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探讨了福尔马林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条件下对中华弊敢单胞菌细胞的灭活时间,介绍了中华鳖嗜敢单包菌灭活菌苗的物的制备过程,并报告了菌苗的安全性、免疫效力和现场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卵黄特异性抗体在防治中华鳖气单胞菌病中的应用 .产蛋鸡经嗜水气单胞菌免疫后 ,产生了高效价的卵黄抗体 ;冻干过程中抗体活性基本没有损失 ;体外抑菌试验表明 ,该特异性抗体具有较强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效果 ;鳖场被动免疫防治试验证明 ,该抗嗜水气单胞菌卵黄抗体对中华鳖气单胞菌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3菌株为代表菌株对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对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的培养特性比较发现:本菌在鲜血琼脂和TSA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TSB液体培养基和BHI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较好;测定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在TSB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表明:培养16~20h活菌数达到最高峰,24h后活菌数大幅下降,这一生长规律为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的大规模培养奠定了基础;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在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和TSB液体培基中4℃保存的存活曲线表明:本菌在以上介质中前期不易死亡,后期死亡较快。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法解决了该菌即时计数的问题,为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的动物实验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测定了该菌对中华幼鳖和银鲫的致病性,其LD50分别为8.40×10^8CFU和8.63×10^8CFU.  相似文献   

4.
环境因子对温室养殖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艳  孙霞 《科技信息》2011,(10):128-128
温室养殖中华鳖容易导致疾病的产生,嗜水气单胞菌病是造成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主要环境因子温度、pH、溶解氧(DO)、氨氮、亚硝酸氮和生物因子等对温室养殖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病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水体条件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对中华鳖养殖业的危害巨大.为预防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提高中华鳖免疫抵抗力,研究开发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利用PCR手段克隆获得嗜水气单胞菌DnaK和DnaJ两个基因,并将两基因重组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上,转化至大肠杆菌表达菌株,纯化获得了重组蛋白rDnaKAh和rDnaJAh.将两个重组蛋白分别与弗氏佐剂充分混合制备成疫苗,腹腔注射中华鳖幼鳖,加强免疫一次后,用已分离获得的致病菌株感染中华鳖幼鳖,实验结果表明rDnaK具有81.8%的免疫保护效应,而rDnaJ仅具有31.8%的免疫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通过免疫防治途径控制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多种中华鳖疾病,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缓释微球疫苗,通过灌胃方式免疫中华鳖(体质量150~200 g),每只灌胃0.05 g或0.1g,微球含灭活菌约为6.75×1010/g.免疫应答反应结果显示,缓释微球疫苗体外释放可持续近40 d,血清抗体效价、白细胞吞噬率、白细胞吞噬指数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最高分别可达512,71.25%,1.51和77.25%.结果表明: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微球缓释疫苗可以达到注射灭活菌液疫苗的水平,且持续性略优于注射免疫.通过灌胃方式(0.1 g/只)、注射方式分别对中华鳖进行免疫,研究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注射免疫组和微球疫苗免疫组的免疫保护率均为85%.免疫应答实验和攻毒实验结果分别证明了中华鳖口服缓释微球疫苗免疫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细菌的16S rDNA 3'端和23S rDNA 5'端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扩增了一株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红板病"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16S-23S rDNA间区,克隆到pGEM-T载体上,测序.用BLAST和DNAstar软件对16S-23S rDNA间区序列以及其内tRNA基因与已发表的嗜水气单胞菌和近缘种的IGSG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设计出对嗜水气单胞菌特异的PCR引物,建立了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PCR方法,进行了特异性、灵敏性检测,并用此方法检测了不同的水样.  相似文献   

8.
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由嗜水气单胞菌所引起中华鳖的各种疾病、病理症状、致病原因和机理,以及疾病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选择对巴西彩龟毒力最强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株(98037),扩大培养制成灭活福尔马林菌苗,分别对巴西彩龟进行注射和浸泡实验.经过对吞噬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测和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受免疫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保护力达到81%以上,其中浸泡组各项指标略低于注射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发现、人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动物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诊断要点及防控等方面对我国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建立福尔马林疼痛模型,研究不同产地或不同生产批次福尔马林试剂对大鼠炎性痛诱导的效果,并以Dubuisson评分方法进行记录比较.结果表明,国产组第二时相疼痛时间明显短于进口组,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生产批次的福尔马林试剂对大鼠的炎性痛诱导效果无显著差异.建议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进口封装的福尔马林制作疼痛模型,同一产家的福尔马林试剂在12个月内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以往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研究发现乙酰水杨酸可引起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膜产生明显的超极化反应,即能产生外周神经镇痛作用。本实验旨在利用大鼠福尔马林致痛模型,通过观察大鼠的痛行为反应,建立乙酰水杨酸镇痛模型,以探索乙酰水杨酸可能的中枢及外周镇痛机制。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福尔马林致痛组和乙酰水杨酸镇痛组。结果发现,福尔马林致痛组大鼠的缩腿次数和舔爪时间都明显长于生理盐水组,给予乙酰水杨酸后,缩腿次数和舔爪时间均明显减少。故认为乙酰水杨酸可明显减轻福尔马林所致的痛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13.
福尔马林处理对石斑拟合片盘虫和斜带石斑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 0 0年 4月研究了斜带石斑 Epinepheluscoioides寄生拟合片盘虫Pseudorhabdosynochusepinepheli的防治方法。海水福尔马林对拟合盘虫的作用表现为 :2 5min处理的半致死浓度为 2 5 0× 10 - 6 ,5 0min处理的半致死浓度为 5 0× 10 - 6 。淡水福尔马林的效果为 :3min的半致死浓度为 83× 10 - 6 ,纯淡水处理的半致死时间为 2 1min。海水福尔马林对斜带石斑的毒性表现为 :30min和 4 5min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94 0× 10 - 6 和 6 4 5× 10 - 6 。淡水福尔马林对斜带石斑的毒性表现为 :5min和 10min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130 0× 10 - 6 和 5 0 0× 10 - 6 。福尔马林处理海水中的斜带石斑半致死浓度介于 6 0 0× 10 - 6 ~ 10 0 0× 10 - 6 ,淡水处理对斜带石斑半致死浓度介于 95× 10 - 6 ~ 115×10 - 6 。淡水中斜带石斑的半麻醉和半致死时间分别为 95min和 115min。以上结果表明 :海水和淡水福尔马林对石斑拟合片盘虫的致死浓度 ,处于斜带石斑的安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4.
几种药物对波部东风螺早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检验了几种药物对东风螺早期发育阶段的影响,测定了东风螺胚胎和幼体对福尔马林、KMnO4及孔雀石绿的安全浓度及不同浓度作用下东风螺受精卵的孵化率,试验结果表明,在育苗过程中,用2-5μL/L的福尔马林、0.2-0.9 mg/L的KMnO4和100-200万单位/m^3的制霉素等药物处理受精卵,可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或提高孵化速度,并可减少育水池中的有害微小生物,在面盘幼虫培育过程中,低于1.233μL/L的福尔马林或低于0.138mg/L斩KMnO4起到控制水体环境的良好效果,波部东风螺幼体对福尔马林的安全浓度为1.233μL/L,对KMnO4的安全浓度为138mg/L。  相似文献   

15.
背景:鸡屎藤具有明确的镇痛作用,鸡屎藤苷酸与鸡屎藤苷酸甲酯是()。目的:考察鸡屎藤苷酸(Paederosidic Acid)与鸡屎藤苷酸甲酯(Paederosidic Acid Methyl Ester)二聚体不同浓度下的镇痛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ICR小鼠,以小鼠福尔马林实验进行镇痛作用评价,以热板实验确定镇痛机制。结果:福尔马林实验结果显示,鸡屎藤苷酸与鸡屎藤苷酸甲酯二聚体有镇痛效果。利用热板实验,确定鸡屎藤苷酸与鸡屎藤苷酸甲酯二聚体为中枢镇痛作用,40mg/kg是镇痛的最大效应浓度。结论:鸡屎藤苷酸与鸡屎藤苷酸甲酯二聚体有中枢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观察扁担杆乙酸乙酯部位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镇痛机制.采用化学分离法制备扁担杆乙酸乙酯部位.采用小鼠热刺激疼痛模型和甲醛致痛模型观察其镇痛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PEG2和MDA的含量以及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低质量分数扁担杆乙酸乙酯部位能明显提高小鼠痛域,低质量分数和中质量分数乙酸乙酯部位可降低甲醛致痛第2时相反应评分值,并能降低血清PEG2和MDA的含量,增强SOD活性.扁担杆乙酸乙酯部位具有一定镇痛作用,镇痛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PEG2和MDA的含量,促进NO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环保型脲醛树脂粘合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适当降低FU摩尔比,分四批加入尿素,添加改性剂等方法,制备的低毒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含量低于0.1%,物理性能优良,完全达到国家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初,在全球六大州19个国家共有35个艾滋病疫苗候选进入了人体早期临床实验。选用的抗原一般均着眼于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双重效果。从疫苗的存在形式上看,可供选择的HIV候选疫苗包括下列几种:传统疫苗(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合成肽和蛋白亚单位疫苗、DNA疫苗以及活载体疫苗。目前新型疫苗研究策略包括抗原改造加强免疫原性、免疫佐剂协同以提高疫苗免疫反应强度;新型免疫策略包括初免/加强免疫策略和粘膜免疫策略。由于粘膜感染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因而,探索经粘膜免疫是未来疫苗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艾滋病疫苗研究领域的现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相关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以促进我国艾滋病疫苗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复制小鼠结核病模型评价重组HBHA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将重组肝素结合血凝素(HBHA)疫苗接种BALB/c小鼠,观察其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并以MTB H37Rv毒株攻击免疫小鼠,研究重组疫苗诱导的保护力。结果重组HBHA免疫BALB/c小鼠后可诱发细胞毒作用,将体内MTB裂解。重组疫苗不仅能刺激CD4+T,CD8+T增殖、活化,还可诱导脾细胞分泌IFN-γ、IL-2等细胞因子。H37Rv毒株攻击后,被免疫小鼠的组织病理学症状减轻。结论本研究通过检测小鼠体内细胞免疫应答和肺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等指标,客观的反映了重组疫苗免疫小鼠结核模型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单价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细胞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细胞免疫水平考察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肺部免疫的免疫原性,以验证在稳定性提高的同时,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肺部免疫原性不低于现行应用的流感疫苗原液腹腔注射免疫。将实验小鼠分为2个大组,每组分为阴性对照组、疫苗脂质体冻干粉组、非脂质体流感疫苗原液组和阳性对照组(n=5)。非脂质体流感疫苗原液组和疫苗脂质体冻干粉组分别以每只6μg血凝素(以H1N1计)肺部灌注免疫,同时以每只6μg非脂质体流感疫苗原液组腹腔免疫作为阳性对照。分别免疫14 d和28 d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以考察其细胞免疫原性。脂质体肺部免疫可以诱导细胞免疫,且其免疫原性明显高于流感疫苗原液传统腹腔注射免疫组。与流感疫苗原液腹腔注射免疫相比,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通过肺部免疫,细胞免疫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