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科特”这名字是与两个“M”——“Market”和“Macat”——联系在一起的。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当我们知道麦科特集团的中文名“麦科特”是由一个英文单词“Market”音译而来,我们就知道麦科特人的思维是从一个国际视角开始的;当我们知道麦科特集团给自己取了个英文名“Macat”,我们就知道麦科特人的思绪是奔着国际市场而去的!两个“M”造就的是美丽的开始与美丽  相似文献   

2.
曾几何时,我们对“海龟”是那么的崇拜和向往,总觉得这些海外镀了金的人身上一定有一种不可替代的因素存在,而一些“海龟”的出色表现也让人们看到了网络的确是需要“海龟”来参与的。曾几何时,我们发现一个公司是否有“海龟”的存在将成为公司是否能到NASDAQ潇洒走一回的重要筹码了。但是大浪淘沙,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一个“海龟”都能成就一番伟业。随着NASDAQ风雨飘摇,我们看到那些曾经被人们寄予厚望的“海龟”们也开始面临缺氧的危机了。多数的“海龟”最终的选择依然是回归“大海”,毕竟岸上的狂风太大了,自己的身子骨抵御这种急风暴雨还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常用“灵性”、“灵气”来形容一个人的聪明,学习也存在“灵性”问题。可惜的是,学生的学习“灵性”被我们的教育磨掉了。  相似文献   

4.
打开“我的电脑”,只见上面写了“C:盘”、“D:盘”、“E:盘”等。我们都知道,那是电脑厂商给我们硬盘分的区。但是,他们究竟是怎样分区的,你可能就不太清楚了吧。今天,我们就说说磁盘分区。  相似文献   

5.
赫甦 《奇闻怪事》2006,(11):31-31
昨晚,有几位高一年级的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其中的一个一进门就怯生生地问:“校长,我们能不能给您说个事?”“可以,请坐下。”我赶忙笑脸相迎。接着,他们告诉我: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可能是对我们放心不下,往往在我们上课时在教室外转悠——看看是否有“违纪”的同学。这本身表明老师对我们负责,可是如果我们要是与老师“眼光相对”了。那么这节课堂定是“完”了。因为自己总感到老师该对自己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好“违纪”的学生,如此怎能安下心来?所以,请校长转告老师别那样“转”了,让他(她)歇歇脚。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会问     
作为教师你会问吗?作为学生你会问吗?“学问学问”,只要想“学”,就得会“问”。但课堂中的“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而学生仿佛只须“答”而无须“问”。我们的考试评价标准只有“答”而无“问”。我们的教育也从不引发学生“问”的兴趣,只用“答”来代替学生的“问”。先贤们对“问”的研究也多半局限于如何让教师“会问”。诚然,这种研究是必要的,有其研究的价值,但这只研究了一半。在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在大力实施创新教学课堂改革的今天,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另一半———让学生“会问”!毕竟,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是我们教育的一种悲哀,而且,不仅仅是教育的悲哀。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是走出这种悲哀困境的第一步。无疑,这项工作应该从学科课堂教学抓起。21世纪是科技激励竞争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我们的教育能不能革新我们个人的思想方式与习惯,大力强化问题意识,能不能有效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创造性地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让孩子拥有“问题”,永远充满“问题”。意识到教学中“问题”的存在与价值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一定会提问。让学生“会问”首先让学生“敢问”并且“能问”,引导学...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作出了“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等重要论述,为我们树立了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我们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现代科技思想.  相似文献   

8.
哦,毛泽东语言! 有的人过去了就永远地过去了,有的语言出现了就不再出现。 原以为,毛泽东的音容笑貌和他的诗词一起已经被尘封在了我的少年时代,这一段泛黄的记忆只能在我梦的碎片里倏然而过。但是,有一天,《红太阳》的音乐迎面扑来,接着是论著,还有崭新的画像,并没有谁下达指令,也与政府出面的各种纪念活动无关,中国人的“热”纯粹自发。 恋旧么?也许是吧,但我却猛然悟到,其实毛泽东和他的诗词又何曾离开过我们呢?“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横空出世”、“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毛泽东诗语不就是我们的惯用语吗;“洒向人间都是怨”、“风景这边独好”、“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些著名的毛泽东句子不就是我们大众化的“雅言”吗?毛泽东的诗词不仅从来没有离我们而去,而月倒是与我们的生存关系紧密,紧密得几乎就不留痕迹,在不少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已经“忽略”了这些常用语的来源。毛泽东诗词俨然就是中国当代语言的一大“武库”,其中蕴涵着让我们为之激动为之震撼的巨大语言能量和思想能量。  相似文献   

9.
我们一到乌拉圭,那里的朋友就对我们说:“我们也是东方人,我们彼此之间是应该容易了解和接近的。”原来,乌拉圭西部边境以乌拉圭河同阿根廷分界。乌拉圭位于河东,因此它的国名就叫“乌拉圭东方共和国”。乌拉圭人自称是东方人。“乌拉圭”本是印地安人的瓜拉尼语。关于“乌拉圭”的语意有两种传说:一说“乌拉圭”是“贝壳之河”,以前当地的印地安人叫一种贝壳类的水生动物为“乌拉瓜”,“乌拉圭”即此语相传而来;一说“乌拉”是一种五彩的乌,“乌拉圭”的意思是“乌拉鸟栖生之河”。  相似文献   

10.
两个词儿的意义我们第一次在缅甸文化部部长吴漆东家里做客的时候,主人说:“你们是我们的胞波。你们和我们应该往来得象瑞苗一样。”从那天起,“胞波”和“瑞苗”这两个词儿便常常在我们口里讲着。说起“胞波”,近几年来我国人民对这个缅甸字已经是很熟悉的了,但是我觉得还有必要在这里把字义介绍一下。缅语的“胞”,正好和我国汉文的“胞”字同音同义;“波”的字义是“伴”。“胞”和“波”接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儿,它的意义就是“同胞”。缅甸人民称呼中国人民为“胞波”,是从什么时代开始的,已经很难查考了;可是,这个称呼的群众性和习惯性使得“胞波”在它的原来的字  相似文献   

11.
△不要总霸占音响,将跟不上时代的歌曲一遍又一遍地大声播放。△不要总说我们是“小兔崽子”,因为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这对家长是不利的。△不要在家长会过后,总说:“看看别人……”您应该看到,我们已经很努力了。△不要总逼我们去上那该死的补习课、艺术课(除非我们自愿),毕竟我们是有思想的人。△不要总唠叨个没完,因为那样只能使我们更加“逆反”。△不要告诉我们:“多和好学生接触……”拜托,不要以那该死的分数来衡量别的孩子的好坏。△不要看到我们和异性在一起,就以为是“早恋”,不要把你们大人的“八卦”带到我们的世界。△不要总以…  相似文献   

12.
霍霆 《少儿科技》2009,(11):31-31
啦啦啦……我们是超级“建筑师”,建筑本领强!别看人类的报纸、电视总是报道什么某某建筑师修建了“堪称人造奇迹”的建筑,那是因为他们没注意到我们的建筑作品。要是看了我们建造的那些“房子”啊,哈哈,从此这报纸、电视就是我们的天下喽!  相似文献   

13.
记者:沈教授,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主要经济地带,俗话说:“得长三角者得天下”,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大家的共识,作为区域经济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专家,您提出了不少新的思路和设想。从以往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是我们国家的发展重点所在,我们现在提出“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概念,可是“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体化?是行政区域的一体化呢、还是GDP统计合并报表的一体  相似文献   

14.
“子宫是什么?”“子宫是一切,它弥漫在我们的周围,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世界。”这是《黑客帝国》里的台词,同样也可以套用在康佳身上。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中国西部科技》2006,(2):92-93
通常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本期杂志我们收到了媒体界几位资深“外行”的来信,让他们为本刊看一下“门道”。说他们资深,是指他们在媒体领域的征战资格深远;说他们外行,是指他们于消防行业而言站在门外。有道是“难识庐山真面目”,此难在于我们办刊者一直处于消防“此山”中。“山外”的这几位“外行”在信中的坦诚和直白,道出了本刊在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我们主张言者无过,闻者足戒。任何一位“山外”读者,只要他的观点有力、有理、有据,我们都可以建立起编读往来的友谊之桥。  相似文献   

16.
我们周围处处弥漫着“波”移动电话和电视广播就利用了一种叫做“无线电波”的波动 提起“波”,许多人都会想到大海里的波浪。然而.物理学上所说的“波”,或者说“波动”.并不局限于海浪。光是波,声音也是波。我们的感官能接受到这两种波,我们才有视觉和听觉。如果没有光和声音这两种波动.我们几乎无法了解这个“外部世界”。  相似文献   

17.
时间产生美     
十九世纪德国美学家费歇尔曾说:“我们只能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看到美,距离本身能够美化一切。”所以,文艺理论中就有了“距离产生美”一说。 我们现在可以把这句话更改一个主语,将“距离”替换成“时间”,就变作了“时间产生美”,其实这“时间”和“距离”的意义相似,都是一种尺度,无非后者丈量的对象是空间罢了。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是对“义气”文化的最好诠释。小说生动地表现了“替天行道”是“义”的根据、“济困扶危”“仗义疏财”是我们民族“义气”的基本内容、发现并尊重人才是“义”的最高表现形式,而且“义”还是团结人教育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2008年6月1日,一纸“限塑令”在中华大地正式“登场”,我们早已习惯了的“两手空空”、心安理得享受免费塑料购物袋的习惯,从这天起将不再有“免费的午餐”了。 诚然,“限塑令”的实施,是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市民生活、社会秩序等的一次大变革。但“限塑今”的宗旨并不是要让消费者为塑料袋买单,而是通过相应的收费让我们不再对使用塑料袋无动于衷,不再让“免费使用”蒙蔽了我们对整个社会责任的意识,从而彻底医治我们对塑料袋的依赖症……  相似文献   

20.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对“青岛现象”作了解释和介绍。那么在一系列“青岛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呢?换句话说,是什么原因使得青岛出现了让经济学家关注的青岛现象? 解读“青岛现象”,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