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任务.工程以提高稻麦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立足淮北、沿淮、江淮和沿江四大粮食主产区,主攻水稻、小麦两大作物,加强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突破,开展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区建设,实现作物技术集成创新与大面积丰产高效.  相似文献   

2.
《安徽科技》2005,(5):28
4月26日,科学技术部在合肥组织中国农科院刘更另院士等省内外9名专家,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点课题—安徽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安徽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实施方案符合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总体要求。目标具体,方案可行,同意按照实施方案尽快组织实施。这标志着安徽省即将加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行列.  相似文献   

3.
《安徽科技》2011,(Z1):56-57
杨惠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编号:2006BAD02A06)课题负责人,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总农艺师,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他主持的“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于2010年10月11日通过科技部组织有关专家的验收.专家组认为,该课题实施方案合理,技术路线正确,组织管理措施得力,经费使用合理,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计划任务和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4.
《安徽科技》2011,(Z1):30-32
“十一五”期间,该课题全面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及省科技厅配套支持开展的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科技专项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和运行与绩效评估,为科技管理部门提供“工程”运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决策支持.同时,在粮丰工程的实施基础上,结合《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 -2020》 的部署及安徽省粮食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开展了安徽省粮食产业发展研究、提出粮食科技项目建议,制定农业及粮食科技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5.
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创新体系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按照国务院对我国粮食生产的部署,由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启动实施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点针对粮食持续丰产和产后减损增效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集成转化与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6.
《安徽科技》2007,(5):24
日前,安徽省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安徽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成果通过了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7.
《安徽科技》2011,(7):31-31
本刊讯 近日,专家对我省主持的“‘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淮中部(安徽)稻麦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课题太和县项目区进行了田间测产。专家组考察了小麦核心区和示范区,并选择代表性田块进行了实割实收。  相似文献   

8.
《合肥科技》2006,(7):17-17,F0004
2006年7月20-21日,安徽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徽省农科院和安徽农业大学承担,贵池区和庐江县人民政府具体实施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安徽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双季早稻示范进行了田间测产和考评。  相似文献   

9.
《安徽科技》2011,(z1):27-30
“安徽水稻丰产高效集成技术辐射”课题由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牵头实施.课题在全省水稻、小麦主产区选择典型县(市、区)建立水稻、小麦丰产高效技术辐射区,有效组织农科教单位科技资源和地方农技推广力量,创新粮食科技推广组织方式、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实现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成果的大规模应用转化,全面提升安徽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12个实施省份之一,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也是安徽省近年来组织实施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任务最重、投入最多的农业科技项目之一,共有23个县(市、区)领导、6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参加项目组织实施。4年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保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关键技术突破与示范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通过组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共形成稻麦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等规程80套,产生省级标准31项,累计示范推广6496.9万亩,直接培训技术员和农民32万多人,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粮食生产能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陈泰 《安徽科技》2012,(9):24-24
本刊讯9月7日,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12年水稻现场观摩会在巢湖市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部署全省农业科技和粮丰工程工作。各市科技局、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相关负责同志,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任务团队的科技专家,示范县、种业企业代表等150多人参加了会议。省科技厅副厅长刘明平出席会议并讲话。2011-2012年。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开展了江淮中籼稻、沿淮单季粳稻、淮北旱茬麦、江淮稻茬麦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突破一批稻麦生产关键技术,取得了一大批水稻和小麦的高产典型,粮食丰产科技能力日益增强,为安徽省粮食总产“六连增”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共实施水稻、小麦“三区一田”1119.75万亩,增收稻麦52.25万吨,增收12.6亿元。  相似文献   

13.
《甘肃科技》2007,23(7):I0001-I0001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将在"十五"基础上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7月16日,由4部门组成的联合管理办公室和12个粮食主产省在京签订了课题执行协议,正式启动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科技部部长万钢、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财政部部长助理丁学东、国家粮食局副局长任正晓出席启动仪式,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4.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由国家科技部牵头,会同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共同组织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旨在依靠科技进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经过积极争取,我省被确定为示范省之一.承担“辽宁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该课题于2004年着手实施,重点探索辽南晚熟区高产高效、辽西半干旱节水保苗、辽中北中晚熟区增密度促早熟等三种技术集成与示范新模式.目前已获得3项省级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安徽省科技厅等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再获佳绩,稻麦最高单产分别达到845.3公斤/亩、648.8公斤/亩,为安徽粮食连续4年获馄丰收作出了重大贡献,2007年度全省粮食预计总产将超290亿公斤,创历史新高。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区已成为全省稻麦生产的样板。为全面提升安徽水稻、小麦产业发展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一支撑。  相似文献   

16.
《合肥科技》2005,(6):15-16
日前,国家科技部批文函复,安徽省已被批准加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示范省行列。  相似文献   

17.
《太原科技》2011,(8):105-105
2011年7月12日,国家科技部、国家农业部、国家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在北京联合召开“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讲话。万钢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粮食科技工作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重要贡献,总结了“十一五”工程实施的成效与经验,并对做好“十二五”粮食科技工作提出了5点要求。他指出,在当前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市场供应趋紧,粮食安全形势异常紧张的背景下,必须认清“十二五”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8.
《安徽科技》2011,(Z1):6-12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组织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科技储备,有力地推动安徽粮食丰产科技进步,保障安徽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增效,取得显著的综合效益,为安徽科学发展、兴皖富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辽宁科技参考》2006,(4):F0002-F0002
辽宁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子课题之一,其涉及部门之多、参与人员之众、普及面积之广,在我省承担的国家科技课题中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20.
《安徽科技》2011,(Z1):58-59
黄义德,中共党员,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单季中稻超高产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主持人.黄义德长期从事作物栽培、节水农业技术等教学科研工作,在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面颇有建树.2005年,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安徽省实施,为科研教学成果应用于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黄义德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勤勤恳恳地战斗在粮丰工程的第一线,出色地完成了课题的各项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厅评为“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先进个人”,他带领的团队也被授予“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先进课题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