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周英志 《应用科技》1998,(8):2728-2728
蒲公英作为一种菜可进行人工栽培,成为特殊的蔬菜品种,从乡村野岭登上城镇高级饭店和百姓家的餐桌,深受人们的欢迎,每年四、五月份价格每公斤40元到80元不等,在农村是一条投资少简单易行的致富途径。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整地和播种首先选择背风向阳的熟地,或向阳的水洼地上坡。施足基肥,一般每备施有机肥3吨、磷酸二铸20kg。翻耙后做畦。一般唯宽10m,长可按实际确定。如果土壤干旱,可在播种前两天浇透水。做畦栽培要进行条播在畦内横向开小沟,沟距12cm,沟宽10cm,将种子播于沟内,覆土约0.3-0.scm。春季,早播中可地膜覆…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杭州市蔬科所和城郊不少农民利用大棚越冬栽培马铃薯获得成功.他们将马铃薯的播种期提前到10月份,越冬后次年结薯期相应提前,最早在春节前后就可采收.收获的马铃薯鲜嫩、品质好,作为蔬菜销售价格高,能取得较好的效益.现将大棚马铃薯早熟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选择良种 选择休眠期短、早熟、结薯期集中、株形直立或紧凑的品种,如东农303、鲁马铃薯1号、中薯2号、郑薯6号等.2.种薯处理 播种前10天~15天预先处理种薯.先将薯种曝晒1天~2天,可提高发芽率,减少病虫源.然后用0.4%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消毒,20min~30min后捞出洗净,闷6h~8h即可.再用5ppm~10ppm的赤霉酸浸种30min,打破休眠.最后将激素处理好的种薯置于湿润疏松的沙土中催芽,一星期左右后种薯就能出芽,芽长1cm~2cm时取出种薯见光2天~3天,使芽变绿、粗壮,待播种.3.整地作畦,施足基肥 播种前要深耕土地,疏松土壤,整地作畦,一般畦宽180cm,沟宽25cm~30cm,畦高20cm~25cm,整地时应视土壤肥力,一次性施足基肥,每666.7m~2集中沟施有机肥2000kg,复合肥80kg,硫酸钾或过磷酸钙 30kg~50kg.4.适期播种 10月到11月底均可分期分批播种,为提早收获应相应提早播种期.播种时可与施肥同时进行,开好种植沟,施好化肥后,再盖上2cm薄土,即可排播预先  相似文献   

3.
王家勤 《应用科技》1998,(11):21-22
地膜覆盖栽培与露地栽培的条件截然不同。我县通过几年的试验研究,我们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措施:1选用适宜的地膜和除草剂据1992-1993年试验,从经济效益上分析,以超微膜效果最好,且超微膜投资较小,便于示范推广。膜宽度以80cm较为经济。除草剂以拉索和乙草胺效果较好。每亩用48%的拉索乳剂100-150ml或50%的乙草胺100ml,兑水75kg均匀喷雾,特别要注意垄两侧的喷雾。喷后立即覆膜,要求紧贴地面,压好膜边,不透风。覆膜方式以出苗时覆膜、边覆膜边破膜较好。2整地施肥起垄(1)整地一般选择具有中上等肥力的地块,彻底灭茬、粉…  相似文献   

4.
杨卓 《甘肃科技》2001,17(2):32-32
经过2年多的栽培技术试验研究,获得了亩产达3万公斤,收获期长达10个月高产、超高产的番茄。1 品种选择 宜选用产量高、果型好、增产潜力大的毛粉802、强丰、巨丰等品种。2 整地施肥和土壤消毒 前茬蔬菜收获后立即进行施肥整地和土壤消毒。要求亩施用腐熟鸡粪或牛粪3000—5000公斤、磷酸二铵50公斤、尿素27公斤或碳酸氢铵65公斤、硫酸钾50公斤。将有机肥和化肥充分混匀撒于地表,深翻30cm,晒土一个月。然后用高锰酸钾和多菌灵对土壤和温室彻底消毒,并用辛硫磷防地下害虫。3 育苗 番茄苗龄较长,6——8月份育苗约需60天,9月—10月份育苗…  相似文献   

5.
品质优良的甜玉米当着水果吃,近年来大受消费者的欢迎。由此使品种不同的玉米身份倍增。通常用途是煮饭或作饲料的老品种玉米,每亩收入约500元,而青苞鲜食的甜玉米,每亩收入最低1000元,高的可达3000元以上。还由于甜玉米种植投入小、生育期短,又有很好的茬口特性,可复种多种蔬菜,实现一年三种三收。现将5种高效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1 冬暖棚春播 前茬收获后,每亩用多菌灵1-2kg混合优质农肥2500-3000kg,施地表深翻晒土2-3天,播前施二铵10-15 kg (二铵能促玉米早熟)结合铺膜做垄施入(平地铺膜不起垄)。地膜用70cm宽0.005mm厚…  相似文献   

6.
为发展“一优两高”农业,桥头胡镇农技站于1993年秋季晚稻收割后开始在金牛山村进行“露地草莓/西瓜——稻”和“露地草莓——单季稻”两种新种植方式试种。试种农户7户,共5.6亩,其中攻关户1户,面积1.2亩。经验收,其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常规的稻——稻种植方式,现将试种情况小结如下: 1. 露地草莓——单季稻种植面积5.6亩,草莓平均亩产657kg,亩产值达3336.20元(不包括自吃部分),扣除成本305元,亩纯产植3031.20元;单季稻平均亩产550公斤,亩产值770元,纯产值672.5元;露地草莓和单季稻二季合计产值可达4106.20元,比常规的稻一稻种植亩产值的1085元增加3021.2元,纯亩产值比常规增加2723元。  相似文献   

7.
李平  李莉 《应用科技》1999,(8):30-30
小塑料薄膜拱棚,进行超时令栽培“毛豆”(大豆嫩荚),其生长期70天左右,上市期提早20-30天,经济效益可观。其主要经验是:选用早熟品种,播前精选良种大豆属短日照作物,北种南引,生育期缩短。根据这一特性,为争早市,早春棚栽“毛豆”直选用我国东北地区的尖叶大豆品种,如红丰3号等。播种前精选粒饱满、无病虫的种子,并选择晴天晒种1-2天,这是早春提高大豆种子出苗率的有效措施。施足基肥,精细整地于播种前7-10天亩施腐熟人畜粪1500-2000kg或灰杂肥1000-1500kg,过磷酸钙25-30kg或三元复合肥20-25kg,耕翻整地,耙碎大块,…  相似文献   

8.
在适宜的时间和科学的用量下施用氮肥是提升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本试验于2018—2019年选用京农科728(JNK728,氮高效品种)和郑单958(ZD958,高肥品种) 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滴灌施肥技术,分别设置4个氮肥用量(0、150、250、350 kg/hm~2)和4个施氮时期(苗期、6叶期、12叶期、吐丝期),探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JNK728在150 kg/hm~2施氮量下产量最高,ZD958在250 kg/hm~2施氮量下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2个玉米品种产量与氮肥后移指数间存在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产量的变化主要由穗粒数的显著差异引起。因此,氮肥在中后期追肥(12叶展或吐丝期)可作为黄淮海地区滴灌夏玉米高效生产的氮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显著地促进草莓的生长和结果,覆盖比不覆盖萌芽期提前7~10d,始花期提前6~9d,株高增加4.5~6.1cm,单株占地面积增加27.6~60.7cm~2,叶面积增大6.8~8.7cm~2,增产27.8~40.2%,提高正品率12.2~16.9%,成熟期提前6~8d,采收期延长2~7d。各色地膜综合比较,以绿色地膜对生长和结果最有利,黑色次之,白色较差。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棉花栽培积累了一套新技术:地膜植棉、化学调控、全程施肥、综合防治、品种更新,为棉花走出低产进入中产实现高产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来,又推广了高密度栽培、膜下滴灌、种衣剂利用等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使用为棉花亩产达到150~200kg/666.7m^2皮棉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金美人礼品西瓜作为一种时兴的西瓜,果皮金黄色,夏秋收获,外观十分秀丽,果重2.5公斤左右,肉红、质嫩、汁多,糖度高达14~16度。近年来,广西沿海地区选择在夏秋季节种植金美人,通过应用膜下滴灌等规范化的栽培管理,解决了以往因秋旱种瓜不靓、产量不高和病虫害发生严重的难题,每667m2商品瓜产量达到1500~2500kg,在中秋、国庆两大黄金周期间上市,产地收购价2.4~3.4元/kg,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整地施基肥种植西瓜应选择土壤肥沃,地下害虫少,排灌方便,未种过瓜类作物的地块。整地时要求深翻25~30cm,耙平耙碎起畦,畦面宽3…  相似文献   

12.
一、品种特性 鲁引一号是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引进选育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种。其生育期65天左右,适温条件下休眠期60天。株型直立,分枝小,株高60cm,叶色浅绿肥大,长势较强。单株结薯集中,平均2~3块,最大单薯重1kg,薯块椭圆略扁,表皮光滑,芽眼浅。黄皮黄肉,食味好,品质优,适于出口。较抗病毒病、疮痂病,不抗晚疫病。 二、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马铃薯的生长需要良好的水、肥、气、热等条件,对土壤要求比  相似文献   

13.
“3414”肥效试验对烤烟品种NC102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烤烟品种Nc102为试验材料,通过“3414”肥效试验研究配方施肥对烟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对烟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极显著。施氮量对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大,当纯磷、纯钾施肥量为推荐施肥水平时,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上升,当纯氮施肥水平为3(即施氮量为135kg/hm2)时,叶绿素含量达最大值;当纯氮、纯磷施肥量为推荐施肥水平时,施钾量增加会导致叶片叶绿素含量上升,但当纯钾施用量继续增加,达3水平(即施钾量为337.5kg/hm2)时,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表明施钾量过大会导致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施磷量对烟草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地膜覆盖技术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据资料介绍,自1981年我区试验推广地膜栽培技术的九年间,我区地膜覆盖面积就达400~500万亩,覆盖作物种类达八种之多。同时,地膜本身亦由单一型向多功能型转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仅就我团近几年来引进试验的三种特殊农用地膜新品种逐一进行简介,以供参考。 1、光敏降解膜:简称光解膜,由石河子塑料制品总厂提供,分别为“91—2#”、“91—3#”、“91—4#”、“91—5#”四个型号。膜厚0.008毫米,膜宽60厘米。设普通膜为对照,共设5个处理,随机排列,重复三次,共15个小区,小区面积36平方米。试验设在148团6连68号棉田,供试品种为新陆早一号。播种铺膜时间为4月25日。观察项目分始裂期、初裂期、大裂期及崩解期四个时期。观察结果表明:四种型号地膜均能光解,且都是先横向裂解,后随裂口增多破裂呈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含小单孢菌有机肥料在青菜生产上的肥效,在华北平原平行异地两处进行实验.供试作物为青菜(品种上海青);供试有机肥料为小单孢菌有机肥料,其营养成分有机质≥45%、有效养分(N+P2O5+K2O)≥5%.常规施肥为667 m2底施复合肥50 kg,加尿素15 kg.试验采用配对设计的方法,设两个处理,4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试验组为常规施肥加667 m2底施小单孢菌有机肥料20 kg;对照组为常规施肥.结果表明,小单孢菌有机肥料能提高青菜的株高、单株叶片数和单株重.露地平均每667 m2增产73.7 kg,增产5.3%,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大棚平均每667 m2增产300 kg,增产10.1%,统计分析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结合重庆渝西地区再生稻高产品种筛选对13个杂交水稻品种成熟期株型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希望为该地区再生稻品种选择和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深两优5814,川香优178两季综合产量分别达到14 513.25kg/hm~2和14 283.75kg/hm~2,较对照增产19.76%和17.87%,再生力强、产量高、品质优,适宜在该地区推广应用.成熟期株型分析结果显示,13个杂交水稻品种株高为101.50~126.00cm,剑叶长和宽分别为23.43~40.61cm和1.72~2.16cm,剑叶叶基角为12.00°~23.75°.成熟期上三叶直立,特别是剑叶挺直有利于改善群体结构和再生芽萌发成穗.  相似文献   

17.
玉米杂交种“博丰109”,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连续三年推广2080hm2,平均产量7222kg/hm^2,比对照“豫玉22”增产5.2%,已成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在陕南山区要实现高产,栽培技术上应采取肥团育苗,培育壮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加强田管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1、茭田选择 早熟茭白植株高大,分蘖多,产量高,因此需水、需肥量大。茭白田以选择灌溉方便、蓄水能力好、土层深厚肥沃的水田为好,也可在浅水池塘、湖泊、水沟中种植。 2、整地施肥 茭白移栽前,每667平方米施猪、牛粪2000公斤作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氮素施肥方式和不同施氮量对纳塔栎容器苗生长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揭示苗木需肥规律并确定最佳施肥方式与施氮量。【方法】以纳塔栎1年生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平均施肥和指数施肥两种施肥方式,每种方式设置4个浓度梯度的施肥处理,对照组不施肥,施肥间隔为7 d,共施肥15次。施肥结束后进行苗高、地径的测量,并收获苗木将其烘干,测定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平均施肥和指数施肥均显著促进了纳塔栎1年生容器苗的生长,指数施肥效果整体优于平均施肥;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苗高、地径、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均在指数施肥900 mg/株(Z900)处理下取得最大值97.90 cm、10.33 mm、12.21 g、26.74 g和38.95 g,是CK的1.53、1.15、1.75、2.47和2.19倍。施氮更多地促进生物量分配给纳塔栎容器苗的茎和叶;纳塔栎容器苗茎、叶、根的可溶性糖含量在各施氮处理组中均有提升,且指数施肥处理效果更优;施氮显著促进叶部淀粉积累,抑制根部淀粉累积。【结论】就纳塔栎容器苗而言,指数施肥效果优于平均施肥。Z900处理下,纳塔栎1年生容器苗的生长发育最好,为纳塔栎容器苗生长最佳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20.
秋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在我国长江流域地区是一项深受农民喜爱的实用栽培技术。本文针对栽培过程中存在着出苗迟缓不整齐、产量不高、绿薯率高等问题,提出了改常规品种为早熟优质脱毒品种、改宽厢浅沟为窄厢深沟、改不催芽播种为催芽播种、改常规施肥为一次性全量平衡施肥、改治病为主为预防为主的系列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