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科技》2011,(Z1):46-51
沿淮地区和江淮地区都足安徽省小麦、水稻的主产区.麦稻复种连作一直足沿淮地区主要种植方式,而在江淮地区,近几年随着油菜播种面积逐步减少,麦稻复种方式随之相应增加,且有逐步南移趋势.目前沿准、江淮地区麦稻复种的面积大约1500万亩左右.由于该区气候上复杂多变,旱涝灾害频繁,土壤质地和肥力欠佳,尤其是麦稻复种自身技术上的难点,其产量较淮北地区旱作茬小麦和江淮地区油菜茬水稻还存在不小差距.因此,开展该区麦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对安徽省粮食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徽科技》2011,(z1):27-30
“安徽水稻丰产高效集成技术辐射”课题由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牵头实施.课题在全省水稻、小麦主产区选择典型县(市、区)建立水稻、小麦丰产高效技术辐射区,有效组织农科教单位科技资源和地方农技推广力量,创新粮食科技推广组织方式、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实现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成果的大规模应用转化,全面提升安徽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安徽科技》2011,(z1):57-58
张健美,安徽省农机推广总站副站长,研究员,“安徽稻麦生产农艺农机双适应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主持人.针对安徽省农机农艺结合中存在的问题,本着“求实、创新、高效、协作”理念,她带领课题组致力于安徽稻麦农机农艺结合技术的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广.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她多次被安徽省科学技术厅评为“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先进个人”,她带领的团队也连续两年被授予“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先进课题组”.一面向生产实际,科学设计课题任务21世纪,农业和农村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人们要求简化农业生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乡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业劳动力季节性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体作物稻麦生产的关键环节机械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张健美针对稻麦不同前茬和连作方式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制约因素,科学设计了江淮、淮北麦稻熟制周年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小麦浅旋耕机条播作业模式研究,淮北地区浅旋耕机条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杂交中稻机插壮秧标准及育秧技术研究,杂交中籼稻机插补偿栽培途径试验研究,小麦耕种复式作业机械产品开发试制等六大攻关任务.课题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安徽省农业机械化质量和农机作业效率,实施效果也进一步验证了设计和部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安徽科技》2011,(Z1):36-38
沿淮地区是安徽省水稻主产区之一,包括蚌埠、淮南、阜阳、六安等4市的怀远、五河、凤阳、凤台、潘集、颍上、阜南、蒙城、利辛、寿县、霍邱等11个县(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700万亩,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的20%左右.该区是发展优质粳稻和糯稻的重要地区.沿淮地区单季中稻丰产优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由怀远县人民政府承担,怀远县农技推广中心具体实施,由“单季中稻超高产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研究组负责技术指导.由于该区水稻大部分与小麦组成复种组合,因此,在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部署中,承担沿淮、江淮地区麦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的凤台县、天长市和龙亢农场也承担了沿淮地区单季中稻丰产优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其单季中稻研究成果和示范效益在沿淮、江淮地区麦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部分反映.  相似文献   

5.
陈泰 《安徽科技》2012,(9):24-24
本刊讯9月7日,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12年水稻现场观摩会在巢湖市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部署全省农业科技和粮丰工程工作。各市科技局、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相关负责同志,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任务团队的科技专家,示范县、种业企业代表等150多人参加了会议。省科技厅副厅长刘明平出席会议并讲话。2011-2012年。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开展了江淮中籼稻、沿淮单季粳稻、淮北旱茬麦、江淮稻茬麦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突破一批稻麦生产关键技术,取得了一大批水稻和小麦的高产典型,粮食丰产科技能力日益增强,为安徽省粮食总产“六连增”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共实施水稻、小麦“三区一田”1119.75万亩,增收稻麦52.25万吨,增收12.6亿元。  相似文献   

6.
小麦稻草覆盖栽培技术是当前国家和安徽省重点推广技术,为发展完善此项技术,加快推广步伐,安徽省肥东县开展了为期3年的小麦稻草覆盖少耕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本地推广应用的"小麦少耕盖草栽培技术".该技术将稻草覆盖还田与旋耕播种技术有机结合,具有省工节本、抢时保质、保墒增温、肥田抑草、抗灾增收和保护环境等综合功效,是实现稻茬麦优质高产高效的一条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安徽科技》2011,(Z1):19-21
一、课题实施背景安徽位于我国北纬33度附近的小麦生产潜力区,小麦种植面积已达3600余万亩,小麦是安徽第一大作物,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4位.小麦生产在淮北乃至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在各项鼓励发展粮食生产政策的推动下,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安徽省小麦生产发展较快.2010年全省小麦单产达到340公斤/亩,比全国平均单产高18.6公斤/亩.然而,安徽省小麦生产与邻近的河南、山东等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小麦生产稳定性差,尤其是高产田块年际波动大.究其原因,除了受南北过渡性气候影响外,品种的选用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严重滞后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随着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加剧,未来安徽将是我国小麦增产潜力较大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粮食安全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任务.工程以提高稻麦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立足淮北、沿淮、江淮和沿江四大粮食主产区,主攻水稻、小麦两大作物,加强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突破,开展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区建设,实现作物技术集成创新与大面积丰产高效.  相似文献   

9.
解放后,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1987年单产突破250kg后,出现10年徊徘,至1997年亩产才突破350kg,开始走上高产台阶。10年徊徘,除一些年份遇到不可抗御的自然灾害外,主要是指导本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理论和技术不配套。1 淮北地区小麦生产发展阶段 低产阶段:1949—1978年,小麦亩产在100kg以下,产量低而不稳,提高缓慢;生产上使用老品种,依靠土壤自然肥力和少量农家肥。这一阶段可称为“自然产量阶段”。 中产阶段:小麦亩产超过100kg,标志着开始进入中产水平。  相似文献   

10.
对四川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小麦品种育成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密结合四川生产实际和以绵阳90-309为代表的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实践,探讨了四川未来主栽小麦品种的丰产性、品质、抗病性和商品性,并指出以白皮大粒为显著特征的商品型商产优质抗病新品种,可能充当四川第六次小麦品种大更换的主角。  相似文献   

11.
《安徽科技》2011,(Z1):4-5
安徽地处江淮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和生产总量常年居全国第6位前后,是国家重要粮食主产区和输出省份之一.发展粮食生产始终是安徽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从2005年起,省政府通过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玉米振兴计划等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大力开展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高产创建,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发展粮食生产的新路子.科技日报记者:安徽是全国农业大省和产粮大省,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安徽的粮食丰产工程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小麦是我市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和玉米,居第三位。加快高产、优质、高效、多抗优质专用小麦的示范推广,对提高单位面积内粮食年产量,促进小麦生产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综合效益型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2004年市农业局的安排部署,市农技中心粮作站小麦课题组组织实施了“市级千亩优质专用小麦繁殖示范样板”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现将样板实施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T808”恢复系具有两个特殊的基因,一是控制小麦育性的恢复基因,一个是控制小麦加工品质的优质基因。用“T808”恢复系做亲本有三项功能;1、选育农艺性状好的育性恢复系;2、选育优质高产、早熟的小麦新品种;3、选育恢复性能好、质佳的恢复系。实验证明“T808”恢复系的改良与优质小麦的选育关系十分密切,并且可以达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 农八师小麦生产是在“稳定面积、增加投入、主改单产、提高效益”原则下,总结科学试验和丰产栽培经验的基础上,遵循当地生态条件及小麦生长发育规律.运用常规栽培与新技术成果应用相结合,努力实现亩收获穗35—46万,穗粒数30—40,千粒重43—47克,亩产350—400公斤,必须抓好播前准备、苗期管理、春季管理及后期管理四个关键环节.同时抓好统一施肥、统一溉水、化控、防治病、虫、草四个关键技术措施.达到稳产、高产、增产的目的.1、播前准备1.1、土地选择选择中等或中上土壤肥力,冬小麦连作三年以内为好,其次选用休闲地、绿肥地、豆类、瓜类、玉米茬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肥宽行稀播”高产优质低耗栽培途径,小麦苗期分蘖较多,根系生物量及硝态氮含量增加,地上部全氮含量及干物质积累增多,根冠比上升,叶面积适宜,具有优良的生理素质,从而为小麦的高产优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云南省小麦生产对早熟稳产优质抗病高效良种需求实际,以及项目区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优势小种不断升级危害,严重威胁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增产。我所以优质高产为主攻目标,突出抗锈性选择压力,兼顾早熟、广适、易栽培、抗逆性等目标性状,以提高育成品种优良综合性状,实现稳产高效。数质并重。根据上述育种目标要求应用系统育种方法,新选育的凤麦36号(编号凤系02—98)兼具早熟、高产、稳产、广适、抗性好等优良特性,在我省小麦生产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2006年12月凤麦36号通过了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黑龙港麦区水资源严重不足,要实现该区小麦的丰产稳产,必须要求小麦品种具备多种抗逆性状。通过对黑龙港流域小麦的育种现状和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来重新确定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8.
黑龙港麦区水资源严重不足,要实现该区小麦的丰产稳产,必须要求小麦品种具备多种抗逆性状。通过对黑龙港流域小麦的育种现状和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来重新确定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淮北市农技站农艺师张家宪选育成功优质短季棉“皖夏一号”,已在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成功,并被列入黄淮海平原综合开发项目和安徽省星火计划。  相似文献   

20.
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加快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者在收集整理有关专家培训资料、有关论著及当地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就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中的优质小麦生产环境、优质品种基因和优质栽培技术三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