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尽管古代地中海地区的占卜习俗研究比其他地方已经拓展了许多空间,但还缺乏"新世界"的视界,比如希腊、罗马、亚述和中国对占卜术所作的贡献。中国关于占卜的文献记载极为丰富,可以为占卜比较研究提供一些等值的证据,这是极有可能的,而且将这些证据极富意义地并置起来,又可以避免现行的为比较而比较的神谕研究现实。  相似文献   

2.
耿华玲 《科技信息》2007,(24):100-101
先秦楚人好卜善筮,其卜风之盛,带来了占卜方式的多样化。本文根据现有成果重新分析和归纳,提出楚人的占卜方式主要有:龟卜、筮占、草卜、竹卜、枚卜、梦占、木式占、望气、占星等。楚人虽好卜筮,但其心态是复杂多变的。论文最后部分对楚人占卜时的心态也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3.
黑水城出土汉文占卜文书是研究西夏、元时期占卜文化的重要文献,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学界关于黑水城汉文占卜文书的既有研究成果,加以条列和评述,希望能为相关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廓清思路。  相似文献   

4.
鸡骨卦是布依族社会中十分流行的一种祭祀、占卜用术。占鸡骨卦在布依族民间已盛行千百年,其产生的具体时代现已无法考证,但从布依族族源、生活习俗以及鸡具有的独特文化意义等方面,我们还是可以窥探到布依族占鸡骨卦的习俗是源于古越人对鸟的图腾崇拜,又由于鸡在布依族生产生活中非常容易获取,从而促使和保障了占鸡骨卦习俗的延续和发展,并且布依族受到中国传统社会中爱鸡、崇鸡观念的影响,最终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体系完整、丰富多彩的占鸡骨卦习俗。  相似文献   

5.
易学与占卜     
《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占卜书,然占卜只是了解《周易》精髓的方便法门而已。《周易》的精髓在于通过易卦等特殊形式揭示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引导人们顺应规律,达到主客观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体现了人们的多元信仰文化,选择詈语作为视点切入《红楼梦》的民间信仰,可看出《红楼梦》的咒死詈语所包含的道教信仰、儒家思想信仰、佛教信仰。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的特殊方位展开模型与现代地图学相左 ,却吻合远古的占卜咒术传统。“轩辕”作为司南 ,是凭借方位知识获得统治权的象征。黄帝战蚩尤神话中轩辕司南起了决定性作用。占卜思维以南方为基准 ,按照南西北东的顺序展开。《山海经》中大量出现的轩辕丘、方山与方台皆可理解为巫术性辨识方位的基准物。  相似文献   

8.
汉族民间信仰中的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占卜风水、禁忌习俗等各个方面都展现出功利性的特点。造成这个特点的原因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民众心理的失衡,汉族地区宗教的宽容性等。  相似文献   

9.
占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吴越春秋》这部汉代著作在抄录前人史书的同时,加入了很多占卜方面的描写,使原本就不乏此内容的史书进一步增加了神秘的色彩,由此也奠定。了其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些占卜的方式受到汉代阴阳五行的影响,以及从春秋到汉代这段时间内南北文化的交互影响,但带有明显的吴越地区民风和民俗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大学生宗教行为问卷,对515名泉州大学生的宗教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崇拜、祈祷的宗教行为是主流,宗教禁忌、占卜、宗教知识学习次之;男生比女生有更多的宗教知识学习行为;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在宗教知识学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文史和理科专业的大学生;大四年级学生在占卜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  相似文献   

11.
P.T.1047号写卷是国内外所藏敦煌古藏文文献中,篇幅最长、内容极其丰富且苦涩难懂又涉及吐蕃早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占卜类文书。文章认为该卜法属于中古苯教卜法,其产生年代很早,是藏族先民创造的非常古老的卜法之一,也是吐蕃王室或上层集团独享的一种占卜术。在其占卜的方式上,学界有木板上掷骰子法、羊胛骨卜法、象雄绳占法等三种不同的观点。但是通过文本研读发现,上述观点均经不起科学的检验,多为猜测或推断。另外,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补偏救弊,翻译P.T.1047号全文的同时,做了必要的注解。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符号的编码和解码角度研究谜语(灯谜)活动,将其视为图像之谜和文字之谜以后出现的三级编码.谜语创作和解谜,体现着符号编码和解码的自觉意识,对于重新解释文字记述小传统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谜语的出现,要上溯到一级至二级编码.从解画谜到解字谜,再到解谜语,谜面和谜底之间的隐喻思维贯穿着大小传统的全过程.汉字作为象形字,本身包含着形音义的编码关系.从训诂学家的《尔雅》《说文解字》,到民间流传不衰的测字术,无不植根于这类符号解谜的活动.宇宙之间最大的谜是“天命”,从观风水到辨别玉石,从佩戴玉礼器到甲骨占卜和算卦看相,华夏早期知识人完全沉浸在解码天命或神意的现实需求中.藉此打通的视野,可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化文本的多元编码.  相似文献   

13.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对老挝佬族人关于"厄"的解释、传说、祭拜仪式和禁忌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其文化内涵,认为该信仰源于老挝佬族人最古老的灵魂观念,属于本土的水神信仰范畴,因而有别于佛教带来并广泛影响老挝佬族人的"那珈"信仰。  相似文献   

14.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文化体系,除此之外,它又与民俗文化体系产生了一系列的渗透和互动,并且获得了更多的文化蕴涵。人们祭祀盐神、以盐占卜、用盐祭祀、借盐施巫……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盐崇拜,有着独特的意蕴,反映出了浓郁的中华特色。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是民间思维方式的表现。官方意识在民间信仰中的渗透、统治阶级对民间信仰的改造和利用。有助于民间信仰取得合法地位,但却使民间信仰丧失了自身的一些成分——如对现实的批判精神,从而把民间信仰演变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汉族民间信仰问题是区域民间信仰问题研究的薄弱环节。以清末以来东北地区汉族中信奉的民间神灵为切入点,分析该区域汉族民间信仰构成成分和主要特征,可以为目前存在的一些民间信仰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星占术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都有星占术,但占法各不相同.本文所述中国星占术的特点,是针对西方而言的.总的说来,二者占卜的对象不同,西方以五星月亮的正常行度为占,中国则以星象的变化为占;二者占卜的服务对象不同,西方为个人占卜,而中国为帝皇军国占卜.故西方的星占是民间的,中国是官办的.  相似文献   

18.
自称“傣端”的白傣系一个跨中国、越南、老挝等国而居的傣族族群.该族群不信仰小乘佛教,有一套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主体分布在越南,国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红河州金平县中越边境一带。老挝也有部分分布。白傣有自己的语言和传统的文字。白傣语亲属称谓是白傣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与其他傣族族群的亲属称谓不尽相同,透过这些亲属称谓可以映射出白傣族群的亲属制度及基本婚姻形态。文章着重讨论白傣语的“九族”制亲属称谓系统,并对称谓中“对称与引称”“专称与通称”“敬称与谦称”“从属称与扩展称”等类型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研究是当前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关注的热点。通过对近三十年来浙江民间信仰研究成果进行以点带面的综述性介绍,梳理出其研究的发展脉络。主要涉及浙江民间信仰的重要著作、浙江民间信仰史的研究、以神信仰为代表的专题性研究和当代浙江民间信仰的田野调研等。  相似文献   

20.
商代的巫包括为下层民众服务的俗巫(民间之巫)和为商王室宫廷服务的官巫两种,商代民间之巫主要从事占卜、祠社、医治和祈雨等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