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国外对金庸小说,“金庸现象”的研究越来越深刻,但始终没有人就“西方文艺与金庸”做专门的研究,本文从艺术表现手法、人物形象、悲剧意识三个方面论述了西方文艺对金庸创作的影响,并指出金庸在武侠小说的创作上之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这和他对西方文艺的接受也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悲剧美”是金庸作品中最有震慑力、最能牵动读者心的。从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来看,表现出的“悲剧美”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悲壮美(二)悲愤美(三)悲悯美(四)悲喜美  相似文献   

3.
金庸先生在历史记载的基础上对张三丰这一人物形象加以演绎和重塑。从他的姓名、出身、生活时代、外貌形象和道行武功以及思想性格等方面入手塑造了立体、丰满、真实可信的张三丰的形象。这种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融洽处理是金庸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耐人寻味,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社会历史的价值,主要把人物放到特定的环境中来展示其社会性必然性,用次要人物来烘托暗示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以达到形象的真实性深刻性。本文以鲁迅小说中的阿Q、祥林嫂等为例,对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中的悲剧女性形象,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艺术方面,都有着杰出的成就,显示了鲁迅作为一个启蒙主义者的思想特征和独特的悲剧美学追求.本文对鲁迅小说中悲剧主人公的不幸命运、痛苦灵魂及其悲剧美学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通过这些悲剧女性探讨了鲁迅小说的悲剧意识及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接受过新文化运动熏染的金庸,十分推崇鲁迅这位五四文学大师,金庸不仅借鉴了鲁迅,又能独辟蹊径.金庸和鲁迅在作品形象、文化精神及艺术手法等方面的挖掘体现了对精神本体中潜在的哲理和人物心理内涵的认同.鲁迅与金庸非常忠实地反映了人们真实的精神与心理状态,他们对精神本体的建构是凭借"阿Q性"、看客及勇士形象呈现出来.金庸小说因与鲁迅作品的历史记忆结成纽带,具有更深一层的提示性的精神蕴涵,这种承继性体现在对奴性哲学的批判、启蒙意识的张扬及人格理想的追求上.鲁迅和金庸运用卓越高超的幽默、意境、语言等艺术技巧,使作品具有强大的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用希腊神话中珀罗普斯故事里的马车作为原型,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小说<苔丝>中悲剧原型背后的叛逆者--苔丝,并从不幸与死亡、生命与幸福、探寻与回归三个方面探讨苔丝的叛逆性格,同时还分析了作者的伦理与悲剧思想下的苔丝.  相似文献   

8.
文学即人学,创造生命,可以说是现当代小说写人的最高艺术追求。所以,对人物形象的探讨极其重要。针对国内外对《活着》及其人物福贵这一形象评价的分歧,本文将以福贵这一形象为立足点,贯穿于中国五四以来农民题材小说的发展,来剖析农民福贵的形象,了解福贵这一形象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水浒戏和小说《水浒传》中的李逵都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水浒戏中,李逵是个喜剧角色;而在小说《水浒传》中,李逵这一形象虽然也有着一定的喜剧因素,但是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悲剧人物。水浒戏和《水浒传》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不同、创作主题的不同和故事流变等原因使得“两个”李逵的形象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0.
以"五行"文化特性建构人物形象,这是中国古代部分小说人物形象叙事的一种特殊方式。"五行"之特性影响着人物思想、性格的特性生成,使其成为人物形象叙事的重要原型密码。其中猪八戒与林黛玉属"木",其思想、性格具有"木"的文化特性,揭示出"五行"作为文化密码对两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影响;但两个形象的文化意义、美学意义有所不同:猪八戒是感性的厚重,林黛玉是灵性的升华;猪八戒是喜剧,林黛玉是悲剧。这不仅反映出两部作品思想意蕴的差异,也体现了两部作品美学旨趣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失火的庙宇--"大陆金庸小说论争"猜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背景、过程、内容、结果四个方面对 20世纪 90年代关于金庸小说的两次论争进行具体的分析,认为由于社会多元化格局,中国大陆文化精英的话语由原来的"大一统"状态逐渐转向多声部"复调"形态,并且逐渐疏离大众关注中心.文化精英丧失了话语权威,产生了精神危机、生存危机等多重危机.同时,金庸小说经过 10余年的传播,在大陆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大陆文化精英借助金庸小说这一大众关注焦点,以论争的姿态迎合大众发表言说,从而抓住大众注意中心,使自己重返话语世界的中心.因此这两次论争实际上是当时中国大陆文化精英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努力重返话语世界中心的产物,而他们的这种努力恰好说明了当时中国大陆文化精英的沦陷以及由此所造成的文化批评的颓废与堕落.  相似文献   

12.
中西悲剧的差异是学者们共同体认的观点,但金庸的代表作之一《天龙八部》所展示的悲剧性与其它同类作品相比,则更具现代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金庸小说的情节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是金庸小说观赏性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但是,金庸小说的情节是有缺陷的。《笑傲江湖》是金庸的晚期之作,也是其代表作,在这一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节设置上的不合情理、前后矛盾、重复等缺陷,正是金庸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紧张而漫长的写作过程、个体局限、商业化需求和武侠小说类型本身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陆机诗歌绮靡风格及其成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机诗歌绮靡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陆机追求诗歌的"词藻宏丽"与诗歌的音韵美,陆机的诗歌特征还呈现出图画美等。而陆机诗歌绮靡风格的形成与西晋社会流行的嗜美心理、西晋文人的竞巧意识和西晋贵族集团的审美情趣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魏晋六朝玄学、佛学影响下的早期山水画理论及其所表述的山水画空间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并论述了魏晋六朝山水诗对早期山水画空间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金锦的散文是他的文人情结的升华与外化,这构成了其散文的价值核心。无论他的亲情散文、风物游记散文,还是学界人物散文,都聚焦于人类文明薪火的传承,寄寓了浓郁的人文情怀。从亲情散文到人文散文的嬗变,体现了金锦的文学创作由本相写作到角色写作的自觉,他对文化精神的坚守,对人文知识分子命运的剖析,充分显示出当下写作中捍卫人文精神和人文操守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优秀继承者,有关中国小说史以及对古典旧籍的整理、校对工作都显示了他在古典文学领域的修养和成就。魏晋是一个文学自觉、思想解放的时代,鲁迅对魏晋时期的名士,他们的文学创作,以及魏晋风度都表现出格外的推崇和欣赏。  相似文献   

18.
钧瓷在唐代花瓷的基础上产生,北宋时期其工艺逐步成熟,金元时期钧窑系形成。经历了明代的衰落后,钧瓷在清代由仿制而逐渐复苏,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并再铸辉煌。钧瓷的兴衰除了其自身特殊的工艺因素外,也受时代思想和审美意识的影响、政治因素的干预及经济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汉魏两晋和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漫长的动乱与黑暗的时代,战争频繁、瘟疫肆虐、政权迭变,造成白骨遍野、赤地千里的惨象.对此,士人们痛感人生无常,时不我予,虽有济世之志,却无用武之地,强烈的个性意识与情感欲望遭到了严酷的摧抑,它构成了汉魏六朝士人悲天悯人、惜时怜物的审美心境.同时,也唤醒了士人主体生命意识的觉醒,激励他们为追求生的权利而执着探索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用计算机对杨氏模量测量的程序设计,说明微机不仅可以迅速完成数据处理工作,还可以判断实验结果,从而更好地探索实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