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民族、时代和理性是“中国梦”背后的三个精神维度。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架构中的个人价值、未来理想和思维方式出现了的若干隐忧,表现为个人中心主义、未来虚无主义和言行极端主义。因此,中国梦张扬的集体意识、社会担当和中道理性思想,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重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合作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然而现实中许多大学生仍然我行我素,在集体活动中表现的唯利是图,追求个人利益。如何有效制止这种局势的发展,需要从高校的管理模式以及运行方式上得到根本改变。只有高校真正认识到大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并且制定出合理的方针政策,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高校合作精神的养成,也才能从本质上促进高校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普及,大学生们的思想越来越独立,进而表现出来的却是冷漠与自我,为了解决此种情况的出现,本文通过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理念:责任考核一激励,建立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改变现在大学对集体概念的淡漠,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通过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沟通能力、树立规则意识、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增设相关课程与活动等几个方面的引导和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在团队精神方面展现新面貌,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思想灵活,情感丰富,勇于探索创新。但意志比较脆弱,缺乏集体观念,缺乏团结精神。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应通过加强班级凝聚力,教育大学生形成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的精神,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建刚  王羚郦  刘四军 《科技信息》2010,(8):I0065-I0066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论述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崇尚自由”、“世界大同”、民族团结、民族互助等民族精神及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如自律、诚信、孝道的道德修养;有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国家繁荣强盛、持续发展的有力武器,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最年轻有为的生力军、后备力量,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多元化的价值观会使大学生面临着如何选择主导性的正确的价值观的困惑,因此,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能够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集体记忆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哈布瓦赫认为集体记忆的灵魂以现在为中心,实现集体记忆有赖于社会交往。在此基础上,康纳顿认为集体记忆的维系、传递和纪念仪式有重要关系。因此,集体记忆的形成、维系与传递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和”或“和谐”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所熔铸和造就的精华和首要文化理念。“仁”或“仁爱”是儒家理想中的人格美和社会美的集中表现。唐君毅作为港台新儒彖代表人物之一,毕生以弘扬儒学及中国文化为使命。其人道主义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于利用传统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调适人际关系,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精神价值,促进个人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末的中国处于巨变与发展之中,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和总体格局,也引发了人们在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变化。外界的种种变化对校园内的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的变化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变革的晴雨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也折射出时代变化的新特点。分析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探讨其特点,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有着积极意义。一、自我意识浓厚.不善于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当代大学…  相似文献   

11.
百色起义期间革命者所开展的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其因陋就简、自力更生的精神是大学生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动力;其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运用可强化当代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正面认识;其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特色可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其对先进文化的宣传与弘扬将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对先进文化的认识;其突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理念;其体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可使当代大学生对肩上的责任有更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责任意识、责任情感和责任意志是影响大学生集体责任感形成的三个心理因素。导致当代大学生集体责任感淡薄的主要原因是集体责任意识缺失、责任情感培育不够和责任意志缺乏磨练。大学生集体责任感的培养应该遵循心理发展规律,有效整合知、情、意、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多为知识分子,而且其作品中的知识分子都是在当代社会中的没落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秉持自己的知识分子传统,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重建大众文化冲击下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他们因为缺乏精神操守从而使自己的使命无法顺利完成,他们是典型的贝娄型知识分子。从贝娄反复写作知识分子的动机和角度分析《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的贝恩和肯尼斯,揭示出贝娄型知识分子的挣扎与徘徊以及贝娄自己的创作活动都体现了潜伏在意识里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4.
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和影响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非凡的.本文着重论述了八一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精神引领价值,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成才,需要继承和发扬"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紧密闭结、艰苦奋斗"的八一精神.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以人为本”,涵盖了官民关系、人物关系以及“人本身”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关系;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其落脚点在于谋求大学生精神状态、精神结构的改善和优化;我们要用崇高的理想信念、昂扬的民族精神、基本的道德观念、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又具有健康的道德诉求的、心灵和谐发展的“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新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进行确定,分析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以及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通过开发个体的个性特质、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各种不利因素,指出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其馆藏优势,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贾丹 《科技资讯》2012,(3):247-247
价值观念作为人精神领域的核心,左右着人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模式。在全球化背景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以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现实状况为切入点,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成因,揭示了其价值观变化背后隐藏的内在本质,并对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力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大学生中民族精神意识淡薄缺位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一问题,作为继承、弘扬民族精神的基地和辐射源的高校,应全力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任。高校要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积极探索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20.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分析了中华民族武术文化的精神内涵,讨论了中华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的塑造作用问题。认为可以用中华武术文化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坚韧吃苦精神和仁信友爱精神,使全社会逐渐形成明礼诚信、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良好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