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唐永亮 《世界知识》2014,(12):68-70
他善于思考,其作品渗透的人生观、社会观、爱情观、历史观发人深省,触人心弦。 渡边淖一是日本当代著名的文学家,1933年10月出生于北海道上砂川町。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与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在翻译理论思想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他的翻译理论至今仍具启迪意义。文章通过对瞿秋白及其文学翻译史的分析,结合他的翻译标准、翻译方法与翻译原则等,对他的整体文学翻译思想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3.
梁晓君 《世界知识》2013,(14):58-60
这位伟人让全世界的音乐家为之歌唱,让全世界的文学家不惜笔墨,他是全世界政治家的楷模.他令无数个绝望的心灵重燃希望,他将南非带上了和解和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文学家,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我对于这位平民艺术家和文学家是近乎有些偏爱了。喜欢他的画,他的画实在是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翻译家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是他最重要的一部文学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刻画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其中体西用、儒道合一的女性观。分析这部作品,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林语堂独特而完美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6.
明代著名文学家、唐宋派首领王慎中能首先提出唐宋派的文学理论,这与他接受了王阳明心学有关;他的创作实践没有使他成为唐宋派的主力,也与他接受了心学有关。在阳明心学思想影响下,他有得有失。  相似文献   

7.
高阳 《科技信息》2010,(20):I0160-I0160
一、引言 唐璜主题是西方文学家们使用最多的文学题材之一,被历代文学家反复地采用和再创造.据统计,到20世纪末,有关他的文艺作品就多达千部以上,论著也有近两千篇(部).  相似文献   

8.
楚图南是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长期在云南生活、战斗并进行创作,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论柳宗元的哲学思想及其对创作的影响徐明柳宗元是我国八世纪时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个在政治上有影响的革新家。他虽然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自幼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进士及第后一直居官,奔走于仕途,但是,他并不完全是一个“奉儒守法”的典型的封...  相似文献   

10.
杨度既是政治家,又是企业家、文学家。他曾主张君宪救国论,张勋复辟之后,认识到君宪救国行不通,进而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再进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一生,也堪称“多彩”了。袁世凯与杨度的恩怨,只可算是他的前半生,其后半生则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1.
蒋捷是宋末元初词人,经历了宋元易代之际的巨大动荡,承受着国破家亡之痛、身世飘零之苦,用词记录下万千郁抑、悲慨、哀痛、愁怨、落寞与无奈,爱国情思蕴育其间,最终在山水风景、闲适生活中寻找到恬淡、悠然、平静的快乐,流露出其遗世独立、清逸高洁的节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为开发高档毛精纺产品而进行的毛纱上浆科研项目的概况,指出了解决毛纱上浆的技术途径和所采用的工艺方法.此项目属国内首创,它为我国毛纺织行业开发高档轻薄毛精纺产品找到了一条路子,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翁同在清末政治生活中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在其 4 3年的仕宦生涯中 ,为维护满清封建统治做出了不小贡献 ,尤其是在对待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变法维新运动上 ,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革新富国的精神。但他毕竟是一位封建旧式的官僚知识分子 ,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在所难免 ,故而其以遭开缺而终止政治生涯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4.
法国思想家德里达说自己是一个非马克思主义者,那么《马克思的幽灵》可以说是一个非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所做的辩护。在德里达看来,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终结”了,它也不会终结,它将永远作为幽灵存在下去;马克思留下了异质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它们也就是马克思的许多个精神,马克思主义不是唯一的;在马克思的诸多精神中,我们应该汲取其激进的批判精神并让它和现实结合起来,使它在当今和以后继续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是中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戊戌维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康有为,他23年从事报业活动的经验和成就,以及视报刊可以“匡政府所不逮”的作用,主张新闻立法和新闻控制等新闻思想,对当时新闻争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今天的新闻改革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是中国文化教育由传统走向近代化的导引者。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中,既反对盲目排外,也反对全盘西化,提出“融汇中西”、建设中国新文化的中西文化观,体现了一代文化大师特有的博大胸怀;他在主持全国教育工作特别是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力 排顽固,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将西方近代教育理念成功引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内。蔡元培“以一身兼东西文化之长”,其“迹近完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尤足令后世敬仰。他留下的大量著述,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地整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被称为豪放词人,他词作的内容主要是抒发壮志未酬的情感,风格以豪放雄杰见长,然而作为宋代词坛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词作内容又是多方面的,在抒发报国之志的同时也写下了不少吟咏山水之作。他的山水词或带有比兴寄托,余味无穷,或讴歌祖国山河,壮丽秀美。这些词作凝聚了稼轩特有的感受,是构成稼轩词多种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李煜词中充斥着感发生命的力量,这是他得以获得历代读者共鸣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结合晚唐五代的时代背景、文人心态、社会思潮等问题探讨李煜词中的生命意识,认为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忧患情绪、向往自由的心态、怀疑生命的本质意义并力图超越、对生命的热爱与眷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卡夫卡代表作《城堡》的解读,一改传统的看法,把城堡看成是人的精神寻求的精神依归,主人公K的心路历程召示了他只能在一种二律背反的两极中原地徘徊,而不能进入到自己想要寻找的归属地,他用尽了一切手段想尽了一切方法结果是徒劳无功,这就意味着他的人生只能以悲剧而告终,也暗示着卡夫卡作为一个犹太人在人生境遇中的尴尬地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作家中,沈从文是第一个对现代文明进程持深刻反思态度的作家。沈从文不仅看到了现代性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和进步,也看到了现代性在中国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不可遏制的恶果;所以,沈从文在对待现代性的姿态上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呼唤现代性,一方面对现代性导致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表示抵抗,对现代性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