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由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影视图像技术的不断成熟,"读图时代"已经来临。来自读图时代的图像冲击给文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文学自身的属性不断地被消解,并撤出其传统阵地,处于边缘化地位,然而文学中的"文学性"却被保留在图像中迅速普及。  相似文献   

2.
《茶话》中抗战文学的美学特征呈现出时段式的历史演变。整体上说,在抗战胜利之时,抗战文学的美学特征恢弘而悲壮;在新的内战爆发后,抗战文学的美学特征平实而客观;在内战胶着及民生凋敝之际,抗战文学的美学特征新奇而诙谐。这种美学特征的嬗变与时代概况与社会风习的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1827年,歌德在评论剐作《塔索》的法国改编本时指出:“一种普遍的世界文学正在形成,其中替我们德国人保留着一个光荣的角色。”歌德开拓了视野,他要求人们把世界各民族的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所以,他又说过,“我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时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使它早日来临。”在此20年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更深刻、更科学的角度再次论述了这个命题:“资产阶级,由于  相似文献   

4.
《春宴》表现的安妮宝贝式的"小资文学"的"精神内核"是当下时代与消费社会的合谋,其"时代局外人"姿态恰恰深深融入时代意识形态建构之中。而物质性细节刻意营造的情调传达出的准意识形态,是作家在严峻现实面前对意识形态的物质性建构,是对一代人生活经验的简化。读者被其营造的虚假景观控制并导致主体的"内部殖民化",主体革命潜能与反抗资本异化可能性的丧失。《春宴》预示了"小资文学""贫乏时代已来临"。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文学历经了四个时代:黑铁时代、青铜时代、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现今,文学的黄金时代逝去,文学的白银时代来临.相比于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的文学贬值了.白银时代的文学不再是高雅文化的代表,失去了社会的娱乐领导权,没有了赖以支撑的社会理想,难以再造自己的经典,文学无可挽回的衰落了.文学的衰落并不意味着文学的消亡,文学与人的存在相始终,这也是文学无可怀疑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春宴》表现了安妮宝贝式的"小资文学"的"精神内核"是在当下时代与消费社会合谋,其"时代局外人"姿态恰恰深深融入了时代意识形态建构之中。而物质性细节刻意营造的情调传达出的准意识形态,是作家在严峻现实面前对意识形态的物质性建构,是对一代人生活经验的简化。读者被其营造的虚假景观控制并导致主体的"内部殖民化",主体革命潜能与反抗资本异化可能性的丧失。《春宴》预示了"小资文学""贫乏时代已来临"。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常常是争议最大的;而在语文课程中,文学教育又是争议最大、受到社会各种因素影响最多的问题.焦点主要在下面几个问题: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中国文化思维特性;文学界与语文界的两条话语系统的时间差;文学理论对于文学教育的影响;语文课程中文学作品的选文问题;作为"例子"的文学教育与作为"精神"的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8.
图像时代的来临可以改变文学的存在方式,文学对人生的终极追问、对彼岸的关注和对真善美向往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文学创作为人类构建精神家园的历史使命没有改变,文学的审美品格和道义承担没有改变。因而,真正的文学不会消亡,它是人类精神的后花园。  相似文献   

9.
<原道>篇在<文心雕龙>中位居"文之杻纽"之首,是为文之道的理论基础,其文学美学思想精华在于:"道"是刘勰论"文"最高的美学范畴;"心"是文学艺术中最核心的创造性因素;"文道合一"是文章写作的最高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后现代文化形态的充斥,网络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文学的存在与否持怀疑态度。美国著名学者希利斯.米勒教授提出的"文学终结"论引发了一场关于文学生与死的论争。文学是否会消亡?可从文学的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人类中心主义主体性特征消解的角度,正视文学的重重危机,但这并不是对"文学之死"的肯定。从米勒《文学死了吗》一书中可以找到文学不死的理由,即无论文学外在形式如何变换,都是引向文学内视性的现实"魔法",最终指向的都是另一个无言的、隐性的、等待被发现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当代台湾女性文学从20世纪50年代发轫到90年代末的繁荣,呈现出曲线发展的轨迹。受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新女性文学、政治文学与色情文学出现台湾文坛,曲线轨道的中轴是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从对传统女性美学的继承到对性别社会的审美反叛、再从对传统审美的解构到对女性美学的再度重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女性文学发展的明显线索,更能看到女性成为"人本体"和女性话语衍进的艰难历程。台湾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对当代文学美学的建构提供了新的思考向度。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美感因素,是一部文学作品是否具备艺术感染力的关键。文学翻译不仅要"达意",而且要"移情"。从译者主体性、文化和比较美学的视角探讨了文学翻译中的"移情"。  相似文献   

13.
"新三十年文学"的发展频频受制于政治、商业和电子媒介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文学与政治、90年代文学与商业、当下时代文学与电子媒介这三个维度大致勾勒出了"新三十年文学"的生态面貌.80年代文学以1985年为分界线,之前是文学与政治的合谋期,之后文学与政治走向疏离;90年代文学背离纯文学传统,投入到商业的怀抱中;当下时代文学受电子媒介影响,进一步走向式微,甚至有人宣布文学已死亡,但文学的终点也正是文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学"典型"的一系列论述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认为,典型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美学范畴或艺术尺度,而是一个更偏重认知功能的文学范畴,其认知的对象、范围和思维方式,是由特定的意识形态观念和特定的认知模式决定的.典型在其生成及发展过程中的含义,与各个时代的意识形态话语纠结在一起,它的内涵与特定时代的认知范式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理论实质出发,列举并澄清了几种对于接受美学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学翻译研究的流行性误解,认为接受美学不是读者中心论,而是一种对话和交流理论;不能因为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地位就在文学翻译中过度归化;也不能因为接受美学承认阐释的多元就在文学翻译中肆意曲解原文。  相似文献   

16.
宋代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带来了文化消费的繁荣,也引发了美学产业的勃兴。美学产业是推动宋代文学审美俗趣凸显的关键性力量。宋代的诗、词、话本、戏曲等典型文学形态,都受到了美学产业深刻而强烈的影响。唱词业催化出"商品词","商品词"是主要体现市民阶层审美趣味、具有商品属性、在市场上用于商业活动的词作,包括民间词和部分文人词,呈现出俗趣凸显的美学特征;书坊出版业深刻影响了宋诗,对宋诗所呈现的审美俗趣产生了直接的、关键的影响;在演剧业激励下,宋戏曲呈现出民间性、娱乐性、通俗性的审美趣味;说书业决定了宋话本思想上的娱乐取向、内容上的以俗为美和语言上的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在"内部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出现了很多研究的瓶颈。造成中国新时期文学"内部研究"困境的根本原因来自于学者自身的思维困境。文学的"内部研究"发端于西方,其内部的思维形态也更多呈现的是科学的思维。新时期中国从事文学"内部研究"的学者们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造成科学思维训练不足,传统思维固化,激进主义思维突出等思维缺陷,这些思维困境严重影响了文学"内部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十七年抗战文学将日军描绘为"鬼子"的形象.新时期文学强调人道主义和人性化书写,新时期的抗战文学开始走出十七年文学"鬼化"日军的思维模式,从人的角度塑造日军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没有划界,何来跨界?在讨论汉语文学的跨界写作之前,我们或许有必要先思考以下问题:何谓汉语文学?汉语文学的边界何在?它与我们常说的"中国文学"有何区别?我们又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之下讨论汉语文学以及汉语文学的跨界写作等问题?顾名思义,汉语文学强调的是文学的语言属性,而非以民族、国别或区域命名的文学。即便如此,当我们重提汉语文学时,其本身所蕴含的  相似文献   

20.
《文学概论》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理论课,它强调的是领悟和理解,而不是单纯的记忆,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开放式的思维,要努力地去激发学生参与理解的主动性,因此从接受美学角度探讨《文学概论》的教学方法非常必要。大致要点如下:一、突破教材限制,扩充学生的期待视野;二、设计召唤结构,引领学生填补空白;三、正向激励学生,引导他们形成对《文学概论》的学科之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