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工业造型设计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广泛应用,提出了采用计算机三维动画制作系统3D STUDIO和其他的图像处理系统结合,进行产品的工业造型设计,并研究和解决了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形态设计、色彩设计、宜人性设计及效果图设计等,缩短了工业造型设计的周期,降低了设计成本,使造型设计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2.
产品设计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设计水平,将影响产品的各个环节。探讨了设计质量评价问题,介绍了设计质量的概念,分别从产品和设计过程出发,明确了设计质量的评价方法和设计指标,对设计质量评价过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汽车模具设计者的角度出发,对汽车模具设计资源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汽车模具设计资源库;通过对汽车模具设计零部件的三维浏览、汽车模具设计资源的检索机制、汽车模具设计资源管理系统等内容的分析,设计了汽车模具设计资源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最后,实现了该原型系统,保证了汽车模具设计资源的准确性和及时更新,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4.
从包装、包装设计的起源、发展方面论述了包装设计的创新理念,分析了包装设计的设计要素,探讨了包装设计中,中西文化的融汇以及设计语言的创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对设计科学的讨论首先应当探究设计的本质。本文以构性理论为基础探索设计,认为构性理论的提出是由于事物本身存在的方式,提出了构性理论的基本概念,并基于此对设计中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探究了设计本质,建立了设计驱动-设计蕴含-设计匹配的设计过程模型(AIM模型),即通过设计驱动获得需求、问题、目的3种形式的构性关系来源,通过设计蕴含得到构性关系模式,通过设计匹配得到具体的构性关系,再通过子AIM模型进一步完善。最后通过空轨列车逃生问题设计事例验证了构性理论的有效性,从而奠定了构性理论的思想和概念基础,建立了设计过程模型,为设计本质和设计科学的探究提供了新的观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将基于实例的设计技术应用到夹具设计中,分析了基于实例设计的夹具设计流程,并研究了基于实例的设计在夹具CAD系统中实例的描述、组织、检索和修改,提高了夹具设计的效率,进一步缩短工装夹具的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100Mbit/s以太网卡控制芯片设计体系结构,提出在该芯片设计流程中采用静态时序分析对设计进行门级验证。该设计的门级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静态时序分析提高了该网卡芯片设计中时序设计的准确性,提高了验证效率,从而加快了设计的周期。  相似文献   

8.
基础隔震结构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并将其引入到基础隔震结构的设计中,提出了隔震结构基于位移设计的位移指标和设计准则,建立了设计位移反应谱,给出了设计步骤和实例。结果表明,隔震结构采用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体验设计已成为设计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以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为案例,对设计心理中的体验心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给出了体验设计的定义,分析阐述了体验设计的意义,详细介绍了体验设计的内容,说明了体验设计的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介绍了电力测量仪器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并通过具体设计案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Fe^2+和CO2对番木瓜ACC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催化ACC氧化成为乙烯.通过DEAE-Sepharose和Phenyl-Sepharose柱层析后,ACC氧化酶被纯化19.5倍.在体外分析中,ACC氧化酶活性被Fe2+和CO2促进;Co2+、Ni2+和Mn2+抑制ACC氧化酶的活性,但这种抑制效应能部分地被Fe2+所拮抗.CO2对ACC氧化酶活性的促进作用与反应体系中氧的浓度有关,在21%的氧浓度下,CO2的促进作用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腐殖质对Cu2+和Pb2+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腐殖质对重金属Cu2 和Pb2 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腐殖质对Cu2 、Pb2 均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腐殖质对Pb2 的吸附能力远远大干Cu2 .腐殖质对Cu2 的吸附用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优于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而两个方程对Pb2 吸附的拟合程度都较好.用Langmuir吸附等温武推测腐殖质对Cu2 、Pb2 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3.09 mg/g和84.15 mg/g,腐殖质对Pb2 的饱和吸附量几乎是Cu2 的6.4倍.pH对吸附的影响很大,pH较高时腐殖质具有较大的吸附量.通过IR光谱分析表明,羧基和羟基与重金属离子的络合引起腐殖质对Cu2 和Pb2 的吸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具有合成H2O2和光催化性能的双功能新型复合电极.双功能复合电极是将TiO2/C光催化剂负载在具有合成H2O2性能的新型载体上形成的.当反应器工作时,复合电极中的TiO2/C光催化层表面进行着光催化反应,在载体的三相界面上进行着O2的2电子还原生成H2O2的电化学反应(O2+2H++2e→H2O2),电流效率达82%(i=15mA/cm2),为@OH自由基的生成提供了物质源,而且氧的2电子还原反应电位使其表面的TiO2获得相对于平带电位约+0.5v的阳极偏压,改善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TiO2负载量与反应速度密切相关;空气电极合成H2O2的速率受电流密度和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锂离子插层法对二硫化钼(MoS_2)进行剥离,用巯基乙胺对其片层表面进行氨基修饰得到氨基化二硫化钼(MoS_2-NH_2),然后与ε-己内酰胺单体发生原位开环聚合反应获得聚酰胺(PA)接枝的二硫化钼(PA-g-MoS_2),用FT-IR、XRD、XPS对PA-g-MoS_2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酰胺成功接枝到二硫化钼表面.再将PA-g-MoS_2与聚酰胺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出功能化二硫化钼/聚酰胺(MPA)复合材料,用TGA、DSC和DMA研究MPA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A-g-MoS_2在复合材料中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提高,力学性能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公式△H=-0.1196n/λ计算了S、H2S及CS2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并推测了三种物质燃烧反应的机理.S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计算值为2086 K,与测定值2093K接近,误差为-0.30%.H2S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计算值为2238K,测定温度2383K,误差为-6.1%.CS2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计算值为2502K,测定温度2468K,误差为0.14%.根据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推测S、H2S及CS2在氧气中燃烧反应机理.S燃烧反应机理为:(1)O2+ hv→2O·,(2)S +O·→SO+hv,(3)2SO+O2→2SO2,(4)SO2+O·→SO3 +hv.H2S燃烧反应机理为:(1)O2+ hv→2O·,(2) H2S→H2 +S,(3)H2 +O·→H2O+hv,(4)S+O·→SO+hv,(5) 2SO+ O2→2SO2,(6)SO2 +O·→SO3+ hv.CS2燃烧反应机理为:(1)O2+hv→2O·,(2) CS2→C +2S,(3)C+O·→CO+ hv,(4)CO+O·→CO+hv,(5)S+O·→SO+ hv,(6)2SO+ O2→2SO2,(7)SO2+O·→SO3+ hv.  相似文献   

16.
H2O2对生物法治理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钻井泥浆中的石油烃类污染物,利用实验室分离筛选出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株,深入研究H2O2对石油烃生物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H2O2的适宜一次加入浓度为200 mg/L;菌株生长处于停滞期和对数期时,每8hr和2hr向含油泥浆中加入H2O2为最佳;加入H2O2的钻井泥浆中,石油类污染物的的降解率从38.1%提高到83.1%.H2O2的深度氧化和供氧的双重作用对泥浆中石油烃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生姜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姜酚类化合物.在强酸性条件下姜酚类化合物脱水成姜烯酚后,与甘氨酸加成生成姜烯酚一甘氨酸复合物以增强姜酚类化合物的稳定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对姜烯酚-甘氨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姜烯酚-甘氨酸,最大特征吸收峰在230、280 nm处.吸光度比值为1.776;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姜烯酚-甘氨酸,以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在pH=2~8的范围内,姜烯酚-甘氨酸的电化学活性随着pH的降低而减弱;姜烯酚-甘氨酸对N,N-二苯基N'-苦味基肼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随计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加入量为0.125 mg时,其清除率为81.8%.研究发现,姜烯酚-甘氨酸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甘氨酸.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公式△H=-0.119 6n/λ计算了H_2在F_2内燃烧反应的理论火焰温度.当反应物温度为400 K时,其理论火焰温度为4 354 K,与实际温度3 962 K较为接近,根据火焰温度,提出了H_2在F_2内燃烧反应的机理,该机理为:(1)F_2+hv→2F·,(2)H_2+2F·→2HF+2hv,  相似文献   

19.
用溶胶一凝胶法并采用溶剂替代干燥法制备纳米Zn,用纳米Zn制取纳米固体超强酸SO4^2-/ZrO2。通过TEM,IR,X-ray和XPS对纳米固体超强酸SO4^2-/ZrO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流动指示剂法对纳米固体超强酸SO4^2-/ZrO2的酸强度进行了表征。通过松油醇的乙酰化反应描述了纳米固体超强酸SO4^2-/ZrO2。的催化性能,松油醇的转化率达到99.6%,乙酸松油酯的质量分数为81.23%。  相似文献   

20.
在亚甲基双膦酸四异丙基酯CH2[P(O)(iPrO)2]2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一种新的配合物[Zn(2,2-′bipy)3]2Cl4.H2O,并用红外光谱和X-ray单晶衍射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在反应中CH2[P(O)(iPrO)2]2并未参加配位,但却起到了催化、诱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