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山”应属民意、文化范畴,其认定是个约定俗成的自然过程。但由于我国泛政治化传统,致使“国山”建构始终受到政治和权力干预,民国时期和近期均有此烙印。在当今民主化时代,理应将”国山”建构还给民间,并严防复古倾向。人民需要一个平民化、谦和性的泰山。泰山,应在与各大名山紧密协作、公平竞争中,互惠共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泰山学院泰山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泰山旅游研究所所长王雷亭副教授提出“泰山———国山”命题后 ,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反响与关注。为加强国山研究的交流与宣传 ,泰山研究中心《泰山———国山》课题组近几年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本刊特约课题组的部分核心成员以笔谈的形式发表有关见解 ,并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撰文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3.
泰山学院泰山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泰山旅游研究所所长王雷亭副教授提出“泰山———国山”命题后 ,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反响与关注。为加强国山研究的交流与宣传 ,泰山研究中心《泰山———国山》课题组近几年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本刊特约课题组的部分核心成员以笔谈的形式发表有关见解 ,并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撰文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4.
泰山学院泰山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泰山旅游研究所所长王雷亭副教授提出“泰山———国山”命题后 ,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反响与关注。为加强国山研究的交流与宣传 ,泰山研究中心《泰山———国山》课题组近几年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本刊特约课题组的部分核心成员以笔谈的形式发表有关见解 ,并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撰文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5.
泰山--政治山--国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学院泰山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泰山旅游研究所所长王雷亭副教授提出“泰山———国山”命题后 ,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反响与关注。为加强国山研究的交流与宣传 ,泰山研究中心《泰山———国山》课题组近几年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本刊特约课题组的部分核心成员以笔谈的形式发表有关见解 ,并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撰文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6.
泰山学院泰山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泰山旅游研究所所长王雷亭副教授提出“泰山———国山”命题后 ,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反响与关注。为加强国山研究的交流与宣传 ,泰山研究中心《泰山———国山》课题组近几年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本刊特约课题组的部分核心成员以笔谈的形式发表有关见解 ,并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撰文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7.
金朝时期,统治者推崇儒术、“以文治国”,泰山及附近地区儒学思想发达、学术研究浓厚,致使“泰山文人”快速崛起.对泰山的推崇和践行古人泰山情怀的做法,使金朝文人对泰山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结.  相似文献   

8.
泰山为上古华夏之中心,黄帝生于寿丘(曲阜),于泰山下战蚩尤、受天书,为泰山置包括碧霞元君在内的“玉女七人”,于泰山之巅“会诸侯”“合鬼神”、行封禅,乘龙升仙。黄帝是最早提出“吾欲陶天下而以为一家”之“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人物,其生身事业、狐死首丘于曲阜以及与泰山的故事,是曲阜——泰山为齐鲁文化象征的叙事背景成为整个华夏文化主轴的象征。黄帝作为史学累积与文化创造之共铸形象,其形成、作用与影响表明“一切历史都是形象史”。  相似文献   

9.
上面两位老师分别讲的泰山是“封禅泰山”与“人文泰山”,我这里所讲的泰山则可称“信仰泰山”与“天下泰山”。说起中国的名山大岳,许多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有的信仰遍及一省,有的更远及数省,然而影响则是远及中国全境,却只有一座东岳泰山。为什么其他名山的影响仅限于一域,而泰山的影响却能遍及全国呢?  相似文献   

10.
从我们村子的村头向西望去,可以清清楚楚地望见,在那远天边上,有一座雄踞大地的比蓝天还要更蓝一层的火山,这就是泰山。 这是说的晴天。可是有时候,泰山顶上会停着一片云,庄稼人就说是“泰山戴帽”,要下雨了。 我小时多病,为了保佑我能够“长命”,祖母和父母亲把我许为“泰山奶奶”跟前的“娃娃”。这样说来,我也算是泰山的儿孙了。 长大外出谋事,或解放后回莱芜故乡探亲,曾经多次路过泰安,路过泰山脚下,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未能攀登。这正如我在一首旧诗中说的,“岱下每经过,恨未一登临”。  相似文献   

11.
泰山为五岳之首,灵岩寺为四大名刹之首,五与四合而为九,九为天下数之首。连接泰山与灵岩寺的地方隶属于济南市长清区武家庄乡,该乡位于泰山之巅的西北方,灵岩寺的东南方,为泰山八卦之“乾”位,即泰山八门之“开”门。  相似文献   

12.
在泰山遗产旅游发展过程中,以旅游指南与导游词为代表的文本叙事是其主要的叙事形式之一。梳理泰山旅游发展史上的旅游指南和导游词可以发现,对于泰山遗产价值的认识是一个逐渐发现和挖掘的过程。清末民初,随着泰山旅游业兴起,旅游指南从志书类型发展成景点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旅游业的兴衰,旅游指南也由简到繁,有关泰山文化的内容逐渐增多。进入21世纪,随着遗产旅游的发展,导游词中有关泰山入选世界遗产的标准、过程、价值体系等内容增多。通过与中华民族相联系,泰山中华神山、圣山的地位被不断强调,在反复表述泰山遗产价值和意义的叙事中,泰山的神圣形象也得以被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泰山庙宇随着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而不断地被占用利用,审视作为传统文化信仰据点的泰山庙宇的一系列重大变化的背景、过程,可以看出,民族国家的新旧交替时刻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矛盾心态,以及新的国家政权对传统文化信仰采取占用的策略进行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1月16日,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科联主办的“齐鲁讲坛—齐鲁文化走进北京大学系列活动”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举行,由魏建等三位学者分别作了“中华泰山与泰山文化”的专题讲座。“齐鲁文化走进北京大学系列活动”开办以来,共有多位齐鲁文化专家学者、艺术家开始走进北大讲堂,系统地讲述、介绍、阐释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中华泰山与泰山文化”是系列活动的第十三讲。这是泰山文化讲座首次走进北大,在北大校园内外引起较大反响。这里将讲座文稿选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新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的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别于我们见到的游记泰山景物风貌的其他诗文.作者笔下的泰山,不是杜甫《望岳》中所描绘的晴望中的磅礴耸峙、苍翠葱郁的泰山,也不是姚鼐《登泰山记》中雪天所见到的壮丽宏伟、气象恢宏的泰山,还不是扬朔《泰山极顶》中在阴天所看到的山青水绿的泰山.作家不落旧窠,不袭旧意,另辟蹊径,别具一格,写的是“雨中”“灰朦朦”,“越发显得崔嵬”的泰山,绘声绘色,如诗如画地描绘了雨中泰山的美,大大开拓了前人未表现过的题材,抒发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独特之乐,使我们饱享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16.
泰山“挑山工”精神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信念坚定、心无旁骛的执着追求,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坚韧品格,踏实肯干、永不懈怠的顽强作风,一往无前、勇攀高峰的卓越情怀,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人生态度。阐释泰山“挑山工”精神与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契合基点,提出基于弘扬泰山“挑山工”精神的党的作风建设实践路径:坚持思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全面性和重点性相结合、经常性与集中性相结合、示范性和全员性相结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被赋予新的特点。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弹性问题,选取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生被试,通过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对学生的心理弹性进行测查。根据调查结果,归纳总结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三维度—六因素”影响模式,建构了“预防—咨询—治疗”的三级心理弹性提升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泰山府君,又作“太山府君”,最早在晋人干宝《搜神记》卷四所载胡母班被太山府君召唤的故事里,泰山府君被视为泰山主神.泰山府君信仰传入日本后被广为信奉,并与佛教思想、阴阳道交叉融合,形成了泰山府君祭,泰山府君祭在平安时代后期到镰仓时代最为盛行,祈愿对象“冥道十二神”亦逐步形成,对这个过程进行整理,从中可以再现平安贵族阶层的冥界信仰.  相似文献   

19.
泰山以其雄伟峻拔和神秀莫测的自然特征赢得了历代帝王和平民百姓的青睐,奠定了它五岳独尊的显赫地位。但是,泰山的美还不仅仅限于它的自然特征,“离开了人的现实的生命活动,任何自然地理环境都是没有现实意义的。”(许苏民《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简论》等37页)泰山的美有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它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点,我们从现有的丰富多彩的泰山文化遗存中,可以相见人与自然那种“物我相亲”、“天人合一”的融洽关系。 泰山现有的文化遗存,主要是建筑和石刻,而最能体现人与自然之关系的,当首推建筑,  相似文献   

20.
东岳泰山“为古圣贤登临喻道之处,历代名儒硕士展履踵接,故自孔子《邱陵歌》而下,佳篇短制,美不胜罗”(《泰山述记》卷七语)。泰山作为中华名山文化的一个典型,其中与“名人”相关联的部分,更构成其文化主线之一。近年来泰山学界对这一文化内容予以充分关注,出现了一系列独具匠心、颇富新意的探研力作,如徐北文先生《石介及其泰山学派》(载《海岱小品》)、骆承烈先生《孔子与泰山》、孔繁信先生《终老泰山的杜善夫》、王传明先生《于慎行与泰山》(均载《泰山研究论丛》)等,皆开启了这一研究的先声。近出之袁爱国先生《泰山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