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赵芹  邢伟伟 《科技信息》2010,(31):I0310-I0310
公共艺术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作为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城市景观规划应是密切相关的。而在国际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城市雷同现象层出不穷。通过对公共艺术在现今社会中所面对状况的研究,探讨当代中国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董立惠 《科技资讯》2009,(17):220-220
城市景观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文章以欧洲现代艺术思潮发展脉络为主线,举实例展示欧洲各国城市景观设计方面的实践和探讨,重点突出影响城市景观发展的重要事件和作品,通过对事件和作品的分析提炼可供借鉴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公共艺术的角度论述了在城市生活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精神层次要求相对于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同时论述了在景观艺术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中对公共性、开放性因素考虑的巨大作用,这将成为城市新的价值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公共艺术对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2012年教育部将公共艺术列为二级学科专业,国内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公共艺术专业,培养具有艺术创新和技术的实用型人才。在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内开设公共艺术专业更是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与可能。从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与公共艺术专业的认知与理解入手,着重探讨其相互关系,阐述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力图探索一条公共艺术专业在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下的发展构想,提出公共艺术专业服务城市实践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5.
丁立伟 《科技信息》2009,(20):I0345-I0345
城市视觉环境艺术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视觉环境艺术,是指通过各种艺术方式和技术手段,运用城市的空间比例、尺度、序列和色彩以及高低、形体、质感,并遵循统一、变化、协调、韵律的美学法则,创造出既相互统一,又富有变化的城市环境。本论文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探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视觉环境艺术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从理论上指导城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毅 《科技资讯》2006,(17):129-129
关于城市的界说之一,是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名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的确,不同的城市面貌、街道景观,是我们区别、认识不同文化最直接的途径。城市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它承载、凝固的不仅仅是建筑艺术,而且是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等等。1.北京和南京虽然在许多方面,北京和上海最显著地形成一种对比;但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上,最具有可比性的却是北京和南京,它们是两个时代分别由中国人自己规划、建设的国都。在规划和城市建筑风格的指导思想上,《首都计划》称其主旨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城市中发挥了不可思议的作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是人们追求精致的精神生活的体现,越来越多的人会希望在城市生活中随时可以感受艺术的氛围、赏心悦目的艺术空间,这也反映出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所具有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城市形象上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定义、范围、设计、和功能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创造新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同时要注意将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结合在一起。另外,还对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与城市形象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窦小敏 《科技信息》2009,(29):I0354-I0354,I0375
城市景观艺术是城市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和富有较强表现力、代表城市风貌的景物或城市环境景观的艺术设计。是融建筑、绘画、雕刻、设计艺术、风景园林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禅与艺术是一个跨学科的论题。禅宗思想是中国艺术的一大精神支柱.同样这种文化在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中也有体现。它“极简”的文化特点与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几何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几何形态,以实践为契机,通过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研究,以几何形态、城市景观设计理论为基础,运用整体、地区、文化等观念来认识、研究城市景观中的几何形态。一方面强调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中的整体性、动态性:另一方面强调其层次性.同时通过禅宗文化和艺术流派。对几何形态进行深入的阐述。无锡城市景观的特色,首先表现在诗情画意的自然式园林,江南园林摄取自然美的精华.融入人文诗画的审美情趣,它是传统建筑艺术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其次是禅、道文化对文人园林造园艺术的影响,在于简中求异,景点巧用文字而起画龙点睛之妙。再次是当代景观艺术与传统景观艺术合璧,使两种文化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杭州城市艺术应当体现杭州城市的文化水准与艺术风貌,提高杭州城市的艺术品位与创新特质。关键在于实施艺术都市计划,应从加强杭州城市雕塑的建设、建立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打造南山路艺术休闲一条街、建立都市艺术仓库区、建立都市艺术市场、注重杭州城市的建筑美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刘刚 《科技咨询导报》2009,(6):128-128,130
一个设计漂亮的建筑只有与城市及街区的固有特色相一致,才能显示出其艺术的美感。本文就一个城市怎样体现地方特色进行了讨论,从城市景观体现艺术,传承历史,科学布局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城市街道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烘托城市建筑艺术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打造城市特色景观,应充分发挥城市街道景观在城市特色中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通过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集地理性、地方性、文化性于一体的街道景观,进而凸显城市的特色景观。本研究从城市特色景观与街道景观结合的角度入手,不仅给城市景观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给街道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为城市特色景观提供一定设计思路的同时,也为进一步的系统研究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环境艺术是人类精神状态的体现,它来源于历史背景、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等因素。本文探讨了作为陶瓷艺术的现代陶瓷壁饰及其与城市环境艺术的结合,陶瓷壁饰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民俗文化创新与转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的存在状态体现着民族国家的综合实力。文章探讨如何看待传统建筑文化的保存与利用,如何面对这种冲突,探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来找寻一条城市文化转型的原创之路。传统与现代结构性转型表现在:城市民俗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碰撞;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艺术的诠释、变通两个方面。未来城市建设要把握好欣赏鉴别以往的艺术,与发展将来创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田鹏 《科技信息》2010,(10):98-98
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各方面的建设正在飞速发展。相对于城市物质经济的快速发展,承载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则显得严重滞后,由此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郑州城市形象,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所在。本文基于现代城市设计与发展理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了未来郑州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发展方向,并力图通过对个例的研究,为该领域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解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魏晶晶  宣蔚 《科技信息》2009,(21):I0320-I0320
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在初始创作的时候,应该尊重艺术规律。同时兼顾注重城市的历史背景、地域特征、城市精神、城市文化并以此作为城市绿地景观设计的创作背景因此我们应该对现代城市绿地景观重新审视、定位.并从现代城市美学的角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张海 《广东科技》2006,(12):107-108
迈向21世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态体系,文明高效的精神风貌,富有特色的优美城市景观。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把城市景观建设视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城市景观设计、建设、管理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我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历史比较悠久的城市,也都在努力保护和发展自己的城市特色。但多年来,一些城市住宅盖了不少,却缺少足够的公共空间:道路修了不少,却很少考虑环境的审美和人的需求;高楼大厦建了不少,却往往忽视了建筑物的公共空间和整体环境:某些艺术家努力表现自己思想风格的艺术品却往往脱离了所在环境的文脉与人民的精神;由于城市化速度加快,出现了城市形象的“特色危机”……。凡此种种都迫切要求把城市的景观环境建设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城市空间中的公共精神,较多体现在当今社会的城市化过程中.各种公共设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共艺术已经开始走入我们的城市生活.我们的社会开始自觉地迈向不可逆转的现代化、都市化及民主化进程时,我们才谈论公共艺术与实践及其载体这个当代问题.倘若我们暂且撇开公共艺术所包含的物化形态的特征,而就其具有的文化品格及社会伦理来看,或许"公共精神"便是公共艺术的要义抑或灵魂了.那么什么是"公共精神"?"公共精神"其实就是生活在此城市市民文化的内在表现.对市民文化与公共艺术的关联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到公共艺术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扬州瘦西湖景区私家园林集群的景观构成,指出了该景区不同于其他江南私家园林的整体景观特点及其艺术构思和文化底蕴,可供当今的园林设计和城市开放空间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综合体,城市的设计可以极大的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在现代的城市景观中,公共设施设计所占的比重和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这就对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怎样使它发挥更好的作用服务和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由于公共设施设计包括的面较广,它要结合城市的文化精神、城市背景、城市文脉等要素进行的整体综合设计。所以“以人为本”是其主要特点,目的是为追求城市的艺术化和公益化。只有为公共空间制定出一个崇高的目标,才能在保留其功能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含量,打造出更理想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