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时隔两年之后.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重回大连。 9月10日,来自全球86个国家的1300多位政要、精英齐聚一堂,以“重振增长”为主题.共同探讨目前全球经济所面临的问题。“绿色经济中蕴藏的机遇”、“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以创新满足社会需求”是此次论坛的几大议题。不难看出.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是以“把脉世界经济”著称的达沃斯论坛为世界经济复兴和可持续发展开出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之初,中国的经济将有一轮新的增长周期,十五计划制定的目标是年均增长7%,长远规划到201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还要在2000年基础上翻一番 ,十年年均增长率要达7.2%以上。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可能性如何?有何机遇呢?我们要看到21世纪经济时代来临,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全世界科技创新速度加快,由  相似文献   

3.
徐兴隆 《当代地方科技》2011,(12):104-104,175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助推器,但与随着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外依存度过高,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安全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分工的认识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分析,认为中国在全球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必须转变以对外贸易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而建立起以技术和制度创新为主,面向国内市场的经济分工,最后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7—2016年山东17地市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的相关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山东各地市之间实体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在空间溢出效应上表现为负;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存在差异,其中开放程度对实体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作用;物质资本存量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且空间溢出效应为负;而宏观调控与银行集中度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一致。  相似文献   

5.
图片新闻     
《华东科技》2014,(10):16-16
1 9月20日,以"开放创新,合作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海峡科技论坛在上海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海外联谊会会长沙海林致词。本届论坛设有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新经济、两岸科技合作与经济转型升级三个专题论坛,来自两岸的政要、专家、学者围绕两岸的科技创新、大数据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高科技园区的新发展、农业科技合作、高校科技创新等方面共作了11场演讲,并就推动两岸科技合作等与台下听众进行了热烈互动。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出席并主持了大数据时代的新经济专题论坛。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管理创新定量测量的研究进展,采用李子奈等提出的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测量方法对江苏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广义技术进步对江苏经济增长的总贡献率为47.35%,其中,技术创新的贡献率为35.68%,管理创新的贡献率为11.67%。并分析了江苏广义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立足"五大发展理念",结合海洋经济自身的发展特色,构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2007-2016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水平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指标均是促进各省市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提高的重要因素,而绿色指标在部分年份对山东、浙江、上海、福建等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是负的;11个沿海省市地区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呈现缓慢的波动上涨趋势,其中上海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河北和广西表现相对较差;从四大沿海经济区角度看,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较高,且珠三角呈现出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环渤海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总体较为稳定,而环北部湾经济区质量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0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这意味着苏州工业园区再度承担起全国开发区改革试验、开放创新的探路先锋重任。双重优势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实际上是要综合利用国家关于自贸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双重政策优势,探索外向型经济发达区域的转型升级之路。其核心有二:一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已经建成的外向型经济更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经济升级;二是构建国际化的开放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广东发展的主战略,究其原因在于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当前,广东正处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爬坡越坎的关键时期,广东RD投入强度达到2.5%,超过了国际公认的S创新曲线2%的临界点,开始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全新阶段。与此同时,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发达国家创新能力整体优势的竞争压力,又要避免陷入"有增长无发展"的中等收入陷阱,长期以来支撑广东经济快速发展的土地、空间、资源、环境等方  相似文献   

10.
以东北地区四个沿边开放城市———满洲里、珲春、绥芬河、黑河为例,运用合成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检验了对外开放对沿边开放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对外开放是促进沿边开放城市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这与一般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不同,且对外开放因素对沿边开放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小于对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1.
国内     
正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会召开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8日至11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今年论坛的主题为《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博鳌亚洲论坛三大学术报告:《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新兴经济体报告》《亚洲竞争力报告》。该报告是论坛最重要的三大学术报告,重点发布亚洲一体化进展、以E11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状况、亚洲国家竞争力排名等。本次年会设置了"全球化与一带一  相似文献   

12.
北京中关村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段永基在“中国经济50人”长安论坛上提出,要尽快开放和启动民间风险投资,设立鼓励风险投资发展的优惠税收政策并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他说,创业投资是高科技园区建设的必要条件,如果不开放,高科技就无法成长。  相似文献   

13.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搞好实验室开放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文中通过对实验室开放中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不足的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和搭建了开放实验室网络论坛。利用该网络论坛向学生全面展示实验室资源,建立师生互动的学习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的自主性与参与性,提高实验室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9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成思危在做客强国论坛时表示,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三个"外转内"。成思危说,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于三个"外转内"。第一个"外转内",即从过多依靠外需,转向更多地依靠内需,特别是依靠居民消费。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提高居民的购买力  相似文献   

15.
<正>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需要增长动力的转换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将创新落到实处、把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创造新的增长点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近日中国科协举办"中国创新50人论坛",邀请业界专家围绕"经济新常态与动力转换"进行深入研讨。本栏目分2期刊载部分与会代表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理事单位     
在宏观调控背景下,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全国上下同时关注的重大课题。金秋时节,在古城苏州举行的“2004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顶级专家就此话题展开高峰对话。本期特稿刊发了有关领导和高层专家的对话内容。在“本刊特稿”栏目里,我们共同编发了中外专家放谈“苏绣”创新的稿件。科学技术要创新,传统的工艺同样需要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永葆活力。这是“专家放谈”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刘颖 《今日科技》2023,(11):14-15
<正>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全省三个“一号工程”,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力推进科研重器提能造峰、创新主体培育壮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连续3年夺得“科技创新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6.1亿元、增长10.8%,  相似文献   

18.
<正>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需要增长动力的转换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将创新落到实处、把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创造新的增长点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近日中国科协举办"中国创新50人论坛",邀请业界专家围绕"经济新常态与动力转换"进行深入研讨。本栏目分2期刊载部分与会代表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推动一国或者地区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和条件有内生于经济活动本身的,也有外生的,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解决中国经济增长驱动力的转型问题,关键是要从以要素投入为主的市场扩张型驱动转变到创新驱动。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认为,真正的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力来源于经济内生型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并提出了促进创新驱动经济内生化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应用索洛余值法测算科技进步对"一圈两翼"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实证分析表明:两翼的科技进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高于一小时经济圈,但总体科技进步对各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不大,表明通过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巨大。未来重庆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转变目前主要依靠大量资本投入支撑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依靠科技进步、制度创新支撑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同时突出区县特色和优势,统筹规划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缩小各区县之间发展的差距,实现重庆市"一圈两翼"科技、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