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合成了1-氰基-中氮茚-3-[N-(2-氨基乙基)]甲酰胺(化合物3).通过IR,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Cu2+、Zn2+、Ni2+、Co2+、Mg2+、Na+、K+和Ca2+的识别作用,发现Zn2+、Ni2+、Co2+、Mg2+、Na+、K+和Ca2+对化合物3的荧光光谱几乎没有影响,但Cu2+对化合物3有非常强大亲和力,Cu2+可以使化合物3的荧光发射明显猝灭,化合物3在DMSO溶剂中作为铜离子荧光探针,受常见离子干扰较小,对于铜离子有着较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对水溶液中β-环糊精包结二苯胺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二苯胺形成21型包结物,包结形成常数Kf为1.07×104L2/mol  相似文献   

3.
N-甲基-3-溴咔唑与β-环糊精包结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荧光光谱法,通过考察N-甲基-3-溴咔唑在水、乙醇、β-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γ-环糊精等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及荧光强度的变化,认为N-甲基-3-溴咔唑与β-环糊精可能的包结方式为轴向包结,而且光谱特性与微环境极性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了β-环糊精对4,4′-二羟基二苯乙烷的包结行为.结果表明,4,4′-二羟基二苯乙烷经包结后其紫外吸收有所增加,吸收峰红移了2~3 nm;红外特征峰被β-环糊精不同程度掩盖且特征吸收峰不同程度地发生一定的偏移;荧光强度随β-环糊精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β-环糊精与4,4′-二羟基二苯乙烷形成稳定的1∶1包结物,包结常数为7.82×103L.mol-1;PM3优化后包结物的构型为4,4′-二羟基二苯乙烷分子部分进入β-环糊精空腔,模拟包结物的稳定化能为-59.13 kJ.mol-1.  相似文献   

5.
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了4,4’-二胺二苯基醚桥联(6-氨基-6-脱氧-△-环糊精)(2)对几种模型底物,如8-苯胺基-1-萘磺酸钠(ANS)、2-对甲苯胺基-6-萘磺酸钠(TNS)、罗丹B(RhB)和亮绿(BG)的包结行为。结果表明,通过两个环糊精单元协同键合-个客体分子,主体2对所考察的客体分子的键合能力得以提高,达到β-环糊精的1.5-16倍。主体2与客体BG形成了最稳定的超分子配合物,其稳定常数高达18475M^-1。从多重识别作用机理方面探讨了影响主客体包结稳定常数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β—环糊清—β—萘酚包结物的固相不对称氧化偶联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β-环糊精包结中的β-萘酚在固相条件下的不对称氧化偶联反应,得到了光学纯度最高可达34%的R-(+)-1,1-联萘基2,2-二酚。  相似文献   

7.
β-环糊精-β-萘酚包结物的固相不对称氧化偶联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β-环糊精包结中的β-萘酚在固相条件下的不对称氧化偶联反应,得到了光学纯度最高可达34%的R-(+)-1,1'-联萘基-2,2'-二酚。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Cu2 、Zn2 、Co2 、M2 、Na 、K 、Ca2 、Mg2 等8种金属离子对所合成的一系列含不同取代基的中氮茚衍生物荧光性能的影响,旨在探明这些中氮茚衍生物对金属离子的选择识别性.发现Cu2 能使其荧光显著猝灭,因此,这些衍生物有望作为识别铜离子的有机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1-溴芘与α、β、γ-环糊精(CD)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以及环糊精对1-溴芘荧光光谱的影响。α-CD浓度对1-溴芘的荧光光谱没有显著影响。加入β-CD后,1-溴芘单体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并且荧光发射带的精细结构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加入γ-CD后,1-溴芘同时发射单体和激基缔合物的荧光。β-CD和γ-CD在水溶液中能够与1-溴芘形成比较稳定的包结物,但结合方式不同。依据上述1-溴芘的荧光光谱变化的不同,能够区分3种环糊精。  相似文献   

10.
β-环糊精衍生物对萘普生对映体的包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法研究β-环糊精衍生物与萘普生的包合作用,考察羟丙基β-环糊精与萘普生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常数;加入乙醇和改变溶剂的离子强度以进一步对其包合机理进行探讨:用红外光谱法对固体包合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和萘普生的包合比为1:1,整个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常数△G,△H和△S都小于0,说明该过程为自发放热过程;在水溶液中,主体的包合能力较弱;加入乙醇以后表观包结稳定常数降低:溶剂离子强度增加有利于包合反应的发生:萘普生溶解度随pH值增大及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表观稳定常数却随pH值增大而减小:环糊精衍生物对R,S-萘普生外消旋体具有不同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聚合物驱采出污水中Na+、K+、Ca2+、Mg2+、Fe2+、Fe3+六种离子对聚合物溶液初始黏度的影响和溶解氧、阳离子、粘土矿物以及细菌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提出了采出污水配注聚合物的参考控制指标和限度。研究结果表明,高价金属阳离子是影响聚合物水溶液初始黏度的主要因素,其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e2+>Fe3+>Mg2+>Ca2+>Na+>K+。配制用水的基本要求是不含铁离子,Ca2+离子含量控制在200mg/L以下,最好控制在50mg/L以下;Mg2+离子含量控制在100mg/L以下,最好控制在30mg/L以下;Na+、K+离子含量应该控制在2000mg/L以下,最好控制在500mg/L以下。高价金属离子和溶解氧是影响聚合物溶液黏度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其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e2+>Mg2+(Ca2+)>Fe3+>Na+(K+),一价阳离子和悬浮物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细菌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以1,8-萘酐和萘乙二胺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铅离子荧光探针M1,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实验表明:在乙醇溶液中,M1对Pb2+表现出了识别性能,随Pb2+的加入,其荧光光谱强度发生明显猝灭,而对Na+、K+、Ag+、Hg2+、Cr3+等离子无明显响应.Job’s plot实验显示M1与金属离子形成结合比为1∶1的配合物,Pb2+在0~9×10-5 mol·L-1范围内,探针的荧光强度与其浓度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胺羧配体EDTA、DTPA作为二价模板框架,利用简便方法设计合成了以色氨酸为核心识别单元、含有苯丙氨酸的开链式结构生物受体,并利用荧光光谱和质谱等技术研究了受体与碱土金属离子(Ca2+、Ba2+、Mg2+)和过渡金属离子(Cu2+、Fe2+、Co2+、Ni2+、Mn2+、Zn2+、Cd2+)以及碱金属离子(Li+、Na+、K+)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吲哚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两个受体对多种具有重要生物学和环境保护意义的金属离子有着良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化合物17α-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21-醋酸酯(RSA)和β-环糊精(β-CD)经超声波处理15min,在28℃,120r/min振荡处理12h,形成包结物。β—CD—RSA包结物的紫外吸收特征与化合物RSA一致。在水溶液中,β—CD与化合物RSA的包结物,化学平衡常数K1的RSD为2.84%,较为稳定,推测在水溶液中β—CD与化合物RSA以1:1(摩尔比)形成包结物。红外光谱分析推测出在水溶液中β—CD与化合物RSA的包结方式。β-CD与化合物RSA摩尔比为1:1形成的β—CD—RSA包结物,在28℃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为9.12mg/L,比化合物RSA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增大了5.26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引入烷基碳链和季铵盐结构,合成一种双亲性苯并咪唑类荧光化合物,对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cu2+,zn2+,K+,Mg2+,Al3+,Ca2+,cd2+,Co2+,Hg2+,Mn2+,Na+,Fe3+对它的光谱性质的影响,发现Cu2+对这种化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淬灭效果,而其它金属离子对它的荧光性质影响较小.此种化合物可作为一种选择性检测Cu2+的荧光传感器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用TbCl3,二乙三胺五乙酸二酸酐 (简写为DTPAA)和对 氨基水杨酸的钠盐 (简写为 pAS Na)在水溶液中制得Tb3+ 的三元配合物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验证了此三元配合物的存在 ;用DTPAA与 pAS Na制得的含氮多羧基配体DTPA pAS和DTPA 2 pAS分别与TbCl3溶液制得了 2种二元配合物。研究了此 3种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荧光性质 ,考察了浓度、pH值、La3+ 离子等对三元配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 ,并且探索了用三元配合物作为荧光免疫标记示踪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苯并15冠5与镐生成的配合物[K(B15C5)2]2[Cd(NCS)4]C2H4Cl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进行了表征.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数据a=1.2996(2),b=1.3542(2),c=2.3828(4)nm,α=94.109(4),β=91.477(3)°,γ=114.162(3)°,V=3.8093(11)nm3,Z=2,F(000)=1576,R1=0.0682,wR2=0.1693.配合物由两个[K(B15C5)]2+配阳离子和一个[Cd(NCS)4]2-配阴离子组成.四个硫氰酸根的氮原子与镉原子配位.[Cd(NCS)4]2-为四面体构型.K+与2个冠醚环10个氧原子成键而形成夹心型结构.两个苯并15冠5的苯环相对钾原子呈顺式排列.  相似文献   

18.
以苯氧乙醇为起始剂合成了两种新型氮支套索冠醚:N-苯氧乙基单氮杂-18-冠-6(18CE)与N-苯氧乙基单氮杂-15-冠-5(15CE),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了新冠醚及其中间体的结构,测试了18CE与15CE络合阳离子对溶液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 Eu(Ⅲ)-β二酮-有机胺型配合物的荧光光谱数据,其中β二酮=1呋喃基-3(2-萘基)-1,3-丙二酮(FNP),1-呋喃基-3-对甲氧基苯基-1.3-丙二酮(FMP);1-(2-萘基)-3苯基-1,3-丙二酮(NPP);二萘甲酰甲烷(DNM);而有机胺=二乙胺(L~1),六氢吡啶(L~2),l-苯乙胺(L~3).讨论了不同溶剂,配体对该类型配合物荧光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模拟了Na2CO3碱水溶液驱三次采油过程并测定了碱耗量,分析了K+,Ca2+,Mg2+,Al3+及SiO32-浓度的变化.对辽河油田油砂与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几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在碱作用下,油砂既发生一定的溶解又有再沉积过程;地层水的硬度将会影响耗碱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