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话麝     
麝(Moschus moschiferus)俗名香獐、獐子、香子、山驴子等,为哺乳纲、偶蹄目、麝科动物.我国的麝科动物有3种,即:原麝、林麝和马麝,其野生资源相当丰富,约占世界麝资源蕴藏量的70%以上.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等省(区)的为原麝;分布于四川、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为林麝;马麝仅分布于青藏高原.三种麝以林麝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原麝次之;马麝的分布较为狭窄,数量亦较少.据有关专  相似文献   

2.
林麝香腺解剖及组织结构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麝的数量居全国首位,麝香产量为全国之冠,省内有林麝和马麝两个品种,以林麝所产的麝香质量最优(高跃亭、1986)。正确认识林麝泌香器官的形态结构,将有助于对泌香机制的研究,从而有利于养麝业的发展。1980年南通医学院毕书增、四川大学冯文和等曾对原麝和林麝香腺的  相似文献   

3.
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亦称香獐(Musk Deer)系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麝属(Moschus)动物。雄麝所产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芳香工业的重要原斟。  相似文献   

4.
麝和麝香     
麝是小型鹿科动物,因其成年雄性能产麝香而身价百倍,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麝一直遭到无情捕杀,野生麝的数量急剧下降,现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世界的麝仅1属5种,即原麝、马麝、林麝、喜马拉雅麝和黑麝,主要分布于东北亚、南亚和中亚地区,如俄罗斯的远东沿海、朝鲜半岛、越南北部、尼  相似文献   

5.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仅分布于我国的喜马拉亚山脉、西南和华南地区及越南北部。雄麝分泌的麝香是名贵的中药。1980年林麝被我国和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列为珍稀濒危保护动物。有关麝细胞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尚少。为探讨其组型的组成及其与分类、系统演化间的关系;我们对林麝的染色体组型和银染核仁组织者进行了分析。材料和方法林麝(雌、雄各一头)来自四川阿坝州米亚罗养麝场。颈静脉抽血,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RPMI1640 4毫升、小牛血清1毫升、PHA(盐水法提取)0.2毫升、肝素(500单位/毫升)0.2毫升、加麝静脉血0.3毫升,培养72小时后空气干燥制片,染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1989,(3)
陕西省镇坪县人工养麝场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同时也是最先取得人工养麝、活麝取香成果的林麝养殖场.该场的科研人员在群体驯化、活麝取香、饲养防病及泌射机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他们又在提高麝香产量和对林麝的人工授精研究上有了新的突破.在研究麝香分泌规律上,他们发现种麝是提高麝香产量的核心,而饲料、管理、疾病防治又是这个核心  相似文献   

7.
麝,俗称獐子,香獐,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鹿科食草动物,仅分布于东亚,包括中国、俄罗斯、蒙古、朝鲜、印度、缅甸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麝在鹿科动物进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雄麝所产麝香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原料和成份。《全国中成药处方集》共收录2621种处方,其中含麝香的就达295种。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文明史上,很早就有使用香料的记载。一些考古学家认为香料的应用起源于帕米尔高原的游牧民族,后传入我国内地,之后经由印度、埃及、阿拉伯,再传入希腊和罗马。古人所用的香料,都是从植物或动物中获取的天然香料。这里主要谈一谈动物性的天然香料。动物性天然香料最常用的品种主要有五类,即麝香、灵猫香、海狸香、麝鼠香和龙涎香。作为各种高档香水和香精的重要原料,它们至今仍被人类广泛地应用。这几种香料中除了龙涎香以外,都是动物香腺的分泌物,具有强烈持久的气味。这些动物大多嗅觉灵敏,它们将分泌物涂抹于生活区域,在同种之间彼…  相似文献   

9.
国际社会关注麝类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麝是鹿类家族中生活于森林且体型较小的一个类群,一般认为有4个种,也有人认为有7个种,主要是种与亚种之争。由于其成年雄性个体腹下尿道开口处有一囊腺在繁殖期分泌的特殊物质———麝香,其几千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香料和香水工业,人类为获取麝香而大量捕杀麝,加之其栖息地被人类大量侵占和破坏,使麝类到了濒于灭绝的边缘。由于含麝香产品存在数量可观的国际贸易,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麝类的分布和数量麝科动物是亚洲的特有类群,中国是这一类群动物的中心分布区域,具有麝类的所有种。分布最广的是原麝(Moschusmosc…  相似文献   

10.
林麝胃的解剖及组织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麝(moschus beerezouskiflerov)是经济价值很高的珍贵药用动物,为国家重点保护二类动物。麝香是我国重要的药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关于林麝胃的解剖、组织结构迄今尚缺这方面的资料。为了给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理论依据,我们先后解剖了两只健康麝(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提麝香,人们并不陌生,但是要从香料的角度来谈谈它,了解的人并不多。在一般情况下,所指的是来自麝(musk deer)的麝香。但在香气上分动物性和植物性两人类。目前有记载的动物性麝香类香气的动物有20多种。能够有香料商品价值的只有麝,海狸以及北美的路易斯安那洲的灵猫三种,具有分泌香气的香囊。在这三种动物性香料中,麝香和灵猫香是主要产品,在调香中用途较为广泛,故而极为名贵。  相似文献   

12.
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e)属于偶蹄目、鹿科,系反刍动物。雄麝所产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麝仅产于亚州东部,我国是麝的主要产区,约占世界野麝资源70%以上。野麝在国内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四川、陕西、安徽以及东北等地。在国外分布于尼泊尔、不  相似文献   

13.
河狸是分布于北半球森林地带河流、湖泊、沼泽的半水栖珍贵经济动物,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曾有过广泛分布.河狸的毛被细密柔软,具有保暖性强,沥水性好等优良特性;河狸香是一种名贵的香料,被列为四大动物名香(麝香、河狸香、灵猫香和龙涎香)之一,同时又是高级定香剂,用河狸香作为定香剂配制的香料,香度适中,香味耐久.世界现存的河狸有两种:欧亚河狸(Castor fiber)和加拿大河狸(C. canadensis)或称美洲河狸,分别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欧亚河狸有7个亚种,分布于我国的亚种为蒙新河狸,是欧亚河狸分布区最南缘的一个稀有亚种.对蒙新河狸的保护和研究,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养麝取香     
养鹿取茸,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事业,既保护了鹿,又满足了鹿茸的需要.麝香,也是药材和香料的一项重要资源,能不能象养鹿取茸一样,改猎麝取香为养麝取香呢?  相似文献   

15.
麝香在中医药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麝是我国的珍贵稀有动物,雄麝的分泌物———麝香作为众多著名中成药原料和高级香料而举世闻名。但是,由于对麝资源的过度捕猎,以及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而导致麝栖息环境———森林面积的大幅度缩减,使麝成为最为严重的濒危物种之一。因此,国家林业局在广泛征求国内麝资源研究专家和中医药等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上报国务院于2002年10月24日正式批准将麝由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升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全面禁止对野生麝的一切捕猎活动,对库存天然麝香的使用实行严格管理,并积极推广应用人工麝香。这一决定对于切实加强麝资源…  相似文献   

16.
前言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e)系珍贵的野生药用动物之一,雄麝所产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麝香疗效甚佳:能“开窍辟秽,通经络和遺肌骨等”。主治:中风不省人事、痰厥昏迷、心腹暴痛、温疟惊痫及痈疽肿毒等症;对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对呼吸运动中枢及血管舒缩中枢有较强的作用,西医用作强心剂和兴奋剂;中西医均在临床上用麝香配方治疗乙型脑炎、麻疹和梅毒等症。常用的六神丸、安宫牛黄丸和人参再造丸等290余种中成药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从大小兴安岭的林海雪原到西双版纳的热带密林,从富饶的宝岛台湾到可爱的青藏高原,无论是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还是稀树、灌丛、草地,到处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鹿科动物.不仅有产鹿茸的鹿,产麝香的麝,还有麂、狍、獐等等.世界上共有三十多种鹿,我国就有十九种,是一个多鹿的国家. 鹿具有健美的体型,有善于奔跑的四肢,公鹿具有一对分叉而又雄伟的实角,角尖锐利,是生存的自卫武器,但麝和獐则雌雄均无角,只是长着长而锋利的獠牙.还有各种麂子,它们体型小,御敌力弱,因而雄兽既有角又有獠牙.  相似文献   

18.
白玉县林麝种群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改进粪堆计数法列白玉县几种典型生境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种群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次生灌丛和针阔混交林是林麝的主要栖息环境,平均密度分别为9.02只/平方公里和9.15只/平方公里,次生杨桦林中林麝密度最低为0.70只/平方公里。不同季节林麝分布的海拔高度不同,以冬季最低,七月份最高  相似文献   

19.
麝的饲养     
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e)系珍贵的野生药用动物之一,公麝所产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芳香工业的重要原料。过去,人们获取麝香习惯用“杀麝取香”的落后狩猎方式。猎捕时,不分公,母和仔一并杀尽,有香取香无香吃肉。据不完全统计1956~1975年的20年间,野麝约减少200万头,相当于减少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麝也将会象我国历史上其他珍贵药用动物一样濒于绝迹。国务院于1958年发出了“积极地、有步骤地变野生动、植物药材为家养、家种,是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国家重大工程川藏线建设需求,为降低道路建设和运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通过红外相机技术对拟建川藏铁路沿线(康定至巴塘段)6种有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在6种有蹄类动物中相对丰富度最高,其次为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水鹿(Rusa unicolor),野猪(Sus scrofa),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2)毛冠鹿与中华鬣羚的年活动格局具有较高的相似度,1—4月相对丰富度为全年最低,5—6月逐渐上升,7月达到全年最高峰,之后逐渐降低。3)毛冠鹿和马麝的日活动规律相似,均属双峰型,具明显晨昏习性;野猪和水鹿日活动模式呈单峰型,水鹿活动曲线呈U形,午间出现低谷,属于特殊的单峰模式;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活动规律不明显。4)毛冠鹿和野猪在旱季和雨季的日活动节律具有明显的分化。5)水鹿和马麝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毛冠鹿和野猪是典型的昼行性动物,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不具有明显的昼夜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