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原油乳状液、塔顶冷凝水乳状液和高酸度柴油碱洗乳状液,合成了有效的破乳剂,并对乳状液的形成与稳定存在的原因、破乳及破乳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酸化返排液与原油混合可形成稳定性强的乳状液,影响原油的脱水及原油沉降罐的安全运行.通过室内实验考察温度、破乳剂加量、pH 值及降黏剂加量对乳状液黏度和破乳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显微镜观察不同阶段乳状液微观形态变化.实验表明:酸化返排液与原油混合成的乳状液其黏度随温度升高先急剧下降,后平缓下降,在温度低于40℃时乳状液稳定性较强,温度50~60℃时,随着温度升高,乳状液脱水率上升幅度不大,综合选取破乳温度为50℃;添加破乳剂有利于降低乳状液黏度,但效果不明显,破乳剂加量越大,乳状液破乳效果越好,当破乳剂加量达到150 mg/L 后,随破乳剂用量加大,乳状液脱水率上升幅度不大,综合选取破乳剂加量为150 mg/L;调节酸化返排液pH 值至6.0~7.0 有利于乳状液破乳,pH 值越高,油水界面变得棱角分明,脱出水的原油结构更加紧密;加入降黏剂后,乳状液脱水速度明显加快.研究结论对指导油田酸化改造后,井口初期返出的乳状液实施破乳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组合设计优化法筛选原油破乳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原油破乳剂筛选的实际问题,使用胜利油田孤东原油做模拟原油乳状液,运用单剂筛选、双剂循环复配和正交实验这一系统的方法,对由三个不同厂家提供的12种破乳剂进行了大量的室内研究,确定了用32#和TE-371按1∶1的比例混合,破乳温度为65 ℃,加入量为0.1 mg/L时,为此乳状液的最佳破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这一系统方法是可行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破乳剂对含聚乳状液破乳及油水界面膜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界面张力仪、界面流变仪和微弱电特性分析仪研究了两种破乳剂对含聚乳状液油水界面张力、界面黏弹性和油膜破裂过程以及对乳状液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破乳剂顶替油水界面上的聚合物和天然活性物质吸附到界面,使界面黏弹性降低,界面膜变薄,最终导致膜破裂,乳状液破乳;破乳剂对油水界面黏弹性的影响表现出以弹性为主的特征,对含聚的水包油型乳状液的破乳,水溶性破乳剂更适合.  相似文献   

5.
对几种水溶性破乳剂在原油破乳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溶性破乳剂的破乳过程中,亲水环境有利于原油破乳。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分析了超声波和化学方法联合破乳的可行性 ,并用实验方法验证了联合破乳脱水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 ,化学破乳剂和超声波联合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原油的破乳脱水效率。在破乳剂最优用量的实验条件下 ,对乳化原油进行超声处理 30min ,沉降 3h ,脱水率可以达到 90 %以上。模拟现场脱水流程条件 ,利用该方法对常规方法不能有效破乳的聚合物驱及化学驱出液掺混稠油形成的复杂乳状液进行了破乳脱水试验。结果表明 ,声化联合破乳具有较高的脱水效率。  相似文献   

7.
乳化原油破乳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乳化原油破乳中使用的两类破乳剂,即油包水乳化原油破乳剂和水包油乳化原油破乳剂。重点介绍了它们的发展过程、重要的破乳剂、破乳机理和发展趋势。研究认为,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油包水乳化原油,其破乳剂主要是高分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过取代、聚结、增溶等机理起作用;三次采油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水包油乳化原油,其破乳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通过反应、取代、抵消、聚结等机理起作用,这两类破乳剂发展的总趋势是多成分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8.
原油破乳剂研究及工业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原油破乳剂的破乳机理及RHW-3破乳剂的研究和工业应用状况,结果表明RHW-3破乳剂破乳效果明显超过国内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9.
丙烯酸改性聚醚破乳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业萍 《科技信息》2009,(21):41-42
以酚胺树脂类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TA1031)和丙烯酸为原料,在酯化-聚合两步反应基础上,研究形成了一步法合成梳状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新工艺。文章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并对合成产物的破乳性能进行评价.评价表明,TA1031梳型破乳剂和AE8031梳型破乳剂对滨南101队原油、辛1站原油以及辛3站原油均表现出优良的破乳性能。其中TA1031梳型破乳剂在55℃、加量为100mg/L的实验条件下,对辛3站原油乳状液的最终脱水率可达658%,而单纯的TA1031在相同条件下脱水率仅为2.7%。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将二氧化碳用于除酚后液膜乳状液破乳的方法.指出研究的体系苯酚为一破乳剂,并指明了可供二氧化碳破乳的除酚后液膜乳状液的组成及破乳时二氧化碳的用量.  相似文献   

11.
利用声化方法对复杂乳化原油的破乳脱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理论上分析了超声波和化学方法联合破乳的可行性,并用实验方法验证了联合破乳脱水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化学破乳剂和超声波联合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原油的破乳脱水效率。在破乳剂最优用量的实验条件下,对乳化原油进行超声处理30min,沉降3h,脱水率可以达到90%以上。模拟现场脱水流程条件,利用该方法对常规方法不能有效破乳的聚合物驱及化学驱出液掺混稠油形成的复杂乳状液进行了破乳脱水试验。结果表明,声化联合破乳具有较高的脱水效率。  相似文献   

12.
乳化原油破乳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乳化原油破乳中使用的两类破乳剂,即油包水乳化原油破乳剂和水包油乳化原油破乳剂,重点介绍了它们的发展过程,重要的破乳剂,破乳机理和发展趋势,研究认为,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油包水乳化原油,其破乳剂主要是高分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过取代,聚结,增溶等机理起作用,三次膝油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水包油乳化原油,其破乳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的高分子,通过反应,取代,抵消,聚结等机理起作用,这两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碳用于除酚后液膜乳状液破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将二氧化碳用于除酚后液膜乳状液破乳的方法。指出研究的体系苯酚为一破乳剂,并指明了可供二氧化碳破乳的除酚后液膜乳状液的组成及破乳时二氧化碳的用量。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型原油破乳剂的合成与破乳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型原油破乳剂是利用1种或2种以上的烷氧基化剂与1种乙烯基单体反应而合成的原油脱水剂.本文介绍了聚合物型原油破乳剂的合成机理,探讨了烷氧基化剂和乙烯基单体的选择过程以及二者的配比;探讨了游离基引发剂、溶剂的选择方法和破乳剂的筛选过程,优选了合成工艺路线.合成出了适合辽河油田的XA 205,XA 206型破乳剂,以及适合胜利油田原油的Q 85型破乳剂.破乳试验表明,这类破乳剂的破乳能力强,破乳速度快,药用量低,对原油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5.
PDR—1破乳剂是针对高含水油田破乳困难而研制成的一种高效新型生物破乳剂,对其进行室内模拟乳状液破乳实验研究,结果显示PDR—1生物破乳剂耐温达50℃,在pH7时,投加量为0.8mL/10mL的条件下破乳效率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研制了一种原油生物破乳剂 ,并对其进行了室内与现场中试试验 ,考察了其对油田采出液的破乳及脱水效果。室内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 ,与标样及目前现场常用的化学破乳剂相比 ,原油生物破乳剂具有优良的破乳及脱水性能。破乳后的油水界面清晰 ,脱出水中含油量低。对原油生物破乳剂的破乳机理分析结果表明 ,破乳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胞体。  相似文献   

17.
 酸压后的残酸与原油混合形成的乳状液会增加泵、管柱的载荷,也容易造成管柱腐蚀结蜡等,给实际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酸压后的开井试产前尽量让残酸与原油混合形成的乳状液破乳,将水分脱出。为测定残酸与原油混合形成的乳状液的破乳效果,确定破乳时间,针对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胶凝酸、冻胶酸、变黏酸体系,进行这3 种酸液体系不同浓度残酸与原油混合形成的乳状液的破乳室内评价研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破乳效果胶凝酸>冻胶酸>变黏酸,在模拟井底温度(90℃)时,胶凝酸残酸原油乳状液破乳脱水率达到98%以上;酸液浓度越低,越有利于破乳,变黏酸的这项特性尤为突出;时间越长破乳效果越好,但在90 min 时达到基本破乳;在高温条件下残酸与原油形成的乳状液破乳快,脱水率高。但随着开井试采,地层原油由储层流动到井口,温度降低,脱水率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枯草芽孢杆菌全培养液对O/W型乳状液进行破乳效能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实现最优破乳效果.结果表明,培养温度25℃、摇床转数140 r/min、培养基pH值7.0、接菌量6%、培养时间24 h,枯草芽胞杆菌培养液中细菌生长量最高.相同培养条件,培养时间20 h,全培养液对模型乳状液的破乳效率最高,室温下48 h排油率100%.该破乳菌培养液具有良好抗酸能力及热稳定性.培养液pH值在中性及酸性范围内,枯草芽胞杆菌培养液排油率在60%以上.碱性增强至pH值为10培养液几乎丧失破乳能力.45~90℃热处理会使破乳剂破乳效率稍有降低,温度增至100℃破乳活性反而增加.100 mL O/W型原油废水中加入5 mL的枯草芽孢杆菌全培养液,30 min后排油量为62.056 mg/L,优于化学破乳剂.  相似文献   

19.
张永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6):1403-1404,1408
摘要:大庆油田原油脱水效率不稳定,环境污染严重,为此,本文选用PRJ-1生物破乳乳剂与化学破乳剂SP-169和GT-D01复配,对大庆原油进行破乳实验,结果PRJ-1能很好的与SP-169复合破乳,破乳速率快、脱出水清澈;而与GT-D01复合,破乳效率提高不明显。通过实验表明,PRJ-1生物破乳剂与SP-169化学破乳剂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能够满足目前油田对破乳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枯草芽孢杆菌全培养液对O/W型乳状液进行破乳效能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实现最优破乳效果.结果表明,培养温度25℃、摇床转数140 r/min、培养基pH值7.0、接菌量6%、培养时间24 h,枯草芽胞杆菌培养液中细菌生长量最高.相同培养条件,培养时间20 h,全培养液对模型乳状液的破乳效率最高,室温下48 h排油率100%.该破乳菌培养液具有良好抗酸能力及热稳定性.培养液pH值在中性及酸性范围内,枯草芽胞杆菌培养液排油率在60%以上.碱性增强至pH值为10培养液几乎丧失破乳能力.45~90℃热处理会使破乳剂破乳效率稍有降低,温度增至100℃破乳活性反而增加.100 mLO/W型原油废水中加入5 mL的枯草芽孢杆菌全培养液,30 min后排油量为62.056 mg/L,优于化学破乳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