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非农建设用地量的激增与有限的土地资源已成为一对较难克服的矛盾.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切实做好土地资源的保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已成为根据我国国情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
沿焦枝铁路线以西的湖北山地,是我省自然资源的宝库.这里山岭重叠,峡谷幽深,广大山场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资源类型复杂多样,具有发展林业和特产业的优越条件,生产潜在力很大.按照山区土地资源特点,因土地适宜性而调整农业结构,恢复和重建山区生态平衡,应是振兴山区农业,繁荣山区经济的必由之路.本文仅从土地资源特点、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和经济合理利用方向三个方面,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3.
山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多样性以及资源环境的脆弱性使山区土地资源成为地理学、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通过梳理与集成山区土地资源的研究成果,探讨山区土地资源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总结出山区土地资源的主要理论为可持续利用理论、土地资源安全理论、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土地供给理论和土地整治等,山区土地资源研究的主要方法为山区土地资...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山区面积广阔,除嘉兴、嘉善、桐乡三县(市)外,其它各县、市都有一定面积的山地。其中,永嘉、文成、泰顺、龙泉、云和、遂昌等28个县的山地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70%以上,属山区县或全山区县。山区资源状况总体说来虽较丰富,且有一定的经济开发潜力,但由于我省山区的山坡度大、土质薄,生态系统又不稳定,加之缺少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工业用的煤、铁资源较为贫乏,储量有限,而且山区的交通运输极为不便,所以我省山区经济的发展还较为落后。由于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经济开发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及现实的经济社会条件对人口数量的承受力等因素的影响,山区人口自然较平原、河谷、盆地地区的人口要少。  相似文献   

5.
土地,对于农业来说,既是劳动对象,又是生产资料.我国南方亚热带山区面积广大,水热条件优越,物种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潜力很大.按照综合的观点,把山区土地作为地貌、土壤、植被以及岩石、水文、气候等因素所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加以分类和系统化,指明各种土地的适宜性和局限性,提出各种土地的合理利用方向和改良技术措施,这对于因山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布局农林牧业生产,重建山区农业生态平衡,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笔者仅以鄂西山区为例,就土地的分异因素和分类系统两个问题,略抒已见,以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6.
西南丘陵山区土地整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丘陵山区的土地整理工程受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变化无常的气候,破碎的土地资源、不均的水资源分布以及频发的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对多个已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西南丘陵山区土地存在重视增加耕地数量,但忽视提高耕地质量,工程设计脱离实际,与相关规划衔接不够等关键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临汾市山区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的综合分析,指出了山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用养失调、农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提高耕地质量、发展绿色食品、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发展阶段变化和外部条件的改善,山区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成为山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该文从山区资源约束性诉求、经济发展驱动及生态用地挤占角度,深入剖析北京山区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必要性;针对山区农村土地质量较差、生态系统脆弱、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及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少等问题,提出了北京山区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对策建议,以期为山区土地规划、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石漠化土地分布的主要区域,石漠化已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从面积与等级、不同石漠化类型土地的主要特征等方面概述了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现状,分析了石漠化对粤北岩溶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石漠化防治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大的全球性问题。目前,我国正以历史上最严峻的资源状况承载着有史以来最大数量的人口。因此,在土地资源不致退化的情况下,我国的土地资源究竟可以供养多少人口,提高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可能性与途径如何,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广西石山地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造成贫困的客观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主观原因是长期没有摸索到石山地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功路子。为使石山地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繁荣,我们提出了8条战略措施:①重建适应石山地区生产力水平的所有制结构。这种所有制结构应该是多元化;②重大资源开发可采取联合股份制开发模式;③帮助那些生产和生存条件都十分恶劣的地区的群众向外界转移,开辟新的发展空间;④扶贫工作企业化。通过以扶贫为使命创办和扶持的各种经济实体,开发自然资源,兴办各种企业。⑤建设产业经济群落。每开发一项资源,都要发展成为适应山区经济建设要求的产业经济群落。⑥改革不适应石山地区经济基础要求的上层建筑;⑦经济和社会必须协调发展。配合山区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要改革一些落后的风俗习惯。⑧开辟民族经济开发试验区,实施各项改革的超前试验。  相似文献   

12.
13.
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系统土地利用与人口聚落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喀斯特峰丛洼地地区,每一个洼地都与周围的峰丛构成封闭的独立系统,辐聚型的物质运动导致系统内物质空间分布呈现独特的垂直同心环带结构。受地形和物质(主要是土壤)分布状况的制约,土地利用有洼地与峰丛的差别,而瘠薄分散、面积狭小、比例较低的有效土地,则使系统生产能力偏低,严重制约了人口密度的增大,使该区域人口空间聚集度低,社会经济地域系统不易形成和发展,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待发展状态。笔者认为,改变这一状况的关键在于改善交通条件,增加内部及内部与外部的联系性。  相似文献   

14.
嘉陵江上游地区(四川部分)(以下文中简称本区)是一个以由地为主的区域,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尤以非耕地资源、能源资源(主要是水力、煤炭)、生物资源更为突出,但目前开发利用的程度很低,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开发利用方式不当。资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平衡的失调,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了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为此,必须从资源开发与生态平衡的有机联系着眼,探索一条既能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治穷致富;又能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优化开发模式.基于此,本文在全面分析、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宜当地优化开发的几个基本模式,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广西平果龙何屯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广西平果县果化镇龙何屯为例,在分析其土地资源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以单个峰丛洼地为单元的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探讨适宜于研究区特点的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规划方案和特殊措施,并分析预测了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的初步效益.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当今世界经济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能够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日本政府和有识之士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国土资源条件特点,从而审时度势地对国土资源予以规划、开发和保护,以求达到人群及其经济活动同生态环境资源的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贵州草海是一个30年来人为活动影响严重,自然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高原湖泊.本文具体分析了草海人为排干涸田后的灾害性恶果和湖泊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着重分析了草海恢复以后的自然资源优势及其基本特征.结合草海自然保护和资源开发的特殊性和现状,指出了草海综合发展的可能途径,即针对草海自然环境的脆弱特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整体建设;针对草海湖泊功能的有效性特征,加强湖泊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草海自然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协调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8.
川渝地区百岁老人地理分布及其长寿区的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岁老人比率及其地理分布是判断长寿区的重要指标,长江上游川渝地区百岁老人呈空间集聚型分布,成都平原自古以来为长寿老人集中区;其百岁老人比率总体上由西向东递减而呈梯度型分布,其中川西北高原和成都平原百岁老人比率最高,为我国长寿区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带的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在库区两岸形成永久性的水位涨落带,涨落带冬半年为水域,夏半年出露水面为陆,是一种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在夏半年,涨落带出露土地面积大,可利用基础好;加之成陆期较长,与同期丰富的光热水资源构成优势组合,使涨落带土地资源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因此,应重视涨落带土地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与耕地减少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干旱区,对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性,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恶化,使得人口~水~耕地系统失去了动态平衡,威胁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吐鲁番地区人~水~耕地系统耦合关系与其资源、环境现状,对吐鲁番地区人口、水资源与耕地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吐鲁番地区人~水~耕地协调发展系统模型。通过对该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拟,分析模拟三个子系统及耦合系统失衡的关键因素,提出调控方案,为吐鲁番地区未来的发展制定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