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1年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自己的百岁诞辰.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奋斗目标.为此,中国共产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是不断为人民谋幸福的百年,也是不断为民族谋复兴的百年,...  相似文献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民族中坚力量,把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包含译介话语形态、领袖话语形态、平民话语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话语体系。正是在这一话语体系的有力推动下,中华民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3.
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都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行动指南。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放问题的实践成果,来自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领导集体深入的理论探索。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正确的理论指导与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提高驾驭和解决民族问题能力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迫切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通过学习,全党开始了解或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同时通过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创新马克思主义,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5.
我 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之一。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努力维护和不断促进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国家稳定、发展、繁荣、富强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日起 ,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 ,把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各个历史时期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 ,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识和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总结新经验 ,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全面、系统、科…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这篇文章中,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民族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和谐发展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和民族发展问题的理论,在当代多民族国家实现政治整合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是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理论特质,二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客观上需要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成果转化。实践证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8.
陈丹 《晋中学院学报》2011,28(6):42-43,69
"一化三改"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性理论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化三改”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性理论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 ,要想完成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封建主义的专制统治 ,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内政治的民主化 ,必须进行各政党之间的联盟与合作。因此 ,中国政治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完善 ,同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又促进了中国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共同奋斗所创造的民族文化、大众文化。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动力;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础,蕴藏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要求;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产物,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民族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反复实践而作出 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3.
理论就是武器,思想就是力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论和认识论.我们要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深刻阐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理论内涵,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女权主义的性别意识,确立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用法律武器维护妇女权益,开创了我国妇女事业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理论成果已经构成了一个具有独立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但标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而且标示着马克思主义“当代化”、“时代化”,还标明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本质属性,因而是一个恰当的、具有开放性的、并且能够经受住时代主题变换之考验而不失生命力的学科名称。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它贯穿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涵盖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党建等领域,比较完整和系统地回答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了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从毛泽东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邓小平的“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再到江泽民的“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中国化的三座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伟大实践的历史缩影。  相似文献   

18.
张劲松 《科技信息》2008,(13):209-209
自上个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革命与经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而且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分别解决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并从中产生了两大重要理论成果一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9.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份,也是当今人们十分关注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少国家为它感到困扰。我国是一个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和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我国的民族问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我国民族的实际相结合,科学地分析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提出并制定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理论和政策,从而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使我国各民族共同生活在平等、团结和友好合作的大家庭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康庄大道上携手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包含着丰富的民生内容。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崇高的民生目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解放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与实践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富裕民生的建设实践和奋斗目标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