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如果对变异的禽流感病毒在人群之间传染掉以轻心的话,则一旦禽流感再度爆发,就极有可能导致大范围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行将结束.专家们现在有可能对本世纪地球气候的变化作出评估,根据1935年和1957年的国际协定,要作出这样的评估必须跟踪探测不短于30年的气候变化。本世纪初,发生了全球性变暖,正如我们看到的,  相似文献   

3.
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极地冰帽之下可能冰冻着致命的史前病毒,如果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这些病毒被释放到大气中,就有可能导致新的传染病的流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这种史前病毒。他们在格陵兰的浮块中发现了一种被称作"西红柿花叶病"病毒。这是一种普通的植物病毒。这一发现使他们相信那些被冰雪覆盖的"坟墓"中可能埋藏着其他的病毒,比如像古代的流感、脊髓灰质炎和天花病毒,这些病毒也许已经被埋葬,也许有可能复原。  相似文献   

4.
已知重水(D2O)能增加某些病毒的热稳定性, 但其机理不清. 用基质辅助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研究了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和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HAV)用D2O处理后, 测定病毒及其RNA结构中的氘氢比值(D/H), 以δDSMOW表示. 结果说明, 与正常病毒相比, 上述D2O处理后的病毒样品中δDSMOW值明显升高, 其升高值与病毒样品的加入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实验还指出, D2O处理后的病毒δDSMOW值的升高与其热稳定性的升高是相关联的. 实验结果证明, D2O处理导致病毒及其RNA结构中发生氢氘置换, 氢氘置换可导致病毒生物学性状(热稳定性增加)的表型改变.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如今已经发现了超过200种以前不为人知的病毒,此类病毒能够导致包括流感和出血热等在内的疾病。科学家同时还追踪了这些RNA病毒在数亿年前的起源,当时大多数现代动物才刚刚出现。美国圣彼德斯堡南佛罗里达大学环境病毒学家Mya Breitbart说,这些发现可以帮助科学家识别未来有可能感染人类的RNA病毒。研究人员在  相似文献   

6.
呼肠病毒, 在SARS患者中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在北京造成了严重后果, 冠状病毒已被广泛认定为导致SARS的病原体. 但是临床和实验提示, SARS病因可能不是单一冠状病毒感染. 本文报道了我们从北京市第1例SARS患者和其母亲的咽拭子中分离出呼肠病毒. 在电子显微镜下, 可观察到典型的呼肠病毒. 血清学实验显示, 38例SARS患者中24例对呼肠病毒呈阳性反应. 针对呼肠病毒的基因保守序列(S2基因片段)设计引物, RT-PCR实验扩增出特异性DNA片段. 进一步DNA序列分析表明是一种独特的呼肠病毒(呼肠病毒科正呼肠病毒属). 初步动物实验显示, 该呼肠病毒可导致非典型样肺炎发生和小鼠死亡. 尽管如此, 呼肠病毒感染是否与SARS疫情有关,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才能阐明.  相似文献   

7.
赵大庆 《科学通报》1993,38(11):996-996
早在70年代初,人们就发现杂多酸具有抗病毒活性.例如钨锑酸钠[NaSb_9W_(21)O_(86)]~(18-)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抗病毒化合物.非常有趣的是最近报道[NH_4]_(18)[NaSb_9W_(21)O_(86)]·24H_2O(结构代号为HPA-23)具有很高的抗爱滋病病毒活性,在法国已进入临床应用.但从分子水平研究杂多酸化合物抗病毒的机理,目前尚未见到国内外报道.而作为病毒可以广义地看作由一个蛋白外壳包裹,内部则为核酸.爱滋病病毒同样由两层蛋白所包裹,与宿主细胞发生吸附作用主要是通过外层包络蛋白(GP120),该蛋白的活性组分是一个由8个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炎热的夏季活动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分泌和泌尿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终导致人体代谢增强,营养消化增加.不仅如此,夏天人们的食欲降低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营养的正常摄取,所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肌体代谢的紊乱,甚至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两种植物病毒编码蛋白的基因沉默抑制子功能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农杆菌浸润方法以及重组的马铃薯X病毒(PVX)表达载体, 研究了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编码的P14蛋白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编码的S6蛋白对植物基因沉默的抑制作用. 绿色荧光蛋白(GFP)表型观察及核酸杂交结果表明, 这2种病毒基因均能够强烈抑制转基因本生烟(16C)中由同源序列引起的gfp基因沉默, gfp基因mRNA的含量明显高于未发生沉默抑制的对照植株, 并导致PVX感染后的寄主症状加重, 说明它们可能是由病毒编码的RNA沉默抑制因子. 其中, RBSDV S6基因对植株体内基因组DNA甲基化过程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0.
李菁  陆路  吴凡  陈曦  牛犇  姜世勃  陈应华 《科学通报》2009,54(9):1244-1249
人类Ⅰ型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class I, HIV-1)包膜蛋白gp41的近膜端外部区(membrane proximal external region, MPER)在HIV-1的各个分化株之间相当保守, 这暗示MPER区对于病毒的生存和侵染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研究表明, 两个靶向HIV-1且具有最广泛中和活性的单抗2F5和4E10, 都特异地识别该区域, 进而有效地抑制包膜蛋白介导的病毒膜融合过程. 我们先前的研究表明, 4E10抗体表位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会随着gp41融合核心区域的结构调整而发生显著的改变, 提示在gp41蛋白的MPER区与融合核心区之间很有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并与gp41介导的膜融合过程相关. 本研究利用各种不同的gp41融合核心区衍生多肽, 检测了4E10表位多肽(D4E10P)与它们之间的反应性. 其中, 具有gp41蛋白核心区N-trimer结构的多肽(N-trimer-6HB)显示出很强的结合活性. 进一步对N-trimer-6HB多肽进行噬菌体文库筛选, 发现 4E10表位上一个短的模体序列(WF)很有可能对gp41的N-trimer和MPER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导致MPER区以潜在的方式参与病毒包膜和靶细胞膜间的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11.
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一般只在禽间传播,不会直接感染人类.当病毒基因发生重组或突变,会获得感染人的能力.自1959年发生人感染H7N7禽流感以来,各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时有发生.1997年,我国香港特区暴发人感染H5N1禽流感是首次明确记录的禽流感病毒感染导致人类呼吸道疾病和死亡的疫情.迄今人感染禽流感已成为全球科学界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鉴于禽流感病毒可以长期存在于天然宿主体内且具有高度的遗传分化特性,因此具备成为前体病毒或导致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20世纪发生的4次流感大流行,均与禽流感病毒密切相关.禽类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存储宿主,最容易传染人的传染源是携带病毒的家禽和感染病毒的病死禽,而传播途径主要为禽-人和环境-人传播.人感染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后的临床症状表现不一,既有普通流感样症状(ILI)、结膜炎或关节炎,也会出现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休克甚至死亡.目前针对人感染禽流感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使用抗病毒药物,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提高禽流感病例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H1N1甲型流感全球航空传播与早期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新型流感(H1N1甲型流感)已经全球蔓延. 早期的研究显示, 在没有采取防控措施的情况下, 国际航空旅行可能引发一次严重的全球流感大流行. 在本研究中, H1N1甲型流感早期在墨西哥和美国的爆发被运用于SEIR流行病传播模型, 用以估计该病毒的传染性及疫情初步参数, 构建了一个基于实时航空数据的新的空间传播模型以评估H1N1甲型流感从墨西哥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潜在风险. 结果显示, H1N1病毒的基本再生数R0约为3.4, 有效再生数随防控措施下降明显, 研究还发现西班牙、加拿大、法国、巴拿马和秘鲁是最有可能发生严重的流感大流行的国家.  相似文献   

13.
正生物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真菌及化学毒素等,主要来源于地面植被、海洋、人类活动以及动物等的排放.生物气溶胶的呼吸暴露有可能导致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H1N1、哮喘、过敏等.例如,1918年爆发的H1N1流感使得全球5000万人死亡,100年后它所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仍然是人类第四大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近300万人因此丧生,而对低龄儿童来说更是首  相似文献   

14.
正张佳:我从上高二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喉结,而且一直在长,现在明显比同龄人大。不知道这是正常现象,还是发生病变了呢?生活老师:喉结,是人体咽喉部分的软骨突起,也是男性的性特征之一。一般来说,男生到了青春期后都会长出喉结。喉结大有可能是遗传;有可能是体内雄性激素较多,导致男性特征比较明显;也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来源和去向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借助因特网流感病毒数据库平台, 对猪流感病毒的PB1, PB2和PA进行谱系分析, 结果提示, 新近北美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新毒株所有的基因都来自猪流感病毒, 但是来自两个不同谱系的猪流感病毒, 其中一个谱系的猪流感病毒约是10年前人、禽、猪流感病毒的杂合体. 依据近期的流行态势, 此病毒将在全球进一步扩散蔓延, 将在人群中长期存在, 也有可能在猪群中流行. 此病毒的扩散可能伴随着人群中原有的某亚型流感病毒的消失.  相似文献   

16.
经济建设要符合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原则,而公路定线和施工建设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沿线山体裸露、植被受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现象的发生.文章以公路规划设计阶段为研究对象,就公路规划设计阶段如何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失控的碰撞     
科学家最近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指出,几十亿年后,行星轨道运行混乱有可能导致地球和水星、火星或金星发生碰撞.科学家发现,行星的轨道一直都在发生变化,行星之间的微弱引力作用使彼此的位置更加不稳定.那么,这种微小的紊乱真的会引发灾难吗?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导致肝细胞肝癌(HCC)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之一. HBV在感染细胞后进行病毒DNA的复制、病毒蛋白的合成以及新病毒颗粒的包装和释放等步骤,其中病毒感染细胞逃避宿主免疫后,就可能通过HBV复制产生子代病毒、形成持续感染、诱导肝癌的发生发展.机体中HBV的复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乙型肝炎病毒的X蛋白(HBx)对于HBV复制的影响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对HBx蛋白的结构组成及其分布做简要阐述的基础上,重点综述HBx通过不同的修饰途径来调控HBV的复制,以及HBx通过mi RNA来调节HBV复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巨大的需求     
每个人体内都存在有潜伏的病毒,例如,你极有可能在某个时刻就被感染了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而HPV病毒能向细胞中注入自己的DNA并在人体中藏匿数十年,一旦你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它们就会被激活从而感染更多的细胞或者使你发病.这样的后果可能是致命的:HPV会造成颈部、喉部、肛部和宫颈部的癌症.  相似文献   

20.
为防止“疯牛病”传入我国,保障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卫生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近日联合发出通告,禁止销售、进口含有发生“疯牛病”的国家或地区的“牛羊动物源性原料成分”的化妆品。在全球性的疯牛病危机带来食品安全恐慌的同时,提及化妆品可能含有疯牛病病毒似乎有点危言耸听,其实,其中不无科学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