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比格犬生长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获得比格犬群体的基础生物学数据,对4、5、6月龄比格犬雌雄各30只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试,以期建立国内首个封闭群比格犬生产群,为比格犬的实际应用提供基本的生物学参考数据。方法检测180只比格犬的血液生理生化值。结果同月龄雌雄间比较部分指标差异显著,但并不持续;不同月龄间比较,多数指标5、6月龄之间多数差异无显著性,而4月龄的指标与56、月之间比较,数据的高低不统一;结论该比格犬群除个别血液指标雌雄之间、不同月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外,绝大部分指标差异不显著,反映该群体血液生理学的特性已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成年比格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成年比格犬(Beagle)的血液细胞计数及血液生化指标的特性。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MEK - 5 1 2 6血球计数仪、荷兰半自动生化仪对7月龄及8月龄的比格犬血液细胞计数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7月龄比格犬的Hgb、TP、ALP和Ca ,雌性高于雄性;UA、LDH -L、Cl和Mg指标,雄性高于雌性;8月龄比格犬的中性细胞和Cre ,雄性高于雌性;CK、TP、LDH -L、Ca、K、Na ,雌性高于雄性。年龄之间比较:8月龄比格犬的单核细胞、TiBil、TG、GPT、TP、A1b、Ca、Na比7月龄的高,G1u、CK比7月龄的低。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 成年比格犬的某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上存在差异。总体指标比较稳定,反映出该群体是一个遗传性比较稳定的封闭群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PLCε基因敲除小鼠纯合型(-/-)和野生型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选取成年PLCε基因敲除纯合型(-/-)小鼠与野生型(+/+)小鼠各20只,雌雄各半,检测8项生理指标和11项血清生化指标。结果野生型(+/+)小鼠的WBC、RBC、HCT和MCH等4项生理指标,纯合型小鼠(-/-)的PLT指标,雌雄之间差异显著(P0.05);野生型(+/+)的MCV和MCH指标高于纯合型(-/-)小鼠,差异显著(P0.05);野生型(+/+)小鼠的ALB、GLU和TC等3项生化指标,纯合型(-/-)小鼠ALP和TG等2项生化指标,雌雄之间差异显著(P0.05);野生型(+/+)小鼠的TBIL指标低于纯合型(-/-)小鼠,差异显著(P0.05)。结论野生型雌雄之间有7项生理生化指标存在差异比纯合型3项差异指标多,野生型与纯合型之间有2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项血清生化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SPF级与普通级Hartley豚鼠的血液学参数,并进行比对研究。方法选取300~350 g健康的SPF级和普通级Hartley豚鼠各60只,雌雄各半;运用血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液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血液常规值:SPF级雄性豚鼠与普通级(CV)雄性豚鼠的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压积等9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SPF级雌性豚鼠与普通级(CV)雌性豚鼠血小板平均分布、单核细胞数、单核细胞比率差异极显著(P〈0.01)。血生化值:SPF级雄性豚鼠与普通级(CV)雄性豚鼠比较,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葡萄糖等8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与雄性豚鼠指标比较一致。SPF级豚鼠雌雄之间比较,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葡萄糖等9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普通级豚鼠雌雄之间比较,总胆固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钾、钠、氯离子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指标都出现了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环境、性别对豚鼠血液学参数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三个品系实验用小型猪部分血液生化指标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检测广西巴马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和中国农大小型猪三个品系实验用小型猪的血液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方法选用4月龄广西巴马小型猪和中国农大小型猪,5月龄五指山小型猪,用日立-760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三个品系小型猪的血液生化指标,对同一品系雌、雄小型猪的测定值及对3个品系小型猪的13项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三个品系小型猪的血液生化测定值比较接近。在13项检测指标中,广西巴马小型猪的ALT、BUN低于其他两个品系(P<0.05),五指山小型猪的TG高于而ALP低于其他两个品系(P<0.01)。雌雄小型猪之间除广西巴马小型猪的BUN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雌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同一品系小型猪的大部分血液生化测定值不受性别影响;3个品系小型猪的血液生化测定值接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突变无毛小鼠是一种新型的基因定位小鼠 ,为了更好的研究该突变基因对小鼠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日本光电血球计数仪、荷兰半自动生化仪对二月龄的F2 代小鼠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雌雄无毛小鼠之间的Bun和Ca差异显著 ;稀毛小鼠雌雄之间的WBC、RBC、HCT、GPT、Alb和Mg差异显著 ,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表型之间比较 ,Tbili、Cl、Ca差异显著 ,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 突变无毛小鼠F2 代生化指标、代谢产物及电解质表型之间存在差异 ,体现出该突变对其机体的代谢功能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说明突变基因的特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测定C57 - ras 转基因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值,对成年动物两性的正常值进行比较,并比较4 周龄和8 周龄的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值。方法将20 只8 周龄和20 只4 周龄的近交系C57 - ras 转基因小鼠,采血后,用日本光电MEK - 7222K 血球分析仪测定血液生理指标,用OLYMPUS AU4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8 周龄动物血液生化指标中,ALB、GLU 和CHO,3 项指标雌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血液生理指标中WBC和LYM 这2 个指标雌雄差异有显著性( P < 0. 05) ; 在4 周龄和8 周龄的血液生化指标比较,其中ALT、TP、ALB、ALP、P、CHO 和T. Bili,7 项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 血液生理指标4 周龄和8 周龄比较,WBC、RBC、HGB、HCT、MCV、MCHC、RDW、PLT、PCT、MPV、NEUT 和LYM 12 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结论成年的C57 - ras 转基因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值,部分指标两性间测定值有差异; 4 周龄和8 周龄C57 - ras 转基因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值中多数指标差异显著; 年龄对C57 - ras 转基因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值的影响比性别对其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离乳1周龄SPF级和普通级新西兰兔的血液生理生化参数,并进行比对研究。方法选取离乳1周龄健康的SPF级和普通级新西兰兔各20只,均雌雄各半;全部动物耳缘静脉取血,运用血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所采血液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将测定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计算均数和标准差(x珋±s),并做t检验。结果离乳1周龄SPF级雌性与雄性兔相比较,白细胞数、总蛋白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红细胞、葡萄糖等6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普通级雌兔和雄兔在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比率、总胆红素等3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SPF级雄兔和普通级雄兔比较,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等20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红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5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SPF级雌兔和普通级雌兔相比较、在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等9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在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嗜酸性粒细胞等4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其余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同等级新西兰兔血液生理生化参数差异较小,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对新西兰兔血液生理生化参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性别的4周龄、8周龄C57BL/6-Kdrem1(h KDR)/NIFDC(以下简称hVEGFR2-KI)小鼠的血液参数进行测定,分析性别以及年龄对于该品系小鼠血液参数的影响。方法分别取20只4周龄、8周龄小鼠雌雄各半,采静脉血。用日本光电Mek7222血细胞分析仪测定hVEGFR2-KI小鼠的生理指标,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生化指标。结果在所测得的生理生化指标中,4周龄的hVEGFR2-KI小鼠雌雄之间于血红蛋白浓度(HGB)、总蛋白(TP)、总胆固醇(CHO) 3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 <0. 05),在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4项指标上有极显著差异(P <0. 01)。8周龄的hVEGFR2-KI小鼠雌雄之间共有11项生理生化指标有极显著差异(P <0. 01),分别是RBC、HCT、HG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单核细胞百分率(MON%) 7项血液生理指标和CHO、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 4项血液生化指标;有5项具有显著差异(P <0. 05)的指标,包括淋巴细胞百分率(LYM%)、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TP、尿素(BUN)和磷(P)。不同周龄hVEGFR2-KI小鼠之间的差异分布更广,其中具有极显著差异(P <0. 01)的有RBC、HCT、MCH、HGB、白细胞计数(W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单核细胞百分率(MON%)、TP、CHO、白蛋白(ALB)、ALP、肌酐(CREA)、GLU、P共18项指标;具有显著差异的为PLT、LYM%、NEU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G共5项指标。结论本次研究测定了不同性别的4周龄、8周龄的hVEGFR2-KI小鼠的生理生化指标,为hVEGFR2-KI小鼠的应用以及正常血液参数标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生长阶段比格犬日粮钙磷含量和钙磷比对其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方案 ,安排 2 8只 (雌雄各半 )生长阶段的比格犬到 7个处理组中 ,进行饲养试验。试验日粮钙磷比例的水平为 0 4∶1、1 2∶1和 3 6∶1。试验结束时 ,采试犬前腿静脉血测血清钙、磷、肌酐、总蛋白、白蛋白的浓度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 血清钙浓度在日粮钙磷比例高组较显著高于低组 ,随日粮钙磷比例升高有上升趋势 ;同一钙磷比例组中日粮钙磷绝对量不同 ,各组血清钙浓度之间差异不显著 ,在高比例组随绝对量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血清磷浓度的变化刚好相反。碱性磷酸酶活性在钙磷比例高组显著高于低组 ,同一比例组间无明显差异。在本试验中 ,各组血清肌酐的浓度无显著差异 ,在高钙磷比例组肌酐的浓度相对较高。血清的总蛋白 ,白蛋白浓度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相对洁净环境下使用IVC系统,观察长期饲养SPF级大鼠的效果。方法(1)在洁净度10万级以内的实验室里放置IVC,建立了IVC屏障系统实验室;(2)将4周龄的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IVC系统和传统的屏障系统环境内饲养7个月,并对在这两种环境条件下饲养的大鼠进行生长发育及部分血液学、血清生化、组织学对比实验。结果(1)在IVC系统中饲养的大鼠生长发育状况略优于传统屏障系统,且在快速生长期表现出显著差异。(2)分别在两种屏障系统中饲养7个月后的SD大鼠,其RBC、HGB、PLT、WBC、MO、LY、AST、AL、BUN、TP、ALB、GLU、T-BIL、Grea、T-CHO及脏器的组织切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鼠在IVC系统中与传统的屏障系统中饲养所得出的数据无显著区别,因此使用IVC系统进行动物实验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Beagle犬部分生理指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Beagle体温、呼吸、血压、心率、心电图等部分生理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为国家制定标准提供参 考依据和相关医学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基础数据。方法选用普通级健康beagle犬380只,采用肛表、多道生理 记录仪、心电图仪分别测定BeagIe犬体温(直肠温度)、呼吸、血压、心事、心电图。结果所有测定指标雌雄问比较 差异不显著(P>O.05);只有呼吸指标高于相关报道,且差异显著(P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本繁育饲养基地正常Beagle犬血液中主要微量元素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为医学研究提供参考基础数据。方法选用普通级健康Beagle犬60只(雄性30只,雌性30只),6—8月龄,体质量6.5—8.5 kg,前肢内侧隐静脉采血,使用TC-3010A型微量元素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分别测定血液中锌、铁、锰、钙、镁、铅、铜、镉等8种微量元素,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别得出了雌雄Beagle犬血液中锌、铁、钙、镁、铜、铅六种微量元素指标参考值的均值及标准差,未测定出锰和镉。结论血液中铁、钙、铅指标雌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锌、镁和铜指标雌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山西汉族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扣手、交叉臂及惯用手等五项人类遗传学经典指标,结果显示:(1)环食指无性别间差异,扣手、拇指类型、惯用手、交叉臂等男女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扣手、拇指类型、惯用手、交叉臂、环食指等性状存在地区间差异;(3)拇指类型、惯用手以及环食指三对性状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4)惯用手与扣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关系,扣手与交叉臂以及惯用手与交叉臂之间则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与BALB/c小鼠之间的免疫学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择6周龄的BALB/c突变卷毛小鼠和BALB/c小鼠各20只(雌雄各半),分别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6项血液免疫细胞指标;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4项抗体和补体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2、IL-4水平;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小鼠NE、NE#和MO的雌性及组间结果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两组小鼠LY的雌性结果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小鼠IgM的性别及组间结果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两组小鼠的IgG和C3的雄性及组间结果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小鼠IL-4的雌性及组间结果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ALB/c突变卷毛小鼠和BALB/c小鼠的血液免疫学指标存在差异,提示突变基因可能对小鼠的免疫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对Wistar大鼠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 方法 40只SPF级Wistar大鼠顺序进行断尾采血、眼内眦采血和腹主动脉采血,用光电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3种采血方法的检测结果两两比较,进行配对t 检验。 结果 断尾采血白细胞计数最高,其次为眼内眦采血,腹主动脉采血白细胞最低,约为断尾采血的1/3,3种采血途径相互之间差异都极显著(P 0.05),而雌性大鼠断尾采血和眼内眦采血间差异极显著(P0.05)。血小板计数方面,末梢血(断尾、眼内眦采血)极显著低于腹主动脉(P0.05)。 结论 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测结果具有较大统计学差异,应建立各自的背景数据以进行统一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