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崛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所谓“崛起”本身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它既包括一国自身历史与现实的纵向比较,也包括同时期与他国的横向比较,一国崛起有程度和性质之分,中国和平崛起不会走向霸权,崛起的性质是渐进的、和平的。和平崛起的内涵就是在和平的前提下通过竞争实现崛起,中国和平崛起在外交方面应有以“和”为中心理念;以竞争多赢、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大国关系、睦邻友好、经济外交和合作宽容、着眼长远为战略要义等内涵。  相似文献   

2.
谈到中国的直销行业,绝对不能错过天津的天狮集团;谈到中国的直销企业,更不能不谈到内资直销企业的翘楚——天狮集团。天狮的崛起,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但人才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应该居功至伟。然而,天狮似乎也不能避免“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1995年成立至今的11年间,一大批优秀的直销人受天狮吸引而加盟,继而在天狮中成长,最后却基于各种因素离开天狮……  相似文献   

3.
国家统计局2009年1月14日公布了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最终核实数据。根据此次数据核实,2007年中国GDP超德国3400多亿人民币,排在美国、日本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于此,国人自感欣慰,但也对部分国际媒体的担忧表示不能理解。其间的困惑或许在于中国特殊的“二元难题”:尽管总量GDP位列第三,但人均GDP却排在世界第一百位左右。到底以何种指标看待迅速崛起中的中国,不仅对外国人,对于我们中国人自己来说也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世界局势正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发展战略由此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走和平崛起道路”思想的提出,是我们对自己和外部清醒审视的结果,是对人类历史智慧的提炼,是基于中国人民当前实践和当今时代特征的深刻思考,是基于对和平与发展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对当今世界脉搏的准确把握。和平崛起作为自身的角色定位,也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历史性重大承诺。“中国走和平崛起道路”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必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超越与对话     
周安平 《世界博览》2009,(23):82-83
崛起的中国如果不能走好下一步,将只能成为一个跛足的巨人。下一步是如何发展巧实力,用东方的价值和文化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6.
陆璐 《科技信息》2008,(4):236-237
中国迅速崛起对全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其黑色发展之路在给全球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的同时也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应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为谋求中国经济的绿色崛起而建立一个有限度、讲信用、负责任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平崛起"与"重要战略机遇期"概念密切相关,分析21世纪初期世界基本格局和基本潮流,发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具备基本战略机遇,但是也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巨大挑战。讨论了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中国是不是和平崛起、判断标准是什么、面临哪些挑战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问题始终是我国发展难以绕过的槛,的确,如果缺少了农业的崛起,算不上真正的经济崛起;没有广大农民的富裕也难称的上是真正的富裕。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时代之于中国的意义,就在于它与中国的崛起同步发生、相伴而行。中国要崛起,而且要和平崛起,不可能离开国际环境的允许。如果说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条件已经出现了,那么,这个历史条件应当是、也只能是全球化的现代资本主义时代,亦即全球化时代。  相似文献   

10.
辛海京 《世界博览》2011,(18):87-87
大国的崛起与兴衰映射在越南的背影上,至今不能消弭。在这些国家中,中国影响最深,法国次之,美国的影响在逐渐加大。而越南经济刚刚起步,文化难以自主自立。越南与中国广西接壤,当地的许多传统习俗都源自中国,中华文化的痕迹随处可见。我们北京城建国际公司2007年至2009年曾经在河内承建公寓,紧张的工作之余,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世界和平崛起是中国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选择。这种和平崛起必须以理性的爱国精神作为依托和保证。在21世纪,爱国主义应有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着自己,也影响着世界。对于崛起中的这个东方大国,世界上有各种议论,美国更是怀着一种极为复杂的心情关注着。7月15日,美国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的首份年度报告提出:中国正在崛起为全球性经济和军事大国,与中国的关系是美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就会对美国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安全问题……正因为此,关于华盛顿的对华政策到底是该“接触”还是必须进行“遏制”的争论始终就没停止过。进入新世纪,对中国能否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美国学者中不乏疑问者。因此,在美国,对中国的崛起持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每个国家最为关注的事情,因为它关乎一个国家的未来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崛起。当下的中国,在用人制度上,并没有做到完善相关的规定,公平、公正、公开、合理的用人机制只有在那些“条条框框”里面才能看见。在社会上存在着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于实践、所学专业与经济不能有效接轨以及对中职学生存在偏见等等现象,种种原因使得中职生一直存在着自卑心理,导致中职生不想学习,教师也放松管理,最后教学效果得不到体现,学生学习一塌糊涂。该文通过对提升《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教学效果的方法展开论述,旨在提高中职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系列记录片《大国崛起》热播,好评如潮,许多专家学者也说中国人应该有作为一个大国国民的意识。在向大国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媒  相似文献   

15.
南恺 《世界博览》2009,(10):77-79
在过去几年中,人们最感兴趣的命题是,中国的崛起以及这种崛起将怎样改变世界。但没人能够给予“崛起”一个清晰定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需要软国力的强有力支撑。高校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顺应“和平崛起”时代对高校传承民族精神的迫切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强大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7.
东亚的逻辑     
冷战结束后的10年,东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崛起、东亚经济合作的展开、东亚地区意识的萌发和增强等等,使得东亚从一个地理概念逐渐演变为一个经济、政治(暂且还不包含安全)的有机体。虽然这个有机体还处在其成长的初期,但已经呈现出自身发展的逻辑。过去10年东亚最令人瞩目的发展是中国的崛起,而一些东亚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东亚国家很有市场,但由于中国致力于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由于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负责任的表现,以及中国在地区经济合…  相似文献   

18.
古代近代之交的杰出政治家陶澍——论陶澍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澍是清朝后期中国经世学派在政治领域的杰出代表,而且,他和林则徐、魏源,是经世派转变为洋务派的关键人物,他的思想与政治实践开了中国近代洋务派经济改革的先河,并为洋务运动作了人才准备。陶澍还是湖南近代人才群体崛起的先导者。  相似文献   

19.
“认识并理解中国问题的复杂性,并总是寻求超越。” 这是不少中国问题的研究者、媒体精英颇为认同的一句话。过去三十年来,中国再次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5000年的文明正和世界进行着前所未有的交流和融合,每一个身处时代的人都能感受到思维的巨大激荡。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的崛起是在西方普世价值的包围下的崛起,并且是在现代化背景下的现在性崛起。因此,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争论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而关于"亲亲互隐"的争论无疑是最关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论语·子路十三》与《欧绪弗洛篇》的争论。本文拟关于这两个文本的比较争论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