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英国科学家近日表示,他们认为爱因斯坦和牛顿这两位著名的科学界泰斗可能患有一种名为阿斯佩吉综合征的孤独症。这种疾病最早是由维也纳内科医生汉斯·阿斯佩吉于1944年发现的,这种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在社会交往和沟通方面能力缺乏,但其并不影响学习能力或智力。事实上,不少患有这种孤独症的人均拥有超人的天赋和能力。虽然现在对爱因斯坦和牛顿的病情进行诊断已经不可能,但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几位科学家对爱因斯坦和牛顿的性格进行了分析,以了解他们是否具有上述孤独症的症状。上述科学家在《新科学家杂志》上撰文称:“牛顿看起来…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模式逐步由医学模式转向社会模式,孤独症儿童更需要人文精神与社会情怀,需要生命观、伦理观来解读.孤独症领域的实证研究成果转化为适应社会生活为目的的实操体系才能最终使患儿及其家庭受益,同时也确保理论有效普及.某种意义上,协助患儿适应生活与生存即为"治疗".本文通过文献及个案研究,进行了孤独症儿童生活和学习能力正向干预模式的前期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40年代,美国精神病学家Kanner首次报告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个案研究.在Kanner的文章中,被观察儿童表现出一种特殊的行为模式,他们"对孤独、重复具有极端偏好".虽然他们可能具备很高的智商和天赋,但存在较严重的情感和社交缺陷,缺乏正常的社会交流.Kanner认为,孤独症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精神疾病,父母教养方式失当是子女发病的直接原因.事实上,孤独症并不罕见.  相似文献   

4.
封面说明     
正孤独症人群有健全的体质、听力和视力,但仍然是一个特殊群体,需要社会的帮助以及对他们一些不符常规的行为给以理解.他们自控能力薄弱,大多智力发展不平衡且伴有感统失调,社会沟通能力几乎都表现异常,甚至无法掌握语言能力,因而社交沟通方面障碍重重.但孤独症人群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上会表现出  相似文献   

5.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脑发育障碍,儿童时期是孤独症问题行为诊断和干预的关键时间窗.本研究基于脑电和眼动追踪来探索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发展规律.实验1为脑电发展研究,共招募351名年龄范围为3~9岁的儿童(孤独症组:80名,健康对照组:271名),记录静息态脑电,通过Pwelch方法对儿童脑电进行相对功率谱分析,并建立线性模型探索年龄和诊断组别主效应.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症儿童慢波波段相对功率谱的发展趋势和正常组具有相似的下降趋势,但是在alpha波段,孤独症儿童的发展趋势与正常儿童存在着显著偏差.实验2为眼动注视模式研究,共招募了293儿童(孤独症组:104名,健康对照组:189名),以一岁作为间隔对孤独症儿童兴趣区域注视时间统计分析,发现孤独症儿童注视共同注意缺失,而更多注意视频材料中的背景和身体部分.经研究表明,脑电神经振荡活动和眼动注意特征可用于儿童发展的客观发育评价,并能揭示脑电特征和注视行为模式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有助于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6.
疾病的起端     
在黑人中,首先发现了镰状细胞性贫血。对于这种镰状细胞性贫血的遗传基因,目前已有了新的认识。患这种贫血病的人,具有抗疟疾的能力。因此,这种疾病在非洲热带地区,肯定会有某些存在的价值。患有镰状细胞性贫血的病人,他们的体内所存在的这种疾病的遗传基因,是由他们的父母遗传的。如果一个孩体中仅遗传到一个遗传基因,他(她)就能抵御疟疾,但也不会患贫血。这样看来,从父母身上遗传到的不合理的基因,是不会影响他们抵抗疟  相似文献   

7.
防止白内障     
世界上大约有一千七百万人患有白内障,这种疾病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引起眼球晶状体变模糊的白内障主要折磨着年龄大的人。大约一半的人到75岁时都患有白内障。这个问题在雨林地区最为严重,大概是因为那里的人受到更多的紫外线照射。  相似文献   

8.
两位澳大利亚学者在人类胃中发现了一种似乎是新的螺旋形细菌。这种细菌的发现初看起来,只不过是在数千种己知细菌中,增添了一个新品种,其实不然,因为初步认为,这种细菌与多种令人痛苦的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其它疾病有关。而美国有几百万人患有这些病因不明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的社会交流和人际交往过程中,社会性注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是一类表现出社交障碍的群体,社会性注意的缺失是否导致他们异常的社交行为是社会注意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一些研究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不仅缺乏正常人群所具有的独特的反射性注意定向效应,且他们在注意任务中的神经活动也异于正常人群,但也有研究者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存在注意定向效应.有关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社会性注意行为的异常表现及其相关机制尚有争议.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包括眼睛注视、生物运动行走方向在内的多种社会线索,结合更具有生态效度的范式,从意识上及意识下两个层次,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社会性注意行为.此类研究有助于在临床上尽早识别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干预,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崔冬  韩晓雅  陈贺  韩俊霞  李小俚  康健楠 《科学通报》2020,65(20):2128-2135
眼动追踪技术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研究孤独症儿童对不同面孔加工的特点,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其进行自动识别,本研究选取3~6岁孤独症儿童40名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儿童41名观看异国陌生面孔、本国陌生面孔和本国熟悉面孔,根据两组儿童眼动坐标数据,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自动划分兴趣区、特征选择和分类,来判断不同面孔的扫描模式是否可以用于识别孤独症儿童,并从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靠性4个方面对分类模型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基于不同面孔扫描模式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提取足够的信息来区分孤独症和正常儿童,最大分类准确率为90.28%,对应AUC(area under the ROC curve)为0.9317.因此,眼动追踪技术结合机器学习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辅助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正>《柳叶刀》杂志撤回1998年发表的一篇有关疫苗可能导致孤独症的论文2010年2月2日,《柳叶刀》——著名的英国医学杂志——撤回了一篇1998年发表的研究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指出接种疫苗可能会导致孤独症,从而引起  相似文献   

12.
六种有害的无机物使现代人患有亚临床异常症状.为了恢复这种药物难以治愈的半病态,就需要采取营养疗法.一、从头发分析中知道的事实在美国,医生把头发成份分析作为疾病诊断的基础已经有十多年了。在采取营养疗法的医生中,头发成份分析,同验血和验尿一样,是诊断疾病的三个基本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体外受精这种新技术可作如下应用: 受精卵供给妇女患有或可能是遗传性病变携带者,可接受一个受精卵,这种受精卵乃是其丈夫的精子与他人卵子在试管受精后再置入她的子宫,直到分娩.这种妇女只是孩子生理上的母亲,而没有遗传病传给孩子的危险. 如果一个妇女不能承受怀胎,她可以提供一个卵子在体外与丈夫精子结合,然后把受精卵转移到另一个女子的子宫中,这种代理母亲生下孩子后再归回其遗传父母.如果这代理母亲接受了一定报酬则称为“子宫租借”.  相似文献   

14.
当病人刚刚迈进医生的诊室,他的血压便一下子窜了上来。待大夫离开房间后,患者的压力便会减轻了许多。病人说这是由于紧张造成的;医生管这种现象叫“白大褂”高血压。患有“白大褂”高血压的病人,当他们面对大夫做体检时,其血压往往会突然上升。据统计,大约有10%的人口患有“白大褂”高血压。医生相信,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均代表了他们的一种趋向,是对其自身轻度紧张状态的一种夸大了的应答。例如,患有‘它大褂”高血压的病人,当他们在开车,打电话,或在其它公共场所与人谈时,其血压就会升高。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患有“白大褂…  相似文献   

15.
正常人体一般没有异常气味,当人患有某些疾病时,身体可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分泌物、胃肠道的呕吐物和排泄发出异常气味.  相似文献   

16.
波士顿大学医学分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们发展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即用婴幼儿割除包皮手术时取下的包皮作为皮肤移植材料,可以治愈患有慢性皮肤溃疡的病人。波士顿研究小组在美国皮肤病学学会杂志上发表报告时指出:这种无痛的实验性治疗方法可以使皮肤溃疡得到长期持久的治愈。大学医院的一名皮肤病医生塔尼亚·菲利普斯指出:老年人有循环功能不良者、糖尿病者、偏瘫者和癌症进行化疗者以及其它患有衰竭性疾病者,可以从这种新的治疗方法中得到好处。这种新的方法是从新生婴儿身上割下的包皮为培养基,培养成大片的细胞后直接放置到伤口上。菲利普斯医生说:这种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7.
重复刻板行为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核心症状之一,《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th Edition,DSM-V)对重复刻板行为进行了分类,并更新了对重复刻板行为的诊断标准.目前针对孤独症群体的研究多关注患者的社会性损伤,对重复刻板行为的关注较少,重复刻板行为的发生机制也尚不明确.本文基于DSM-V,简要介绍了孤独症重复刻板行为的最新定义和分类,总结了测量孤独症重复刻板行为的传统和新手段,介绍了重复刻板行为发生的神经生理机制、认知机制及其他影响因素,并基于研究现状提出了针对重复刻板行为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海青 《科学之友》2005,(5):27-27
科学家们已经破解了300多种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女性X染色体的基因密码,它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男女差别如此之大。X染色体拥有1100个基因,占人类基因组的大约5%。它还包含了可能有助于血友病、失明、孤独症、肥胖和白血病等疾病诊断的信息。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女性远比人们过去所认为的要“多变”,而且女性的基因比男性更复杂。此项研究是由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领导的。该研究所的马克·罗斯博士说:“从它的遗传模式、独一无二的生理特性以及与人类疾病的联系来看,X染色体绝对是人类基因组中最不同寻常的。”发表…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将进行首项在人体内部测试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这项研究计划使用CRISPR来治疗导致失明的遗传性眼部疾病。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有一种影响视网膜功能的基因突变。新的疗法将使用CRISPR精确地编辑特定位置的DNA,并纠正基因突变。此次试验将纳入18名患者,包括3岁及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在这项  相似文献   

20.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早期发现和精确诊断非常重要.脑电图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是一种常用的神经成像技术.本文提出奇异谱分析方法对脑电信号进行伪迹去除和节律提取,通过从正常儿童和孤独症儿童脑电信号中提取统一α节律AFu,求其能量并使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分类比较结果;进一步,使用加权重心点探究个体化α峰值频率PFA及节律AFi,使用SSA方法提取AFi后重复上述进行分类比较.结果显示,未经SSA处理的脑电数据提取AFu相对能量作为特征,分类准确度为81.36%,而使用SSA预处理后,分类准确度提升至89.83%,验证了SSA方法伪迹去除的有效性;使用个体化α节律AFi相对能量作为特征,SVM分类准确率降低至81.36%,而将个体化α节律AFi相对能量和α峰值频率PAF作为共同特征可得到94.92%的分类准确率.此结果揭示孤独症儿童脑电节律异常体现为两个方面:频段分布和功率调制,即孤独症儿童α节律出现了低频偏移及相对能量的降低.本研究从方法验证及病理揭示的角度为孤独症儿童的辅助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