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西湖凹陷含油气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中部。在该凹陷内发育了 10 0 0 0余米厚的新生代地层。从构造背景、层序地层格架、烃源岩、储集岩、盖层和油气的运移及聚集等各个方面对西湖凹陷含油气系统 ,特别是平湖组和花港组含油气系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西湖凹陷的区域地质背景有利于含油气系统的形成、演化和保存。含油气系统的诸要素及诸地质作用具有非常理想的时空配置关系。在西湖凹陷内所识别出的四类含油气系统中 ,平湖组自生自储含油气系统和花港组古生新储含油气系统最为重要。西湖凹陷的油气勘探应坚持以平湖组含油气系统为主 ,其次是花港组含油气系统 ,兼探中新世、上新世含油气系统 ,准备深探古新统下始新统新生古储含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2.
贝尔凹陷含油气系统划分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含油气系统划分的基本方法,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可以划出3个含油气系统,即铜钵庙组含油气系统、南屯组含油气系统、大磨拐河组含油气系统.3个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趋于一致,均为伊敏组末期.油气运聚单元的划分有利于认识盆地内油气的分布聚集规律,根据油气运移分隔槽及隔挡条件,可将铜钵庙组含油气系统划分为2个油气运聚单元,南屯组含油气系统划分为6个油气运聚单元,大磨拐河组含油气系统划分为3个油气运聚单元.  相似文献   

3.
西湖凹陷不同构造带原油含蜡量差异大,主控因素尚不明确.在原油物性、族组分及色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有机质显微组分鉴定、金管热模拟实验及饱和烃色谱、质谱特征等手段,分析了西湖凹陷高蜡原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结果显示,高蜡原油主要分布在平湖斜坡带,其中宝云亭-武云亭油气区原油含蜡量最高,孔雀亭油气区原油含蜡量次之,平湖油气田原油含蜡较低;中央反转构造带以及西次凹高蜡原油少有分布.角质体是西湖凹陷高蜡原油主要成油母质,其相对含量及演化程度差控制了不同构造带间高蜡原油分布;油气运聚过程是控制平湖斜坡带不同油气区之间高蜡原油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天然气充注强度、砂体横向连通性及断层发育程度共同决定高蜡原油的最终分布.  相似文献   

4.
浅论东海盆地海礁凸起的含油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勘探资料证实,西湖凹隐内生成的油气由生烃深凹向西部和南部的古斜坡带运移。凹陷内的局部构造大多形成于中新世末期的龙井运动Ⅱ幕,圈闭形成晚期于油气主运移期,到会油气运移到比斜坡带来更高的海礁凸起上保存或消失了。作者利用现有东海地震资料及西湖凹陷钻井、测井及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从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方面探讨东海陆架盆地海礁凸起油气勘探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地区油气源及油气运移特征,基于对原油和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原油碳同位素、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同位素,原油物性、含氮化合物等参数的分析,明确了平湖地区的油气来源,揭示了原油和天然气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平湖地区A断块花港组原油C27、C28、C29甾烷以V型(C27≈C29>C28)分布或者L型(C27>C29>C28)分布为主;A断块烃源岩C27、C28、C29甾烷以反L型(C27>C2829)分布为主,D块(H11井)平湖组中段烃源岩以L型分布为主,与原油的生标较为相似。油源对比结果和含氮化合物相关参数显示,平湖地区花港组原油具有垂向+短距离侧向运移的特征(断砂搭接);气源对比结果、天然气...  相似文献   

6.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古近纪平湖组普遍发育异常压力,探讨地层高压发育的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旨在为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以声波时差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地质、地化及油气测试资料,利用Bowers法计算单井地层压力,恢复平湖构造带单井压力剖面,以实测地层压力结果为约束,分析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征。认为该构造带异常高压主要分布在埋藏较深的平湖组,随深度增加,高压幅度呈阶梯状增大;平湖构造带不同构造单元高压顶界面的深度具有明显差异,从平中区向平北区高压异常顶界面有变深的趋势,其中平中区为3.3km,平北区为3.7km。压力场的纵向叠置决定了油气的分布,高压发育与油气层分布的耦合关系分为4种类型:双封闭高压型、双封闭压力过渡型、单封闭压力过渡型、单封闭常压型,其中以双封闭压力过渡型和单封闭常压型为主。单封闭常压带、双封闭压力过渡带和双封闭高压带的顶部为油气的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7.
高邮凹陷古水动力场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含油气盆地地下水动力场与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关系密切。在地层水水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高邮凹陷油气主运移期的古水动力场分布及其对油气运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油气大规模运移期,高邮凹陷为典型的不对称型压实流-重力流盆地,形成了上、下两个含油气系统水动力场。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各亚水动力场具有泥岩压榨水离心流、越流泄水、越流-蒸发泄水、大气水下渗向心流等局部水动力单元类型,油气的运移、聚集与压实流及其末端的越流泄水区紧密相关。同时还指出,盆地的内斜坡和北斜坡外侧等地区是今后上含油气系统的勘探潜力区;沙埝以北、柘垛以及码头庄以西等地区是下含油气系统的潜力区,且对下含油气系统应加强深层油气藏的勘探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含油气系统进行了简要评述 ,指出了经典的含油气系统划分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提出了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其划分方法。研究认为 ,含油气系统在空间上是一个以“源”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油气地质单元 ;油气成藏系统是在含油气系统内或之间的一个以“藏”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油气运聚单元。油气成藏系统划分的依据是控制油气运移聚集指向的高势面及其他遮挡面 ,成藏系统对勘探程度较高地区的油气勘探评价更具实用价值。对东营凹陷西南部地区的油气成藏系统进行了划分 ,划分出西部高青断裂带、中部金家正理庄樊家鼻状构造带、东部纯化梁家楼和北部小营平方王等 4个油气成藏系统。各成藏系统大致以油气运移的“分水岭”为界 ,其成藏特点及勘探潜力均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9.
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应用含油气系统模拟及综合分析技术分析了恩平凹陷含油气系统的基本地质要素和成藏作用过程,划分了不同层次的含油气系统,并在分析主要含油气系统特征的基础上,从规模与类型、油气充注能力及生成聚集效率等方面对次洼级别的含油气系统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恩平凹陷具备形成油气系统的良好条件,可划分出17洼、18洼和12洼3个相对独立的子含油气系统及更次一级的含油气系统,其中17洼子含油气系统具有规模大、充注能力强及较高的生成聚集效率等特征,是恩平凹陷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0.
含油气系统定量模拟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含油气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评价对象,可以建立统一的基于动力学的沉积盆地、含油气系统、有利于区带和勘探目标资源评价新体系。在盆地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开发了含油气系统定量模拟软件PSMEZS,并应用于开鲁盆地陆西凹陷的油气浆评价和含油气系统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其在东营凹陷博兴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含油气系统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了经典的含油气系统划分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其划分方法,研究认为,含油气系统在空间上是一个以“源”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油气地质单元;油气成藏系统是在含油气系统内或之间的一个以“藏”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油气运聚单元。油气成藏系统划分的依据是控制油气运移聚集指向的高势面及其他遮挡面,成藏系统对勘探程度较高地区的油气勘探评价更具实用价值。对东营凹陷西南部地区的油气成藏系统进行了划分,划分出西部高青断裂带,中部金家-正理庄-樊家鼻状构造带,东部纯化-梁家楼和北部小营-平方戋土产个油气成藏系统。各成藏系统大致以油气运移的“分水岭”为界,其成藏特点及勘探潜力均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2.
应用流体包裹体分析、盆地模拟和有机地球化学等手段,研究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超压系统与油气成藏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平湖构造带油气主要来源于平湖组煤系源岩,而且油气主成藏期为晚期,与生烃增压的形成期大致相同,另外油气藏多分布在超压顶界面附近,这些均指示超压与油气成藏存在密切关系;镜质体反射率、地温梯度及包裹体均一温度反映的热异常,储层物性、非均一捕获的包裹体、"气烟囱"反映的流体压力异常、凝析油轻烃组分反映的组分异常证实研究区流体在超压主导下晚期高效率快速流体;高压流体的泄压排放诱发断裂开启,并为流体运移提供动力,从而控制油气在超压界面附近高效成藏。  相似文献   

13.
以辩证的思维方式提出含油气系统是一种动态平衡系统,系统中的过程是受地质因素控制,原有相对平衡状态不断被打破而形成新的系统平衡的动态过程。并以北部凹陷含油气系统为例阐述了这一观点,指出构造运动在含油气系统中的作用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穆格莱德盆地努加拉伸展断陷含油气系统的特征,并分析含油气系统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方法在对下白垩系阿布加布拉组上段有效烃源岩、储层类型及生储盖组合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用含油气系统的理论划分努加拉伸展断陷含油气系统并进行分析。结果把努加拉凹陷从平面上划分为东、西部两个含油气系统,东、西次凹是生油中心;纵向上划分为两个亚系统,其中有第一套旋回Abu Gabra组自生自储自盖亚系统及由第一套和第二套旋回组成的下生上储盖组合,即Abu Gabra组生油岩、Bentiu组河道厚砂岩储层和Darfur群泥岩盖层组合。结论努加拉凹陷含油气系统总资源量为21.6×108t,圈闭资源量11.9×108t,尚有较大的资源潜力,中央隆起带及其两翼、西斜坡是有利区带,有良好的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15.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花港组物源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以构造背景为基础,整理分析重矿物、古生物、古盐度资料,结合地震相对物源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物源的方向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T-H地区平湖-花港组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的海礁-渔山隆起带。  相似文献   

16.
油气资源补充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现状是油气普查阶段基本完成,但勘探程度差别较大,同一含油气盆地内,有利区带(凹陷)勘探程度较高,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而油气条件较差的坳(凹)陷,勘探程度较低,当前油气资源补充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在前人评价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勘探程度较高地区丰富的资料,用多种方法求取,验证评价关键参数,指导勘探程度低的地区油气资源评价,这就是本文的目的和要探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复合含油气系统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车镇凹陷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发现其发育5个含油气系统,5个含油气系统在形成过程中共享油气运移通道和盖层等成藏条件,构成一藏多源、一源多藏的复合含油气系统.复合含油气系统油源充足,成藏条件匹配良好,油气资源丰富,东营组和馆陶--明化镇沉积时期是复合含油气系统油气运聚、成藏的关键时刻.斜坡带和盆地边缘凸起油气资源最丰富,是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高邮凹陷古水动力场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油气盆地地下水动力场与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关系密切.在地层水水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高邮凹陷油气主运移期的古水动力场分布及其对油气运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油气大规模运移期,高邮凹陷为典型的不对称型压实流-重力流盆地,形成了上、下两个含油气系统水动力场.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各亚水动力场具有泥岩压榨水离心流、越流泄水、越流-蒸发泄水、大气水下渗向心流等局部水动力单元类型,油气的运移、聚集与压实流及其末端的越流泄水区紧密相关.同时还指出,盆地的内斜坡和北斜坡外侧等地区是今后上含油气系统的勘探潜力区;沙埝以北、柘垛以及码头庄以西等地区是下含油气系统的潜力区,且对下含油气系统应加强深层油气藏的勘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青藏地区措勤盆地它日错深凹陷主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它日错深凹陷位于青藏措勤盆地北部坳陷中,其内发育有主含油气系统和子含油气系统。主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为下白垩统郎山组,储层为上白垩统竟柱山组,盖层为下第三系牛堡组。该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为距今54Ma,有效圈闭主要是燕山运动晚期和喜山运动早期形成的构造圈闭,期探有利区为新生代地层保存较完整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始新统平湖组油气储量大,是西湖凹陷主要勘探层系之一。但平湖组埋深大,储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低渗透背景下“甜点”储层的发育机理和分布规律不明,造成储量级别难以提升。复杂多样的成岩作用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对平湖组储层平面分区、纵向分段、空间分微相进行了精细评价,结合成岩作用研究,探讨深部储层低渗和非均质性的形成机理,明确储层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揭示,沉积微相和次生溶蚀是影响深部储层物性分布的重要因素,沉积微相与以胶结率和溶蚀量为主构成的成岩相共同控制了平湖组储层物性分级;潮道、砂坪、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相中的弱胶结强溶蚀相、弱胶结中溶蚀以及中弱胶结中溶蚀成岩相储层质量最好。指出平湖斜坡孔雀亭西、宝武亭平四-平五段潮道砂体为储层“甜点”,孔雀亭东、团结亭平二-平三段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储层“甜点”。研究成果为有利储层分布预测奠定了基础,为油气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