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清代朴学家群体中,段玉裁是其中的皎皎者,他在小学的三大领域——音韵、文字、训诂中都有重大的创获。在汉语上古音的研究方面,段氏的主要成就是:1、支脂之三分;2、真文分部;3、侯部独立;4、十七部次序的有机排列;5、同谐声者必同部说;6、古无去声说。对于段氏的这六项成就,自来评论甚多,而总的倾向是肯定者多,否定者少。王国维在《周代金石文韵读序》里说:“古韵之学,自昆山顾氏,而婺源江氏,而休宁戴氏,而金坛段氏,而曲阜孔氏,而高邮王氏,而歙县江氏,作者不过七人,然古音二十二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就《六书音均表》一书探讨段玉裁在古音学上的成就和地位。其成就主要表现为:在继承先贤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创新-首先是古韵分部上的创新,其次是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如支脂之分立、尤侯分立、真文分立的论断,十七部排列次第与合韵说,同声必同部说,古三声说,语音分三期说等,正基于此,人们才第一次对古音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同时,段氏还从语音角度解释假借、转注;并将古音理论运用于训诂实践中,因声求义,等等,为我国古音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音学地位若单从时间先后看,是承先启后的,而从乾嘉时代学术的特殊性考虑,确是遥遥领先的。  相似文献   

3.
周秦古音的研究,到清朝中叶兴盛起来了。当时的一位古音学家江有诰曾这样说过:“古韵一事,至今日几如日丽中天矣。取而譬之,吴才老古音之先导也,陈季立得其门而入也,顾氏、江氏则升堂矣,段氏则入室矣。”(见《江氏音学十书·凡例》)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段玉裁在古音学中的重要地位。段氏在古音学方面的代表作是《六书音均表》。他从乾隆  相似文献   

4.
清代的古韵分部研究,顾炎武堪称开山第一人。他离析唐韵,分古韵为十部,其研究成果为后来的古韵分部奠定了基础。江永的《古韵标准》一书中,在顾氏分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古韵为十三部,比顾氏多出了三部。在对入声的处理上也与顾氏有所不同,对后世的古韵分部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段玉裁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朴学大家,在音韵和文字训诂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通过考察段氏文集及其家族文献,我们发现,作为学者的段玉裁在诗文创作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他的文学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清代考据学者对于文学的普遍态度,其文学创作也体现出当时极其兴盛的经学研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6.
清代专门从事《说文解字》研究的学者众多,其中段玉裁名声最大,成就亦最显赫。段氏积数十载精力对《说文解字》作了全面细密的校勘整理,成《说文解字注》三十卷,为清代《说文解字》注本中最重要的一部。段注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是存在问题的。本文通过校勘段注《豕部》,以窥其概。  相似文献   

7.
段玉裁对《说文》互训的校勘,是《说文》互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互训校勘过程中的词义考辨极为精当,给后世认识理解同义互训的语言现象以巨大启迪。当然,段氏在词义考辨中也还有一些不足和失误。  相似文献   

8.
清代中期古音学领域呈现全盛之貌,涌现了诸如江永、段玉裁、戴震、王念孙、江有诰等一批古音学大家,促进了古音研究的不断发展,使古韵分部日出转精,这与时代的为学精神是分不开的。清代中期的古音学家以"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的专业精神、与时俱进的求实精神以及兼收并蓄的方法原则推动着古音研究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沈刚 《科技信息》2009,(34):I0142-I0142,I0145
清朝时期,小学家们对《说文》的研究达到了顶峰,其中最有成就的就是段玉裁、桂馥、王筠、朱俊声,被称为"说文四大家"。但他们的研究,从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来看,也是有侧重点的。  相似文献   

10.
学者们对金文语音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金文韵读的探求;二、利用金文语音对上古音研究进行补苴;三、探求金文音系。  相似文献   

11.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说文解字》小篆及古文字体多有改订.文章通过对“上”“社”“瑁”“词”“要”和“(牵)”等段氏所改字例的分析,探求其改订之得失.  相似文献   

12.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说文解字》小篆及古文字体多有改订。文章通过对“上”“社”“瑁”“词“要”和“卒”等段氏所改字例的分析,探求其改订之得失。  相似文献   

13.
上古韵母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关于上古韵母诸问题; (二)图表凡例: (三)之蒸系; (四)幽系; (五)宵系; (六)侯东系; (七)鱼阳系: (八)歌 寒系: (九)支清系; (十)脂质真系; (十一)微术谆系; (十二)脂微分部的理由: (十三)侵辑系; (十四)谈盍系; (十五)结论。 一关于上古韵母诸问题 1.韵部多少问题 上古韵部的研究,到了王念孙有诰以后,似乎没有许多话可说了。上古的史料有限,我们从同样的史料去寻求韵部。共结论必不会大相远异。但是,有时因为离析唐韵的方法未能尽量运用,有时又因为一二字发生究葛而没有把两部分开。以致后人仍有商量的余地。像章炳麟之别队于脂,实足以…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上古音的研究,有音类的区分和音值的构拟两大任务。如果将拟音简单地理解为对上古音类读音的假定,那么,清代的古音学家早就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了。对于鱼歌二部的读音,清儒有两个代表性的论点,一是“本西音”说,一是“古敛今侈”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到了清代学者手里,有了长足的进步,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形成了著名的乾嘉学派。试研究一下清代的一些小学名著,我们不能不佩服朴学家实事求是、无微不信的学风;轻主观而重客观、轻演绎而重归纳的科学精神。但乾嘉大师,有时也不免凭臆造字。如段玉裁以30余年精力为《说文解字》作注,对汉字研究有很大的贡献,但改字太多,有的改对了,也有一部分是改错了的。段玉裁关于假借的论述,也散见于《说文解字》中(以下简称“没注”),本文试图将这些论述作一综括,并加以简要的评述。段玉裁在《说文·叙…  相似文献   

16.
本通过分析曹操的诗歌用韵,发现共诗韵部间界不分明,有跨部押韵的现象,在声调上亦有上平入三声混押,相同韵尾的入 也有通人“同用”“独用”与上古、中古音系相比,也是从其合不从其分。因此,用韵宽是曹操诗歌的显特点,其原因是受汉魏人开放的化心态,曹操本人锐意革新、无所顾忌的性格和当时实际语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儒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一部研究《说文》的力作。清人卢文绍在为此书写序时说:“盖自有《说文》以来,末有善于此书者。”段氏在《说文解字注》中专劈“浑言、析言”为一类,系统地研究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他在此书第十二篇中写道:“凡诂训有析之至细者,有通之甚宽者。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能尽其理也。”为了阐发许慎《说文》的本旨并启发后学者。段氏对“浑言、析言”词,也就是古代汉语的同义词作了极其精细的分析、比较和考证,并进行了系统的辨析。  相似文献   

18.
段玉裁与王筠文字学思想之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在文字学研究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同时代的王筠更是在文字学研究方面集大成。段玉裁继承和发扬了戴震“因声求义”的方法,王筠认为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从属于语言,是第二性的。段玉裁和王筠都坚持形音义统一的原则。在“六书”理论方面,王筠比段玉裁的论述详尽。段玉裁和王筠都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汉字的形体演变。  相似文献   

19.
冤句考     
因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是冤句人,由于黄巢的影响,该地的知名度随之提高。但毕竟年深代远,时过境变,现在实际是知其名者颇多,详其情者盖寡,欲见端倪,尚需加以考证。一、训音冤句,或作宛朐。“冤”“宛”古音同,今音迭韵,以不害义,可以今音读之。“句”字在当地古地名中还有“句阳”县名中用到它。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凡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参照大徐本《说文解字》以及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在对《说文.肉部》涵盖的140个字进行逐字考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意义对其进行了大致的分类,并分析了某些"肉部"字字义的转移以及"肉部"字中蕴藏的文化内涵。汉字发展演变中"肉部"与"月部"的混淆也是一个应当注意的问题,本文从字本义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