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的生成和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许多方面起着调节作用,特别是促进果实成熟衰老。在果实中乙烯生成有关的生化途径是:Met→SAM→ACC→乙烯→MACC。果实成熟开始时乙烯增加与EFE发育同时,先于ACC增加,MACC在成熟衰老过程中不断积累。果实中乙烯生成受“母树因子”和乙烯本身调节。对乙烯在诱发自我催化和与成熟有关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冷平  张光连  李祥欣  王良合  郑仲明 《科学通报》2009,54(14):2082-2088
柿子通常被归类为呼吸跃变型果实. 然而, 与典型的跃变型果实不同, 它表现出独特的跃变特性, 即越早期采下的果实, 乙烯产生量越大. 为了弄清柿离体幼果的乙烯生成及诱导机制,从果萼中克隆了1个编码ABA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DK-NCED1)的cDNA片段, 并分析其在离体幼果中的表达及其产物ABA对乙烯生成的影响. 结果显示, 幼果采后置于室温下, 萼片首先失水, 其DK-NCED1基因于采后第1天开始表达, 并伴随着ABA的快速积累, ABA在采后第2天达到峰值, 然后下降. 果萼中DK-ACS2和DK-ACO1基因从采后第2天开始表达, 乙烯随即诱导产生, 并于第3天达到峰值. 果实中也存在上述变化模式, 但各项指标均比果萼晚1 d, 且果肉硬度从采后第4天急速下降, 并于第6天完全软化. 外源ABA或NDGA (一种NCED酶抑制剂)对离体幼果DK-NCED1基因的表达无影响, 但却促进或抑制了果实中乙烯合成酶基因DK-ACS2及氧化酶基因DK-ACO1的表达及其乙烯的生成, 促进或延迟了幼果的软化. 结果表明, 柿幼果采后, 失水胁迫诱导了果萼中DK-NCED1 基因的表达, 并诱导ABA的快速积累; ABA达到一定值后触发乙烯生物合成酶基因DK-ACS2和氧化酶基因DK-ACO1基因的表达, 乙烯随即生成并扩散至果肉, 作为二级信号刺激果肉中乙烯的合成, 并引发乙烯的跃变, 使果实软化.  相似文献   

3.
乙烯对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而Le-ACS6是控制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第1系统乙烯合成的关键酶, 其基因表达受乙烯的负反馈调节. 利用5′系列缺失的Le-ACS6启动子与报告基因LUC的融合基因以微粒轰击法瞬时转化番茄果实, 发现Le-ACS6启动子中ATG上游-347 ~ -266区域可能含有与响应乙烯负调控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 分别以全长和缺失-347 ~ -266区域的Le-ACS6启动子与报告基因GUS构建融合基因,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稳定转化微型番茄Micro-Tom. 结果表明, -347 ~ -266区域缺失的Le-ACS6启动子所驱动的GUS表达不再受外源乙烯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番茄乙烯合成酶基因的cDNA克隆及全序列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晓风 《科学通报》1993,38(20):1907-1907
乙烯是具有生物活性的最简单的有机分子,作为五大植物激素之一,它控制植物生长的许多过程.在植物体内乙烯的生物合成受到严格的调控,它在植物生长的特定阶段,如果实成熟期间、种子萌发初期、组织器官衰老及脱落期间被诱导产生.许多外界因素,如伤害、缺氧、病毒侵染、植物生长素处理以及 Cd~+和 Li~+离子处理等,也能刺激诱导乙烯的生物合成.乙烯的大量生成往往伴随着明显的生理效应,如由乙烯引起的衰老使每年损失大量的水果和  相似文献   

5.
用PCR方法获得了番茄果实性启动子(2A12)和农杆菌(C58)Ti质粒上的ipt基因。分别构建由2A12驱动下的gus和ipt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使中嵌合基因经农杆菌介导转入番茄品种“中蔬4号”的基因组中,GUS组织化学活性分析表明,2A12启动子具有严格的果实表达专一性。2A12驱动ipt基因在番茄中表达,使得果实中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增加,最终导致果实中种子发育的停滞和胎座组织的增厚,并形成无籽番茄果实,同时转基因番茄果实成熟进程受阻且果实采用的储藏保鲜时间延长了1-2周,进一步分析发现,转基因番茄坐果率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虽然可溶性糖含量略有降低,但果实中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有所增高。  相似文献   

6.
华学军 《科学通报》1993,38(17):1601-1601
水稻prolamin基因的表达具有发育(开花后种子成熟过程中)和组织(胚乳)的特异性,是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的理想材料。目前,关于水稻prolamin cDNA和13,10kD prolamin的基因已经定序,而对其表达特异性在分子水平上的机理,尚未见报道. 周先锦、范云六报道了prolamin 4a基因启动子的序列并在转基因烟草植株中证实了该启动子的发育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功能。该启动子属于13kD prolamin基因启动子,具有与  相似文献   

7.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评述了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分类、细胞质育性因子、核质互作方式、环境调控、遗传操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解释雄性不育产生的双基因模型假说,认为控制雄性育性表达有二类核基因,一类是控制小孢子发生过程的基因(花粉发育结构基因),另一类是调控花纷发育结构基因表达条件的基因(调节基因),这二类基因任一发生突变均将产生遗传的雄性不育,细胞质(内环境)和生境(外环境)通过调控调节基因的表达成其产物,使得花纷发育结构基因表达所需条件不能满足而导致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低血压家系2号染色体扫描和连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原发性低血压遗传机理的研究是血压调控相关基因研究的一种新尝试,通过对8个原发性低血压家系样本进行整条2号染色体扫描和Genehunter进行参数(Lod值)及非参数(NPL值)分析,发现D2S112~D2S117区域均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连锁信号,这是支持连锁的证据,这一结果预示着此区域很可能存在血压调控的关键性基因,并且该区域在高血压家系的同类研究中得到印证,这些基因的发现将成为研究血压调控上游机制重要的修选基因。  相似文献   

9.
乙烯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存立  郭红卫 《自然杂志》2012,34(4):219-228
作为5大类植物激素之一的乙烯一直是科学家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虽然结构简单,但是气态激素乙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胁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近20年的研究,科学家已经描绘出一条近似线性的乙烯信号转导通路。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这条通路的最上游是由一个多基因家族编码的乙烯的5个受体ETR1, ETR2, ERS1, ERS2和EIN4。与之相结合并共同定位于内质网上的是一个类似Raf的蛋白激酶CTR1。在没有乙烯存在的条件下,受体和CTR1的结合能够协同抑制下游乙烯信号。在这两类负调控因子的下游是乙烯信号的正调控因子EIN2。如果EIN2基因突变,即使有高浓度乙烯存在,植物黄化苗也将表现出完全的乙烯不敏感表型,显示出EIN2在乙烯信号通路中的核心地位。在EIN2的下游是乙烯信号的转录因子家族EIN3以及EILs,它们在响应乙烯信号之后会起始乙烯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还发现,乙烯的转录因子受泛素化降解途径调控,负责识别及结合EIN3等转录因子的F box蛋白是EBF1和EBF2。EIN5是一种5’→3’外切核酸酶,它能够通过促进EBF1和EBF2的mRNA的降解来拮抗这两个F box蛋白对EIN3的负反馈调控。最近,有研究表明EIN2同样是一个半衰期很短并经由泛素化降解途径调控的蛋白,而执行调控EIN2任务的是另外两个F box蛋白ETP1和ETP2。虽然人们对于乙烯信号转导通路的认识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该信号通路的精细调节机制以及乙烯信号与其他植物激素信号之间的交叉反应还需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近克隆的造血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可有效地刺激巨核细胞增殖、成熟和血小板生成,其基因结构、表达调控、生物活性和作用机理的研究对造血的生理学和病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显示出良好的药用前景,可望用于加快肿瘤放化疗和骨髓移植后血小板的恢复及其他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陈怡  薛雷 《自然杂志》2013,35(6):431-435
黑腹果蝇,俗称果蝇,是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者的宠儿。作为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模式动物,其研究历史已超过一个世纪。果蝇拥有许多其他模式动物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胚胎发育、器官发生、疾病和动物行为的遗传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段洪超 《自然杂志》2017,39(1):19-24
中心法则是现代生物学的理论基础之一。绝大部分生命体将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遗传信息通过转录流向RNA,再通过翻译流向蛋白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RNA不只充当了遗传信息由DNA流向蛋白质的桥梁,RNA层面的转录后调控过程还对基因表达进行了更为精准高效的调节,RNA在中心法则中的核心地位越来越突出。在转录后调控过程中,RNA修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RNA修饰及其修饰酶、脱修饰酶和结合蛋白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新方向——RNA表观遗传学/表观转录组学。N~6-甲基腺嘌呤(m6A)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RNA修饰。本文着重介绍m6A修饰对干细胞的分化过程的调控,对病毒侵染宿主和自我复制过程的影响,以及m6A在果蝇性别决定中起到的关键作用。RNA修饰对于其他各种生命过程的影响也在不断地被揭示出来,预示着RNA修饰的研究必将深刻地影响医疗、制药,乃至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小虫春秋:果蝇的视觉学习记忆与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视觉认知是脑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是揭示 “脑是怎样工作的”,“物质的脑是如何产生精神的”的重要路径。近年来,科学家们以果蝇为模式生物,从基因脑行为认知相结合的角度,系统性地开创了果蝇的视觉“认知”研究,如学习与记忆、注意、跨模态记忆、特征提取和泛化、两难抉择、抉择的神经环路等。即使果蝇这样相对简单的脑,在很多方面都展示了令人惊奇的“理性”行为。看来,那种认为只有某些独特的唯一的脑机制才能实现人类的理性的想法是不成立的。我们期待,在探索“智与愚”的神经生物基础方面,果蝇会对我们继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吕颖慧  邱飞  王启钊 《科学通报》2012,(14):1204-1209
随着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的发展,病毒的材料学应用潜能逐渐彰显.根据材料科学的观点,病毒可被看作有机纳米颗粒,其大小、形态以及表面的功能基团的数量和性质都是经过精确定义的.由于具有合适的大小、形状和明确的化学结构,病毒可被用作材料组装的纳米量级模板,调节无机材料、金属材料、磁性材料、半导体材料等的生长和成型.本文主要以丝状结构的M13噬菌体和球状结构的豇豆花叶病毒为例,阐述病毒作为模板在纳米导线、纳米电池、晶体管、存储器电路等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葛志磊  樊春海  YAN Hao 《科学通报》2014,59(2):146-157
DNA纳米技术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分子自组装模式,由分子构造为起点基于核酸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自发地形成稳定结构,遵循严格的核酸碱基配对原则,使得DNA被用作构建结构的材料基元而不是在活细胞中那样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合理地设计碱基链来达成精密控制的纳米级复杂结构的目的,研究人员在这个领域已经建立起诸多二维、三维的复杂纳米结构以及各种具有不同功能的分子机器,比如DNA计算机.本文总结了近年来DNA纳米自组装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同时介绍DNA纳米自组装的几种不同组装方法,并对其相关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许卓斌  王旻 《自然杂志》2016,38(4):271-277
抗体药物是生物技术制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抗体具有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因而利用抗体诊断与治疗疾病是医药研究者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抗体的发现与应用离不开免疫学。从免疫系统入手,详细介绍了抗体物质发现的历史进程与临床应用。近年来,以细胞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为主体的抗体工程技术已成为生物技术制药领域的热点。抗体药物的研制与产业化正以迅速的发展势头进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枣为我国第一大干果和第七大果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氟污染导致枣树病害严重,直接影响了枣树的生存和发展。文章根据大量文献从不同年龄及品种入手,研究枣树的致病机理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Zebrafish:A Renewed Model System For Functional Genomi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e post genome era, a major goal in molecular biology is to determine the function of the many thousands of genes present in the vertebrate genome. The zebrafish ( Danio redo) provides an almost ideal genetic model to identify the biological roles of these novel genes, in part because their embryos are transparent and develop rapidly, The zebrafish has many advantages over mouse for genome-wide mutagenesis studies, allowing for easier, cheaper and faster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genes in the vertebrate genome. Many molecular research tools such as chemical mutagenesis, transgenesis , gene trapping, gene knockdown,  相似文献   

19.
吴珍  程时锋 《自然杂志》2021,43(3):225-230
内耳毛细胞(hair cell)是动物感知听觉和平衡信息的感受器细胞,负责将机械能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即机械-电转换,简称为MET),因位于其上表面的细胞突起——纤毛束(hair bundle)而得名。每个毛细胞的纤毛束包括一根以微管蛋白为骨架的动纤毛(kinocilium)和多根以肌动蛋白为骨架的静纤毛(stereocilia)。动纤毛在纤毛束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静纤毛对于机械-电转换必不可少。每个毛细胞中的静纤毛组织成多排高度不同的阶梯状结构,其发育和维持受到严格调控。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超高分辨显微镜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静纤毛高度调控分子机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仍有很多问题亟待回答。文章对目前已知的静纤毛高度调控的分子机制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农业工程技术开发的对策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研究我这家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现状出发,深刻地分析了我国家业工程技术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家业工程技术开发与家业科学研究同样重要的观点,并对我国家业工程技术开的重点技术领域以及促进家业工程技术开发的对策与措施给予了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