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怀梆源流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梆作为一种地方梆子腔剧种,在中原戏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有关怀梆形成的源流却众说不一.因此,本文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角度、文化的传承关系,以及戏曲考古等方面,对怀梆形成的源流及各种论断作了客观梳理,并指出:怀梆是在一种文化形态影响的基础上,融合多元文化形态,发展而成的一种具有地方唱腔风格的梆子腔剧种.  相似文献   

2.
怀梆旦角唱腔是怀梆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特别重视对唱腔创设及演唱技巧的钻研、学习和训练,形成了富有剧种特色的演唱审美观念。基于田野文本资料,以怀梆传承人赵玉清为例,结合传统唱论对怀梆旦角唱腔中所重用声、行气、吐字等技法层面进行阐释和文化观照。  相似文献   

3.
怀梆亦称怀庆梆子,系河南地方稀有剧种之一,因源于明代怀庆府而得名,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变迁的今天。怀梆等民间艺术走进地方高校,地方高校参与保护、传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地方文化,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怀梆是河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梆子腔系,除拥有梆子剧种音乐程式化的共性外,作为地方剧种,它有区别于其他剧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和地方品性。其唱腔的方言声调化、丰富的戏曲音乐、真声为主辅以假声拖腔的演唱特色等共同构建了怀梆艺术的本体音乐形态。  相似文献   

5.
魏艳斐 《科技信息》2007,(20):188-188,173
一、时代变迁中的宛梆宛梆,俗称“西调”,是生长并流行在河南南阳的地方戏。她形成于明末,完臻于清代,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很早人们称它为“南阳调”、“老梆子”、“南阳梆子”,因为南阳古称“宛”,1959年改称“宛梆”。  相似文献   

6.
宛梆戏曲是南阳地区的特色戏种,它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始终与民俗文化保持着紧密的关系。首先,在民俗文化的影响下,宛梆戏班内部逐渐形成了一套包括信仰、仪式和禁忌在内的习俗和行规,以约束戏班成员的心理与行为,形成宛梆戏班独特的凝聚力。其次,在剧目创编过程中,侧重对民俗文化的吸纳与诠释,将地域文化中特有的风俗习惯、群众的思想观念融入到剧目中,使观众与宛梆戏曲产生审美共鸣。再次,宛梆戏曲与当地的民俗日常活动关系密切,与民间"乡下"的习俗氛围融合,赢得了普通民众的认可,进而在当地民俗文化的土壤中寻得了自己发展的动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7.
对南阳宛梆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对其传承、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宛梆只有紧扣时代脉搏,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才能被人民群众所喜爱,获得得更加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8.
民间剧团是戏曲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载着延续民间戏脉与发展民间文化的重任,对其进行研究尤显重要。基于田野调查资料,以修武县方庄镇崔庄民间怀梆剧团为个案,借用文化变迁理论对该剧团历史、组团缘起、剧团成员来源与关系、剧团演出、剧目搬演及与其共生的文化生态等方面作一考察和阐释。  相似文献   

9.
地方戏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与当地生态环境密切联系的原生态性:生态环境孕育了地方戏曲,生态环境的逐渐改善与恢复,对保护地方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对豫西北民间戏曲二股弦、怀梆的调查,从实例出发,以文化人类学角度加以分析,探讨了自然生态与地方戏曲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已知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已知系统参数的基础上,就单步优化的“梆一梆”控制、两步并一步控制以及连续运行的优化控制进行了讨论,并由数字仿真程序确定其控制时间和脉冲序列,以实现系统的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1.
在已知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已知系统的参数的基础上,就单步优化的“梆-梆”控制,两步并一步控制以及连续运行的优化控制进行了讨论,并由数字领导具程序确定其控制时间和脉冲序列,以实现系统的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2016,(1)
正4月初,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而此时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面的积雪却一点融化的迹象都没有,泰加林依然寒冷宁静。凌晨3点,一片清冷寂静中,突然几声"噼啪"的"梆声"在林中响起,打破了泰加林的沉寂,是谁在敲梆?又为何而敲梆?神秘的泰加林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的北方大陆,从苔原南界的树木线一直向南延伸约1000千米,有一条环状的森林带,这就是泰加林,其核心部分位于大兴安岭西坡北部的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马)内。泰加林属于寒温带针叶林,最具代表性的是由落叶松组成的地带性森林,这里是兴安落叶松的故乡,一株株落叶  相似文献   

13.
小易 《科技智囊》2014,(4):73-73
<正>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这段话的原意是:设置重门,打梆巡夜,以防盗寇,大概取象于《豫》卦。这一句,我们先逐字解析。"重门"就是厚门,《说文解字》日:"重,厚也"。"柝"是古代打更用的梆子,古时巡夜以两木互击,即今所谓"更梆"。"待"就是对待。"暴客"就是强盗,盗贼。这一句,完整地联系起来,是说黄帝、尧、舜时期,人们开始在房屋和城墙上安装厚门,晚上派人打更击梆,以事先防范强盗和盗贼的入侵。其社会背景是怎样的呢?这里有一条发展脉络,黄帝之前,可谓是民风淳朴、夜不闭户;后来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财富的累积,人民居住的房屋由简单的茅草屋升级为"上栋下字"的正式木屋,并建造起了城郭,同时由于人口的增加与往来频繁,社会上出现了强盗、盗贼这样的恶人。因此,就有了"设置重门,打梆巡夜,以防盗寇"一事,这样的大事要记载、要传承,则有了豫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并比较怀地黄不同栽培品种HPLC指纹图谱,为强化怀地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定与划分建立图谱标准.方法:采用HPLC,以0.4%醋酸溶液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nm;柱温:30℃;流速:1mL/min.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对不同栽培品种怀地黄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和聚类分析.结果:获得了HPLC优化技术条件;建立了含有18个特征指纹峰的怀地黄HPLC化学对照指纹图谱;9个农家品种划分为2大类,又可细分为4类.结论:该图谱可作为怀地黄质量控制的标准图谱,为怀地黄的质量控制、品种鉴别及划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怀地黄不同品种根部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怀地黄6个栽培品种为材料,初步探讨了怀地黄不同品种的根部性状和品质性状.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测量了怀地黄6个主流栽培品种的块根外观性状,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并测量不同品种块根的解剖结构,微量元素和梓醇含量的测定分别用荧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表明怀地黄不同品种梓醇含量、单株块根鲜重和块根中木质部的面积都有明显差异,梓醇含量和块根中木质部的比例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怀地黄SRAP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与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怀地黄DNA为模板,进行SRAP反应条件的优化及DNA指纹图谱构建,优化的反应体系为:25μL的体积中,模板DNA 20 ng,Mg2+浓度2.5 mmol.L-1,上下游引物各0.36μmol.L-1,dNTPs 0.30 mmol.L-1,Taq DNA酶2.0 U.构建了怀地黄23个品种的DNA指纹图谱,为怀地黄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质量综合评价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现在,我要讲的是关于阿尔勃特·希怀采在教育方面的遗产以及当前美国教育界的领导问题。 目前,美国教育界的领导人员处境不妙;他们正需要具备希怀采那样的品质。这位希怀采曾被丘吉尔誉为“人类之菁华”。 首先,请记住两点:一、我认为希怀采是一位近代文艺复兴的伟人;二、对教育部门领导人员的部份意见,是属于批评性质的。 希怀采的教育思想特别符合当前美国教育部门领导人员的需要;这是我选择这个讲题的  相似文献   

18.
性起源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经济学方法探讨了性的起源及性别的产生对基因的经济怀,讨论了雌性动物繁殖的投资策略和雄性动物繁殖的投机策略的经济学和生物学基础,以及在专业化基础上形成的两性性征,认为性的怀进化遵循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著名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短篇小说《宣叙》通过白人特怀拉的叙述,讲述了残疾黑人玛吉遭受种族和性别歧视的残酷事实。本文着重分析特怀拉第一人称叙述的不可靠性,旨在揭示不可靠叙述的文本功能及与小说主题传达的微妙关联。  相似文献   

20.
怀地黄不同品种块根显微结构与糖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和分光光度计对不同品种怀地黄块根的显微结构和糖分含量进行了研究,并用SPSS 10.0软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怀地黄不同品种块根的显微结构差异明显,且还原糖含量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块根中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均与块根各解剖结构特征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