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野兔啃咬新造林地十分严重。通过对害兔种类和习性的调查,选用6种防止野兔为害的措施进行对比试验,从中选出牛油涂干法是最适合牧区防止野兔为害的最佳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未成林地及苹果、梨等经济林果园内草兔(俗称野兔)泛滥,危害日益严重的形势,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在每年冬春狩猎期,即草兔对未成林啃食危害最严重的季节,依法开展狩猎护林。在调查总结当地群众网捕野兔控制兔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编写《人工网捕野兔技术》。  相似文献   

3.
采用直接相对数量调查法和间接相对数量调查法两种方法 ,对氵曳湖林区栖息的狍、野猪、草兔和雉鸡的分布及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 .确定年猎取量狍为 40~ 5 0只、野猪 80~ 12 0头、草兔 60 0~ 63 0只、雉鸡 5 3 0~ 5 80只 .并对狩猎场建设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  相似文献   

4.
从山丹县林区鼠兔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和采取的防治措施谈起,鼠兔害在山丹县普遍发生,种群数量急剧上升,重灾区林木被害株率达50%以上,死亡株率达30%以上,在局部地区对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造成毁灭性危害.鼠兔类的猖獗及危害,严重影响山丹县退耕还林区林木的生长及保存.本论述分析了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鼠兔害防治工作应从加强防控、强化培训和抓好监测预报着手,从而进一步提高山丹县森林鼠兔害防治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冯维卓 《武夷科学》2002,18(1):280-283
阿维菌素防治水稻三化螟 ,亩用 0 .75克 ,防治二化螟亩用 1.5克 ;防治稻飞虱亩用 0 .5 4克。多杀霉素防三化螟 ,亩用 1.6 5克 ,防治二化螟亩用 2 .5克 ,防治稻纵卷叶螟亩用 1克 ,防治稻飞虱亩用 0 .5克。楝素防治稻纵卷叶螟亩用 5 0 PPm。藜芦碱醇防治纵卷叶螟亩用 0 .5— 0 .6 2 5克。 Bt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防效低。  相似文献   

6.
王继成  张颖 《科技信息》2011,(12):370-370
草履蚧是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危害性很大。本文介绍了草履蚧的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总结出以人工防治,阻隔防治以及根部埋药等,与其他防治方法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油茶是我国主要木本食用油料作物之一,国家计划在北方发展核桃,在南方发展油茶,以满足人民对食油日益增长的需要。全国现有油茶5,300万亩,其中成林3,500万亩,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造幼林1,800万亩,预计至1962年每年可产茶油3,600——5,400万担(每亩产油100——150斤),今后国家还计划在3——5年内陆续发展至12,000万亩,预计成林后每年可产茶油24,000万担(每亩产油200斤)。目前一般产量虽不高,1957年全国平均每亩产油7斤,1958年预计15斤,1959年要求30——40斤,但在工农业大跃进的形势下,全国各地已  相似文献   

8.
就森林鼠害引发的原因、分布现状及危害树种进行了总结。通过在不同时间段设置样地调查分析,因掘洞取食树木根系对幼林造成危害,年被害株率在8%~25%。依据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原理,提出了合理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防治。  相似文献   

9.
张程 《甘肃科技》2006,22(12):209-210,239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为龙头的林业重点建设项目在西部相继启动和实施,森林病鼠兔虫害已成为阻碍定西市各项林业重点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任其发展蔓延,将严重影响林业开发的进程,改变传统的防治方法,实施森林病虫鼠兔害可持续控制,才能从根本上长期有效控制森林病虫鼠兔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粘虫、地老虎是麦类,草子(留种)等作物的重要害虫。过去多采用糖、醋、酒、水液盆钵诱蛾和药剂防治,一九七○年嘉善县贫下中农试用草把(喷上糖、醋、酒、水液)诱捉粘虫和地老虎成虫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九七一年本区不少社队推广了这一经验,辅以药剂防治,基本上控制了粘虫、地老虎的危害,对夺取春粮丰收起了很大的作用。用草把诱捉粘虫、地老虎,诱蛾数量多,诱到的雌蛾比例大。据一九七一年三月二十日——四月十九日二十七天统计,平均每个草把捉到粘虫成虫116只,4.1个草把就能抵上一只盆钵的诱蛾量,雌雄蛾比例为1:1.8,盆钵1:4.5;诱捉地老虎29.2只,雌雄蛾比例为  相似文献   

11.
中华鼢鼠是我区害鼠的优势种,占总数的42.6%,毁苗率10%—20%,重者45%以上。是农业生产一大历史性灾害。1992—1994年我们在全区推广以鼢鼠灵毒饵为主,危害高峰期突击防治的综合防洽新技术,防治106万亩,平均防效80%,鼠口密度由防前0.56只/亩降到0.11只/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防治技术综合如下: 选好防治洞:不论投药安弓,判明鼢鼠走向,分析选定防治洞是关键环节。选洞原则是鼠常来往,洞道坚固。在土壤湿度大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2.
在巨尾按幼林中,进行10%草灌净除草试验,结果表明:1hm^2用草灌净1800ml(商品量下同),除草率可达69.1%,随着剂量增加,除草效果提高。但巨尾按对草灌净敏感,1hm。用量达2700ml时,幼树产生严重药害。因此,巨尾按的幼林除草不宜推广使用草灌净除草剂。  相似文献   

13.
姜雅风 《大自然》2014,(2):70-72
草兔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和华中的广大地区,它们食性简单,有时对农作物有一定危害,但更偏爱美味的优质牧草。它们有很多天敌,在长期的博弈中也练就了一身趋避敌害的本领,并拥有着强大的繁殖能力。且看能藏善跑的草兔是如何历经风雨仍繁盛不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双模型,观察回心草提取液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普通饲料对照组(对照组)10只,高脂饲料组(高脂组)10只,回心草干预组(干预组)10只,共喂养9周.第9周末,采用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的方法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实验终点,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对血管及心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心肌组织CD34及VEGFR2阳性反应强度.结果:高脂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TC、TG、LDL-C明显升高,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与高脂组比较,TC、TG和CPK明显下降(P0.01),LDL-C下降(P0.05).高脂组与对照组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有极显著差异(P0.01);干预组的病理评分较对照组高,较高脂组低(P0.05).高脂组心肌组织CD34和VEGFR2阳性组织相对灰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VEGFR2及CD34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较高脂组低(P0.05).结论:高脂饲料喂养和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LAD的方法可成功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心肌梗死双模型;回心草提取液减轻了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缺血坏死,抑制了心肌组织CD34和VEGFR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鼠害可持续治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在不同海拔高度设置样地调查分析可知,祁连山区分布的36种啮齿动物形成4大类群7个亚群落.中华鼢鼠是林业生产的主要害鼠,因掘洞取食树木根系对幼林造成危害,年被害株率在10%~40%,平均18%.依据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原理,提出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害鼠兔的可持续控制策略,试验、总结了区内主要森林害鼠中华鼢鼠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大面积推广防治.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养兔投资小,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有较 丰厚的经济回报。所以广大农户养兔积极性比较高 涨,而兔大肠杆菌病是影响农户养兔成活率的主要 疾病之一。 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 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兔和幼兔的肠道传染病,以 腹泻成胶冻粪便及严重脱水为特征。 1、发病情况,杨某饲养的150只兔子(兔子品 种比较杂)其中大母兔20只,大公兔5只,125只仔 兔、幼兔和青年免。4月18号发病仔兔出现死亡,每 天死亡3-5只,随后青年兔也陆续发生死亡,5天 共死亡27只,死亡率为21.60%。  相似文献   

17.
兔的三种传染病防治体会朱秀珍广州中医学院实验动物服务部通过对广东省内各主要兔场的调查,发现兔瘟、兔A型魏氏梭菌病,波氏杆菌病是广东省内对兔危害最大、最常见的三种传染病并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对此三种传染病有效的防治方法。兔瘟的发生季节多在每年10月到下...  相似文献   

18.
张连水 《武夷科学》2003,19(1):299-302
在巨尾桉幼林抚育中,使用5%森泰颗粒型除草剂,剂量达到4g/m~2(商品量)时防治当年生的杂灌、杂草效果良好。试验表明:5%森泰颗粒型除草剂的除草效果与植被类型、不同季节有明显关系;福建闽南地区应在雨量充沛、杂草生长旺盛的4—8月进行施药效果最佳。但是,试验表明:巨尾桉幼树对5%森泰颗粒型除草剂反应敏感,1m~2使用剂量达2g(商品量)时幼树即产生严重药害,因此,在巨尾桉幼林除草中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空心莲子草是广东的重要入侵植物之一,在广东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对广东的农业、水上交通、自然生态等产生较大的危害.文章对空心莲子草的历史阶段与特点进行研究可对其生长习性、入侵规律有更好的了解,有利于对其进行更好的防治与利用.空心莲子草在广东的入侵共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与逸生时期(1970-1979年),野生种群规模小、分散,对广东的地区的危害不大;第二阶段为建立种群与快速蔓延时期(1980-1999年),入侵范围的不断增加,危害较大,莲草直胸跳甲对防治空心莲子草产生了一定防控作用;第三阶段为大规模危害与开发利用时期(2000年至今),种群规模更大、危害的生境不断增加、危害范围进一步扩散,但防治技术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2004年至2006年,在进行"宁夏南部退耕还林(草)区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期间,通过对宁夏固原市红庄林场甘肃鼢鼠分布密度、繁殖情况、危害情况及防治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1)退耕还林地和山间谷地鼢鼠密度最大;(2)4月份的繁殖率和平均胎仔数最高;(3)危害最严重的树种为落叶松.进而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