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了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以及HCV可能的致癌机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巢式PCR法检测了136例肝细胞癌等肝病组织中的HCVNS3抗原、HCVRNA及P21、P53蛋白。结果表明,肝细胞癌及癌周肝组织中有HCVNS3抗原及HCVRNA检出,支持HCV与HCC的关联。P21在HCC、肝炎后肝硬化、慢性肝炎、体质性黄疸各组中的检出率随病变的加重而逐渐增高,在HCC的癌及癌周组织中P21呈致密的过量表达,提示ras癌基因的激活在HCC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P53的阳性率较P21低,但p53的突变似乎也是肝癌发生的协同因素之一。组织中P21的过量表达与HCVNS3抗原阳性检出呈正相关,HCVNS3抗原与P21的这种关联提示,HCV感染作为HCC的密切相关因素之一,可能通过激活某些癌基因或使某些抑癌基因突变而致肝细胞癌变  相似文献   

2.
肿瘤相关基因对大肠肿瘤临床诊断及预后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Ras,P53基因对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EB染色技术对25例大肠肿瘤原发灶组织进行了Ki-,N-ras第1处显子和P53基因5~8外显子的点突变进行检测。息肉性腺瘤组织中1/2(50%)发生了Ki-ras点突变。在大肠癌组织中,存在N-ras点突变、Ki-ras点突变、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大肠肿瘤组织存在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46例非小细胞肺癌rasP21和CD44的表达。结果:rasP21的阳性率鳞癌为59%,腺癌63%;CD44的阳性率鳞癌为41%,腺癌63%。统计学分析证明:不同临床分期的rasP21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CD44表达程度有显著性差异(鳞癌P<001,腺癌P<0025);rasP21与CD44表达强度两者无相关性(P<005)。结论:rasP21的表达与预后不良有关,CD44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刘启福  罗丹  苏建家  C Gove  R. Williams 《广西科学》1997,4(2):137-138,142
应用PCR-SSCP和免疫组化法检测29例广西南部肝癌组织中的N-ras基因突变和HBV感染状况,结果,肝癌中N-ras基因在第2 ̄37密码子之间的突变率为79.3%,其中22例有2 ̄5个突变位点,该基因突变也见于癌旁组织,肝组织中HBsAg和HBsAg和HBxAg检出率分别为86.2%和79.3%,两者具有相关性,并与N-ras基因突变率呈相平行的趋势。因广西南部的肝癌与AFB1污染有关,本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人疱疹病毒6型(HHV-6)与鼻咽癌(NPC)的可能关系,检测了NPC发生不同阶段的石蜡组织中HHV-6DNA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PCR、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技术,共检测了42例鼻咽癌石蜡组织、21例鼻咽癌前病变石蜡组织和27例正常鼻咽石蜡组织HHV-6DNA的存在情况。结果:通过PCR扩增,在42例NPC组织中检出13例存在HHV-6DNA,占31%;21例鼻咽癌前病变组织中1例阳性(47%),而27例正常鼻咽组织中无一例阳性。斑点杂交的结果表明PCR扩增是HHV-6特异的。原位杂交发现,在13例PCRHHV-6阳性的NPC组织中11例HHV-6DNA阳性。HHV-6DNA主要分布于癌巢的肿瘤细胞核内,少数亦可见于癌旁的异型细胞,但在淋巴细胞及正常上皮细胞内未发现阳性信号。结论:本实验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首次证明,在中国NPC患者的鼻咽石蜡组织中存在HHV-6。HHV-6与NP相关,并有可能在NPC的癌变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人疱疹病毒6型(HHV-6)与鼻咽癌(NPC)的可能关系,检测了NPC发生不同阶段的石蜡组织中HHV-6DNA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PCR、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技术,共检测了42例鼻咽癌石蜡组织、21例鼻咽癌前病变石蜡组织和27例正常鼻咽石蜡组织HHV-6DNA的存在情况。结果:通过PCR扩增,在42全NPC组织中检出13例存在HHV-6DNA,占31%;21例鼻咽癌前病变组织中1例阳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技术,对P16抑癌基因进行体外定突变。在P16cDNA中引入第48位密码子CCG(Pro)→CTG(Leu)和第74位密码子GAC(Asp)→AAC(Asn)突变,构建了p16-P48L和p16-D74N突变体,并把它们导入纯合缺失P16基因的人肺癌细胞株H460。  相似文献   

8.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HBxAg及ras基因的表达蛋白P^21在乙肝病毒(HBV)和黄曲霉素B1(AFB1)致树Qu肝癌过程中的表达,发现这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发生呈正相关系,即接受HBV和AFB1双因素的树Qu的肝癌发生率与IGF-Ⅱ,HBxAg及p^21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只暴露于单一因素HBV或AFB1的动物。同时,在带瘤树Qu中,这三种基因的表达又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9.
应用细胞原位杂交和免疫胶体金技术,观察亚硒酸钠处理人胃腺癌细胞前后,c-Ha-ras和c-erbB2癌基因转录水平及其产物P21和P185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癌基因在MGc80-3细胞中活跃表达,亚硒酸钠能抑制c-Ha-ras和c-erbB2癌基因的转录水平及P21和P185癌蛋白的表达,这对于诱导胃癌细胞向下沉细胞方向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细胞原位杂交和免疫胶体金技术,观察亚硒酸钠处理人胃腺癌细胞前后,c-Ha-ras和-cerbB2癌基因转录水平及其产物P21和P185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癌基因在MGcx80-3细胞中活跃表达,亚硒酸钠能抑制c-Ha-ras和-cerbB2癌基因的转录水平及P21和P185癌蛋白的表达,这对于诱导胃癌细胞向正常细胞方向逆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HBxAg及ras基因的表达蛋白p21在乙肝病毒(HBV)和黄曲霉素B1(AFB1)致树鼠句肝癌过程中的表达。发现这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发生呈正相关系。即接受HBV和AFB1双因素的树鼠句的肝癌发生率与IGF-Ⅱ、HBxAg及p21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只暴露于单一因素HBV或AFB1的动物。同时,在带瘤树鼠句中,这三种基因的表达又显著高于无瘤者。提示:HBV与AFB1能协同激发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这些基因的过量表达在肝细胞的癌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裸小鼠体内移植了14例肉瘤,成功5例(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横纹肌肉瘤,1例恶性外周细胞血管瘤),失败9例,接种成功率为36%。分成移植成功群(succeededintransplant,S群)和移植失败群(failedtotransplant,F群),对14例被移植肉瘤的临床状况、组织病理学、免疫特性、DNA含量、增殖因子和癌基因蛋白等进行了比较研究。S群中4例AJC分期为Ⅲ或Ⅳ期,5例都是复发病例。S群的恶性程度明显高于F群,其中4例为高度恶性肉瘤,表现为细胞密度高,核异形性大,核分裂像显著增多。结果表明与肉瘤异种移植成功有关的某些可能因素为:组织来源,恶性程度高低,间质成份多寡,S期细胞百分数等。免疫学特性对肉瘤异种移植成功无明显影响。增殖因子Ki-67和PCNA在S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F群,S群标本通常呈现较强的Ki-67和PCNA染色,而F群通常显示较弱的染色,表明这两者是判定肉瘤生长速率和进展的较理想的指标。癌基因蛋白P53在S群中的阳性表达率(60%)明显高于下群(18%).进一步证明P53在肿瘤进展中的重要作用。余癌某因蛋白在两群间的表达率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3.
探讨细胞内PKC信号传导系统在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GH分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和直接序列分析法评价10例肢端肥大症患者肿瘤组织的gsp癌基因的表达。肿瘤组织取自手术切除标本,作细胞培养,进行体外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和蛋白激酶C激活剂TPA对GH释放效应研究。结果:10例病人中有3例(30%)为gsp癌基因表达阳性,GHRH对GH刺激效应在本组中有2例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gsp阴性组7例中有4例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刺激效应。TPA可增强GHRH对gsp阳性表达腺瘤细胞分泌的刺激作用,但是对阴性组细胞无此作用。结论:推测GHRH对GH的分泌效应除受腺苷酸环化酶-cAMP-蛋白激酶A第二信使系统的调节外,尚有蛋白激酶C信号系统存在,可能与细胞间多信号传导系统的交叉通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C-erbB-2癌基因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60例大肠腺癌、29例腺瘤及33例息肉石蜡切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53在大肠癌与腺瘤中均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和48.28%;而在息肉与正常粘膜中不表达。P53的表达还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以及与腺瘤的大小、类型和不典型增生程度有关(P<0.05)。C-erbB-2仅在大肠癌中表达,阳性率65%。其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等均无关(P>0.05)。PCNA100%表达,其所表示的细胞增殖指数与P53的表达在大肠癌与腺瘤中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6887,P<0.01及r=0.8696,P<0.01)。结果表明P53的表达与大肠上皮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检测P53与PCNA的表达水平将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治以及分析大肠癌的增殖活性和恶性度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C-erbB-2是大肠癌的癌性标志,有可能作为鉴别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相对论多组态Dirac-Fock方法计算NⅢ,OⅣ1s2s2p36S0——1s2p3p6P跃迁精细,其波长值与J.H.Blank和B.Fricke(PhysScripta,1992,45:430)计算值和实验值(跃迁波长)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组态相关.  相似文献   

16.
果蝇醇脱氢酶依赖于NAD^+,Asp38是一个保守残基,它与NAD^+的AMP单位中核糖羟基作用。野生型果蝇ADH的Asp38突变成Asn38(D38N)后,Km(app)NADP值下降至1/62,Kcat/Km(app)NADP值则增加至590倍(PH9.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内PKC信号传导系统在人垂体生长激素腺癌GH分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和直接序列分析法评价10例肢端肥大症患肿瘤组织的gsp癌基因的表达。肿瘤组织取自手术切除标本,作细胞培养,进行体外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和蛋白激酶C激活剂TPA对GH释放效应研究。结果:10例病人中有3例(30%)为gsp癌基因是阳性,GHRH对GH刺激效应在本组中有2例表现出有这意义,gsp阴性组7例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法检测了不同代次的鼻咽癌细胞株、瘤株(SUNE/SUNT)中的EBV-LMP1基因片断,并分析其变异性。结果发现直到131代SUNE、30代SUNT中仍然能检测到LMP1基因片断,且在传代过程中LMP1基因未发生变异。但与B95-8中的EBV-LMP1基因相比,LMP1基因发生了变异,表现为Xhol、Msp酶切位点的消失和SSCP单链迁移率的不同。该结果提示变异的EBV-LMP1基因可能与SUNE/SUNT肿瘤的特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对任意给定的素数p和非负整数N,给出了边长为N的杨辉三角形所含的1/2(N+1)(N+2)个二项式系数(^nr),n=0,1,…,N;r=0,1,…,n中与p互素者之个数fp(N)的精确计算公式,即有fp(N)=1/2Σ^ki=0aiП^kj=i(aj+1)P^i,其中P=1/2p(p+1),N+1=akp^k+…+a1p+a0,0≤ai〈p。特别地,边长为N的杨辉三角形中所含奇数的个数恰为Σ^t  相似文献   

20.
gsp癌基因在国人肢端肥大症患者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sp癌基因是肢端肥大症患者发生垂体肿瘤的重要原因,这是由于编码刺激性G蛋白α亚基(Gsα)的基因存在突变,导致细胞内cAMP水平持速升高所致。令人惊讶的是,来自日本的报导gsp癌基因的发病率(4~9%)明显低于西方(40%),推测为种族差异所至。为了进一步观察,我们检测了gsp癌基因在我国肢端肥大患者中的表达率。材料与方法:检测了10例国人肢端肥大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23~54岁,其中3例表现有巨人症,肿瘤直径为11~40mm,6例肿瘤有侵袭性)。从肿瘤组织中提取DNA,经PCR扩增Gsα基因,PCR-DNA直接进行序列分析来检测gsp癌基因突变位点。结果:4例(40%)肿瘤gas癌基因为阳性,3例突变位点位于编码Gsα基因的201号密码子上,精氨酸被替换为半胱氨酸(CGT→TGT),1例位于227号密码子,甘氨酸被替换为亮氨酸(CAG→CTG)。讨论:结果显示,gsp癌基因在中国肢端肥大症患者中的发病率与西方一致,其与日本研究结果的差异似乎不是种族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