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一、前言鲤科鱼类以发达的咽骨和咽齿著称。关于鲤科鱼类咽骨咽齿的比较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一定意义,对于研究鲤科鱼类分类是极其重要的依据,研究肉食性鱼类胃内容物时,一般饵料易被分解,不易辨认,而咽骨咽齿不易被消化,根据咽骨咽齿的特点可以较精确的判别各种鲤科鱼类。Shepherd氏(1912)简述17种鲤科鱼类咽骨咽齿的形态与食性的关系;朱元鼎氏(1935)对我国鲤科鱼类咽骨咽齿的形态曾作过软详细的研究;Istvanvasarhelyi氏(1958)作过利用咽骨判别鲤科鱼类的报告;小林久雄、前田孟等氏(1962)对日本产的鲤科鱼类也作过比较研究,曾编有详细的检索表作为鉴别标  相似文献   

2.
鲤科鱼类的咽骨,咽齿的形态和齿式是鉴别鲤科鱼类的依据之一,对研究其系统发育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收集了我国(鱼骨)属和似(鱼骨)属的鱼类标本,将其咽骨,咽齿的形态作了详细的描述,并进行了比较研究,阐明其异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鱼类区系调查中所获的鲤科鱼类标本11属13种,对其咽骨咽齿作了详细的分析比较,可供研究鲤科鱼类分类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历年来所收集的鲃亚科鱼类标本,研究其咽骨咽齿的形态,阐明其异同,可供研究鲤科鱼类分类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历年来所收集的鲃亚科鱼类标本共3属3种,将其咽骨咽齿的形态作了详细的比较和描述,阐明其异同,可供研究鲤科鱼类分类和系统发育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广东北江(鱼句)亚科鱼类的咽骨咽齿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其咽骨的形态和咽齿结构的特点与食性相适应和与其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记述(鱼句)亚科鱼类11属20种,鲅亚科鱼类2属2种,现将对其咽骨咽齿的比较研究结果予以报导。(鱼句)亚科Gobioninae,咽骨的长宽度常有变异。体长为骨长的12.0一27.0倍,骨长为骨宽的2.5~7.0倍。前肢略长于或等于后肢。前后角圆钝或后角不明显。咽齿1~3列,内列5齿,中列2一3齿,外列1齿,各齿光滑无锯齿。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浙江(鱼旁)(鱼皮)亚科鱼类咽骨咽齿的研究结果,根据其形态特点可区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浙江(鱼旁)(鱼皮)亚科鱼类咽骨咽齿的研究结果,根据其形态特点可区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了近数年来所采集到的和参阅馆藏的大量标本,经整理后,鮈亚科鱼类计有9属22种。今对其咽骨咽齿的形态作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咽骨的形态可归纳为两种类型;根据咽齿的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收集和整理各地区的鳅鮀亚科鱼类标本,据查,关于该亚科鱼类咽骨咽齿的研究,迄今未见有报导,特作此文。材料和方法咽骨自新鲜标本摘取后,盛水加热,除净附着的肌肉和结缔组织,若咽骨取自液浸标本时,则盛于0.5~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直至把附着的组织去净为止。咽骨咽齿的形态  相似文献   

12.
文摘     
浙江鳊鲌亚科鱼类咽骨咽齿的比较研究——郏国生……,浙水院报,1987,6(1)1-12 本文以比较解剖的方法记述了浙江鳊鲌亚科9属14种和亚种鱼类咽骨咽齿的形态特征,并阐明了此类特征在本亚科分类中的地位及其与食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 北江水系鲃亚科鱼类的研究已有报导,本文就其咽骨咽齿的形态作比较研究,现分述如下:鲃亚科:咽骨长宽度变异颇大,骨长为骨宽的2.0~6.0倍,体长为骨长的10.0~23.0倍。前肢与后肢约等长或前肢略短于后肢。前角圆钝,后角不显。咽齿2~3列,左右对称,内列5齿,中列2~4齿,外列2齿,内列第1齿一般较小,各齿光滑无锯齿,咀嚼面较宽。  相似文献   

14.
<正> 本文记述鳊鱼亚科 Abramidinae 鱼类7属12种和亚种,现分述如下:鳊鲌亚科:咽骨一般狭长(鳊属、鲂属例外)。前角明显或不甚明显,后角圆钝。前肢与后肢约等长或略长或略短于后肢。骨长为骨宽的2.5~7.0倍(鳊属、鲂属为2.5~2.9倍)。体长为骨长的11.5~18.7倍。咽齿2~3列,左右数目常不对称,内列4~5齿,中列3~4齿,外列1~2齿,齿适度侧扁,齿面光滑无锯齿(似(鱼乔)具细弱的锯齿),先端钩曲,咀嚼面狭窄,微凹。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文记述了密鲴亚科鱼类4属4种,鲤卿亚科鱼类2属2种,现分述如下:I密鲴亚科:咽骨较宽,前后角明显。骨长为骨宽的2.5~4.4倍。体长为骨长的14.3~17.0倍。前肢稍长于后肢。前无齿突顶端尖;后无齿突侧扁,顶端园钝。咽齿1~3列,侧扁,先端尖不带钩,内列齿6~7枚,咀嚼面发达。咽齿1列以上者,外列齿细长而弱,容易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自1981年以后采自北江水系的鲃亚科鱼类,计有4属4种,对其咽骨咽齿的形态作补充记述。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在柴达木盆地西北缘渐新世新发现了一件保存较完整的鲤科鲃亚科鱼类化石,化石体长194 mm,出露部分长211 mm,体延长,稍侧扁,咽骨细长,呈镰状弯曲;咽齿3行,圆柱状,末端尖且稍弯曲。新材料的体型、咽骨形态及咽齿齿式与光唇鱼属、圆唇鱼属和四须鲃属3属特征相近,仅在体长与头长的比值上有一定区别。通过特征比较发现,柴达木盆地西北缘渐新世新发现的鲃亚科鱼类与光唇鱼属、圆唇鱼属和四须鲃属有一定的亲缘关系。鲃亚科化石在研究区属首次发现,且是青藏高原地区首次发现的较为完整的渐新世鲃亚科化石。根据现生鲃亚科的栖息环境推测,研究区当时应为淡水湖泊环境,海拔高度在1 250~2 500 m。  相似文献   

18.
<正> 本文记述了鳑鲏亚科Acheilognathinae鱼类3属6种,现分述如下:鳑鲏亚科:咽齿一列,齿式0·0·5/5·0·0,齿侧扁,两侧对称,咽齿背侧面光滑或具锯齿,先端钩状,咀嚼面狭长,形状各异,微凸、微凹或略平。前角向外突出,后角不明显。鳑鲏亚科各属种检索表A_1咽齿侧面无锯齿B_1前无齿突凹窝面宽约为其突宽的1/2。  相似文献   

19.
鲤科鱼类系统进化过程中SINEs的插入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散在核重复序列(SINEs)是真核生物基因组内的移动元件,已被广泛应用于系统发育研究。文中报道了用SINE的插入事件和细胞色素b基因来研究鲤科鱼类的进化.结果显示:细胞色素b基因和SINEs插入事件在大的鲤科鱼类分类上都支持形态学的分类结果,将整个鲤科鱼类分为雅罗鱼系和鲃系;两种分子标记所获结果的不同之处在于野鲮亚科的进化地位.SINEs插入事件的分析结果显示该亚科的进化地位比较原始,而细胞色素b序列的结果则显示其相对较晚的进化起源.尽管在该研究中分析的物种较少,但为SINEs在鲤科鱼类插入事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宽鳍的外部形态及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生殖和神经 6个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和详细的描述 .发现鳔、肠、肾、生殖腺表现出较原始的特征 ,而形状特异的咽突和清晰可见的间脑 ,在鲤科鱼类中较少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