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明代天启年间问世的《况义》(由法国传教士金尼阁与我国张赓共同评述。收作品38篇,大部为伊索寓言),是我国最早的伊索寓言汉译本;继之出现的《意拾喻言》(意拾,粤语“伊索”的音译;喻言“寓喜”的又称),是我国第二个伊索寓言汉译本。由于《意》存本罕见,所以有关它的情况,人们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2.
陈蒲清同志的新著《世界寓言通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是他继《中国古代寓言史》之后的又一力作。我国寓言创作,源远流长,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外国寓言的翻译和引进,从《百喻经》算起,也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我国的寓言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外国寓言的翻译、引进,使本国寓言吸收新的营养,获得新的生机,也有许多成功的可以进行探索的东西。但是,理论落后  相似文献   

3.
《列子》“偃师献技”与《生经》机关木人故事有某些相似之处 ,有的学者据此认为是《列子》抄袭《生经》。本文以大量事实论证“偃师献技”是列子在战国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所独创的科学幻想寓言 ,其深层寓意是对当时墨家代表人物崇尚技巧的批判和“相非”。这篇寓言是战国初期时代的产物 ,虽与《生经》机关木人故事有某些相似之处 ,纯属巧合 ,决不能以此断定《列子》是晋人伪作  相似文献   

4.
《广笑府》在已知的70余种中国古代寓言笑话书籍中.是颇有影响的一部。今存1935年襟霞阁排印本,作者署名”墨憨斋主人”。“墨憨斋主人”是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号。王利器先生据此认为此书作者为冯梦龙①,谢巍先生的《冯梦龙著述考补》②、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在《美学》第二卷《寓言》章节中,曾使用“滑稽”,“戏谑”,“玩笑”等语词评论《伊索寓言》事实上他已触及了寓言文学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即喜剧性,这一特征并非《伊索寓言》独有,我国先秦寓言体现得更鲜明突出,先秦寓言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人物,情节和语言已形成浓厚的喜剧色彩;幽默,滑稽和讽刺构成了先秦寓言最主要的喜剧形态,本文拟从艺术手法角度,对先秦寓言喜剧性产生的诸多因素进行粗略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寓言史纲》是陈蒲清先生《中国古代寓言史》的续篇,是又一部填补空白 的著作。他的问世,不仅完成了他中国寓言史的宏大建构,而且,通过对我国现代寓言史的全面、深入地探究、总结,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国当代的寓言研究与寓言创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古至今,成功的小说家,诗人浩如繁星,而成功的寓言作家却屈指可数。郑振铎在1925年为他自己所译的《莱森寓言》一书所写的序言中说:“寓言是不很容易作的。自古代到现在,成功的寓言作家,屈指数来,不到十余人。”如今又过了近70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寓言文学绵延不绝,并时有高潮迭起,若论成功的寓言作家,除冯雪峰外,当首推金江。 金江自幼喜爱文学,阅读吸收了大量寓言精华。青年时又迷恋诗歌,1947年出版了诗集《生命的画册》,1950年出版长诗《黄河传》。解放后不久转向创作儿童文学,出版过8本童话集,随后,他几乎用全部的热情和精力从事寓言创作,至今年过古稀,仍痴情不改,用他自己的话说:“殉情寓言,至死不渝。” 金江对寓言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我兴致勃勃地读完了李继槐同志的《百篇寓言集》,《山海情》等作品,掩卷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翻腾的思绪此起彼伏。正象著名寓言作家金江同志说的那样,这些作品“不仅令人觉得情趣盎然,有的还会引起你心的共鸣。”(见本书《序》)《百篇寓言集》是继槐同志在寓言文学领域内一个成功的尝试,是近年来寓言文学创作的可喜成果之一。作为一个寓言爱好者,我为之高兴,这种感情是同好诸君不难理解的。 我觉得,这本寓言集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思想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二是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具有较大的独创性,下面试就这两个问题谈意见。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寓言三大发源地之一,寓言创作丰富多彩,渊远流长。它以单纯而奇妙的情节,给人以隽永的哲理和智慧的启迪。又由于它的体裁多样,文笔优美短小,富于民族和民间的特色,一般成年读者都很喜欢看,《365夜》是一本印行几百万册的畅销书,其中就有大量的寓言作品。至于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的寓言故事、寓言精品选集,也出版好几十种,发行量是很大的,仅次于童话。寓言是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属于全民文学的一部分。寓言的样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既然有民间寓言、知识寓言、科学寓言、戏剧寓言等等,再来一个少年儿童寓言,就一点不奇…  相似文献   

10.
《狂人日记》的主旨是揭露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家族制度和礼教是“人吃人”风气产生的重要根源。狂人是一个妄想性偏执狂,正好充当这篇寓言式小说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11.
孙洛中 《潍坊学院学报》2005,5(3):89-91,108
《金瓶梅》作为我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反映世态人情的长篇小说,写实取代了此前小说的传奇内容,并寄寓了作者独特的情感愿望。张竹坡视此写实为一种“寓言”表现方法,他进一步探索了一套特殊的解读法,运用谐音隐义,通过比类联想和逻辑推论去挖掘作品的深层涵义。这样的批评不免夸大了“寓言”的范围和作用,导致了牵强附会的明显弊端,但其文学史上的开创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在《木马赛冠军》中劳伦斯一如他在其更负盛名的《普鲁士军官》和《马贩子的女儿》中一样关注着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工业文明的侵蚀及非理性带给人类的恶果。不过在《木马》中,劳伦斯把这一切以现代寓言的形式传达给读者。文章通过研究寓言文体和细读文本探寻《木马》的寓言化特征及其与主题的关系,指出劳伦斯在《木马》中巧妙地传承了被他同时代许多作家摒弃的寓言模式,并加入了很多现代因素,创造了一则富有预言性的现代寓言。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志怪体文言小说的典范作品,其中的短篇小说多具有寓言化写作特点,对中国新时期寓言化小说创作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在此,以《画皮》为例,从寓言化的内涵、形成和典型意义三个方面,分析《聊斋志异》的寓言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伊索寓言是最早翻译到我国的西方文学作品。早在明天启五年(1025年),法国耶酥会传教士金尼阁与中国人张赓合作,便翻译了伊索寓言的一部分出版,中译本取名《况义》,共收寓言22则,由金尼阁口译,张赓笔述。此后很长时间内,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发生时,寓言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也呈现了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并在后期成为中国自先秦寓言之后的又一个黄金时代。本文全面观照了20世纪的中国寓言文学,表述了它的作家,作品、年代爰寓言的基本性状,认为这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很有成就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诗本义》是宋代《诗》学滥觞之作。欧公一反汉唐以来“疏不破注”墨守章句训话的解经模式,首开“疑”经“惑”传之风,对于《诗》之大义,主张“以人情求之”,反对悖情逆理之迂说;对于《诗》之文辞,则主张舍迂从简,舍曲从直,批评增字改经强合己意之臆解;对于诗旨则主张本诸文学探诗意,自出议论立新说,还提出诗辨本末,篇别时世之论。总之,于《诗经》作品、毛郑旧注及有关经学问题皆有辨析,创见颇多,凡其所云,盖属空谷足音之论。自此之后,宋人解说《诗经》开始摆脱毛“传”郑“笺”束缚走上自出议论的新途,“新义日增。旧说几废”,“宋学”遂告形成。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著名学者列·谢·维戈茨基(1896—1934)在他的《艺术心理学》一书中,分析了寓言的五种要素:寓意、形象(动物的运用)、道德训戒、故事结构、诗的风格和手法;指出了散文寓言和诗体寓言的不同旨趣,前者隶属于修辞学,故事短小,笔法简洁,侧重说理,展示智慧;而后者则往重细节描绘,安排戏剧化的情节,以优美的语言打动读者的情感,让人在愉悦中受到教益。可以说,维戈茨基对于寓言这种既古老又不断发展的文学体裁,在认识上比前人深化了一步,在理论把握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谈到寓言中为什么常常把动物作为主要角色时,维戈…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公木(张松如)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创始人。作为寓言研究会的第一任会长和名誉会长,他非常关心我国当代寓言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常及时地给予指导。本刊所发这封信是其在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1998年年会暨第四届理事会召开的前夕卧病在床时写成的。这是一篇充满感情和理论指导意义的文字,它不仅对寓言文学的创作、研究是如此,对于其他的文学创作与研究,亦具同样意义。这封信写出不久,未待会议召开,先生便于10月30日溘然谢世了。为寄托我们对公木先生的哀思,特将它发表。中国寓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柔石的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堪称经典之作,作品中的“春宝娘”这一典型形象也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许多读者对另一篇与《为奴隶的母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短篇小说《主人妻》及其和“春宝娘”有着相似命运的女主人公却知之甚少.有人认为,这两篇小说在艺术上各有所长,但在揭示生活的深度上,《生人妻》似乎还要略胜一筹.《生人妻》是我国新文学园地中一株迟开而早谢的奇葩.它是四川女作家罗淑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以其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及冷峻的笔触,描摹出一幅三…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集中时间读了凡夫的《100个动物寓言故事》。这部由湖北少儿出版社推出的寓言集子,正如著名寓言作家金江以《百篇寓言百出戏》为题而作的序中所说,此书堪称“献给读者的一份精美礼物”,此等评价我深以为是。凡夫的动物寓言,应有广泛的读者。孩子和大人,一般文化程度的和文化程度很高的,恐怕都会喜欢凡夫的动物寓言。因为这些生动形象的故事既具有“老少咸宜”的通俗性与趣味性,其寓寄的道理又的确能为“雅俗共赏”。换言之,我觉得凡夫的动物寓言从形象营构到意理传达,都有其特性。寓言必寓意寄理,而这种意理当然是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