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光叶珙桐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对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光叶珙桐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群落物种多样性有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趋势.在垂直结构上,从上到下,种类数和个体数呈增加之势.在不同层次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乔木层和草本层。整个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方法进行不同资源位群落调查,利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公式研究了湖北省长阳光叶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var.vilmoriniana)群落14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结果表明:光叶珙桐、华西枫杨(Pterocarya in-signis)、大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jenseniana)、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Bi和Ba值分别为1.8478、0.8031,1.5881、0.6336,1.3969、0.4171和1.3482、0.452 4;白辛树(Pterostyrax hispidus)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其Bi和Ba分别为0.5466和0.0941.光叶珙桐群落中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1的有56对,占总对数的60.2%,生态位重叠程度较大,表明光叶珙桐群落中因利用相同的资源位而产生的种间竞争较激烈,群落结构可能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贵州柏箐喀斯特台原区珙桐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喻理飞 《贵州科学》2002,20(3):44-47
利用群落和种群研究的常规方法,对贵州喀斯特台原区柏箐自然保护区内珙桐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珙桐群落主要优势种群为珙桐和五裂槭,重要值分别为142.93和61.79。两种群间呈正联结关系,均为集群分布,但五裂槭聚集强度高于珙桐;五裂槭为进展种群而珙桐种群因幼树缺失为衰退种群;群落灌木层树种稀少,物种多样性低于乔木层。导致珙桐种群幼树缺失和灌木层树种稀少的原因是人为经营活动。因此,必须对珙桐群落实行绝对保护。  相似文献   

4.
珙桐与光叶珙桐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酶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铁氢化钾染色法对珙桐和光叶珙桐进行CAT酶谱分析;用碘量法进行CAT酶活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珙桐有酶带两条,Rf值分别为0.74和0.90,CAT酶活性为0.40824mg·(g·min)-1;光叶珙桐也有两条酶带,Rf值分别为0.76和0.93,CAT酶活性为1.3608mg·(g·min)-1;表明珙桐和光叶珙桐在遗传特性、生物进化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光叶珙桐代谢比珙桐旺盛,先叶珙桐是珙桐的变种,抗逆性更强,为珙桐种质生化分析、植物学分类及品种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云南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珙桐的生态特征研究,为保护该保护区珙桐资源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保护区珙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等指数、群落构成物种的地理成分、群落外貌特征及其种群年龄结构等。结果该保护区珙桐群落的物种构成具有多样性和原始性;群落内优势种分化明显,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分层明显,已达到演替顶级阶段;保护区植物的热带分布型属所占比例较大;珙桐种群以中幼龄植株为主。结论构成该保护区珙桐群落的植物区系为东亚-中国区域性;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种群结构为稳定型,以无性生殖为主。  相似文献   

6.
不同海拔珙桐群落乔木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生长的最适海拔高度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研究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白泥岗地带不同海拔高度的珙桐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及其根际土壤性质.结果表明,海拔1700 m的珙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1500~1700 m是适宜珙桐生长的海拔高度.珙桐根际土壤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和含水量在3个土层深度上差异显著;整个地区土壤pH值变化范围小.腐殖质层土样1500~1700m 3个海拔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1800 m和1850 m 2个海拔;淀积层、母质层土壤养分在5个海拔间的变化规律性不强.相关分析表明,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与群落物种多样性无显著相关性,只有淀积层有机质、腐殖质层含水量与群落物种多样性显著相关,母质层速效氮和淀积层、母质层含水量甚至与群落物种多样性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浙江大盘山和华顶山的华顶杜鹃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垂直结构和生活型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顶杜鹃群落中植物组成丰富,共有64科、102属、138种,对科属的区系分析表明群落处亚热带北缘,海拔较高;群落分层现象较明显,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种类丰富,层间植物种类也较丰富;生活型组成中,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很少,地下芽植物也占较高比例,叶型以单叶种类占优势,叶级以小型叶和中型叶占优势,反映出群落所处的生境温热多湿,但因处于较高海拔而明显受到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PO法对星斗山珙桐群落的排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O法对星斗山珙桐群落进行排序。结果显示:由于环境梯度的差异,珙桐群落内有两种基本群丛类型,它们在种类组成、结构、生态特征及外貌等方面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9.
光叶珙桐是中国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中国特有的单属单种植物.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三江口自然保护区光叶珙桐的种群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该自然保护区珙桐资源的开发及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在群落中的作用,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研究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白泥岗地带不同海拔高度的珙桐群落主要物种重要值及其根际土壤性质.结果表明,该地区珙桐重要值最大,是群落优势种,却是一个处于衰退的种群,1500-1700m是该地区最适宜珙桐生长的海拔高度.珙桐根际土壤各指标在三个土层深度间差异显著;整个地区土壤pH值变化范围小;腐殖质层土壤指标1500m、1600m和1700m三个海拔显著高于1800m和1850m两个海拔;沉积层和母质层两层在5个海拔间的变化规律性不强.相关分析表明,珙桐重要值与速效磷和有机质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幼树重要值与pH值的相关性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强而成树重要值与含水量的相关性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强;A层土壤指标速效氮和速效钾与珙桐重要值相关性最强,它们可能是珙桐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1.
珙桐种群生殖物候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珙桐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本文研究了珙桐种群的生殖周期,生殖时间,生殖物候规律及特征,种群的分布特征及群落学特征等,为探索种群生殖生态和濒危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珙桐茎的解剖构造及愈伤组织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珙桐茎的解剖构造及扦插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形成进行细胞组织学研究,结果证明:珙桐扦插生根困难与其插穗中韧皮部存在一圈环状连续排列的厚壁纤维细胞及插穗茎内无先生根原基有关;愈伤组织起源于维管形成层和韧皮组织并具可分化形成根原基原始体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谭庆伟 《武夷科学》2012,28(1):133-137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有关我国特有植物珙桐的植物化学研究揭示出的包括三萜、甾体、黄酮、木脂素、生物碱、酚酸等在内的近40种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贵州柏菁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林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理飞 《贵州科学》2002,20(2):37-41
本文采用群落学研究方法,对贵州柏菁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与贵州其它自然保护区森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柏箐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多样性特征与贵州典型的喀斯特森林差异较大,而与贵州喀斯特台原和常态地貌上发育的常绿落叶阔叶林相似;该区主要森林群落厚皮栲、樱群落(CC),厚皮栲、野茉莉群落(CS),厚皮栲、稠李群落(CP),花楸、石栎群落(SL)多样性较高,而分布生境严酷的杜鹃、巴东栎群落(RQ)、巴东栎群落(Q)和人为干扰强烈的珙桐群落(D)、大叶杨群落(P)物种多样性指数低;因对林下金佛山方竹长期经营,群落多样性垂直分布从乔木第一亚层到第二亚层多样性指数增大,而灌木层降低。  相似文献   

15.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世界著名观赏树种,在开花时极美而特异,可供栽培观赏或作行道树。珙桐是一个适应性强、生态幅度宽的树种,可进行人工大量引种,驯化和栽培。因而是一种值得引种栽培在道真县地区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珙桐种子不同部位内源抑制物含量及其在层积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分别取层积12、16个月的珙桐种子,以甲醇和丙酮为提取剂,制备其种仁(胚和胚乳)、种壳的浸提液,分析各浸提液对白菜籽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珙桐种仁和种壳中均含有发芽抑制物质; 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抑制物生理活性增强; 种仁浸提液抑制物的生理活性显著高于种壳浸提液; 种仁甲醇浸提液抑制物的生理活性显著高于丙酮浸提液,而两种提取剂中,种壳浸提液的生理活性差异不显著。低温层积12个月再变温层积4个月后,珙桐种子内源抑制物的生理活性显著降低,但此时种仁 0.09 g/mL的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籽的发芽指数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明此时种仁中仍含有一定量的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17.
在对传统CTAB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取了沙藏珙桐休眠期去中果皮种子高质量基因组DNA,琼脂糖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分析,表明其OD260nm/OD280nm在1.8—2.0之间,用所提取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S17为引物,进行RAPD扩增,获得了清晰的扩增图谱.  相似文献   

18.
珙桐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珙桐种子休眠期长,导致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成功率均低.通过比较机械破损、化学试剂处理、人畜尿液浸泡及湿沙层积等多种种子催芽方法,研究发现以长时间湿沙层积种子最好,既能解处坚硬内果皮对种子萌发的机械阻力,又能完成种子的后熟作用,既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又能提高发芽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19.
一种改进的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干种子总RNA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后的方法在提取缓冲液中加入了2%的PVP(分子量10000)和10mM的半胱氨酸以避免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减少了苯酚抽提的次数。使用该改进的方法可以从平均每克珙桐干种子中获得240μg的总RNA,这些总RNA适合用于体外反转录、Northem杂交以及cDNA文库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