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熊峰 《科技信息》2007,(30):259-260
文章从教师资格、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学生素质等四个方面对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进行了比较,着重论述了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更高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导向是新时期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文章在回顾"就业导向"与"职业发展导向"高职教育研究基础上,对二者在概念内涵、培养导向、传授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周期、衡量标准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导向应该是"就业导向"和"职业发展导向"二元并重的观点,同时提出未来高职教育应当坚持"以德为先"的理念,并做好培养高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完善"就业与职业发展"评价体系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赵桂云 《科技信息》2013,(5):283-283,306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构建教学内容,建设教师队伍和培养学生主动性三个方面探索如何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4.
张歆伟 《科技资讯》2015,13(1):199-200
确定中职的工艺美术(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与高职的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专业衔接,建构"3+3"中高职衔接室内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和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该项目采取中高职3+3分段培养的方式,拟从招生制度、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教育、构建中高职系统化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为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作出贡献。从学制衔接到课程对接向深化内涵转变,为无锡产业发展和升级的输送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精造",需要有"工匠精神",需要大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高职学生只有具备"工匠精神"才能成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才能成为制造强国的主力军。文章从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始终、渗透进育人的全过程,从6个方面探讨了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翠玲 《科技资讯》2007,(22):233-234
文章主要从高职教育的定位入手,通过分析当前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的现状,对症下药,从"把握好自身的定位"、"探索'零适应期'的培养模式"、"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三个方面针对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建设问题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四维空间"高职学生干部培养模式是基于思想引领、学业教育、社会公益三大维度,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干部培养的具体性、发展性等时间变量的特点,逐步构建而成。按照上述理论指导,在"时间"轴中设置不同年级学生干部对应的教育三维坐标,涉及思想道德建设、学生学习、学生党建、创新就业、志愿服务等学生活动的诸多方面。从学生干部入学到毕业,各式活动始终从四个维度,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引导和教育。宏观上以思想引领、学业教育、社会公益为三大维度构建学生干部成长空间,锻造高职学生干部素质;微观上以时间轴为第四维度,让每个高职学生干部在不同阶段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的现有培养模式已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当在调研的基础上,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架构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等几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分析,提出解决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衔接问题的方案。以此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开发体育校本教材,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目标的要求;是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模式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是确保高职体育教学科研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高职类包装专业人才,结合"深入探索中国式‘双元制’人才培养机制与方法"的办学理念,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和总结,构建了适合高职教育的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对高职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职业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简要分析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积极作用的基础上,从促进高职体育教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旨在为促进高职体育教学步入科学化轨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提高高职教师素质 适应教育发展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学四结合"培养模式的观念出发,论述了高职院校教师应具有企业文化、就业指导、高职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高职教师的全面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唐成英 《高等职业教育》2010,19(3):10-12,46
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个培养目标能否实现,除了需要对高职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外,非认知技能教育同样需要.通过分析"非认知型技能"的含义以及其在高职教育中的现状,提出设置非认知型技能课程、重视职业发展规划、强化工作准入素质教育是其培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职业人"的同时,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科学人文素养的"社会人",是建设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应有之义。该文结合我院文化素质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论述如何构建和实施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大环境下,需要合理的教学模式来保证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该文从课程改革、教学形式、培养方式、评价机制以及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探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模式,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由于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都应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从本人挂职锻炼的成效来看,到相关科研院所、企业单位锻炼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不同于学术性高等教育,而高职教育师资是高职教育办学成功的关键。"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师资的发展目标,江西应转型一些本科院校,按照高职教育师资的发展目标要求,培养高职教育师资。  相似文献   

18.
以网络为依托拓宽教育渠道、提升教学发展空间是当前教育教学推进的一个重要方向。以"互联网+"为依托和背景进一步深化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是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同时也体现了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态度和立场。利用"互联网+"优势助飞新时代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贯彻高职人才培育宗旨和目标,必须要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讨高职学生核心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适龄人口的减少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高等教育正由卖方市场转向局部性买方市场,但从适龄人口数量看高职教育不存在"生源危机",对高职教育而言,存在的是信任危机。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引导高职院校应对"生源危机",高职院校需要拓展职业和继续教育空间,扩大高职教育生源;需要树立"学生利益至上"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合理需求和自主选择权;需要适应生源状况的变化,改革教学模式;需要高度重视通识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公民。  相似文献   

20.
该文在现有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将"工作室制"与双创教育进一步结合,并依托学校的各工作室平台资源,对"工作室制"双创教育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提出了6项基于"工作室制"的双创教育措施,包括兴趣培养、以赛促学、校企合作、企业家进校园、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和定期交流机制等,以期为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