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高密东北乡给予了莫言童年更多的是饥饿和孤独,但是也给予了莫言一笔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是故乡给予的饥饿与孤独使他走向了文学,走向了市场,走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2.
小说《饥饿艺术家》写了艺术家从受欢迎到被人遗忘的过程,铁笼是饥饿艺术家的生活的空间,他拒绝与外在的世界交流,孤独地进行着饥饿表演。他的艺术得不到人们的认同,一直处于生存的被遗忘状态。艺术家坚持自己的选择,他的这一选择充满了荒诞性,同时也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3.
"平淡而近自然"1955年的大年初二(1月25日),纽约曼哈顿区八十街一座普通的公寓内,六十岁的胡适在这个全球最富庶的城市读着一本关于饥饿的故事。这已经是第二遍在看了,他看得非常仔细,不时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4.
针对雌性剑尾鱼对雄性剑尾鱼尾剑长度与营养状况偏好的问题,设计了本试验,配偶选择试验采用析因设计法,考虑尾剑长度(长尾剑和短尾剑)和营养状况(饥饿14 d和正常饲喂)两个因素时雌鱼的配偶选择标准,采用行为选择箱记录试验鱼的偏好时间和交流行为等.研究结果显示:雌性剑尾鱼在面对营养状况一致的雄性时,会倾向于选择长尾剑雄性;而面对尾剑长度一致的雄性时,则倾向于选择饥饿处理的雄性;当面对长尾饥饿雄性与短尾正常雄性时,会倾向于选择长尾饥饿雄性作为配偶;但对短尾饥饿雄性和长尾正常雄性无明显偏好.饥饿增加了雄鱼与雌鱼的交流时间与交流次数,降低了雄鱼的运动速度以及胸鳍、尾鳍的摆动频率.雌性剑尾鱼偏好于长尾剑、饥饿处理的个体作为配偶.饥饿并没有增加雄鱼的活动性.雌鱼对饥饿雄鱼的偏好可能与饥饿使其表现出更强烈的交配偏好有关.  相似文献   

5.
理想与现实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遇到一位手里拿着一篓活鱼和一根鱼竿的长者。长者分别恩赐于他俩,其中一人要了一篓活鱼,另一人要了一根鱼竿,然后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在原地架锅煮鱼,狼吞虎咽美美地吃了一顿。但第二天、第三天……他又开始忍受饥饿,不久他便饿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查营养水平对鱼类觅食和隐匿行为的影响。【方法】将 80 尾体质量为( 3.83±0.03 ) g 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幼鱼在( 25±1 ) ℃ 条件下驯化 14d 后分为不同营养水平的 4 组,即摄食后 2h 组(消化状态)、禁食2d 组(空腹状态)、 14d 短期饥饿组及 56d 长期饥饿组。随后记录分析各处理组实验鱼在觅食环境和隐蔽环境之间的选择行为。【结果】摄食后 2h 组的实验鱼的觅食潜伏期明显大于其他处理组,而 56d 长期饥饿组在隐蔽场所的停留时间有所缩短。不同处理组的实验鱼在选择区的游泳行为没有明显差异;56d 长期饥饿组在食物区的停留时间和移动距离均大于其他处理组,并在 p <0.05 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摄食后 2h 组、禁食 2d 组和 14d 短期饥饿组在选择区停留时间和移动距离均大于食物区,并在 p <0.05 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 56d 长期饥饿组在食物区停留时间较其他处理组更长且在p <0.05 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食物区与选择区的移动距离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长时间的饥饿会影响中华倒刺鲃在觅食行为和隐匿行为之间的权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查营养水平对鱼类觅食和隐匿行为的影响。【方法】将80尾体质量为(3.83±0.03)g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在(25±1)℃条件下驯化14d后分为不同营养水平的4组,即摄食后2h组(消化状态)、禁食2d组(空腹状态)、14d短期饥饿组及56d长期饥饿组。随后记录分析各处理组实验鱼在觅食环境和隐蔽环境之间的选择行为。【结果】摄食后2h组的实验鱼的觅食潜伏期明显大于其他处理组,而56d长期饥饿组在隐蔽场所的停留时间有所缩短。不同处理组的实验鱼在选择区的游泳行为没有明显差异;56d长期饥饿组在食物区的停留时间和移动距离均大于其他处理组,并在p0.05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摄食后2h组、禁食2d组和14d短期饥饿组在选择区停留时间和移动距离均大于食物区,并在p0.05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56d长期饥饿组在食物区停留时间较其他处理组更长且在p0.05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食物区与选择区的移动距离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长时间的饥饿会影响中华倒刺鲃在觅食行为和隐匿行为之间的权衡。  相似文献   

8.
将饥饿0、6、12、24h的赤拟谷盗幼虫分别感受全麦粉气味0、6、12、24h后,再观察其对3种气味源(全麦粉、碎麦、全麦)的趋向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饥饿状态下的赤拟谷盗幼虫感受全麦粉气味不同时间后对全麦粉、碎麦、全麦3种气味源趋向行为有显著差异.饥饿0h的赤拟谷盗幼虫对3种气味源的选择系数均随感受全麦粉气味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饥饿6h的赤拟谷盗幼虫感受全麦粉气味12h后对全麦粉气味源的选择系数最高达到78.3%;饥饿12h的赤拟谷盗幼虫感受全麦粉气味不同时间后对全麦粉的选择系数差异不显著;饥饿24h的赤拟谷盗幼虫感受全麦粉气味24h后对全麦粉气味源的选择系数最高达到70.0%.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害虫对储粮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有效实施行为调控防治储粮害虫提供了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柔石作为一名无产阶级战士同时又作为一名作家,在他的革命实践活动与艺术创作中都有杰出的表现。他的艺术实践与左翼文学的主流看似是一种错位,其实正是他这种独具个性色彩的艺术选择,为左翼文学寻找到了另一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郑板桥嗜兰竹,画到老死。其画秀逸有致。工整清新,冠绝一时。读郑板桥的题画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一针见血,道出个中三昧。他的自述绝句,正是他下苦功,刻意求工,终于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写照。郑板桥深受传统艺术的薰陶,他学过郑所南、陈古白,甚至拜倒徐渭  相似文献   

11.
去年冬天,号称世界首富的美国爆发了一场关于国内饥饿问题的争论。白宫顾问米斯在谈及此事时认为,那些到施食处用餐的人是因为这比花钱买食品“更方便些”,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针锋相对,他在花了六天时间走访许多济贫食品发放处后宣布: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饥饿的现象在美国普遍存在,日益增多。指责米斯把饥民们说成好沾便宜的人。  相似文献   

12.
旅英女作家虹影,通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展示了作品中”六六”的”食饥饿””性饥饿”和”爱饥饿”,并以其独特的言说姿态展示了在饥饿困顿中永不被摧毁的灵魂,展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  相似文献   

13.
饥饿对日本沼虾代谢及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条件下,对日本沼虾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研究饥饿对日本沼虾代谢及免疫水平的影响,探讨日本沼虾对饥饿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日本沼虾代谢率在饥饿处理的2~4 d和8~10 d分别出现2个相对的代谢稳定区,即饥饿适应代谢区和饥饿存活代谢区,SOD比活力在饥饿处理期间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正1.1930年12月2日,在香港的一个小富之家,一名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卢永根。幼年,他衣食无忧。上小学六年级时,因为香港被日军占领,他被父亲送回广东的乡下老家避难。2.老家同样受到日军侵略,卢永根常常东躲西藏。那段时间,他逐步加深了对农村的了解。两年后,他返回香港读书,没有选择英文学校,而是入读一所进步中文学校。  相似文献   

15.
Cr6+对莼菜叶的急性毒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航向电子显微镜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研究了六价铬(Cr^6+)对莼菜叶的急性毒害。结果表明:Cr^6+对细胞的直接作用可能是通过破坏细胞的合成机构而导致细胞的“饥饿”伤害;液泡在植物细胞对Cr^6+的毒害反应中海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对溶液中的各种离子仍具有选择吸收作用,并且大量富集Cr^6+。同时正是这种富集作用,使莼菜可能成水体中快速清除Cr^6+的理想植物。  相似文献   

16.
苏轼得到了当时及后世众多知识分子的喜爱,不仅仅在于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贡献,更在于他以超然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荣辱得失和以其独特的文化人格影响后继文人人生模式的选择与文化性格的勾划。作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中的一员,其人格中独立性与依附性的矛盾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造成了他文化人格的悲剧二重性。而他文化人格的悲剧二重性正是其超然心态最根本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饥饿胁迫对卵形鲳鲹幼鱼消化器官组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75 尾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分别饥饿0、3、6 、9和12 d,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观察和研究了饥饿胁迫对卵形鲳鲹幼鱼食道、胃、幽门盲囊、肠和肝胰脏等消化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了解其在饥饿状态下的形态和组织学结构变化及耐受饥饿的能力。3 d以内的短时间饥饿对消化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不明显,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消化器官开始出现损伤,饥饿6~9 d对消化器官的损伤程度较轻,饥饿12 d消化器官损伤严重,出现消化道管腔变窄、变薄,黏膜上皮细胞界限变得模糊,上皮逐渐脱落、断裂,分泌细胞变小等。食道组织结构受饥饿胁迫的损伤程度较其他消化器官轻,胃、幽门盲囊和肠道的组织结构受饥饿的影响相似,肝胰脏受饥饿的影响最严重。结果表明,饥饿胁迫使卵形鲳鲹幼鱼的消化器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不同的饥饿胁迫时间对不同消化器官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选择翻译《浮生六记》正是与之有精神上的契合和情感上的共鸣。沈复夫妇舒展个性、追求个性自由的生活态度,与他当时所倾心提倡的闲适生活的品味正相契合,甚至沈复的写作态度和写作风格,也与他提倡的抒发"性灵"和"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文字风格颇相类似,体现了他强调译者所选择的译作要与译者自身的个性气质相一致理论。  相似文献   

19.
李娟 《科技信息》2009,(23):I0207-I0207,I0234
村上春树是最有影响力的日本现代作家之一,近二十多年来他的作品不仅风靡整个日本,在全世界也是掀起了一阵读村上的热潮。代表作《挪威的森林》中流露的那种淡淡的哀愁、孤独与无奈,正是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都市青年人心境的写照,不仅呈现了都市青年人孤独的内面生活.而且暗示了一种对待孤独与无奈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模式。他呼吁我们回到人类的原点,去寻找自我生存的真谛。孤独也不再是那么可怕的东西,而是在特定场合下可以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张志公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他读书时十分注意“根据地”的建设,特别重视在扎扎实实读懂十几本书、几十篇好文章上下工夫。对这些重要的书和文章,他不是作一般的浏览,而是像煮东西一样,把它们读得烂熟于心,透彻了解。为达到这样的目的,他采用了“读——想——读”三步循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