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移民满意度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是全国扶贫移民(当时称吊庄移民)实施最早、规模较大的省区.在对宁夏移民区7处典型村落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移民的满意度做了模糊综合评价,并对影响移民满意度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资源占有率等4个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此为依据,结合宁夏移民地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4个既能提高移民满意度,又能促进移民区后续发展的宏观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为研究对象,选取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3个方面共9个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移民安置工程空间选址适宜性评价体系并明确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基于评价模型和GIS技术,将移民工程选址空间适宜性分为:最适宜区、较适宜区、适宜区、较不适宜区、最不适宜区五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最适宜区占全区面积的2.61%,散布于研究区北部河流冲积而成的平原区;(2)较适宜区占全区总面积的8.73%,主要成片状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地势低平区和丘陵缓坡区;(3)适宜区占全区总面积的17.02%,主要分布于中、北部的丘陵区和冲积平原的边缘地带;(4)较不适宜区占全区总面积的24.09%,主要分布在低山区;(5)不适宜区占全区总面积的47.55%,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和南部的中、低山区。受地质地貌条件约束,南郑区移民工程选址空间适宜性较低,移民工程实施中应注意适宜区的集约利用和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移民安置区产业劳动力容量及安置容量研究,提出了移民安置区产业劳动力容量及安置容量的定义,计算方法及步骤,并对典型区进行实例分析,该研究成果对编制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移民安置规划,合理确定移民安置区各产业的安置容量,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移民安置人口平衡是移民安置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探讨移民安置人口平衡理论,方法及应用,提出在研究分析确定各移民区环境容量和合理选择移民安置区的基础上,对安置区进行了人口环境容量分析。使各淹没区迁出人口与安置人口在符合移民安置原则下达到平稀,从而保证移民系统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恢复和提高,使移民安置方案最优,本文提出移民安置人口平衡的基本思路,方法,数学模型,数据采集与整理,并通过算例说明理论和  相似文献   

5.
移民安置区土地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理论为基础,论述了移民安置区土地承载力研究的意义,方法和计算模型,以小浪底水库某县移民安置区为研究对象,对该移民安置区土地承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提高土地承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陕南略阳县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自然和生态3个方面选取12个主要指标,构建安置点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数学评价模型,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得到略阳县移民安置点选址适宜性分区图,并对目前83个已建移民安置点进行了空间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略阳县最适宜区、一般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98%,22.06%,21.68%,42.28%;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河流冲积而成的平坝区,一般适宜区多分布在最适宜区的周围;有33个已建安置点处于最适宜区,31个处于一般适宜区,12个处于较不适宜区,7个处于不适宜区.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移民选址科学性的原则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分析三峡移民安置区土地环境问题的基础上,以小流域为单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环境风险性因子,采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价三峡移民安置区土地环境风险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了巫山县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土地生态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涪陵地区为例,提出了三峡工程建设中移民安置的设想与规划。根据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的特点,在人口环境容量的计算和论证中提出了自然人口环境容量、社会经济人口环境容量及区域综合人口环境容量等概念,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并为移民安置区的发展提出发展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丹江口水库河南省外迁农村移民搬迁前后生产生活条件、收入条件的调研,移民的耕作条件、生产设施、房屋、居住环境均得到了较大改善,收入水平也逐步提高,已安置移民总体达到了规划目标。但移民安置后生产生活尚属恢复期,需要及时解决移民安置后潜在的风险与问题,加强移民产业扶持,培育主导产业;加强技能培训,提升移民自身发展能力;加大帮扶力度,形成发展合力,从而使移民收入水平达到当地农村居民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环境及生活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就地安置了50%的农村移民,由于该地区人口密度过大、人均耕地面积过小,农村移民耕地结构水平下降,致使人口与经济、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不可持续。与此同时,由于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移民安置后期扶持力度,农村移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了较好的恢复,收入水平以较快的速度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三峡工程百万移民安置任务全面完成,通过对三峡库区巫山县移民帮扶设施农业试点基地建设个案的探讨,摸索适宜于三峡移民安稳致富的新思路。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移民帮扶设施农业建设是解决部分后靠移民增收致富、保护水环境等的重要举措,主要包括大棚、土地、水利、道路等整治和建设,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在建设管理、产业选择、经营机制、市场连接等方面要不断完善。研究成果为推广三峡库区移民帮扶设施农业建设、促进移民安稳致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熊飞  周风  郭涛 《科技咨询导报》2014,(31):182-183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是国家战略工程项目,该项目能否顺利完成关键在移民,湖北省高度重视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提出了“四年任务二年基本完成,三年彻底扫尾”移民工作目标,库区、安置区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按既定目标完成了移民工作任务。本文重点介绍移民安置实施过程中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工作任务、工作效果,移民安置监督评估机构扎扎实实的工作,促进了移民安置任务的顺利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型水库后靠安置的农村移民因人均耕地面积少,安置经费投入低,必须在移民安置后期扶持中充分开发利用库区资源,本文提出了提高移民素质、提高库区资源开发科技含量,优化库区移民经济产业结构,开发利用水库消落区土地、库区荒山资源、水库水面资源,发展移民庭园经济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水库移民的妥善安置是移民社区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必要前提.结合当前水库移民社区发展的实际,以巴结社区为个案,分析维持水库移民安置区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为实现移民安置社区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洪强 《广东科技》2014,(20):103-103
水利水电工程生产安置是将工程征地范围内的移民迁移到一个适宜的地点,并为其创造新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并进行妥善安置。大多数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居住在农村,以农业生产为主,生产安置关系到他们生产条件的改变,以及安置区经济的重大调整,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任务。因此,从移民生产生活、社会稳定、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水利水电工程生产安置规划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非自愿性移民安置稳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非自愿性移民安置稳定要素的分析,阐明了移民安置稳定研究的意义、内容和目的.移民安置稳定包括生产安置稳定、生活安置稳定、移民心理稳定、移民社会稳定等四个方面,其中移民生产安置稳定是基础,生活安置稳定是核心,移民心理稳定、移民社会稳定是根本.本文在全面分析中国非自愿性移民安置稳定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搞好我国非自愿性移民安置稳定的总体要求、具体目标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龙滩水库移民生产生活重建现状进行了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建立了水库移民安置质量模糊综合评定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移民安置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并相应提出了改善水库移民生产和生活状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何文辉 《科技资讯》2009,(17):61-61
本文作者通过分析了水库移民开发性安置的基本途径,同时提出了相关对策,促进水库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推进安置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移民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对移民的安置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成败.安置区进行优选,有利于移民社区今后的稳定和发展.由于灰色系统考虑了信息的不完备性和不确定性,应用灰靶决策法选择移民安置区更具有客观性、科学性.介绍了灰靶决策法的求解步骤,结合丹江口水库在河南某县安置点的选择,着重探讨了灰靶决策法在安置点优选中的应用,并进行了加权灰靶决策分析,根据靶心距确定了最优安置点,为其他水库工程的移民安置点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移民搬迁安置顺利实施的保障是移民安置规划和有效的组织管理。移民安置规划及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系统的法规、文件支撑体系,引入环境容量分析和资产评估方法,科学选址,准确把握移民补偿与地方发展之间关系,编制合理的迁建进度计划等;同时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资金管理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依法调整规划等,顺利完成了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维护了库区社会稳定,促进了库区经济发展,推动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法规、规范、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还对移民安置理论、移民安置前瞻性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