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太阳系每2.5亿年闲适地环绕银河系的"银盘"一圈。但这条路径并非一路顺畅,太阳系每3000万年在银盘中沉降、冒出一次。有科学家推测,这或许与地球上发生的物种大灭绝有关,例如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恒星经过奥尔特云(位于太阳系外围,由小天体构成)所造成的扰动,会推动"云"中的一些彗星朝着地球奔去。在此过程中,或许就有彗星撞击了地球,从而引起地球的物种大灭绝。还有科学家相信,随着太阳系每次在银  相似文献   

2.
距今8亿到6亿年前,地球剧烈的气候变化有可能使地球变成了一个“雪球”。科学家现在认为,史前“雪球地球”很有可能是地球复杂生命诞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在成千上万次不停地袭击着地球的雷暴雨的补充下,地球的电荷产生了一个通常为每米高程100伏左右的电场。而当雷暴云在头顶上聚集起来时,这一电场可迅速增强为每米数千伏。本刊今年第10期的“业余科学家”专栏介绍了如何用一台名为“电场计”(field mill)的巧妙仪器来测量这些电场。该期专栏还提到,如果不是因为  相似文献   

4.
周俊 《世界科学》1997,(8):13-16
1993年,笔者曾在《世界科学》(1993.[2])上发表了“地球原始有机圈与生命起源同源说”一文,其中重点有三:一是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与原始有机圈的起源联系起来作为一个主题进行研讨,即‘以“地球原始有机物(圈)及生命的起源”这一命题来代替传统提法“地球生命的起源”’;二是提出“地球作为一个行星的诞生不仅仅是原始(太阳系)尘云物质的凝聚、集结,而且是自前地球尘云时期起,到地球形成,直至生命出现,形成生物圈,其中有机物与无机物都是同源共生、同步演化和相关发展的”,即“地球由原始弥漫态星云到凝聚态星球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谁都知道,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其地理面貌与地球极为相似。天文学家戏称火星是地球的“姊妹星”,就是有望一日人类能登上火星,探索火星,最终移民火星,征服火星。前几年,有不少媒体争相发表了美国人造卫星在火星上发现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类似人类脸部的图像,惟妙惟肖,如同真的。这对一些想象力丰富的人来说,无疑将这一人类脸部图像视作为火星人或外星人的精妙杰作。但令人极其遗憾的是,经科学家的仔细分析研究表明,这个人类脸部图像纯粹是由火星上的天然地理环境造就的,是鬼斧神工之作。正当人们遗憾、失望、淡漠之余,…  相似文献   

6.
《世界科学》2009,(3):F0004-F0004
日前,《机器人总动员》毫无悬念地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动画片中的机器人“瓦力”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个外形可爱、致力于地球上垃圾清理的机器人。但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家曾研制出多种机器人,它们一直默默无闻地为地球环保事业做着贡献,而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它们的存在,以下是6种现实版的机器人“瓦力”,让我们了解一下它们是怎样“拯救”这个星球的。  相似文献   

7.
地球的"姊妹星" 地球有两个亲密的"姊妹",其中一个是金星,另一个是火星,它们分布在地球轨道的两侧,伴着地球环绕太阳运行.然而,这两个"姊妹"的"脾气"截然相反,金星"炽热如火",而火星则"冷若冰霜".只有地球是温和的,既不太冷,也不太热,因而成了人类和其他地球生命欣欣向荣的家园.  相似文献   

8.
, 《大自然探索》2012,(12):4-4
运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探测数据,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颗新型的钻石行星——距离地球仅40光年的“55巨蟹e”星。这个岩石世界的大小是地球的两倍,质量却是地球的八倍.科学家因此称之为“超级地球”。  相似文献   

9.
暗物质是一种理论上存在并且引起争议的物质,无法被地球上的望远镜观测到。一些科学家认为,暗物质在整个宇宙质量中的比重达到四分之三。目前,科学家利用时空导致的“波纹”探测暗物质,并首次绘制出这种物质的图像。  相似文献   

10.
木子 《科学之友》2006,(9):18-19
通过天文望远境寻找数十光年外的“第2地球”,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然而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设想:只要在距天文望远镜24000km的太空中安置一个直径50m宽的花辩状塑料罩,就能阻挡天外恒星的光芒,允许科学家通过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到类地行星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科学之窗     
给地球带来生机的碳分子球体 研究地球古代史的科学家现已从来自太空的“魔瓶”中获得一个惊人信息。称为“绣球”的中空碳分子群不断地从外层空间纷纷扬扬坠落地球,面绣球中蕴藏着地球问世前几十亿年的太阳系初生态模样。 去年,夏威夷大学的地球化学家卢安·贝克尔及其同行,发现了46亿年前艾伦德陨石中存在这种碳分子球的踪迹,随后他们又先后在澳大利亚默奇森陨石和世界各地粘土层中发现类似的中空碳分子球。据悉,粘土层中这些碳分子球是由小行星撞击地面而埋藏其中,而且外星撞击地球很可能终结了恐龙在地球上生存的时代。贝克尔发…  相似文献   

12.
柯伊伯带是20世纪90年代的重大天文发现之一。位于柯伊伯带主带之外的散射盘天体,以其所具有的与彗星相似的轨道大偏心率和高倾角,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这些天体的来龙去脉,以及与奥尔特彗星云的关系,成为当前一个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争论课题。本文的轨道演化模拟显示,已知的散射天体中的大多数是非常稳定的,它们很可能起源于该区原始星云;亚稳和不稳定散射天体的大部分来源于散射盘外部,远至奥尔特云区域,极个别来自太阳系内部;在今后至少6 000万年内,当前观测到的散射盘天体不会走近太阳成为彗星。  相似文献   

13.
研究小行星的航天器美国航天局最近宣布,计划发射第一个绕小行星运转的航天器。它将对一个叫做“爱神星”(小行星432号)的巨型太空石进行研究,这是很多有时经过地球的小行星中的一个。科学家认为,通过“爱神星”对小行星进行研究,有助于说明行星(地球)是怎样形...  相似文献   

14.
柯伊伯带是20世纪90年代的重大天文发现之一.位于柯伊伯带主带之外的散射盘天体,以其所具有的与彗星相似的轨道大偏心率和高倾角,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这些天体的来龙去脉,以及与奥尔特彗星云的关系,成为当前一个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争论课题.本文的轨道演化模拟显示,已知的散射天体中的大多数是非常稳定的,它们很可能起源于该区原始星云;亚稳和不稳定散射天体的大部分来源于散射盘外部,远至奥尔特云区域,极个别来自太阳系内部;在今后至少6 000万年内,当前观测到的散射盘天体不会走近太阳成为彗星.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08,(7):100-100
欧洲航天局最近发射的人造卫星在太空中记录下了地球的声音,这种声音并不动听,如哨音或哭声般刺耳。科学家们在研究人造卫星记录的1万多次“地球之声”后说,“地球之声”实际是太阳喷射出的离子流“太阳风”与地球磁场在大气层中相撞时产生的电波,  相似文献   

16.
在南极冰川下被封存了将近200万年之久的一个生态系统中,科学家们发现了生命。他们指出,这些微生物通过硫和铁来吸收能量,在黑暗和无氧的水域中生存下来。这些发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新的认识。使他们了解到生命是如何度过“冰雪地球”时期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线索,即表明在其他不可生存的环境中。如在火星以及被冰覆盖的木星卫星——木卫二上,有可能存在生命。  相似文献   

17.
(一)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地球还是“幼年”时,黑褐色的地球表面到处是突兀的怪石、陡峭的岩壁和暗绿色的海水。海洋和河谷瞬息万变,顷刻间便会浓雾四起,它们与灼热的地表、变化万千的大气演绎着地球生命的“交响曲”,让最早的生命诞生在原始的海洋里。最早的生命究竟是什么模样?海洋深处没有阳光,生物也能生长吗?不少科学家面对如今的海洋提出了问题。历史的车轮到了1977年,美国的一艘叫“阿尔文”号的深潜器,载着科学家来到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海底裂谷中,第一次发现了充满生命的温泉口。这些热泉高耸在几千米深的海底,像一个…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个极其巨大的球体。那么,第一个测出地球质量的人是谁?他就是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1731—1810),被人们誉为“第一个称地球的人”。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上是否就存在我们人类这一种智慧动物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但进入20世纪以后,根据一些科学家和探险家的考察,认为地球上还存在着另一种神秘的智慧动物——海底人。 1938年,在爱沙尼亚的朱明达海滩上,人们发现了一个“鸡胸、扁嘴、圆脑袋”的“蛤蟆人”。当它发现有人跟踪时,便迅速地跳进波罗的海,其  相似文献   

20.
谁在给地球“充电” 1917年.科学家发现地球表面带有负极电,但是地球究竟为什么带电,地球的“充电器”是什么,却没有人能说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