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icMRCI+Q方法计算了AlD分子4个Λ-S态和8个Ω态的势能曲线.势能曲线已包含核价相关修正,相对论修正和将势能外推至完全基组极限.获得的光谱常数与先前理论值和实验值吻合.利用ic-MRCI方法计算了6个束缚Ω态间的跃迁偶极矩.计算结果表明:A1Π1(υ'=0,1)→X1Σ+0+(υ')跃迁有高度对角化分布的...  相似文献   

2.
使用高精庞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MRCI)计算了ZnF分子最低的两条解离极限Zn(1Sg)+F(2Pu)和Zn(3Pu)+F(2Pu)对应的14个Λ-S态的势能曲线(PECs).基于势能曲线求解一维径向Sch?rdinger方程得到电子态的光谱常数,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同时计算了14个Λ-S态的偶极矩(DMs)以及22...  相似文献   

3.
基于密度泛函BLYP方法,使用DZVP-GGA基组,研究了V2分子的基态平衡几何结构和能量,并拟合得到了V2基态分子的九参数Murrell-Sorbie解析势能函数,根据拟合的参数值导出其力常数和光谱数据.在此基础上,研究了Vn(n=2~4)分子的自旋极化效应.计算结果表明:V2,V3的基态电子状态分别是X3g-,X4A1,存在自旋极化效应,V4分子的基态电子状态为X1Ag,不存在自旋极化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团簇MMoS4(M=Ni、Co、Fe)内部结构稳定性及极性,以密度泛函理论为基础,在B3LYP/def2tzvp水平下运用Gaussian09软件对团簇MMoS4稳定构型的态密度图、极化率、偶极矩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团簇MMoS4中构型1((3))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不易发生改变,其结构稳定性要优于其它构型;团簇MMoS4各稳定构型除4((3))外均为极性分子,并且构型1((1))偶极矩最大,具有最强的分子极性;对态密度图的分析显示,团簇MMoS4中p-d-d、p-d杂化作用较强,对团簇构型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Davidson修正的高精度的内收缩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MRCI+Q)及Dunning等的相关一致基aug-cc-pV6Z,计算了BS自由基X2Σ+、C2Π和G2Σ+电子态的势能曲线.对势能曲线进行核价相关修正及相对论修正计算,得到了同时考虑两种效应修正的势能曲线.拟合势能曲线,获得了BS自由基X2Σ+,C2Π和G2Σ+电子态的光谱常数Te,Re,ωe,ωexe,ωeye,Be,αe,βe和γe.求解双原子分子核运动的径向Schrdinger方程,找到了无转动BS自由基的3个电子态的全部振动态.针对每一振动态,还分别计算了其振动能级和惯性转动常数等分子常数.它们均与已有的实验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高精度的显关联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MRCI-F12)研究CCl+分子离子的激发态电子结构,考虑了Da-vidson(+Q)和标量相对论效应对电子结构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到最低解离极限对应的12个Λ-S态的势能曲线(PECs),确定束缚态的光谱常数,并与现有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计算了Λ-S态的永久偶极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确定β-NaYF4掺杂Ho3+和Yb3+离子的微米晶体在低温下的上转换荧光特性。方法 通过水热法合成β-NaYF4微米晶体,用FLS980光谱仪获取样品在室温和4~294 K温度下的荧光光谱以及荧光寿命,应用玻尔兹曼分布原理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确定了最佳的稀土离子掺杂浓度。通过对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的分析,结合玻尔兹曼分布得出温度在上转换发光中的作用。结论 随着温度的升高,Ho3+5F55I85S2/5F45I8跃迁发射峰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8.
将上转换发光与磁共振成像相结合构建多模态的生物成像材料是目前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一种新趋势.该文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以2-溴对苯二甲酸为配体,以Gd(NO3)3·6H2O、Yb(NO3)3·6H2O和Er(NO3)3·6H2O为原料制备了兼具上转换发光与磁性的多功能钆基配位聚合物超微球.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球形貌均一且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在激发波长980 nm的近红外光激发下,该配合物呈现出较强的红光发射和稍弱的绿光发射带,它们分别对应于Er3+4F9/24I15/22H11/24I15/24S3/24I15/2的能级跃迁.最后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对产物形貌及其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超声射流条件下,采用激光诱导荧光(LIF)光谱技术对含硫双原子自由基NS和SO进行了光谱研究.测定了NS在34500-39300cm-1范围内的激光诱导荧光激发谱,并归属为N32S自由基的B2Π1/2-X2Π1/2和B2Π3/2-X2Π3/2跃迁,和同位素分子N34S的B2Π1/2-X2Π1/2跃迁,由光谱振转分析结果给出了N32S和N34S的B态的平衡光谱常数.同时实验测定了SO在34000-43000cm-1范围内的激光诱导荧光激发谱,将其归属为SO自由基的B3Σ--X3Σ-跃迁,并测量了B态部分振转能级的荧光辐射寿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本课题组发展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激发态DNA碱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本质,以及不同类型的电子跃迁对DNA碱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广义Kohn-Sham能量分解分析方法(generalized Kohn-Sham based energy decomposition analysis, GKS-EDA),对两种Waston-Crick构型和两种stacked构型的DNA碱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本质进行理论研究.[结果]对于Waston-Crick构型的碱基对,n→π*跃迁削弱了轨道极化作用但加强了电子相关作用,激发态分子间相互作用由电子相关作用主导,而π→π*跃迁对分子间氢键影响较小;对于stacked构型的碱基对,π→π*跃迁削弱了静电相互作用但增强了电子相关作用.[结论] Waston-Crick构型碱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本质受电子激发跃迁影响较大,而电子激发跃迁基本不改变stacked构型碱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本质.  相似文献   

11.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def2-tzvp水平下,对团簇NiPS3的初始构型进行优化计算,获得9种优化构型。从红外光谱、偶极矩、拉曼光谱和极化率这4个方面对团簇NiPS3的光谱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团簇NiPS3的所有优化构型均为C1对称,二重平面非对称构型1(2)最为稳定;二重立体戴帽三角锥构型5(2)和四重立体戴帽三角锥构型3(4)的红外活性和拉曼活性均相近;二重立体三角双锥构型2(2)、四重立体三角双锥构型1(4)的红外特征振动最高峰以及二重平面非对称构型4(2)、四重立体戴帽三角锥构型3(4)的拉曼特征振动最高峰均发生了红移现象;团簇NiPS3的红外活性受其几何形态的影响,拉曼活性受其极化率张量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SiO3∶Eu3+荧光粉, 确定其最佳的合成条件为: 烧结温度1 200 ℃; 烧结时间3 h; 助熔剂用量3%; 激活剂的配比为2%(摩尔分数). 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荧光光谱分析, 结果表明, 该荧光粉的光谱中609 nm处出现很强的发射峰, 归属为Eu3+5D07F2跃迁发射.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团簇Co3NiB2最终能稳定存在的优化构型并探究不同异构化反应在不同温度下与平衡常数、指前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与过渡态理论在B3LYP/Lanl2dz水平下结合范特荷夫方程与阿伦尼乌斯方程,分别从化学动力学与化学热力学角度对团簇Co3NiB2的异构化反应进行深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构型1(4)~4(4)能大量稳定存在,且连串反应7(4)→5(4)→4(2)→1(2)最容易发生; 依据范特荷夫方程积分式可知平衡常数的对数ln K与1/T呈线性关系,依据阿伦尼乌斯方程的衍生公式可知ln A与1/T同样呈线性关系; 当T=298.15 K时,ln K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ΔE呈正相关关系,且同时满足线性方程ln K(T)=0.404 31ΔE+0.388 26.研究预测团簇各个优化构型所能发生异构化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取值范围为0.946 0~9.431 9×1019.  相似文献   

14.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def2-tzvp水平下,对团簇NiPS3的初始构型进行优化计算,获得9种优化构型。从红外光谱、偶极矩、拉曼光谱和极化率这4个方面对团簇NiPS3的光谱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团簇NiPS3的所有优化构型均为C1对称,二重平面非对称构型1(2)最为稳定;二重立体戴帽三角锥构型5(2)和四重立体戴帽三角锥构型3(4)的红外活性和拉曼活性均相近;二重立体三角双锥构型2(2)、四重立体三角双锥构型1(4)的红外特征振动最高峰以及二重平面非对称构型4(2)、四重立体戴帽三角锥构型3(4)的拉曼特征振动最高峰均发生了红移现象;团簇NiPS3的红外活性受其几何形态的影响,拉曼活性受其极化率张量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非稀土掺杂的Li6(La2Ca)Nb2O12∶Mn4+远红色发光荧光粉, 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光谱技术研究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 结果表明, 在Li6(La2Ca)Nb2O12∶Mn4+的荧光光谱中, 以327,494 nm为中心出现2个宽激发带, 在700 nm远红光区出现Mn4+2Eg4A2g跃迁发射峰, 其活化能ΔE=0.437 eV, 即该荧光粉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多组态准简并微扰理论, 计算了S2分子基态和S+2分子离子基态与激发态的绝热势能曲线, 并拟合光谱参数,  得到了S2分子9~16 eV的3p电子电离的绝热电离能和垂直电离能. 计算结果表明, S2分子的第一绝热电离能为9.34 eV, 与实验值(9.356±0.002)eV相符. 比较了其他电离谱带绝热和垂直电离能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 并分析了误差产生因素,  结合计算结果对S+2(A2Πu)和S+2(B2Σ-g)电离谱带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研究团簇Co2Mo2P3的内部结构稳定性及其相关性的极性强度,该文基于拓扑学原理和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较高量化水平下,利用Gaussian09软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利用态密度图、极化率、偶极矩对团簇Co2Mo2P3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团簇Co2Mo2P3存在着p-p、p-d、p-p-d、d-d-p和p-d-d 5种不同的轨道杂化模式,其中p-p、p-d、p-p-d 3种杂化方式对构型的稳定性有很大的贡献;构型1((2))在外电场作用下最易发生极化,其结构稳定性优于其他构型;团簇Co2Mo2P3各个稳定构型均为极性分子,且构型4((4))的偶极矩和极性均为最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金刚石压腔(DAC)和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XRD)技术, 研究天然黑柱石单晶室温下的高压结构稳定性和压缩性, 实验最高压力为39.5 GPa。实验中观察到黑柱石在19.2 GPa 时从斜方晶系α相(空间群Pnam)转变为单斜晶系β相(空间群P21/a), 转变过程中晶胞体积没有明显的不连续变化。利用Birch-Murnaghan状态方程, 对黑柱石单胞体积随压力的变化关系(P-V)进行拟合, 得到α相黑柱石状态方程参数为K0=118(4) GPa, V0=671.9(5) A3, K0′=6.6(7); β相黑柱石初始相变压力Pr=19.2 GPa, 状态方程参数为Kr=157(3) GPa, Vr=599.3(6) A3, Kr′=4 (固定)。此外, 确定了α相和β相黑柱石的轴压缩系数, 并从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压缩性各向异性的角度讨论相变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