散对数的困难性。随机有序多重签名协议可推广到层次管理机构中的公审批,也可用于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3.
马蕊 《科技信息》2011,(5):I0151-I0151,I0419
在品牌营销领域,由于背书品牌能够较为明显得突出品牌的主要功能优点,因此得到了众多的认可。现阶段,百货业以联营为主的运营业态决定了百货业内从业者在商品层面的同质化程度较高,百货从业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对于自身的综合集客力有着相比其他行业更为显著的影响,百货从业者的品牌形象及品牌联想对自身综合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即结合百货业的主要行业特点。对百货业态内的背书品牌策略进行大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票据背书、保证、承兑、付款等行为中涉及到票据金额的变动,在这些票据行为中是否存在着票据金额的可分性?本文从不同国家与地区关于票据金额的可分性与否的立法与实践出发,试图为票据金额可分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的支持与论证。  相似文献   

5.
空白票据,又称空白授权票据,是指票据行为人仅在票据上签名,而将票据上的其他应记载事项,全部或一部分交由他人完成的票据。而空白票据补充权是其中的核心问题。空白票据补充权是民事权利,故应从民法角度对其进行剖析。关于空白票据补充权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委任说、代理说、契约说、授权说四种。在以民法视角比较分析相关理论及支持理由之后,可知授权说最为妥当。最后,关于权利类型问题,发现在承认其为形成权,以及适用诉讼时效之间,发生了一个两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票据丧失使持票人难以行使票据权利。票据丧失后的补救措施有挂失止付、公示催告和提起诉讼3种。“民诉法”中对挂失止付、公示催千两种程序规定得比较明确、全面,但对提起诉讼这一补救方法的规定则不够明确.尚有待完善。就票据丧失后提起诉讼的原告、被告、第三人等5个问题进行分析。加以具体明确.以便增强提起诉讼的实践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电子票据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电子票据市场发展动态及《电子签名法》的颁布实施为切入点,从书面形式、原件、签章、证据效力四个方面具体分析电子票据与现行《票据法》理论的冲突所在;通过对我国新近颁布的《电子签名法》进行研究,阐述了电子签名法律地位确立的现实意义;指出,可以通过扩大解释《票据法》及建立电子票据登记制度等来解决电子票据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8.
票据是设权证券,权利的取得、行使、保全均与对票据的占有紧密相联,但占有票据与取得票据权利并不等同。本文拟在比较我国学界各票据权利取得理论的基础上,从研究该制度的最适宜方法与视角入手,总结出票据权利的取得要件,从对价、手段、主观要件诸方面对我国票据权利取得制度做一些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银行票据签发量的逐年增加,在票据的签发、背书转让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直接影响了票据的流通和按时兑付。为提高票据的使用效率并能够及时兑付,针对日常业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法。一、票面签发的瑕疵应如何处理银行承兑汇票必须记载的事项(一)表明“汇票”的字样。(二)无条件支付的委托。(三)确定的金额。(四)付款人名称。(五)收款人名称。(六)出票日期。(七)出票人签章。以上七种事项如果填写有误或涂改则该票据无效。如果未背书转让,出票人应办理换票手续,如果已背书转让,出票人应办理退票手续。除以上七项必…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空白票据制度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白票据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信用制度的发达而产生的一种新事物,尽管它不具备票据文义性、要式性的基本特点,但在经济实践中却大量存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立法上的规则。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空白票据立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对如何完善我国的空白票据制度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蕾  林晓娟  栾岚 《科技信息》2007,(1):208-208
空白票据制度作为票据确定性体系的例外,是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早已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承认。但该制度至今仍未在我国的法律理论和票据业务实践中形成共识。长期以来,立法上规定过于简单,理论上存在争议,实践中难以把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票据流通功能的发挥。本文从空白票据制度的一般问题入手,再对空白票据制度的理论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空白票据的各国立法及评析简单对比,意图对我国空白票据制度的立法完善提点拙见。  相似文献   

12.
以电子票据市场发展动态及<电子签名法>的颁布实施为切入点,从书面形式、原件、签章、证据效力四个方面具体分析电子票据与现行<票据法>理论的冲突所在;通过对我国新近颁布的<电子签名法>进行研究,阐述了电子签名法律地位确立的现实意义;指出,可以通过扩大解释<票据法>及建立电子票据登记制度等来解决电子票据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海燕 《科技信息》2011,(30):405-405
商业汇票是远期票据,兼具支付和融资功能。商业汇票作为我国大宗商品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具有金额不限、期限长(最长6个月)、融资简捷等特点,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传统商业汇票是纸质的,存在保存携带安全性较差、背书转让要求严格、流转交易不便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商业汇票的进一步推广。此外,纸质商业汇票还存在克隆、变造等风险。为了解决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经过充分的论证,决定建设电子票据业务系统,以从根本上解决现在市场相对交易效率差,信息不对称的特点。2009年10月28日,我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正式上线,从而开创了中国电子商业汇票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诉讼时效发端于罗马法,是一项沿革久远的民事法律制度,诉讼时效的核心是诉讼时效效力。关于我国大陆诉讼时效效力问题,胜诉权消灭说有其理论和实务上的缺陷。抗辩权发生说在我国未来民法典选择中具有合理性。诉讼时效效力是一个复合结构,其实质是两大效力层次的依次展开。第一个层次为诉讼时效发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当事人取得时效抗辩权,第二个层次为诉讼时效援引的结果,就是权利的消灭。实质上,各国的立法均遵循此规律,诉讼时效效力完全可以统一到这两大效力层次上。  相似文献   

15.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是票据法上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本文主要就持票人必须从无处分权人处取得票据这一要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阐释,以期更清晰地理解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法对于拟制交付没有作明确的专门规定,导致提单、仓单等权利凭证项下的动产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物权归属不清的问题。应当对我国《物权法》进行相应的修改完善,明确地赋予拟制交付在物权变动中的公示效力,在设计条款时,可以将拟制交付与指示交付规定在同一个条文中,作为指示交付的一种特殊情形。  相似文献   

17.
因保全措施不当或因时效经过而丧失票据权利,法律旨在迅速了结票据关系、贯彻商事行为之效率原则,非使当事人因此而得到额外之利益,故特设利益偿还请求权,以资平衡,此项请求性质上应属不当得利。利益系指票据债务人基于原因关系和资金关系所得到的利益,且适用普通民事诉讼两年的时效期间。  相似文献   

18.
票据有因无因论——从交易成本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交易成本角度考量,票据本身就是节约交易成本而产生的制度创新。在不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通过票据有因性保护交易安全就是节约了交易成本。在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节约交易成本,润滑交易,促进票据流通,迫切需要以票据无因性为基础建立票据制度。我国《票据法》采有因性倾向规定,是不同部门、行业的利益集团立法博弈的结果,这种立法选择,阻碍了票据事业的发展,必须确立票据无因性的基础性地位,增强票据效力的确定性,尽可能降低票据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9.
朱峰 《科技信息》2009,(20):325-325
保险标的转让时保险合同应随之发生转让,合同效力延续。被保险人或投保人应履行通知义务,但不履行该义务并不影响保险合同转让的法律效力。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因素显著增加时,保险合同于转让时即丧失法律效力。应允许保险人享有对原保险合同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各项抗辩理由,明确保险标的受让人的权利从属于原保险合同被保险人的权利,受其权力行使范围的限制。保险合同转让生效时限应以保险利益转移为判断。  相似文献   

20.
票据法是以促进票据的自由流通作为立法宗旨的。而付款人拒绝付款的风险和前手之间票据交易所存在的缺陷是持票人要面临的两大风险也成为阻碍票据的自由流通的两大障碍。英美票据法通过正当持票人制度对持票人的权利进行保护,而在我国则是通过票据的抗辩切断制度和票据的善意取得制度来保护持票人。笔者通过对两种保护持票人的体制的比较研究提出对我国票据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