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从近代化角度剖析了民国时期江西寺产逐步衰败的过程。作者认为:1.新式教育的推行和江西政治、社会的近代化改革是民国江西寺产衰败的主导原因;2.江西佛寺的因循守旧,使其被时代发展淘汰成为必然;3. 民国江西社会多战乱,其为寺产衰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研究显示:民国时期江西寺产的衰败是近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寺产不断融入社会事业(尤其是教育、社会福利事业)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晋商的衰败是我国经济史上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现象.活跃于商界500多年的晋商,在清末民初很快走上衰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晚清国势衰微,社会动荡不安,战事不断,加之外国资本的挤压,损失惨重.主观上晋商的封建性和保守性使之未能融入中国近代化进程,没能抓住机遇改组为近代企业,加之生活腐化、贪图享乐、争名夺利,加剧了晋商的衰败.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豫西南地区溺婴陋俗盛行.溺婴陋俗是当地社会衰败和畸形的厚嫁之风造成的社会恶果.溺婴之风的盛行又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当地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无力娶妻男子数量极大,致使社会结构日趋畸形,加剧了当地社会的衰败.  相似文献   

4.
福建灾荒在民国时期较历代更加严重,除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因素外,民国时期福建经济落后。民众依靠迷信抗灾;同时吏治腐败、制度虚设,防灾、救灾机制大多运行失灵是其最主要、最本质的原因。本文对民国福建灾荒的概况及其社会成因作一粗浅考察。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17,(3):108-110
清末外敌入侵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教育救国"思想。在这一思想下,教育成为了爱国之士复兴国家抵抗外敌的寄托和希望,而这一思想也一直主导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兴办。不同于晚清时期的"教育救国"思想,民国时期的这一思想具有更为独特的时代特征,对民国时期高校的课程设置有着一定的关联。本文在分析"教育救国"思想的基础上,将从利弊两方面分析民国"教育救国"思想对高校课程设置的影响,并延伸性探讨社会主流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是指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中国就是在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社会转型中落伍的。晋商在这次社会转型中本应充当先锋角色,但由于种种原因,晋商却在转型中衰败了,衰败原因有内因,外因,文章侧重对晋商衰败的内因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关键人物和重要领导者。武昌起义后,全国景从响应,其适时归国,激流勇进,敢于担当并领导辛亥革命不断向前推进:创立民国,加速推动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转型;坚持和谈,履行举袁前言,避免国家陷入南北分争的乱局;捍卫共和,尝试立法限制政权政治专制转向。其在实现南北和局、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发展过程是一个缓慢的、崎岖的过程,民国乡村教育面临着巨大的阻碍和挫折,其发展走了不少的弯路.该文将主要从城乡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差异和官民文化差异三个方面对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发展的挫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职业指导是民国初年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活动,在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中华职业教育社等社会团体、各学校以及政府的多方推动下,曾在社会和学校不断发展起来。民国职业指导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和抗日战争为界可分为仿效、发展和顿挫三个历史时期,组织的无序化、对象的全方位、过程的全程化、实践的学科化是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的主要特点。对照今日职业指导开展的现状,民国职业指导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民国十三年十月,侯芳缘集资创建民间宗教庙宇无极庙.十七年四月至十八年十二月,由于社会环境变更及国民政府对民间宗教的打压,侯芳缘易泰山无极庙为道教庙宇、改济南张家公馆为菩提寺.泰山无极庙及济南菩提寺发展变迁的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泰山民间宗教的演进,也体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女性精神生活嬗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近代史上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一词有两种含义,指时间或社会发展形态。中国史学界“近代”、“现代”说法的指称对象虽渐趋一致,但实际教学、科研中,二者相混,难以硬性规范。“近代”应明确为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其上限以雅片战争为标志,但只具相对意义,近代史时段-雅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亦不能作僵化理解,应根据具体研究对象来确定研究的时空范围,淡化“上限”概念,拓展中国近代史研究视野,在更为宏大的历史时空中考察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走向,将是中国近代史学新科的突破和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远程教育悄然兴起。现代远程教育为我国实现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可能性,为成人继续教育发展创造了条件。现代远程教育有着传统教育不具备的优势,并且在我国成人继续教育领域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分析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及制约因素、现代远程教育与成人继续教育的关系及对成人继续教育的意义,对现代远程教育在成人继续教育领域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以期为促进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与成人继续教育向更完美的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学制旨在规范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活动,推动整个国家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纵观清末民初制定的《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近代化的进程,彰显了我国高等教育从封建社会的垄断、务虚、封闭到近代社会的实用化、民主化、平民化和国际化的转变趋势。但由于对近代高等教育本质理解上的偏差,也使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出现了一些曲折与失误。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知识产权总量和质量无法匹配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根源是激励的体制、机制、企业以及人才发展等因素所致;为此提出了创新知识产权模式,构建市场激励、事业激励和身份激励的协同,强化企业激励和社会激励。  相似文献   

15.
民国建立后,女学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期,尤其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女子教育更是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女子教育之所以蓬勃发展有三个方面的经济原因,即政府教育投入、社会资本的支持、家庭对女子教育承受能力的增强。其中政府的教育投入和社会资本的支持为其主要的经济原因,而家庭承受能力的增强则为其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述民国初期,随着社会教育思潮的推拥和民众对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认识的发展,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普及和提高科学文化的重要机构。图书馆社会教育呈现出制度化、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助产士在民国妇婴卫生工作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她们推行新式接生法,普及现代妇婴卫生知识,促进了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助产士的专业化发展一方面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国民政府重视和支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上海城市社会控制系统开始从传统模式向近代模式变迁,这个变迁是上海走向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控制系统的近代化是指社会控制的制度化、组织化和规范化的过程。在上海,这个过程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到20世纪头十年,已经显示出了近代化的明显趋势,但离近代化的真正实现还相差很远,不过也已经为民国时期的进一步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剪辫运动风行全国,从表面上看,这场旷日持久的剪辫运动是近代中国风俗改良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由于发辫在有清一代的特殊功用,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里,剪辫运动记录了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进步过程,也反映了国民心理的近代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