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人类学的视角对民族民间体育传承研究的维度进行探索,指出我国民族民间体育传承研究应该存在二个维度:第一,发展研究,在"现代成长与传统发明"的动力驱动下研究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发展问题,多视角地研究其保护与开发.第二,民俗研究,在"多点民族志"的田野调查中,反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下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问法等方法,对青藏高原三江源移民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认为三江源生态移民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是由于区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的变化以及移民的思想意识、观念的改变而变迁的,并提出了三江源移民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取向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实践观察等研究方法基于文化生态的视野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生态变迁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在生存体系上面临着现代社会取代农耕基础,城市化进程引致空间肢解与压缩,传统延袭遭遇现代传播,西方现代体育大行其道的外来冲击等生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首先要确证民族传统体育的时代价值,在确证价值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保护民俗体育环境、打造民俗体育生态圈;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方式、唤起民俗体育活力(包括休闲化、竞技化和传播化的创新);突破固有认知、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觉等路径以更好的保护与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武陵山区苗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发展现状为例,以民族体育文化生态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为重点,从拓展思维以及体育文化生态、文化优势、特色旅游、经营发展模式等方面,对武陵山区体育文化生态旅游进行分析,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为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民族健身操塑舞成操,融合了中西体育文化因子,寓民族传统体育于现代表演艺术之中,自成体系,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等的和谐共荣,也反映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文章从生态文化的多维视角对民族健身操进行综合审视,从生态文化特质、文化生态及生态化发展三个方面认识其发展规律,揭示它在文化构成中多种文化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探索其发展思路,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文章定性分析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旅游开发机制,认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开发的实质是将文化旅游资源要素通过资金要素、人力要素、技术要素与制度要素集成为文化旅游资本,进而再通过保护机制、挖掘机制、激励机制、运营机制与约束机制开发为文化旅游产品,通过这一转变来实现商业目的.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开发过程中,有政府、企业、居民与市场等4大主体参与其中,并且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开发过程中要协调好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既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又要整合区域内的相关资源多样化发展,通过不同的文化载体发展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业.  相似文献   

7.
生态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泸沽湖摩梭人的案例入手,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雪菲  张伟民 《科技信息》2012,(24):301-301
本文运用生态学、文化学、教育学等理论阐释了大众体育生态文化的基本结构,分析了大众体育生态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构建与发展措施。文章指出大众体育生态文化的构建与发展应树立体育生态文化的意识、价值观,制定行为规范且合理的生态化活动体系,培养多元化的服务体系,使大众体育朝着人、运动、环境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学的角度论述生态环境与党员活动站的相互关系,探究生态体育文化的内涵,突出生态体育文化的重要性,构建党员活动站体育生态文化的方法,加强党员活动站的建设,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实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工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玉明 《工程与建设》2009,23(5):618-620
徽州文化特色鲜明而突出,具有文化的"活化石"、汉民族文化"标本"的重要价值.应当作为文化生态予以保护.文章通过详细分析保护徽州文化生态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重点探讨了徽州文化牛态的保护模式建没,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我国民俗体育的内涵,对民俗体育与其他体育活动的不同特点及主要区别进行分析,并对民俗体育文化特性和功能作一些探究,其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深入探讨其中的规律,并进一步对民俗体育进行传承、保护和改造,从而步入现代化、科学的健康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由各级政府重点扶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为期17年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于2004年全面启动.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我国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战略决策.民族民间文化的人为破坏和自然灭绝,唤醒了人类的保护意识.由政府主导的保护工程应做到科学抢救、有效保护、促进传承、合理开发.随着全社会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文化生态环境将会大有改观,中华民族精神将会得到全面传承.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综合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构建民间体育文化特色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依托地域民间体育文化,结合学校自身优势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民间体育文化特色学校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民俗体育作为一种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行为民俗文化,无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在各种民俗节日中,都展现出巨大的魅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民俗体育文化也焕发出崭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必须解决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张荣臻  焦亚南 《科技信息》2010,(29):I0111-I0111,I0119
世界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源源流长,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如何向世界展示翻译好本民族文化或者本民族的一些社会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及本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是翻译学的根本任务。详细了解其他民族的民俗文化,又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翻译给本民族的文化了解者,也是翻译工作者的最大的欣慰。本文从民俗文化、可译性及可译性限度、民俗文化的可译性限度及其调节机制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了民俗文化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同时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民俗文化的可译性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民族学和体育社会学的视角对辽宁满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进行探讨,分析了满族传统体育的现状,提出了政策指导、社会团体参与、学校培养、大众传播等措施,以此营造民族体育文化氛围,传承民族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17.
太湖流域的渔民创造了具有浓郁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界定了渔家民俗体育的涵义,分析了太湖流域渔家民俗体育的表现形态、传承危机以及传承策略。研究结论:太湖流域渔家民俗体育的表现形态分为娱乐类、祭祀类、军事类以及竞赛类等几种;当前太湖流域渔家民俗体育面临生态环境遭受影响、传承人数量骤减、发展势头受到遏制等危机;当前需要打造渔家民俗体育生态文化保护区、构建渔家民俗体育传承人培育体系以及促进渔家民俗体育项目的产业转向,从而有利于太湖流域渔家民俗体育的现代传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玉林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医药、民间信仰及习俗、民族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及现状进行调查,指出玉林市地方特色文化的多元性、地方性和历史性等特点,分析了玉林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同时指出玉林地方特色文化研究不断完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