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滨 《昌吉师专学报》1999,(1):30-34,38
本文从《红楼梦》十七、十八两回的脂评入手,探讨了脂评的四方面的重要价值:脂评提供了《红楼梦》成书过程、背景与本事,腊评暗示了小说中人物命运和整体结局;脂评总结了小说的艺术成就;脂评作为阅读文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一部举世闻名的世情小说,作为曹雪芹亲友的脂砚斋,洞悉作家的用意,对作家笔下的世情作了一一的点评,他揭示《红楼梦》就是在展现世俗人情的种种形态中,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文章对脂评中的人情,进行了梳理和阐发,借以探讨脂砚斋的小说美学思想和阐扬《红楼梦》的成功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红楼梦》研究的历史上,最早印刷出版脂本系统带评语的本子,是1912年上海有正书局石印的戚蓼生序本《石头记》。但当时《红楼梦》的爱好者和研究者们,并没有认识到脂本和它的评语的重大价值,风行于世的,主要是比这个石印术早一百二十一年的程、高本以及以此为底本的各种评点本,如王雪香评本、妙复轩评本等。对脂本的认识,乾隆四十九年(1784)梦觉主人的叙说:  相似文献   

4.
贾宝玉的大名问题关系到《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问题的考辨以及现在所见的脂评的可信性。  从《红楼梦》思想内容考证 ,贾宝玉大名是贾瑛。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讨论脂评“亲历其境说”的内涵和审美意蕴。“亲历其境说”揭示文学源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论,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体现。对“亲历其境说”进行阐释,以探讨脂砚斋小说美学思想和《红楼梦》成功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6.
主要讨论脂评“亲历其境说”的内涵和审美意蕴。“亲历其境说”揭示文学源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论,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体现。对亲历其境说进行阐释,以探讨脂砚斋小说美学思想和《红楼梦》成功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7.
主要讨论脂评“亲历其境说”的内涵和审美意蕴。“亲历其境说”揭示文学源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论,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体现,对亲历其境说进行阐释,以探讨脂砚斋小说美学思想和《红楼梦》成功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伟大的诗人和文艺理论家。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过许多评论。尤其是建国初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54年)、文化大革命后期的评《红楼梦》(73年)、评《水浒》(75年),不仅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发生了广泛影响,而且同国家政治生活密切相连。对于这两次评《红楼梦》、评《水浒》如何评价,它的功过得失是什么,值得我们认真地去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的语言,无论是叙述性语言还是小说人物语言,无不渗透着情感情绪;《红楼梦》的语言,不仅贯注着小说人物的主观情绪,也贯注着创作主体的主观情绪。对于《红楼梦》创作主体及其小说人物的考察,最基本的着眼点应该是小说语言。也可以说,对于《红楼梦》精神的研究,其实就是对其语言情绪意义的探讨。本文对于《红楼梦》语言情绪的探讨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展开的。  相似文献   

10.
评“民国以后制造甲戌、己卯、庚辰三脂本的书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8月,南京欧阳健先生在贵阳纪念程本《红楼梦》刊行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标新立异的新说:“甲戌本”(《脂观斋重评石头记》)是刘铨福伪造的;“脂观斋”是刘铨福的化名;胡适以来所有的红学家全上了当,无一幸免。 此论一出,立即有林晨先生撰文评论,誉为“震撼红学的新说”(《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第5期)。当然也有人反对,例如《红楼梦学刊》1993年第3期就集中发表了刘世德、蔡义江、宋谋瑒、杨光汉、唐顺贤等几位先生的论文,以致被张训先生在《红搂》杂志1994年第1期认为是“围攻。”总而言之,欢呼也好,“围攻”也罢,欧阳健先生的“新说”确实引起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三个角度评述了《红楼梦》研究新著《红楼梦艺术精神》的价值:该书对《红楼梦》艺术精神的探讨溯及庄子,开辟了一条认识《红楼梦》艺术精神和终极价值的新途径;该书从多角度进行的艺术形式个案研究揭示了《红楼梦》的特殊艺术魅力;该书对研究者和普通读者的其他价值。  相似文献   

12.
端木蕻良对《红楼梦》艺术的反复品味研究,成为他1940年代桂林时期小说创作的重要艺术资源。细察此期小说文本,至少有三个方面体现出《红楼梦》对其创作的深刻影响。一是塑造了以"宝玉"为原型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二是在"真情主义"、幻灭主题的表达上呈现出鲜明的《红楼梦》式的悲剧结构和精神;三是在艺术上,神话和暗喻结构的运用、叠印手法和具体意象等方面都与《红楼梦》暗通款曲。1940年代端木蕻良桂林时期的创作可以看出《红楼梦》对后世创作的影响是开放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13.
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小说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它继承了《金瓶梅》开创的文人自创和人情小说的传统,是《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中介,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和低估。其妇女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小说特别是《红楼梦》有显著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甲戌本《石头记》提到《红楼梦》有五个书名。关于《红楼梦》的书名,红学界提出不同看法。通过对《红楼梦》题名的概括性、寓意的深刻性、脂批本的证据和时人的旁证,系统论证以《红楼梦》为书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正> 《红楼梦》的创作,深受《金瓶梅》的影响。脂批说它“深得《金瓶》壶奥。”除此之外,《红楼梦》的开篇和结尾,都明显地受到汉赋和唐诗的影响。对此,笔者谈些粗浅看法,以求共识。  相似文献   

16.
八十回本《红楼梦》成书是由三重系统构成的,《红楼梦》的总体构思是由三个层次合成的,《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也是由三个阶段连成的。《风月宝鉴》是成书的第一重系统,是总体构思的第一代。“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是创作第一阶段的一部旧稿。《红楼梦》是成书的第二重系统,是总体构思的第二代,“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虽然我们没有明义、墨香、永忠那样的眼福,得以目验这部《红楼梦》初期稿本,但是尚能从明义的《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推想其大概。(为区别明义所见《红楼梦》同今本《红楼梦》不致同名混淆起见,前者在本文中改称《红Ⅰ》。)至于《石头记》有没有过一部不同于今本《石头记》的初期稿本《石Ⅰ》,颇难回答。如果采用宽式的说法,不妨说曾经存在过的,其核心部分就是脂评本前十八回的底本之旧稿,标  相似文献   

17.
脂评《红楼梦》曾反复强调一个“情”字,认为作者是“因情提笔”,“因情得文”,“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比情与。”脂评之情是脂砚斋自我审美体验所得。然而,《红楼梦》以情为文,则已成公论,关键在对于此“情”内涵的认识。历来众说大体可归两端:一说此情指男女之间的爱情;一说此情为作者对现实的愤懑之情。二者大体都是对的。但是,在精神世界中,曹雪芹是以怎样一种主体的世界精神观念为标准,为“内在尺度”,来表现他的愤世嫉俗之情的呢?我们以为,若从客观历史的角度,从古典哲学的美学精神的角度来考察,或  相似文献   

18.
有些人评《红楼梦》的文章,常常只看到《红楼梦》“万境归空”的色空意向,却没有分析因色变空的轨迹流程。细读《红楼梦》大作,联想佛学中的“成、住、坏、空”,就会越发觉得《红楼梦》是在揭示宇宙万物运动和变化的终极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来就散发着独有的魅力。《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其间散发着茶文化的芬芳。本文从茶类演变、泡茶用水、用器等商品知识及其在小说中的文学价值等方面来探究茶叶商品等在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表征。  相似文献   

20.
“深得金瓶壸奥”的脂批,道出了《红楼梦》与《金瓶梅》的渊源关系。本文从题材选择、构思立意、人物塑造、艺术表现、语言风貌五个方面和社会历史内涵与文化思想底蕴、艺术功力、诗意与美感、“蝉蜕于秽”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和超越,从而说明《红楼梦》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