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异化”第一次以哲学的维度独立登上历史的舞台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古典哲学。从费希特对异化的初步涉足,到黑格尔系统地阐述异化的思想,从布鲁诺·鲍威尔和费尔巴哈仅在宗教领域中的片面理解,到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本质人手以及对前人的批判基础上对异化的考察,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形成可以说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本文就从异化的起源到马克思形成异化理论的过程做简要地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人的实践本质的论证,形成了一种关注人、尊重人、维护人的人道主义。在对异化劳动的激烈批判中,更显露了他的人道主义的批判性和变革性。又在人的实践本质之现实的工业活动表现中,揭示了人道主义的自然发生性,提出人道主义要和自然主义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他的现实的、革命的、实践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人的实践本质为主题,深入地论述了九个哲学观点:(1)实践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2)实践导致异化又克服异化;(3)实践最终促使人趋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4)自然界既是人生存的基础又是人作用的对象;(5)人在社会性的劳动中创造历史;(6)实践也是一种感性的审美的活动;(7)实践的本质力量必然酿成(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相统一的)现实的人道主义;(8)哲学辩证法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实践辩证法;(9)实践哲学是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人的实践本质为主题,深入地论述了九个哲学观点:(1)实践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2)实践导致异化又克服异化;(3)实践最终促使人趋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4)自然界既是人生存的基础又是人作用的对象;(5)人在社会性的劳动中创造历史;(6)实践也是一种感性的布美的活动;(7)实践的本质力量必然酿成(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相统一的)现实的人道主义;(8)哲学辩证法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实践辩证法;(9)实践哲学是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把一切异化现象归于劳动异化,把异化的产生归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本身,指明了克服异化之路在于废除私有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而马尔库塞则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以存在主义观点为基点,割裂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的关系,把劳动异化曲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向存在主义方向发展。因此,马克思劳动异化论和马尔库塞总体异化论之间有着原则性界线。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把一切异化现象归于劳动异化,把异化的产生归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本身。指明了克服异化之路在于废除私有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而马尔库塞则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以存在主义观点为基点,割裂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的关系,把劳动异化曲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向存在主义方向发展。因此,马克思劳动异化和马尔库塞总体异化论之间有着原则性界线。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入地全面地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性质,而紧紧抓住了他关于人、人的本质、人的劳动和人的自我生成的思想,突出了异化在否定的辩证法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建立起关注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实践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经济学的哲学批判,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即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劳动的异化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与自己的劳动行为本身的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并认为私有制所造成了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析构成了劳动异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一方面,马克思将工业与技术视为人的类本质,视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作为类本质的技术-工业可能产生异化。他以人本主义的理想劳动来关照现实的工人异化劳动的生存状态,将工人异化劳动的生存状态与造成异化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联系起来,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批判。在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的研究视域实现了向经济学哲学的转变,其技术哲学思想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10.
人的本质、本质的异化及人的解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人的本质实际上包括三重意蕴,即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相应地,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本质也在三个层面出现异化,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指明了实现人解放的道路,即通过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去克服人的异化状态而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都指出了现代社会中人类面临的一种根本处境:人的异化。马克思从劳动的分析入手,寻找人类生存异化的社会根源,提出通过社会革命,改变生产方式,来克服人的异化,达到人类的自由与解放。海德格尔则通过反思人类既有的思维方式,寻求生存异化的根源,希望回到思想的本源,实现思想、语言与存在的同一,让思想保持它的丰富性、多维性,将人类从无家可归的生存境遇中解救出来。  相似文献   

1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社会确定为每个人证明白己的存在而联系起来的整体,它是人们展示实践的本质力量的必需形式,因而具有“自然的”性质。批判了人的社会本质的异化,社会就成为实现了实践本质的人和实现了属人性质的自然界的统一;人类历史也就是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自然界向社会的人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现实的人”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但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如今党中央在现代化建设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对于更好的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话题,列斐伏尔作为一个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研究了El常生活中所存在的异化,从与马克思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生存异化的含义、异化产生的根源、异化理论的内容以及异化的消除等进行了探讨,把马克思只应用于经济领域中的劳动异化扩展到日常生活领域中,丰富了异化理论的内容,但他把异化普遍化和永恒化了,最终陷于困顿而无法突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人本质理论是在对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以及它们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批判中生成的。根据不同时期批判对象的特性,马克思依次揭示了寓于批判对象中的人本质的内涵。在次第展开的革命的批判中,马克思人本质理论逐渐完善,并且最终在批判中创立了唯物史观,使人本质理论在唯物史观的照耀下形成了完整而科学的形态。马克思从确立人的自由本质,到批判人本质的不同异化形式,最终揭示社会关系既是人本质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人本质的异化,其人本质理论的批判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逻辑过程。批判是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生成方式,并且仍然是当下马克思主义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既是人的异化的结果又是人的异化的原因。卢梭也看到了私有制使人产生异化。从这一点上 ,可以看出马克思与卢梭在思想上的联系。然而也应该看到 ,在私有制与人的异化的问题上马克思的思想远远比卢梭要深刻得多。卢梭虽然猜测到了私有制是人的异化的根源 ,但由于时代的局限 ,只能提出平均主义的解决办法 ,因而无法消除人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只有彻底扬弃私有制 ,才能消灭人的异化现象 ,才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人类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也是符号的意义人类的 得以充分凸现,这使得传统哲学在一定意义上失支其应有的作用力,符号哲学将从哲学的边缘地带走向中心舞台,成为一种重要的哲学范式,本文对符号的本质符号世界与人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指出符号哲学的任务在于消除符号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探讨人的生命活动之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本质入手,揭示了这种活动所表现的生产,劳动或实践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由此将实践确定为人的本质,在对实践活动的多重分析中,深入地说明了实践之批判性和创造 性相统一的变革性的根本特征,而这一变革性的实施,又表现为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以及价值性和真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