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文本分析全真教龙门派内丹心论体系与老子"道"的紧密联系,得出全真教龙门派修行理论仍以"道"为主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全真道士闫希言师徒是今本《西游记》定稿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作者另一文提出全真教主丘处机门徒是《西游记》祖本《西游记 (平话 )》作者的前提下 ,本文又结合明代全真教秘史 ,通过对“华阳洞天主人”具体历史的分析 ,认为今本《西游记》的定稿人是明代万历年间江苏茅山的全真教龙门派道士 ,其中闫希言师徒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另一文提出全真教主丘处机师徒是《西游记》祖本《西游记(平话)》作者的前提下,本文又结合明代全真教秘史,通过对“华阳洞天主义”具体历史的分析。认为今本《西游记》的定稿人是明代万历年江苏茅山的全真教龙门派道士,其中闫希言师徒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4.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者丘处机所撰。“五四”后,鲁迅、胡适等新进学者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者,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系。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文化区有关史料分析;《西》直接祖本《西(平话)》,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之作者。  相似文献   

5.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者丘处机所撰。“五四”后,鲁迅胡适等新进学者据清代非主流见解,依明代天启府志,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者,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联,几乎成为定论。本文在引述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侧重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文化区有关史实分析出发,首次提出小说《西游记》的直接祖本《西〈平话〉》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本文建议今后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游记》之作者,并可在陕新辟“《西游记》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6.
作者已发表文章认为,今本《西游记》之祖本《西游记(平话)》,系全真教创始人之一丘处机麾下道士史志经等人所撰。现进而从明代道教秘史等若干方面认定,今本《西游记》定稿人也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居于江苏茅山乾元观的全真龙门派道士,其中阎希言(阎蓬头)师徒可能性最大,因此,《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  相似文献   

7.
赵玲霞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3):50-51,56
全真教剧作在元代杂剧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受当时时代和社会背景的限制,在佛家“轮回”和道家“谪世”思想影响下,全真教剧作有较为固定的“度脱”模式。正确地认识和归纳全真教剧作中的“度脱”模式,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古代哲学与古代文学之间联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了“后期浪漫派”、“现代派”作家徐訏的创作,其成名作《鬼恋》脱胎于中国古代鬼故事中的“人鬼恋”故事模式,并暗含了民间“道魔斗法”的情节结构模式,他的艺术探索与追求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金克木的诗作具有“现代派”诗人的某些共性,但又表现了其“民族性”的独特个性,常将佛、道、儒融为一体,在诗的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上也具民族特点,本文以此解读其30年代的一首长诗《宇宙疯》。  相似文献   

10.
“淮南三王”王艮、王栋、王襞三人在思想上有继承关系,但在佛道问题上却有不同的认识。王艮以正宗儒学家自居,但也承认佛道有佛道的作用,所以他虽然对佛道不感兴趣,但也不排斥佛道。王栋强调经世济用,他认为儒学主于经世,而佛道清虚寂静,不能为社会所用,所以他讨厌佛道,排斥佛道。王襞与他们截然不同,他高度认识佛道的功能,并钟情于佛道,成为泰州学派中少有的佛道热心人。  相似文献   

11.
《刘知远诸宫调》中的“口中只道得得两度三回,不放了你才”句断句及说解分歧较大,根据文中多为了押韵而调换词序语序,以及现代方言口语中还保留着诸多副词后置的用法,认为诸家对“才”义求之过甚,“才”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副词,“不放了你才”是为了跟“开”、“派”押韵而调整了“才不放了你”的语序。  相似文献   

12.
《刘知远诸宫调》中的“口中只道得得两度三回,不放了你才”句断句及说解分歧较大,根据文中多为了押韵而调换词序语序,以及现代方言口语中还保留着诸多副词后置的用法,认为诸家对“才”义求之过甚,“才”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副词,“不放了你才”是为了跟“开”、“派”押韵而调整了“才不放了你”的语序。  相似文献   

13.
晚清、民国江右史话派新倡“朱耷即青云圃道人朱道朗”伪说,道俗两界,哄传百年,亦纠葛百年,已成八大山人研究界亟待突破之学术瓶颈。本文首揭“清初南昌青云圃道院为南明弘光朝亡命权贵隐身窟”、“朱道朗旧友马道人为弘光权相马士英”等透镜式微观考据。为证伪“朱耷即朱道朗”提供全景式宏观视界。  相似文献   

14.
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在诸多问题上的对立虽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们的对立并不是一种向西方学习的“趋新”与回归中国传统的“守旧”的对立,在向西方学习这一点上,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一样也是“趋新”者,无非两者所“趋”之“新”有着显著不同罢了。当我们回首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进程时,国粹派、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派一样,作为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中的思想资源,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  相似文献   

15.
丘处机死后全真教高层出现人事动荡,丘处机所遗命的继承人宋道安迫于内外部形势让出掌教之位,尹志平接任掌教,完成了全真教掌教之位的和平过渡。  相似文献   

16.
试论冯桂芬     
冯桂芬(1800—1874年),是我国近代地主阶级新经世派的代表。他不拘泥于“古圣先贤”之道,主张研究西学,吸取“诸国富强之术”,补救中国之不足;并针砭时局,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与建议。本文将就冯桂芬在思想、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观点作些探索。一冯桂芬,江苏...  相似文献   

17.
龙门县有两种方言:客家话和本地话,“本地话”的语言性质尚待研究,总的来说与相邻的粤方言和客方言密切相关.左潭镇禾仓村在龙门县城西边18公里处,龙门左潭话虽然具有一部分客家话的特征,但仍保留了一些粤语语音上的重要特点,应该划归粤语.  相似文献   

18.
临桂词派是晚清重要的词学流派,但长期以来学界对其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称之为“疆村派”者,有将其归为“常州词派”者。其实,无论在词学理论还是成员组织上王鹏运都是该词派的领袖,所谓的“疆村派”只是临桂词派在后期的衍变;临桂词派在词学主张上与常州词派已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可归为一派。  相似文献   

19.
陈铨提出的“英雄崇拜论”是“战国策”派最受瞩目又最有争议的一大主张。关于“英雄崇拜论”,“战国策”派内部引发了一场论争,既有倡导者如陈铨,又有居中调和者如贺麟,也有反对者如沈从文。研究“战国策”派内部围绕“英雄崇拜论”展开的论争,可以更为客观地揭示“战国策”派内部和外界学人所谓的“英雄崇拜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战略派别五花八门,大致是“强硬派”和“缓和派”两大派。两派的根本分歧在于,是侧重“威慑”还是“实战”。里根政府奉行的战略是谋求对苏军事优势、提高实战能力以增强成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