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讨论平衡导体任意两点电荷密度比的守恒性,这一守恒性质确定了任一孤立导体及任一电容器具有不变的常数电容C。  相似文献   

2.
讨论平衡导体任意两点电荷密度比的守恒性 ,这一守恒性质确定了任一孤立导体及任一电容器具有不变的常数电容 C.  相似文献   

3.
关于电容器及其电容定义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导体系统的自电容和互电容出发,讨论了电容器及其电容不同定义形式的异同,并分析了外界导体对电容器电容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静电场与导电媒质内恒流电场的比拟,得到两导体间电容与电阻的关系,将之推广到孤立导体电容的求解.从而得到了孤立导体的接地电阻,并计算了半椭圆导体球的接地电阻。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上及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上都提到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c=(εs)/d其中ε是电介质的介电系数,s是电容器一个极板的面积,d是两极板间的距离。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式子的含义,在此将这个公式的来历及其有关问题讲讲个人的意见。一、孤立导体的电容为了清楚地说明问题,这里从电容的基本概念谈起。我们已经知道,在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势处处相等,即这时导体是一个等势体,对  相似文献   

6.
通过讨论原来孤立的导体在放进不接地中性导体后电容的变化,来分析不接地中性导体对原来孤立的带电导体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电容器的概念及其电容的定义可归纳为以下三种:1.两个带等值异号电荷的导体,可以为任意形状,当周围没有其它导体或带电体时,它们组合为电容器。其电容的定义式为:C=Q/U_1-U_2式中Q是两导体之一所带电量的绝对值,U_1、U_2分别是两导体的电势。2.采用静电屏蔽的原理,设计一种导体的组合,电容器就是这种导体的组合。例如导体2做成空腔,导体1被绝缘地固定在该空腔中,导体1和导体2组成了一个电容器。其电  相似文献   

8.
对任意两个导体构成的电容器给出了拓广的电容定义,并通过复制电容器、恰当地对电容器充电、电荷粘贴转移这么几个富有创意的步骤,完成了对拓广的电容定义电容具有唯一性的证明.  相似文献   

9.
通过讨论原来孤立的导体在放进不接地中性导体后电容的变化,来分析不接地中性导体对原来孤立的带电导体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保角变换法、复位当分析异常电容器的电容,证明了电容器几何形状和排列对电容器的电容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恒定电流场中电流密度沿导体径向的分布和霍耳电场产生的机理及作用,结果表明,沿径向载流子密度增大、载流子定向运动速度增大,载流子在晶格势场中的能态逐步升高;无论在载流的导体内还是在处于超导载流态的超导体内都存在着径向的霍耳电场;霍耳电场的存在是载流子力学平衡的必备条件,霍耳电场关于径向的线积分是载流子在晶格势场中能量增量的量度.霍耳电场与电流磁场的坡印亭矢量表示了电流能量的传输方向,同时证明了焦耳热来源于载流子在晶格势场中的能态变化——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它可以用导体内的轴向电场和电流磁场的坡印亭矢量来表示,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来源于载流子的运动状态变化,而不是直接来自于电源.用处于载流超导态的超导体不存在轴向电场的事实,说明了载流导体内的轴向电场并不是稳定分布的电荷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带电导体表面的电荷分布。从电荷分布的微观解释和导体表面的特性出发,对带电导体表面电荷及分布做出了定性分析,并估算出任何带电体的带电层厚度均不超过一个原子的线度。根据带电导体与电介质的特性,给出了带电导体表面电荷与表面外电场间的定量关系式,并进行了详细地计算讨论。进而得出,无论是怎样的带电体,都至少有2个带电表面,不存在理论分析中二维度的纯数学带电面。现实中的任意带电体,仅有宏观意义上的均匀带电表面,而微观上是不存在均匀性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无限长直导体电位分布及其边界条件的特点,建立一电位分布与其完全等效的无限长同轴线的理想模型,把此同轴线中电场的分布拓延到无限空间中,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证了载有稳恒电流无限长直导体外无径向电场分量的正确性,并指出这一结论满足能量守恒定律及其电磁场理论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4.
周超  孙剑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5):15641-15649
在早春或初冬,过冷雨滴撞击导线表面结冰、进而易于诱发导线舞动。对碰撞系数或导线覆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速、雨滴大小和导线直径等关键参数上,鲜见涉及电场作用的讨论。为了阐明直流电场对输电线路碰撞系数的影响,提出了雨滴质量流量的计算公式,并用Euler-Lagrange方法对雨滴撞击导线表面的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利用Fluent软件分析了电场强度、雨滴电荷密度、导线截面形状、风速等对碰撞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碰撞系数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当电场强度从0kV/cm增加到66.7kV/cm时,碰撞系数降低约33%。由于带电导线与雨滴之间会产生排斥作用,部分雨滴远离导线,导致碰撞系数降低。真实绞线在无电场作用下的碰撞系数略小于简化圆形截面的碰撞系数。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当风速达到8m/s时,导线的碰撞系数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超过该阈值后,碰撞系数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
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性质出发,详细分析了导体与导体和导体与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指出了并非同性带电导体一定相互排斥、异性带电导体一定相互吸引的客观规律;利用镜像法详细推证了点电荷与导体球之间的相互作用随距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据电力线性的性质,采用反正法来定性分析静电场中的导体问题。  相似文献   

17.
带电椭球导体的电势分布及电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椭球坐标系表示带电椭球导体的电势分布和电容 ,然后求解 ,并讨论了细长棒和薄圆盘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8.
输电线路覆冰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具有严重威胁,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防冰除冰方法,但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对于一些具有微气象、微地形特征的重覆冰地区尚未有较好的解决方法。文中考虑到扩径导线的特点和分裂导线输电线路的局限性,根据波阻抗和自然功率将分裂导线等效为单导线,并考虑电流的集肤效应,得到了等效的单根扩径导线,进而分析比较覆冰地区的分裂导线及其等效的单根扩径导线的表面电场特性。研究表明:等效前后导线截面面积相同且波阻抗一致时,扩径导线与分裂导线相比,不仅显著降低了子导线根数和输电线路的覆冰荷载,而且在扩径导线的半径等于分裂导线的等效单导线半径时,扩径导线的表面最大电场强度小于分裂导线。因此,在严重覆冰地区,采用分裂导线等效半径的扩径导线具有非常好的表面电场特性,且可显著降低冰风荷载,提高抗冰强度。  相似文献   

19.
输电线路地面标称电场强度的大小是输电线路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针对有限元法在计算中面临的网格剖分和计算时间较长问题,将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的无网格法引入到直流输电线地面标称电场的计算中,阐述了RBF的定义和此法的原理、实施步骤,通过编制程序,进行仿真计算,并讨论了不同输电线参数对地面标称电场强度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运用此法计算的地面标称电场结果和已有文献值较为接近,并与具有解析解的电缆模型电场强度值吻合得很好,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导线对地高度和极间距离对地面标称电场强度的影响较大,次导线半径和分裂根数对地面标称电场强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用电象法导出直线电荷与保持恒定电势的圆柱导体之间的互作用力,以及几种情况下互作用力的变化曲线,并对曲线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