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本土化进程进行了探讨,认为现代主义文学是从西方引进的"异质文化",它从最初的"新客"身份演变成后来的"归化者"的定位,其间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的第一个阶段中,20年代中国的新文学家们对于"新客东来"的现代主义基本上持期许与犹疑并存的态度,现代主义在那时还只能说是一种广为散播的质素.30年代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实验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但衬托在强势的民族危亡的时代语境与现实主义的文学主流之下,这种突破也显得十分单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边缘宿命在当时已经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2.
现代主义继承并发展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体观。现代主义文学主体观成为现代主义诗学的核心观念,它引发了自我表现论和非理性主义的审美方式及美学观。  相似文献   

3.
现代主义继承并发展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体观。现代主义文学主体现成为现代主义诗学的桉心观念,它引发了自我表现论和非理性主义的审美方式及美学观。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现代诗歌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接受和融汇方面看,4O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生乃是20-30年代象征派诗歌一个自然而然的新发展,是在新的诗学背景下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一次新的接受和融汇;从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所拥有的现实关怀和生命关怀的双重主题看,1937年抗战爆发所带来的全面战争状态又是使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主题较之20-3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发生重大变化和转移的关键契机.,  相似文献   

5.
九叶诗派是崛起于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的诗歌派别,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和诗歌的薪火传人。他们身处40年代中国战火燃烧的大地,面对方生未死的现实世界和错杂着的鲜花与岐路的观念世界,以独立承当历史的姿态重建战时中国现代诗歌的新生代形象,以既介入又超然的方式保持着与时代广泛、深刻的联系,与当时的主流文学(诗歌)一道共同维系着文学(诗歌)繁荣必备的“生物多样化”的平衡格局。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走过了一百余年的道路,但一直徘徊在西方现代主义在中国的追赶状态当中。直到莫言汲取了中外古今艺术和思想影响的带有幻想与现实结合的新型小说的出现,才完成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中国化。莫言小说全部的创造力和独特性就体现在使中国现代派或先锋派文学在获得了世界公认的艺术成就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现代主义文学本身的声誉和艺术独创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个宗教氛围并不浓厚的国家,儒家文化的亚宗教性质承担了人的终极关怀使命。而自90年代以来,即使文学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景观,宗教与中国文学的关联并未因此而紧密起来,中国文学仍在无神语境下进行着形态各异的表述。“人道主义”这个关乎现代人的思想动向和生存境况的终极关怀话题被反复提起,却未能得到浓墨重彩的渲染,这是中国当代文化建构中的一个结构性欠缺。关乎人性关怀的宗教神性表述出现了,用宗教言说的方式在无神的语境中书写神性,并企图救赎绝境中的人性,这种企图是否虚妄呢?  相似文献   

8.
楚辞是继《诗经》在诗学史上的又一次进步,奠定了诗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屈原书楚语、做楚声、记楚物,其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他的作品是楚辞作品中的经典,直接影响了汉代赋体的产生和兴盛.《九歌》作为典型的反映楚地文化和楚辞艺术的作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九叶诗派以艾略特的诗歌主张为参照系,推崇“新诗现代化”的诗学理论,探寻并确立了“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这一新的诗美原则,在特定的战争年代建构了中国式现代主义的诗歌与诗论,他们是“新诗现代化”自觉的提倡者和实践者,有力地推动了新诗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郑敏的现代主义诗作 ,采取了开放的形式 ,使诸多诗质元素参与其中 ,意识、潜意识、思想、感官的各类经验都统一在诗中 ,她的诗学本质 ,已经由传统的表达方式 ,转换成沉思的过程、意识 (潜意识 )的流动和感官体验的结晶 ,是一种具有内在和谐的多种经验的综合 ,是一部统一在主旋律下的多声部的交响乐。郑敏的这种诗学特征 ,我们总结为“经验内质” ,用以区别 30年代象征诗———以戴望舒为代表的“情绪内质”的诗学特征。多元化的诗质元素构成 ,潜意识的上浮 ,感官体验的综合 ,哲思———意识的两极统领等既是“经验内质”形成的原因 ,同时 ,也是郑敏现代主义诗作最具个性化魅力的特征。综观郑敏的前期现代主义诗作 ,虽然她大量借鉴了西方现代诗的技巧及某些品质 ,但汉文化内质却始终是她用以构筑现代主义诗篇的核心 ,她的现代性与她的汉文化特质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带来文化形态的巨大变异,并直接导致了文学格局、观念及价值取向 等方面的变化。精英文学的地位受挫、大众文化的势头猛进和欲望取代信仰的价值重构三个方面的特 征,标志着90年代文学为中国文化后现代时期的到来开启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参以西学文化,立足世界文学视野来探究中国诗学的技巧观,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发掘了中国诗学的系统化思想。以言语为意义承载的技巧,跃升为揭示人类社会规律的道,刘若愚中国诗学的技巧之思,加重了世界文论领域的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带来文化形态的巨大变异。并直接导致了文学格局、观念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变化。精英文学的地位受挫、大众文化的势头猛进和欲望取代信仰的价值重构三个方面的特征,标志着90年代文学为中国文化后现代时期的到来开启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在比较诗学的理论视野内,探讨了现代中国语境中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与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接受关系.文章认为,中国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是西方文艺思潮、现代中国历史语境和古典诗学传统诸因素互动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它才获得了区别于西方文学理论和中国古典诗学中同类观念的话语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李雁 《科技信息》2013,(23):38-38,50
新时期宗教文学中具有乌托邦精神。首先,在新时期宗教文学中突出地体现了宗教性的苦难经验;其次,新时期宗教文学又具有乌托邦精神,现实苦难的借助于神的力量实现了苦难的救赎和人性的升华,他们创造了与世俗的相分界的神性世界,并体现出宗教所推崇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6.
王程  宋岩 《科技信息》2011,(18):I0346-I0346
新现代主义是影响90年代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建筑思潮,同样对正逐步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中国建筑界产生了影响,但中国的新现代主义思潮不仅仅受西方新现代主义的影响,在中国现代主义建筑“无限广阔的创造范围里”,还包括了世界上其它建筑思潮以及中国国内所固有的建筑传统思想的制约,因而表现出更具中国的味道。  相似文献   

17.
<亚当的子孙>是<草叶集>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歌颂生命的三种形式,即肉体、自然和个体感性,形成了具有惠特曼独特魅力的十九世纪美国的生命哲性诗学.自我是肉体和灵魂的同一,自然神性启迪人类灵魂,个体感性包涵普遍神性,共同构成其主题.  相似文献   

18.
阎连科是当代严肃而有思想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日光流年>是90年代为数甚少的厚重之作.他对中国农民的苦难无以复加的描写,具有强大的震撼力,使文本具有了真正的现实主义的品格.另方面,因为小说带有明显的寓言性质而具有复义性.他的故事成为人类生存境遇的隐喻,从而使文本又具有了现代主义的意蕴.  相似文献   

19.
诗学的演变首先都是基于其主要知识范式的,当"今文学"的权威和神圣光环还没有退却前,它仍旧是晚清"今文学"家诗学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晚清"今文学"出现了衰落,并由此造成了"今文学"诗学话语的现实困境以及诗学美学话语的呈现,进而实现了诗学经学话语向诗学美学的裂变,最终导致了晚清诗学知识范式的嬗变。至此,中国诗学也由传统开始彻底走向了近代。  相似文献   

20.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如何能够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旗帜鲜明地保持先进性思想而不受各种不健康的东西所左右,关键是看其是否建立起了正确的信仰.对大学生的信仰现状、应不应有信仰、应信仰什么、如何引导他们信仰等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