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改良重金属污染土修复工程中常用的水泥固化/稳定法技术。【方法】以“氨碱法”制碱工艺的碱渣作为添加剂,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水泥固化含铅重金属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毒性浸出特性。【结果】固化土强度随养护龄期的增大逐渐提高,随铅离子含量的增大逐渐减小;与单一水泥固化含铅重金属污染土相比,碱渣的掺入使水泥固化土早期强度提高10%~25%,长期强度降低20%~30%,固化土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得到提高,不同浸出方法中浸出液铅离子浓度随碱渣掺入量的增大逐渐降低。【结论】碱渣的掺入提高了固化剂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与等量单一水泥相比,其浸出液中铅离子浓度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石灰改良黄土路基的CBR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银武大通道罗定高速公路定西段黄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含水量、石灰剂量、浸水时间和击实次数对黄土与石灰土的CBR值影响.结果表明:黄土的CBR值对含水量变化比较敏感,掺拌生石灰后,石灰土的CBR对水的敏感性逐渐减小,其水稳性也优于黄土;在不考虑石灰土强度随龄期增长的条件下,最佳石灰剂量范围在1%~3%之间,石灰土被充分压实后再浸水4 d的CBR值可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盐渍土这一特殊土,目前作为路基填土在西北地区的应用十分常见,其工程力学特性广受关注,且随环境变化对路基工程影响明显。通过室内三轴试验,分析了路基盐渍土在不同围压下加载速率、含盐量、含水率的改变对其抗剪强度参数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机理,并以此建立了盐渍土应力-应变软化本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土体软化模型能较好反映盐渍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变化规律。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黏聚力先增大,后有减小趋势,内摩擦角先减小后有缓慢增大趋势,二者类似横坐标方向镜像对称。当含盐质量分数从2.54%增加到16.54%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变化一致,均为先减小后增大,临界含盐质量分数在10%左右。当含水率增加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有明显减小趋势,当下降到一定值后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4.
通过胶砂试验分析了低热硅酸盐水泥(HBC)与中热硅酸盐水泥在不同龄期强度的区别,掺入不同掺量的磷渣,分析磷渣掺量对HBC早期和后期强度的影响在磷渣中掺入不同含量的P2O5,分析了P2O5对常温和增温情况下HBC凝结时间的影响,以及不同含量的P2O5对HBC胶砂强度影响研究发现: HBC早期强度略低于中热硅酸盐水泥,当龄期达到28 d后其强度得到充分发挥;HBC早期强度随着磷渣掺量增加而大幅度减小,但龄期达到90 d后磷渣掺量对强度的影响减小磷矿渣粉细度对HBC强度的影响较小;HBC初凝时间在常温下基本不受P2O5含量影响,当P2O5含量小于3%时,常温终凝和增温初凝、终凝时间均随P2O5含量增加而增大当P2O5含量大于3.5%时,P2O5含量的增加对HBC凝结时间的影响较小,P2O5含量增加同样会减小HBC早期强度  相似文献   

5.
一、工程概况G312公路固始城关至潢川七里岗改善工程是河南省交通厅和河南省信阳市的重点工程。路线起自固始城关,向西经固始城关镇、阳关、胡族、桃林、黄寺岗、伞陂,止于潢川七里岗京九铁路立交,全长60.40km,分为4个合同段。该路段按平原微丘区一般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15-21m,其中行车宽12-15m,两侧路肩各1.5m,路面结构采用沥青路面,设计轴载标准为BZZ-100。新建路段路面结构层为20cm6%水泥灰土稳定砂下基层 18cm7%水泥灰土稳定砂上基层 0.5cm沥青下封层 4cm中粒式沥青砼 3cm细粒式沥青砼。改线段增设60cm砂垫层 15cm12%白灰土封层。二、混合料组成设计为充分利用地材,节省工程投资,且根据现行规范要求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宜采用力学性能优、板体性好、水稳性和抗冻性好的水泥灰土稳定砂半刚性基层。20cm6%水泥灰土稳定砂下基层配合比为水泥:白灰:土:砂=6:4:26:64,7天浸水抗压设计强度大于2.0Mpa;18cm上基层水泥灰土稳定砂配合比为水泥:白灰:土:砂=7:4:26:63;7天浸水抗压设计强度大于2.2Mpa。同时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受原材料影响较大,对于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进行了无水泥状态下粉煤灰与生石灰加固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相同比例的干土、水,再和不同比例的生石灰与粉煤灰掺合,人工拌和均匀后,装入模具,震动,养护,最后测定了不同龄期的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研究表明当同龄期时,试块的抗压强度会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生石灰的掺量的减少而变小。当相同粉煤灰和生石灰掺量,试块的抗压强度随着龄期增加有较大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水泥稳定材料中水泥剂量检测的准确性,消除水泥剂量中EDTA滴定法各因素的影响。【方法】分析龄期、剂量及关键试验步骤等因素的影响。【结果】随着龄期的增加,EDTA滴定量呈下降趋势,EDTA消耗量和水泥剂量在较低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水泥剂量较高时,随着水泥剂量的增加,EDTA消耗量增长速率减缓。【结论】进行水泥剂量的试验检测应尽快完成,同时应制取相应龄期的水泥剂量曲线,线性曲线适用于低剂量的水泥剂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制备不同纳米二氧化硅掺量的复合改性沥青来研究纳米二氧化硅对聚乙烯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劲度模量试验、间接拉伸强度试验来分析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当纳米二氧化硅掺量从1%增加到4%时,混合料的疲劳寿命、劲度模量和间接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纳米二氧化硅掺量为3%时,混合料在20℃和30℃时的疲劳性能均最优;当纳米二氧化硅掺量为2%时,劲度模量和间接拉伸强度最优,且短期老化后的间接拉伸强度降幅最小。【结论】综合考虑各项性能指标,纳米二氧化硅的最佳掺量为2%~3%,此时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疲劳和力学性能可提高40%以上。  相似文献   

9.
分析CFG桩体施工的影响为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桩间土在桩体施工完成后,随着龄期的增长,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最终强度明显提高;桩间土的含水量在施工后有显著下降,幅度可达10%到50%,这说明刚施工完的桩体起到了很好的排水作用;粉煤灰明显提高了桩体的前期强度,每100kg混凝土中掺入3kg粉煤灰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沥青路面材料阻尼特性问题,本文基于动力学基本理论,阐述了沥青路面阻尼机理,从材料组成角度和时间角度出发,分别讨论了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成分、龄期、含水量对沥青路面阻尼特性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随着集料的刚性成分增加,阻尼特性越来越明显,随着集料粒径的增加,阻尼值逐渐减小;材料的阻尼特性会随着龄期的增长而逐渐减小;材料的阻尼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在前期逐渐增大,且增大速度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1.
水泥红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不同水泥掺入比.不同龄期的水泥红土的无侧限抗压试验.分析了水泥红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模量随水泥掺入比及龄期的变化规律;并对水泥红土会应力应变曲线的特性进行了总结.根据所得的结论对水泥红土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口市南渡江流域河塘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基于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分析了海口市南渡江流域典型河塘底泥0-30cm层Cu、Zn、Pb、Cd、Cr、Ni、As、Hg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污染状况、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原因.结果发现:1)该河塘底泥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Cd和Cu,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3mg·kg^-1和78.60mg·kg^-1,超标幅度分别为41.51%和36.71%.2)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该河塘底泥存重金属污染是以“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为主,轻微及以下等级的污染区域占总面积的74.20%,“中度污染”区域占总面积的25.80%;底泥重金属污染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上游6种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大于下游;上游底泥Pb、As含量均值高于下游,而Cr、Ni、Cu、Zn、Cd、Hg含量低于下游,下游污染等级、污染面积较上游大.3)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d和Hg元素具有一定潜在生态风险,河塘底泥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4)河塘周边土壤及成土母质重金属背景值高、河塘附近采石场的弃土石场重金属含量高,是该河塘底泥重金属超标的主要原因;应该根据底泥的污染等级来决定其农业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氯氧镁水泥煤矸石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一系列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氯氧镁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与摩尔比为n_(MgO)∶n_(MgCl_2)呈上凸曲线关系,在n_(MgO)∶n_(MgCl_2)=6∶1时试样的强度达到峰值;随煤矸石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强度不断降低,且前7天混凝土强度增长速度下降,7天后不同煤矸石掺量的混凝土强度增长速度相差不大;氯氧镁水泥混凝土的最优摩尔比为n_(MgO)∶n_(MgCl_2)=6∶1;煤矸石替代碎石作骨料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煤矸石掺量对氯氧镁水泥煤矸石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的利用光谱指数特征对城市V-I-S地表覆被格局特征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研究区基本组分地表覆被类型特征后,通过创建改进型归一化差值不透水表面指数(MNDISI),并结合改进型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以及不同地表覆被类型在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的平均反射率值等六组参数作为主要特征,基于Landsat TM影像,在面向对象的最邻近分类器中进行城市V-I-S基本组分地表覆被类型信息的提取与分类,精度评价得出生产者精度、用户精度、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92.5%、88.4%、87.5%和0.85以上.结果证明该方法实现了大范围区域城市V-I-S基本组分地表覆被类型信息和格局特征的自动准确提取.  相似文献   

15.
采用传统工艺制备了无铅压电陶瓷(Na0.5K0.45Li0.05)SbxNb1-xO3,研究了Sb掺杂对其压电、铁电、介电等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居里点(Tc)、正交一四方相变温度(TT-O)均随Sb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掺杂7mol%Sb时,样品的居里点从454℃降至345℃,no从100℃降至室温以下.Sb5+的引入限制了晶粒的生长,但提高了样品的致密度,从而提高了样品的压电、铁电性能.组分为(Na0.5K0.45Li0.05)Sb0.05Nb0.95O3的样品具有较为优异的性能:d33=241pC/N,Qm=50,kp=38.3%,d31=-83pC/N,g31=-0.08Vm/N,Pr=17μC/cm2,同时,该组分样品表现最“软”,具有相对最高的弹性柔顺常数SE11=14.2.  相似文献   

16.
以天然抗盐碱植物虎尾草为材料,用中性盐NaCl、Na2SO4和碱性盐NaHCO3、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模拟出12种盐碱强度各不相同的天然盐碱生态条件,并以此对虎尾草幼苗进行胁迫处理.通过测定丙二醛的含量以及植物的干鲜重,来分析盐碱胁迫对虎尾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盐胁迫组的含水量先上升而后下降,而碱胁迫组的含水量则一直下降,说明低浓度的盐胁迫对虎尾草的生长反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碱胁迫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盐胁迫.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大,盐胁迫和碱胁迫均造成虎尾草MDA含量逐渐升高.其中在盐胁迫状况下,MDA含量增张幅度不大且平缓,而碱胁迫下特别是当碱胁迫强度达到160mmol·L^-1以上时,MDA含量由相对平缓转而急剧上升,且明显超过盐胁迫.实验结果证明:盐胁迫和碱胁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胁迫,碱胁迫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盐胁迫.在本实验条件下.以上可以说明虎尾草具有较高的抗盐碱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一类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运用特征函数法和比较系数法,得到了方程特解的显式表达.当方程非齐次项μ^kPm(k)中多项式Pm(k)=A(A为非零常数)时,可采用特征函数法得到方程的一个公式化特解;当Pm(k)=dmk^m+dm-1k^m-1+…+d0(d0≠0)时,可采用比较系数法来得到方程的一个特解.该方法简单易行,特解形式直观,避免了以前方法计算量过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聚乙烯降解产物对小麦生长中期土壤养分、水分和pH值的影响,为以聚乙烯为原料的可降解地膜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 000、3 000、2 000的聚乙烯粉末模拟聚乙烯降解产物,以0、7、35、70、140、350、700、1 050和1 400 g/m2土壤用量模拟聚乙烯残留量.盆栽试验,随机区组设计,6次重复.结果:各聚乙烯降解产物能提高土壤速效钾和水分含量;LLDPE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增加碱解氮含量,其余降解产物具有相反作用;除相对分子质量为5 000的聚乙烯外,其余降解产物能提高有效磷含量.各聚乙烯残留量使土壤pH值明显降低,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水分含量多有增加作用;低残留量对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有增加作用,高残留量对碱解氮和速效钾有降低作用.结论:不同聚乙烯降解产物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水分含量多有增加作用,对碱解氮含量多有降低作用.增加聚乙烯残留量可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水分含量,高残留量降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19.
选择闽南安溪云中山山区由天然林转换的竹林及其前身丝栗栲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碳氮含量及物理性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丝栗栲天然林和竹林林下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迅速下降;与丝栗栲林下土壤相比,竹林林下土壤表层(0-20 cm)容重、最大持水量和有机碳含量分别高0.18g·cm-3、低12.08%和低11.80 g· kg-1,这可能是森林转换的结果,但竹林林下土壤60-10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和40-60 cm土层全N含量均显著高于丝栗栲林下相应土层,与表层的对比结果相反,天然林转换成竹林后,有机碳含量和全N降低了45.23%和10.0%.  相似文献   

20.
以天然盐生植物碱地肤为材料,利用人工生态模拟方法对其施加0~400mmol·L^-1的盐胁迫(摩尔比1:1的NaCl和Na2SO4)和碱胁迫(摩尔比1:1的NaHCO3和Na2CO3).通过测定其相对生长率(RGR)等生理响应指标分析其抗盐、抗碱能力及特点,以期明确其生态定位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碱地肤不仅具有强抗盐性也具有强抗碱性,在高达400mmol·L^-1的盐胁迫或400mmol·L^-1的碱胁迫下仍能存活并维持一定的生长.低浓度的盐胁迫(80mmol·L^-1)对其生长非但不抑制反而具有刺激作用.从RGR等胁变指标来看,在相同盐浓度下,碱胁迫对碱地肤的胁迫强度大于盐胁迫,碱地肤对碱胁迫所做出的胁变反应均大于对盐胁迫的反应.以此可推断,碱胁迫甚于盐胁迫,碱地肤的抗盐性大于抗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